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目连救母读后感

2022-01-11 19:16:30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目连救母的故事一直在中国的 佛教文化 中 深受 民间欢迎。它所强调的佛力救度和对地狱、饿鬼、畜生道的惨状的描述,也表达了民间信仰对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风貌。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盂兰盆节、鬼节、亡人节、中元节等名目流传至今。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目连救母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目连救母读后感

目连是一个从小很善良、聪明的小和尚。他因帮老和尚买饼干,受到母亲的责骂,他决定出去找老和尚,结果去了一个寺庙听佛祖讲“四思”中的一思---孝道。听完之后就回去找父母,才知道母亲已去世。他突然遇到了佛祖,跟他说母亲去世了,就用神通眼看到了母亲在地狱受苦,怎么办?佛祖就说:“七月十五日,你准备各种食物供给家人,这样不但能救你母亲,还能帮助别人父母幸福快乐。”目连听了也这样做了…….

这个过程渐渐演变成了中元节的习俗,又称盂兰盆节,是用来纪念已故亲人的节日,这还告诉我们:要对活着的亲人去孝敬,当人已经去世了,再想孝敬他们就晚了。

然而,现在人们大多用烧纸来祭祀,这样很不环保。因此,我们应该用更文明的方式来祭祀我们的已故亲人。

目连救母读后感

这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到现在,而且是口口相传,殊为不易,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据文献记载,目连戏在宋朝时便有演唱的,而且越唱越盛。《东京梦华录》记述:“勾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即要七日方演完这出戏。明、清两代不仅仍演唱此戏,还增加了些人物,节外又生枝,戏文、曲牌、唱腔都更多而且复杂了。官家还通常为“还愿”而命梨园上演此戏。

民间演唱目连戏,由来久且场面大。搭上戏台,上场者几十人,跌打相扑,也要闹上几天几夜。这出戏似与民俗中的祭祀还愿有关联,渐渐地演成了鬼戏,天神地只、牛头马面、夜叉罗刹,锯磨刀山鼎镬不一而足。记载最着名的是鲁迅先生的《无常》和《女吊》。钟敬文先生曾调查过浙江地区的民间戏曲,认为目连戏是为了追悼和超度横死的人而演的,也有的地方演此戏是为了防止瘟疫、驱除鬼邪。武打加鬼神,老百姓看的就是热闹。

也正由于这数百年间唱神做鬼的闹剧频繁演出,佛教教义的一些基本思想得以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目连救母的故事感动了许多善良百姓,目连因而成为旧时中国孝子的楷模。佛教中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思想,戒贪婪、戒杀生,积德行善的思想通过目连救母的故事更扩大了其影响。在中国流传甚广,曾经是无数图画及戏曲的题材。故事叙述佛陀的大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事。‘目连’原名为‘大目犍连’(Maha^-mo-ggalla^na),‘目连’为其略称。

目连救母读后感

《盂兰盆经》为西晋·竺法护译。经中叙述目连始得六通后,想要度化父母以报哺育之恩,却发现亡母生于饿鬼道中。目连盛饭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连哀痛,于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诉目连,其母罪根深结,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应仗十方众僧之力方能救度。于是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为父母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以此大功德解脱其母饿鬼之苦。

此经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由于本经强调孝道思想,所以颇受国人重视。梁武帝于大同四年(538(戊午年))七月十五日,在同泰寺举办第一次盂兰盆会。到唐代,盂兰盆会便广泛地在民间流行。直至今日,盂兰盆会已成为中国民俗的一部分。

随着盂兰盆会的盛行,目连救母的故事便广泛的在民间流传。代表这种流行的,便是变相(佛经故事图画)和变文的流行。唐人画目连变相者不只一家;而在变文方面,敦煌发现的目连救母变文就有十六则。称为《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大目犍连变文》或《大目连缘起》、《大目连变文》等。其中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编号S。2614的《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首尾完整,被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册。

这些变文是唐人所作,是历代目连戏曲中时代最早的,但这时的故事已有一些演变,添加了许多情节和描述。先是目连遍历地狱寻母不获,后凭借佛陀的锡杖才得入阿鼻地狱见母。然后又承佛陀亲临地狱,放光动地,大破地狱,于是目连母转成饿鬼。目连又依佛喻广造盂兰盆,出其母于饿鬼道而成为黑狗。目连引黑狗七日七夜诵经忏悔,才又得转人身。于是目连乃劝其母求生西方佛国。

在这个引申的故事里,佛陀的威神之力被极力强调,这是与原经不同的。此外,变文中让目连之母历经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对三恶道中的种种苦处极尽描绘之能事。这也是变文的一大特色。

宋真宗时(998(戊戌年)~1022(壬戌年))曾明令禁止讲唱变文。但目连救母的故事并没有随之销声匿迹。现在可知的资料有元末明初的《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明·郑之珍有《目连救母行孝戏文》三卷(一百出),为元明最弘伟的传奇之一;清人又扩大而成为十本的《劝善金科》。

总的来说,目连救母的故事一再成为俗文学的题材。它所强调的佛力救度和对地狱、饿鬼、畜生道的惨状的描述,也表达了民间信仰对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风貌。

目连救母读后感

看了《目连救母》这个故事我的感触还是挺深的。故事主人公是目连,主要讲了他在儿时遇见了一位老和尚,直到长大后还一直纪念他。小时候他总是给予和尚们钱与食物,却不被妈妈赞同。长大的目连在一次佛祖的讲道中想起自己的母亲,于是匆匆回家尽子女的孝道。可是母亲已过世了,他十分思念。佛祖指点目连他可以看见别人所看不见得东西,目连看见了自己母亲过得并不好,想救母亲。他通过佛祖的指示做了,让母亲脱离了苦难。

首先,在小时候目连是受到母亲的责骂连连,他从不顶撞,很怕惹了她生气。目连的懂事是可贵的。长大了,当他在庙里听讲道,“四恩”中的第一恩,也就是“孝道”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母亲,他想马上回家,去为母亲尽孝道。目连他知道母亲去世了,心理可以说算是五味杂陈。目连看到了母亲在地狱里挨饿受苦,很想帮助她,无论要多艰难,目连都会去做。爱母亲的目连很懂事,我们也要像目连一样的孩子,好好听父母的话,让母亲少操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知感恩报反而忘恩负义之人,必是遭人唾骂的无耻之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