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

2022-01-25 13:14:51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读完《斜阳》,有一种深深的哀伤。我知道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他人生价值观或经历的投射。所以,太宰治的一生也让人觉得悲伤。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太宰治斜阳读后感,欢迎阅读!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篇1]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他提到在家里收拾东西的时候把很久之前的《人间失格》看完了,说是看的都抑郁啦,看完的感受像是《被嫌弃的松子》一般。我是这部影片打了高分的,寥寥几个镜头就刻画出一个人的悲惨与不幸,“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当看到墙壁上的这几句话,故事的悲剧加深了,看完是这么的让人压抑。但是我为故事里的松子流泪却不是因为她那平凡又悲惨的一生,而是为松子的执着、敢于去爱、敢于反抗所打动了。自始至终我都觉得能够勇敢去爱的人不应该活得那么辛苦。想到这里对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更感兴趣了。就买了两本他的书,另外一本就是今天早上才看完的《斜阳》了。

其实我对太宰治是不太了解的,只是书的外封皮上简单的写着:太宰治,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的作家。便去搜了他,居然长得这么帅气还有豪宅,为什么这样的人还会想不开呢,好滴,迫不及待开始想要从书中去认识他了。

看完斜阳之后,我反倒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看出一种悲伤。只是这一次我同样落泪了,为和子,也为和子的母亲和直治。

和子的母亲,多么的优雅的一位人物啊,举手投足之间满满贵族气息,是的,即使是搬家到了山中也十分坦荡,可以轻巧的使用汤勺,淡然自若的吃东西,面对和子闯祸导致起火也不发脾气,哪怕是患了肺炎哪怕是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和子说她永远无法成为母亲一样的人,太宰治也是吧。

直治,是书中最悲情的人物吧。夕颜日记里面的直治毫不掩饰的表现出自己的颓废。“比起职责我的人,我更感谢那些叫我去死的人,一了百了。然而人啊,是不会叫你去死的。都是些卑鄙下流、别有用心的伪善者啊。”看吧,即使是想要死去的时候,也在指责他人。“我装着早熟,人人就都说我早熟;我装着很懒,人人就都说我是懒鬼;我装着不会写小说,人人就都说我不会写小说;我装着说谎,人人就都说我说谎;我装着是个有钱人,人人就都说我是有钱人;我装着冷淡,人人就都说我冷淡。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不堪情不自禁地呻吟时,人人都以为我是故作痛苦。”看吧,这么几句话居然也让书本面前的我开始痛苦起来,所有人看到的我都是我想给对方看到的样子,可是鲜少会有人说想要认真的全面的来了解我,迄今为止,我不敢说是否有人是真正的理解我。其实我也是渴望被理解的啊。我害怕被高估,也害怕被瞧不上,但是怎么样才能达到中和的状态呢,我一直都在寻找这样一种办法。可惜了,我并没有能够寻找到。

和子,我觉得自己和她倒有一些相似,只是也没有那么地的相似。太宰治是用和子的口吻来写这本小说的,竟然没有让人觉得有什么异常,仿佛有时候就看到是一个女性的自述。和子是无助的也是坚强的,和斯嘉丽一样,在家道中落的时候迫于生计她也可以去田间劳作,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失误引发的慌乱去挨家挨户的道歉,也可以变卖家里的家产只是为了母亲吃上好吃的食物。她是为了母亲活着的,为了那六年前短暂的欢愉爱情而活着。母亲去世之后,只剩下她脑袋中那残留的爱慕这最后一根稻草了。她魔怔了,她爱上了一个已婚之父,爱上了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这是有悖道德的,可是在书中我却不想指责她。我甚至佩服她的坚持,她可以在接连写了三封信没有得到回信的情况下继续抱有感情,可以到千里迢迢的去找到对方表明自己的心意,还可以直截了当的说出‘我想要生一个您的孩子,其他人的孩子我说什么也不生’这样大胆的话语。是啊,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爱自己喜欢的人就是好的生活。相比于和子,我是多么的不谙世故不精通于之后人世间的所有爱慕之情啊。

读完之后大概我就想这么浅显的写几句,不太了解日本的历史,也看不懂关于革命的部分。之后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的背景之后,再来读一读吧。

只是简简单单的分享一下自己的愚见。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篇2]

这是第一次阅读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两天的上下班空挡时间里将这本书看完。昨晚看到弟弟直治写给姐姐的遗书时,竟泪流满面。

他写道:我还有一桩难以启齿的心愿,那就是妈妈那件遗物---麻布衣裳。本来,那件衣裳经姐姐改制留给直治来年夏季穿的吧,请把那件衣裳纳入棺材,我很想穿。

直治是不被大家看好的男人,被评论为有着贵族的孤傲和清高。不好好参军却染上,在姐姐和子看来是一个厚重的包袱。母亲却依旧惦记着这个不被大家看好的儿子,并听儿子说的任何话。直治复员回来也不经常待在家里,即便自己的母亲那时体弱卧床,他也不陪伴在身边。有空就是到店里喝酒,要么就东京游玩数日。

从姐姐和子的日记中了解到的弟弟直治,的确是位不务正业,不顾家庭甚至不体恤母亲的人。可是,我却偏偏被他感动。

他是爱母亲的,当听到母亲舌头无味,不进食时,他建议母亲戴口罩。

当听到母亲身体日渐衰弱,时日不多时,他痛心,将眼泪隐藏于内心。

当说起母亲的性格时,他认为那份高雅和贵族气息无人能敌。

在他的心中,母亲是至上的存在。

所以,在临死的遗书上才有了对姐姐和子说的这句话:我本该及早死去。只是为着一件,就是妈妈的情爱。一想起这个,我就不能死。人有自由生存的权利,同时也有随时死去的权利。但是我认为,在“母亲”活着期间,这种死的权利必须保留。不然,也会害死“母亲”的。而今,即便我死了,也不再有人因此而悲伤地损害了身体。

也许这才是一份藏在骨子里的爱吧?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篇3]

一下午看完了《斜阳》,特意从直治的死来关注。

贵族的挽歌。看到最后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命题,战后贵族的没落。和子和母亲卖了别墅到伊豆乡下相依为命,直治以一种颓废堕落的状态活着。

不论和子最后为了所谓的革命和爱情疯狂,不远万里倒贴生下一个声名狼藉的小说家的孩子。

只直治的日记和最后的两篇遗书已经说明了他的痛苦,清醒,挣扎,孤傲,以及自杀的历程。

他出身贵族,假装下流堕落试图走民众之友的道路活是他与生俱来的贵族的清高和孤傲使他格格不入。又因为下流被贵族世界舍弃。他有深埋的爱情,只临死前暴露在空气里一瞬。他深知母亲这样的人在当下地世道很难存活,所以第一次出场,看到卧病的母亲,就说出来极其凉薄的话“不如早点死了好,在这世上,像妈妈这号人,是很难生活的,太可怜了,叫人不忍看下去。”这话听上去大逆不道,其实对他而言是极其温柔的了,他从不认为死是罪恶,觉得生和死是一样有权利。

他无限温柔,有着才华却故意写出很糟的小说,只为了逗朋友发笑,结果却被取笑,爱与不懂被爱。他沉迷麻药欠下钱,把老板带到自己家中拿东西典当,那时逞强地拿出自己珍视的东西,尽管他清醒地知道那些东西在药店老板眼里一文不值。他无比清醒,又厌倦着这个世界,也厌倦战争,他说比起卷进自取灭亡里,只想一个人单独而死。

他装出下流的样子,别人就以为他下流堕落,世人是无法理解他的。他痛苦,想到了自杀。又因为对母亲的忏悔,再次想到了自杀。他比谁都明白自己是胆小鬼,或许对他而言,死亡是唯一出路。解脱自己远离他厌倦的世界。

母亲生病说“听说夏花的人死在夏天,我本以为会在今年夏天死去,赶巧直治回来了,所以才活到秋天。”和子说就连直治这样的儿子依然成为母亲活下去的支柱。

其实,对直治来说,母亲也是他活下去的支柱。“我本该及早死去。只是为着一件,就是妈妈的情爱。一想起这个,我就不能死。人有自由生存的权利,同时也有随时死去的权利。但是我认为,在母亲活着期间,这种死的权利必须保留。不然也会害死母亲的。”

母亲病重,直治不守在床边,不是因为薄情,恰恰是因为太痛苦,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我们大多时候直面痛苦,是因为经历过太多痛苦后坦然,直治还像是孩子,胆小地躲了起来。

我无法不承认这本书是贵族的挽歌。直治遗书最后一句仍在强调“姐姐:我是贵族。”

但是也可以看出来太宰治对死亡的态度,从直治对死亡的态度里。正如书的序里写的,太宰文学所具有的善性,来自作家“原罪的自觉”,所谓“罪多者,其爱亦深。”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篇4]

二十世纪以来的日本文学可谓是流派纷呈,这些流派有的溯源于欧美文学的传统流派,有的则是因为日本的国情、国民性而诞生,而这些林林总总的流派在文学风格上也并非泾渭分明,在很多表现手法、思想上都有不少契合之处。纵观诸如唯美主义、新感觉派、恶魔主义、自然主义、“私小说”以及本书《斜阳》的作家太宰治所代表的无赖派的许多作品,我们大致可以体会出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的概况——个人色彩浓厚,很多作品的自况性很强;故事格局小,情节往往在两三个人物之间展开;美学思想疏通同归,作品的结局往往都走向畸形、死亡、幻灭。

不过“无赖派”作品的特质有非常明显,首先它是典型的日本战后文学,很多作品中对于日本战后社会的萧条、人民生活的困顿有着极为精到的刻画;其次作品中往往都充斥着作家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明显的反抗和自嘲;最后就是“无赖派”的故事都相对颓废、阴郁,展现作家们对于自己生活的迷茫。从某种程度上说与美国同时期“垮掉的一代”有着一种思想上的呼应,同时又在以村上龙为代表的后世“透明族”作家身上得到了传承。

我与绝大多数国内读者一样,对于太宰治的认识源自于《人间失格》一书,甚至一度认为《人间失格》就是太宰治本人最优秀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在阅读过《斜阳》以及对太宰治本人的生平有所了解以后,我觉得相对于《人间失格》,《斜阳》却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太宰治的文学风格,以至于映射出了太宰治的人生。不少日本文学爱好者在于我谈到太宰治时,最为推崇的小说也是《斜阳》。

在《斜阳》一书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见贯穿于作家太宰治一生的几大元素:出生于没落贵族的男青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感受到了日本战后颓废社会现状所带来的空虚,种种颓废而消极的人生观,自杀。如果在阅读完《斜阳》之后再参照阅读《维庸之妻》及《人间失格》这两本太宰治后期的作品,我们就能够对太宰治的人生及人生观有了一个较为完满的了解。因此在阅读《斜阳》,我们不应该仅仅看见离婚后的姐姐和子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情节,更应该注意那个有形无形之间贯穿于和子生活中的弟弟直治的人生。

不过在太宰治的人生中最为华丽的并不是他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他原因及方法各异的四次自杀,未遂。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川端康成则认为:“死亡是最高的艺术”。而我们在太宰治的自杀履历中既看不到哲学的色彩,有无法欣赏到任何艺术感,太宰治的自杀在我看来更接近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抑或说就是一种懦弱。因此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就直言不讳的提出自己讨厌太宰治的文学,亦讨厌这个人。毕竟同样属于没落贵族出生的三岛有着自己明确的人生观、美学观,而两人即便最终都走上了自杀的道路,三岛却是为了实现自己政治抱负而选择了切腹,而太宰治则选择了与情人跳河自溺。

不过不论三岛由纪夫对于太宰治这个人如何的不屑,其实他们的文学在很多地方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太宰治在文学创作上也绝对不是一个“弱者”。他能够直面战后日本社会动荡萧条的现状,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他的作品直击那个时代很多年轻人的心境,因此太宰治的很多都被认为是“青年读物”,也受到了很多年轻读者的追捧。因此三岛由纪夫也不得不说:“我承认他那罕见的才能,不过说也奇怪,他是我从未有过的、从一开始就产生如此生理抵触的作家。也许是由于爱憎的法则,也许他是一个故意把我最想隐蔽的部分暴露出来的作家的缘故吧。”

品味《斜阳》中的几个人物,也颇值得深思,母亲象征着“日本最后的贵族”,弟弟直治代表了对日本战后社会充满迷惘的年轻人,作家上原代表着那种已经选择了堕落生活的人群,姐姐和子的形象最为微妙,她即使整个故事的叙述者,贵族没落、民众堕落、青年陨落的见证人,却又在文章的最后怀上了上原的孩子,为小说带来了一丝转机和生机。就像故事中上原与和子的对话一样,上原说:“可是太晚了,已是黄昏时节”,和子却说:“是早晨啊。”因此整个故事到最后竟然有了一些“竹外斜阳半灭明,卷帘欹枕看新晴”的意境,而这也许就是《斜阳》最精妙的地方吧。

因此在《斜阳》一书中,我们不但能读到日本旧贵族的没落、战后日本人颓废的生活状态、典型的无赖派文学创作风格,更重要的还有文章结尾的那一点点希望,这无疑将书的境界拔高了一筹。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篇5]

一般人选择太宰治的作品,可能会首选《人间失格》,但是,不可否认,《人间失格》的出名,夹杂了很多并不客观的因素,这包括作者在成书之后的自尽。《斜阳》也是太宰治创作后期的作品,成书于《人间失格》之前,个人认为,本人是更能代表太宰治作为一名享誉作家的作品。

小说是根据太宰治的情妇太田静子的日记改编的,对于太田静子,能够查到的资料很少。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塑造的叶藏的情人静子,似乎也指向这位日后为太宰治生下同为作家的女儿的静子。在《人间失格》中,阿叶离开静子,是因为对生活的绝望和对加重静子生活负担的内疚。在《斜阳》中,虽然没有一个“失格”的“我”,但是其实,太宰治的痕迹却无数不在。

小说中的主人公和子的弟弟直治最终选择了自杀,并且给姐姐留下了一封绝命信,而这封信,似乎也可以看做太宰治的心声。

“人啊,都是一样的……这句话实际上是猥亵的,可怕的,他使人相互提防,一切思想受到强奸,努力换来嘲笑,幸福被否定,美貌被糟蹋,光荣被剔除。我认为,所谓的‘世纪的不安’正是来源于这句不可思议的话。”直治在自己的信中,一直在重复着一句“人都是一样的”,结合和子和直治在小说中的生活背景,可以联想到太宰治的贵族身份。战后的世界,已经大为改变。从前的贵族世界土崩瓦解,然而没有生存能力的贵族却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贵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明治维新经历了战乱之后的日本,很多人,也许像太宰治一样找不到生活的方向。虽然主观上想要极力的摆脱“贵族身份”,但是潜意识又极力的保留那种“不一样”。外部世界自身的努力和内心世界发生了巨大的撕裂,在精神上无所依托。同样的纠结,或许想想民国时代的满族贵族,就可以一窥一斑。

对于太宰治,人们向来褒贬不一。一方面因为其对日本文学有所贡献,另一方面,对其人其事,更多的人无法认同,所以向来就有一种“历史的伤痕”的说法。在今天的读者看来,一辈子自杀五次,其中三次还带上女人殉情,女死而他活。似乎他很害怕死亡,承担不了孤独的死去的恐惧。又似乎他自杀成瘾。这也许和日本人的集体潜意识有关,日本人并不害怕死亡,但是却希求得到一个轰轰烈烈壮美完美的死亡。溺水而亡算是完美吗?我们不得而知,这是太宰治作为一个人的选择,或许也是日本“历史的伤痕”的选择,但是在直治的信中,多少能看出点他对待死亡的态度。

“你们只要想想我活着的痛苦,想到我从这种痛苦生涯中完全解放出来的喜悦,你们的悲伤就会逐渐消失的。谴责我的自杀,说我应该苟活下去,但又不给我任何帮助,只是在口头上洋洋自得地批判我,这一定是那些可以心平静气规劝陛下开设水果店的大人物。……我还是死了的好,我没有所谓的生存能力……”

贵族终是无法苟活于平民的世界中,就像陛下开不了水果店,或许,选择体面的死去是最好的归宿。在《斜阳》中,能更悲悯的去理解太宰治这个人,而《人间失格》多半会造成一定的误解。毕竟,世易时移,在今天的这个时代,去理解1948年自杀的日本作家是很难的。

《斜阳》依旧摆脱不了浓重的绝望和宿命的感觉,和子最终迈出了一步,怀上了猥琐的画家太原的孩子,这算不算在这悲哀压抑的空气中唯一的一丝希望呢?

希望是。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