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2000字

2022-02-08 11:54:52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活着》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五篇《活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

《活着》,一部余华写就的小说,一部仅有200页的小说,一部反映时代变迁、折射人生悲喜离合的小说。

不记得何时读过余华的这部《活着》。最近的一次,偶然间听一位年轻的女孩在说起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时,提到这本小说,居然为其中的人物满含热泪。于是再次到书市上买下这本《活着》。第一次利用周末时间,仅仅用了3个小时把整本书读完,期间因为激动流泪而暂停几次。第二次利用3个晚上时间再次品读,依然泪流满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活着》成书于90年代初,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福贵一生的经历,时期经历了解放前、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大锅饭、三年困难时期、包产到户、wg时期一直到wg后的一系列时期,家庭从优越到贫穷,到家人一个个因为意外或者疾病而远离他,最后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牛的经历。

读余华的《活着》,让我沉浸其中,随着福贵喜怒哀乐,忘掉自己所在的现实生活,深入其中。读到福贵年轻时的浪荡不羁,对怀孕的家珍拳打脚踢时,真恨不得揍他一顿,教训一下。败家之后,看到他的狼狈样子,甚至有点拍手称快,真是活该!只是苦了他的家人。没读到后面的章节时,是怀着一种感叹同情的心情,读到后来解放时期,因赌博而霸占福贵房产的地主被执行死刑时又稍感庆幸,人生真的很奇妙,“塞翁失马,焉知福祸”。

人有时在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记起她的好,比如福贵对家珍。福贵败家前赌博嫖娼、辱骂丈人、打骂妻子,可以说是一个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败家后,老丈人将家珍接走,失去家珍的福贵才明白家珍对她及整个家庭的重要性,当家珍带着有庆回到破烂的家中时,他才明白家珍对他的爱,才真正的疼爱自己的女人,开始相依为命的生活。

书中最让我伤心,流泪最多的是有庆和凤霞的死,用福贵的话说,他的两个孩子都跟生孩子有关,一个是为了别人生孩子,一个是自己生孩子。有庆为县长夫人献血遭到无良医生的过分抽血,小小的身躯最后因失血而死,在那个物质极端贫乏的年代,可以想象有庆是多么的瘦小,最后的时间他又是多么的无助!在那个血资源匮乏的年代,让人看到了人性的险恶、人心的恶毒甚至对权力莫名的阿谀。当福贵得知有庆是为春生的女人而死时,他不再追究,而是默默的将孩子的尸体背回,悄悄的埋葬,这期间的寸步难行和心痛心碎让人无法不悲伤。作为母亲,尽管福贵极力隐藏着悲伤,但仍然母子连心而猜到有庆的离开,她趴到有庆的坟上,用手抚摸着土就如同抚摸着自己的孩子。“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伤心绝望可见。有庆爱他的小羊,为小羊来回奔波的拔草,其实是一个弱小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凤霞终于找到一个喜爱她、宠溺她的男人,却因难产而死,家珍再次失去子女的痛苦可想而知,当二喜和福贵将凤霞背回时,家珍睁大眼睛看着凤霞,抚摸着凤霞,一个母亲承受了生活给她的巨大打击。几个月后家珍也去了,二喜和苦根也因意外和贫穷而死。对于看小说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人一生的悲剧了。

看小说之前看了作者的自序,作者余华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悲剧的人生,而是通过一个悲喜的人生折射人活着的目的,以及人在面对这些悲欢离合时的乐观态度和人对于苦难的承受能力。

他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句带有哲理的思考我仍旧是说不明白,写不明白。

相对而言,我比较认同的是在外人看来,福贵的一生是悲情的,是不幸的,是值得同情的。但对于福贵而言,虽然面对家人的先他而去,但在整个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幸福,在苦难中透着温馨和快乐,比如在耕作的过程中,有凤霞陪着,没有凤霞,是不习惯的。也正如家珍临终前说的,她有福贵,做母亲有子女,并且子女都很孝顺,这一生足矣。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的一生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沟沟坎坎,不如意事常八九,总归或早或晚的面对生死离别之事,用“超然”一词对待世界,对接人生总是好的。人面对苦难,面对不如意,面对悲伤的能力往往超乎自己的想象,在外人看来的不可逾越,自己却能慢慢的走出痛苦和不幸(当然需要时间和足够强大的心理),因为人终究是要活着.......

现实生活的无情和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更多难以承受的苦难和痛苦,我们依然选择坚强和隐忍。这或许就是活着的真正目的吧。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当生活在--年代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

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许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

余华在此书中讲述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家业,变成了一贫如洗的人。父亲一气之下去世了。妻离子散,整个家都衰败了。为了生活,福贵开始了艰难的起步,为生活而努力。

两年后,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回来了。我为文中的福贵高兴,我以为,他的命运会好转了。没想到,命运如此艰难,岁月不饶人,母亲也由于年老,一病不起。为了生病的母亲,福贵前去城里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好不容易终于回到了家,女儿已经因为生病而成了一个永远也无法开口再讲话的人,母亲也因病在两年前去世了。

然面这些灾难还只是开头,我为文中的主角们抓了一把汗。心情也随着书的情节动荡起伏。福贵,命运真是不福也不贵啊。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福贵的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生活举步为艰。当饥饿来临时,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有庆,为救县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献出了年幼纯真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随着女儿凤霞的出嫁,孕育,我以为他们从此可以结束悲惨的命运了。但接下来,我不禁有点责怪余华,为什么要把人家写得这么悲惨。

女儿因生产而死,妻子也跟着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个个的接着来,最后,只留下了福贵。最后,福贵老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但年老的福贵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的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我猜测着,余华想不是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这本书好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社会的疏漏,同样也可以照出我们自己身上的缺点。从这方面讲,它也很有教化的意义。强烈推荐这本书,我认为此书适合再读。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

“田野里,一个老者,牵着一头老牛。”

他慢慢地走着。

我慢慢地读着。

这是一本讲述生命的书。读这本书的时候,坦白地说,书中的道理只是隐隐约约地懂得。毕竟才13岁的年纪,什么大起大落都还未经历,对于生和死的概念,只是模棱两可地印在脑海里,真切地,就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于是我静静地坐着,听着福贵讲述他的一生。年少时的福贵是个冷漠的浪子,直到赌博输光了家产才想到回头,可晚了,父亲在巨大的打击下猝然离世,他们一家迁居到小茅屋内,这时的他已懂得体恤亲人,参与劳动,可不幸纷至沓来,福贵被抓去服役,在炮火中滚打,看尽了流血与死亡,好不容易逃回家来,妻子家珍却在不久后生病死亡。儿子有庆,女儿风霞,孙子苦根,母亲,二喜,这些曾相依为命的家人都在苦难的生活中一个接一个的离去。最后只剩下福贵,牵着老牛,在田埂上劳作。福贵说:“我会好好地活着。”这句坚定的话,却充满了悲凉。时间如流水般,带走了他生命中所以的人和事,最后的福贵,孜然一身,只剩下满脑子过去的回忆。

可福贵的一生中何尝就没有温情,风霞嫁人时的幸福,儿子长跑第一名时的自豪。但这些时光很短促,在他体会了活着的幸福后,只一下,就又尝到了死亡与分离的痛苦。

他的一生就如一个多棱多面的球,他在里面不停地跑,那一棱一面就不停地闪现,他不可能在哪一处彻底地停下,只要他还活着!

最早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别人说看这本书你会从头哭到尾,但到最后发现不然,福贵的悲伤,并没有激发出我心里的泪水。是因为,这些苦痛本身就和福贵的生命融为一体。正是这些磨难,让我觉得福贵是真真切切地活着。他就好比是在走一根平衡木,时而在高处,时而在低处,所以最后能在中间平平稳稳地坐下来。但在高处时的雀跃,和在低处时的恐惧,是无论如何忘不了的。

总而言之,他生命的魅力所在,就是那无征兆的变化。在历经种种之后,福贵两脚踏地,怅然长叹的感觉,是我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为什么仍然活着?因为仍然在生命的长河中行进。

福贵的生命可能即将结束,可是我的生命仍在起航,读了这本书,使我对自己未知的生命魅力有了更多的向往。

活着?活着!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