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没有父母的老屋》读后感2000字

2019-12-09 14:21:21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两周前,我们李校长在朋友圈发了一篇散文《没有父母的老屋》,文中写道:“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读完此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起了我们那个没有父母的老屋。

1975年动工,1977年建成的青砖红瓦房,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艰辛、心血和汗水,它是我们艰苦奋斗,凝心聚力的结晶,是七口人得以安身立命的“新家”。

记得那年大年初二,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我们一家就开始上工,全家老小齐上阵,到马家岗,起石头,砸煤块、烧石灰。窗台以下都是青石砌墙,父亲起早贪黑,用小推车一车车把石头推回来,然后找石匠凿平,垒起来。窗台以上后墙是土坯墙,前墙父亲狠了狠心,说:“前墙都用青砖吧,美观又结实。”当时也有用麦秸铺顶的,叫草房子,父亲却节衣缩食,买了红瓦,所以我们家就建起了当时很时兴的青砖红瓦房。主体建成后,还要进行内粉、铺地、安门窗、建院墙,垒门楼等一系列艰辛的后续工作。父亲在外上班,下班后就回家建房,夜以继日,马不停蹄,直到1977年,一家人才告别了又黑又潮又狭小的老南屋,欢天喜地,乔迁新居,父亲却瘦了十几斤。

父亲在新家栽上了香椿树,从8里外的大姨家背回来手把粗的石榴树,还栽了几棵梧桐树。因为有了香椿树,每到吃面条的时候,我们就会随手捋一把香椿,用开水一焯,放到面条里,就会满嘴飘香,食欲大增。那棵石榴树,在父亲的精心护理下,死而复生,每年都会挂很多果实,压弯枝头。那几棵梧桐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使夏天的小院清爽宜人。

1988年,父亲又带领全家翻新了老家的房子,准备给两个孩子一人一座院子。

《没有父母的老屋》.jpg

1997年父亲还没退休,就积劳成疾,离我们而去;三年后,母亲也撒手人寰。我们的家,也就成了没有父母的老屋。香椿树死了,好在又滋生了很多小树苗;石榴树结了几年之后也枯萎而死,几棵梧桐树也长成了栋梁才,因为妨碍了邻居,不得不让出树的人给带走了。堂屋墙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2000年,那块钟表刚开始还在滴滴答答响着,到现在也成了永恒的纪念。

逢年过节,姊妹们团聚,也只能在我姐家或我的家(因为我们在本村),虽然老屋我们也不断地回去,但却再也看不到坐在门口等我们的老母亲,喝不上母亲做的炒米汤,吃不上母亲擀的手擀面,听不到母亲的责骂声……打开堂屋门,姊妹们只能对着父母的遗像,回忆父母的点点滴滴。

记得那年冬天,天下着雪,我到林州听语文优质课,回来已经晚上7点多,饥寒交迫,又加上和爱人闹了点不愉快,所以晚上就没回学校,当我回到娘家,炒米汤的香味扑面而来,母亲就在火边给我热着,两碗热辣辣的炒米汤下肚,我红光满面,倍感温暖,所有的不愉快一扫而光。母爱就是那冬日的暖阳!那带着浓浓爱意的炒米汤成了我的最爱。姊妹们团聚,我也会给他们做炒米汤,自认为做得很地道,但他们却毫不掩饰地说:“还是没咱娘做得好喝!”

母亲刚去世的那年春节,我又情不自禁地来到父母家,迎接我的是冰冷的上了锁的黑大门,我泪流满面,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大哥和小弟回来,总要到老屋看看,换掉破损的砖瓦,修葺脱落的墙壁,打扫庭院的垃圾,疏通下水道……下雪之后,我和姐姐会到老屋去打扫积雪,春节的时候我们还会去贴春联。父母走了,家没了,但房子还在,我们还有念想。曾经有很多人想买我们家的房子,大哥态度很坚决,一口回绝,不卖!房子象征着家,没了家,钱有何用!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家的老房子还在,我们还时常去修补,这,也许就是乡愁,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吧,永远割舍不断!父母走了,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家就永远在!

父亲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大姐,一再嘱咐我们,只有你大姐在家种地,农忙时节一定要给她帮帮忙。为了父亲的嘱托,每到农忙时节,大家都会主动给大姐帮忙,春种秋收。在大姐做大手术时,兄弟姐妹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姐姐加油助威,才使她战胜病魔,重获新生。最近,她儿子在林州买房,也是众人拾柴,帮他在林州安了家,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乡亲们见了我们,还是热情地打招呼:“都回来了!来家里坐会吧。”大哥和小弟也会到关系不错的的邻居家,拉会儿家常,甚至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有时,大婶大娘也会很伤感的说:“你爹娘都是好人,他们要是还活着,就该享清福了!可惜他们没那福气了。”他们的话,也常常使我们潸然泪下。父母一辈子不容易,的确没享过一天清福!

父母虽然没给我们留下万贯家产,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父母宽厚仁慈,勤劳善良、任劳任怨,艰苦朴素的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成为我们的家风,代代相传。

父母走了,但没有父母的老屋还在,看到老屋,就像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老屋成了父母的象征,家的象征。虽然姊妹们都在城里有房有车,生活幸福,但逢年过节,他们还会回到家乡,祭拜父母,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屋,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