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美的历程读后感800字

2022-01-24 17:12:42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美的历程》围绕宋元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中国艺术家从人工秩序中逃遁的思想展开一些论述,并从中国美学的相关命题中,谈规避秩序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的历程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美的历程读后感800字[篇1]

暑假要求阅读一本书,我选择了《美的历程》。拿到这本书,看着封面,并不能像其他一些书籍一样,可以从封面猜到一些关于文字内容的信息,充满了神秘感。

在还未打开书之前,先了解了一下大家对这本书的认识:

冯友兰说过“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中国史。”也有人问过:“这是一本专论?不是。这是一本通史?不是。这是一本散文?不是。这是一本札记?不是”。其实它可以什么都是,而它又什么都不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可以是一本思想书,也可以是一本美学书,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哲学分析和美学介绍,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研究的历史文献在内

作者李泽厚本人是这样认为的:“大部分的历史论著把很活泼的文艺创作僵化成死板的东西,许多文学史与艺术史把文艺创作割碎了。我认为不管是艺术、文学还是美学,都离不开人的命运,也离不开历史。”所以,它就是一场美的历程而已.

说实话,这本书初读起来有些晦涩和吃力,很难走进去。翻了几页之后,合上书,似乎什么都没读,内心深处又似乎被狠狠的触动了一下,脑海里涌现出前所未有的画面,似杂乱,又似清晰。于是继续打开书,随着文字[篇1]行行的转换,一幅幅画卷模糊又清楚的跳跃在眼前:远古时代的龙飞凤舞、青铜时代的狞厉之美、先秦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的人文风度、佛陀的悲惨世界、盛唐的夺目灿烂、中唐的韵外之致、宋元的山水意境、明清的文艺海洋。

李泽厚先生没有用传统的历史书般的传统介绍,它是从陶器、青铜器到铁器,从诗词、歌赋到文学,从雕塑、绘画到建筑,李泽厚先生把美与文学,美与历史,美与哲学始终结合在一起,让艺术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让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正如书中写的“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传大成果”。

在美的历程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所有的这些美的作品中,展现的永远是当时最真实的生活。这些已经逝去的,存在的,即将到来的,每一种美,都将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场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800字[篇2]

《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源。

在中国的造型艺术来说,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不论是书法,水墨,还是建筑,线的艺术都恰好与情感有关。在书法中每一笔都彰显着那个时代中国独有的骨风精神,建筑亦是如此,方形,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与国外尖。高。直的那种耸立截然相反。简单朴素的单体构成了复杂严谨的群体,权利永远有个载体存在,像是飞檐,牌坊,祠堂,宫殿等。但始终,在中国,浪漫主义永远也脱离不了古典理性的范畴。

在文学上,从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汉的浪漫主义到魏晋风度到盛唐之音,中唐文艺,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思想,都在展现着社会问题的根源。

在《离骚》中,屈原用最浪漫炙热的神话故事,展现的确是理性的觉醒。与楚辞相对应的是汉赋,用极力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奢华的生活,力图展示融化在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

盛唐之音表达的更是一种极乐思想,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自由和快乐,渗透在盛唐文艺中。即使是享乐,颓废,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做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唐,其实才是真正展开文艺的灿烂图景。他展现的虽不如盛唐的雄豪刚健,光芒耀眼,却是更为五颜六色,多姿多彩。

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刻,杂曲小说,同样也是附和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宋元的山水意境,“有我之意”和“无我之意”,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而明清时期的文艺,宋明画本,拟话本和戏曲,版画是明代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矗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到了本不应有的挫折,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为感伤的文学。代表作为《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

正如序幕所说,从远古图腾的那个时代起,时代精神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一唱三叹,流连忘返。我们感受着,这样一个匆匆流过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800字[篇3]

《美的历程》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也是我求学时期最早接触的一本专业美学的书,直到现在我依然爱不释手。李泽厚先生用十几万字、十个章节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从远古到明清的“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深刻却又回味无穷。李泽厚先生用一些异常简洁明快而又高度凝练的原创概念阐释、铺陈、思辨了这次美的历程,虽然彰显出作者宽阔的视野、深厚的积累,但是在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在并不深刻理解的情况之下,开始了这场匆匆的美学旅程。

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却是一直以来人们不能很好解释的。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远古图腾、青铜器亦或者是诗歌、小说中都发现了美,而这些是普通人并不曾发现或没有注意的,这点给了读者们新的视野。

例如书中提到的的“青铜饕餮纹”书中说,青铜饕餮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须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因此李泽厚说,这些饕餮尽管极力夸张狰狞可怖,但其中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有一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而近年战国中山王墓的大量铜器很标准,格外精巧,玉器也逐渐失去远古时代的象征意义,而更多成为玩赏的对象,或赋予了伦理的含义。那祭祀礼器,尽管也有龙有凤,却不能令人起任何崇高之感……

所以,在青铜饕餮的最后一个段落,李泽厚说:“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达它的终结之处。战国的青铜巧则巧矣,确乎可以眩人心目,但如果与前述那种狞厉之美的殷周器物一相比较,则力量之薄厚、气魄之大小,内容之深浅,审美价值之高下,就判然有别。十分清楚,人们更愿意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它们毕竟是那个‘如火烈烈’的社会时代青神的美的体现。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

在令人感到乏味的诗词歌赋中,李泽厚先生也展示给了读者一幅属于诗词歌赋特有的美图。正如作者所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而我更感兴趣的就是明清文艺的世俗人情。“这是又一个广阔的对象世界,但已不是汉代艺术的自然征服,不是那古代蛮勇力量的凯旋,而完全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

纵观《儒林外史》、《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令读者所能通俗易理解、感知的世俗生活。他们的所表现的是一些平淡无奇然而却比较真实和丰富的世俗的或幻想的故事。在《儒林外史》中,读者们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就能很好的理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儒生们的追求名利的世俗生活情况。《红楼梦》所描绘的是四大家族的兴盛衰亡,描绘的也是家族日常的生活,“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可以很好的表现了这一世俗生活的表现。而世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男女的爱情,正如《西厢记》,虽然在当时被列为违禁的书,但是其中贴合普通百姓的爱情描写深深吸引了许多读者,许多人并不在意那所谓的“禁”,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一读此书,连《红楼梦》中一直循规蹈矩的林黛玉都读过此书。可见,这种世俗生活的、所表现出来的“美”对广大读者的吸引力。

“这种书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位于世俗的真实”,这里没有高大的英雄形象,没有真正报复雄伟的主角,而是一些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而这种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显示的是故事的合理性和真实,引人入胜。

《美的历程》还揭示了另一个与平时的教育不一样的视角。一般普遍认为,某一个诗人的风格特点是统一的,很少会对其诗歌、词分开单独研究其特点,但是,此书却提出了、分析了不同的观点,如韩愈,“同一个韩愈,与进攻性、煽动性、通俗性的韩文相并行的,倒恰好是孤僻的、冷峭的、艰涩的韩诗;尽管‘以文为诗’,但韩诗与韩文在美学风貌上是相反的。”除了韩愈,文中还提到了柳宗元、韦应物等等的诗文,“经常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也给读者们不一样的视角,是相关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单独的研究这些诗人。

我认为,看这本书,需要很多的积累,对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无法领略这本书的精妙所在,但是即使所知不多,只要读完这本书,也是一个知识储备大大丰富的过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800字[篇4]

《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

《美的历程》这部书跨度很大,从原始社会到明清王朝,波及各个朝代的方方面面,构造了一个古代美学发展的脉络图。这部书是用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文学、艺术……与单纯的文学审美有着本质的不同:它需要历史知识、美术知识、文学知识等等,很全面,让我有吃力的感觉。他是以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文学、艺术……的审美角度而著作。

书中也蕴涵着哲学知识,如: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而书中也有着作者他所理解的艺术、美学追求。书中说到: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联在一起,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内容上与哲学本体论的追求一致,人的主题展现为要求与“道”——自然相同一:在形式上与绘画一致,文的自觉展现为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但由于自然在这里或者只是这些门阀贵族们外在游玩的对象,或者只是他们追求玄远即所谓“神超理得”的手段,并不与他们的生活、心境、意绪发生亲密的关系(这作为时代思潮要到宋元以后),自然界实际并没能真正构成他们生活和抒发心情的一部分,自然在他们的艺术中大都只是徒供描画、错彩镂金的僵化物。

我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楚汉浪漫主义的气势与古拙,魏晋风度的人的主题,文的自觉。阮籍与淘潜篇,盛唐谙中。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杜诗颜字韩文篇等。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艺术和做人的魅力。完全颠覆了我原本幼稚而愚笨的认识。在文化艺术琳琅满目的世界畅游,品味先哲们思想的乐土,让我的“审美感情”丰富厚实。

美的历程读后感800字[篇5]

美从生命开始,走向生命,融化生命——题记

曾经以为,自己明白了美的真谛;曾经以为,美只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曾经以为,美是冷峻而遥不可及的;曾经以为,美便只是那秋日梧桐静静散落的身影。镜中花,水中月,需要寂寞地欣赏……

浮华的城市,斑驳的光影,阑珊的灯火,如昼的黑夜,喧闹的人群。眼前的一切,让我迷茫,困惑,矛盾。美在哪里?是柳永的杨柳岸,还是太白的杯中酒?是如水宁静的月光,还是午夜梦回,故乡依旧的悠然?于是,走进《美的历程》,走进美的记忆,感受美给予心灵的寸寸温暖,完成了心灵一次矛盾挣扎而充实圆融的洗礼……

鸟瞰着美伴随着时间流淌千年的痕迹,渐渐发现,美是有生命的,她打开了每个时代的灵魂,她给予人们感性自觉与理性思考。渐渐发现,她拥有深厚的生命厚度与长度,她播洒智慧的光芒让人性在天地间闪耀。渐渐发现,美是庄周梦蝶那刹那的微笑,是孔子忧天下那沉重的脚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绝唱,是敦煌的飞天,是魏晋的风度,是盛唐的青莲,是梦断红楼后的苍凉与寂寞。真正的美是让人的灵魂颤动的。她带给人心灵的不仅仅只是那短暂的快乐与幸福,还有那记忆深处弥漫飘逸的一缕芬芳。

陡然发现自己对美的认识的浅薄,只看到了美的表面,却忽略了美的本质,忽略了美带给人心灵的如生命扎根般的永恒感动。美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她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温暖而惬意的美,需要知己般的聆听与理解,需要生命的空间去容纳,需要用整个时代的生命厚度去衡量,需要用真诚透明的灵魂去感知。生活给予美以生命,美给予生活以感动。

《美的历程》终于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与自然的交流与相互和解,是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仔细品味的,真正的美是要在如镜的心中才能看见,同时看见自己的内心感动。从《美的历程》中,我读懂了生活,读懂了美那澎湃无限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生活,而这种生命力需要我们用对生命的热情去感知,只有这样,美才能在眼前升华,真正富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生命的力度,而不是静止虚无、沉默寂寥。

浮躁的世界,看着人们对美的理解在世俗的海洋里一点点堕落与沉沦,那欢笑过后的苍凉,幻灭,空虚,虚妄,在黑夜里,在月光下一点点发酵,破碎。美在这个世界似乎是混沌的,是迷惘的,忧虑如影相随,面对着那残阳之下渐渐升腾的喧嚣……

千百万年智慧与生命的积淀在眼前的城市里流浪,没有归宿与认同的依靠。然而美的生命总是有规则地出发与回归,无论世事沧桑却依然生生不息,绵延不止,她沉睡于每一个人最初清澈的记忆,一梦斑斓,梦醒之后依旧浪漫,感动,绚烂,美的尊严傲然于天地之间。生活永远都不会抛弃如此深刻的感动,从古至今。《美的历程》低语着。

从先秦百家对自我精神来去的溯源到魏晋名士对于人的价值、文的觉醒的求索到南宋有无之境的深刻探讨,先人对内化本我的美的追求作为外在物质追求的另一面,承载了太多沉重而伟大的思考与记忆。从自然走向人类本身,从对未知力量的崇拜到对自我意识的发掘,神秘的图腾,古拙的汉塑,灵动的书法,哀婉的红楼,虚实相间的山水人情,都是历史在寻找美的最初的载体。《美的历程》引领我从感性的思考,从亲历式的阅读体验中去触摸生命之美的温度,追寻美的足迹,获得美的感悟与启迪。

我仿佛触到了这个文明古国心灵的历史,仿佛经历了千年以来悬于灵魂深处的感动。在美的感召下,生命变得敞亮而豁达,平静而深邃。

作为人感性认识中自觉触发的一种意识知觉,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火花的凝聚,美她永存于每一个人内心的深处。当外在的美使生命与感动合拍的那瞬间,我们需要做的,是聆听生命之大美,是让自己的心灵与美融合,并成为内在美的自觉载体。

一如庄子的生命有七重境界: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生不死。他不惜把一切的生命元素抛弃,甚至把肉体的生命在第三重境界便与意识相剥离,最后还剩下什么?是一种永恒静止的美的生命的延续,是一种面对自我世界的伟大思考和假设。生命成为了美,把世界凝固在意识的一秒,只有美在流动。庄子把如此抽象的内在的美的感动以生命的形式外化,生命价值的提升与意识的超越是美的终极意义与价值。这样的洒脱与超然,这样的大彻大悟是怎样的一种美的境界?她如扶风而来的笛声,直抵我们的心灵深处。

一刹那的感动,在千年风霜间永恒……我浮躁的心终于安静下来,窗外露台的一角有紫藤萝在柔风中轻歌曼舞,那随风飘摇的律动如生命的呼吸与吐纳于这林立的楼宇间,澄澈,绚烂,沉静,惊奇,原来美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间的流里潜滋暗长,只因爱美的心,生命的力,温暖的情。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