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900字5篇
2022-05-23 10:01:54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历史上有一位大臣名叫司马光,他遵照宋英宗的命令,用十九年时间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下面小编整理了2020年资治通鉴读后感900字,欢迎参考借鉴!
资治通鉴读后感900字
有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有人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还有人说:“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种种这些,让我坚定的认为爱上历史,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之前的我,虽然喜欢读书,但对历史没有一点兴趣;之前的我,觉得历史很遥远,所以避而远之;之前的我,一直专心学习语文课本,却忘了了解我们华夏五千年来的历史。
不过,庆幸的是,我改变了学习观,开始认识历史。这个寒假开始,我们班展开了历史研学活动,通过音频学习历史,记笔记,在研学群里交流、探讨。老师也会适当指导。
历史学习内容是由“熊大叔”来讲解著名的《资治通鉴》,“熊大叔”那幽默风趣的口吻和《资治通鉴》那生动的情节、鲜活的历史人物着实勾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也第一次让我觉得历史也没那么枯燥,反而挺有趣的。
日复一日,我对历史从感兴趣逐渐变成喜爱,又从喜爱渐渐变成热爱,我的笔记也变得更加实际性,现代化。
学习历史,让我更加清楚地看透人世间的人情世态;学习历史,让我知道了一个个成语、典故的由来;学习历史时,我们不免会有惋惜、痛恨、失望等多种情绪,我们虽然不能篡改历史,但我们能借鉴前人的方式方法,尽量不让一些悲惨历史重演,这些这些,足以看出,学习历史的好处不胜枚举。
回望历史,我们直视着无数有才华的人。
功绩显著的君主:统一天下的秦始皇、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建立汉朝的汉高祖……
廉洁奉公的忠臣:清廉的诸葛亮、铁面无私的包拯、德才兼备的王安石……
文武双全的将军:孙膑、岳飞、吴起、辛弃疾……
才高八斗的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
他们书写了历史,历史也将他们记载,如此之多的伟人,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纵观悠悠历史,历史上的失败数不胜数,但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怕失败,越王勾践不怕,他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孙中山不怕,他愈挫愈奋,最终推翻腐败的清王朝;我学习历史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每一次挫折都是新的起点,只要坚持不懈,加倍努力,终将到达胜利的彼岸”
朋友,一起来学习历史吧!为了让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更强大,更繁茂,更和平。争取让中国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家!
资治通鉴读后感900字
坦白说,《资治通鉴》是高中毕业后,老师给推荐的书目之一。
记得我当时就去了书店,果断买下。然后,把它堆放在了书架上。
再后来,就没有下文了。
今年假期闲来无事,觉得读这种高大上的书,应该会让人不一样吧!
就是出于这样似乎很好笑的理由,我翻开了它。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按朝代分为十六纪。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民族、经济、文化、人物评价等多个方面。其所取材料除了正史以外,还有不少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传……周密而完备。
而且和司马光一同编写此书的刘恕、范祖禹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们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进行辨析、选择,然后再交由司马光取舍要点,编辑定度,制成初稿。
这样,在保证全书内容的丰富性和准确性的同时,又让彼此独立的材料系统化。
其实读了几页之后,最想发出的一句感慨是:“不认识的字好多啊!”
于是,一本大字典,一支黑中性,一支记号笔,成了我读《资治通鉴》的标配。
由于本书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目的,所以并非一部单纯叙述历史事件的书,而是有很强的政治功用。
那么一个我频繁看到的点就是:德的重要性。
1
仁德之心是谓德
臣光曰: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比如在智宣子选择继承人时,智果建议说,拥有五贤的智伯不如拥有仁德之心的智宵好。
2
善于纳谏是谓德
长平之战,赵王不听平阳君赵豹的建议,坚持接受韩国献来的上党,结果得罪了强大的秦国;后又不听虞卿的意见,坚持与秦国求和,而不去拉拢楚国、魏国,使自己落得孤立无援的境地;又中范雎反间计,不听众人劝告,任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大将。不善于纳谏的赵王,落得惨败下场。
3
爱民如子是谓德
赵襄子因拒绝割让土地给智伯而招致祸患。
在逃跑过程中,随从的人问他去哪,他知道,长子城距离近,城墙坚厚,邯郸城仓库充实,也是个去处。但他更知道,那里的百姓不会舍生入死为他坚守。
最后他决定按先主嘱托,投奔晋阳(晋阳是先主赵简子派尹铎治理的一处政治清明的地方),果不其然,这里的百姓与他同舟共济,即使吃尽苦头,也没有半点叛变的念头。
君舟民水,水能载舟。爱民如子,民就会拥戴。
同样的,即墨之战中,燕国军队长驱直下。燕国上将军乐毅整肃纪律,禁止侵掠,寻访齐国隐士高人,荣誉礼待之。不仅如此,还放宽人民的赋税,革除苛刻的法令,齐国人民都十分喜悦。
经过这一系列举措,齐国接受燕国封号、领取俸禄的有二十余人;接受燕国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个月内,燕军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都设立郡县治理。
德行是个好东西,三观要正,人心要善啊!
除德以外,进与退的微妙关系也被成功地演绎着。
晋国三家向天子请封,天子批准了,那么奉天子之命成为诸侯的他们,就似乎没有哪里不对。可如果天子不对他们封侯,那天下就会有贤德诸侯对他们进行讨伐。周天子此时退这一步,不是天高地阔,而是万丈深渊啊,这样一来,不是晋国三家破坏礼教,而是周天子自己坏了周朝礼教了。
这样说来,退一步,是不对了?
用芈月的话说:对,也不对。
让我们一起看看肯吃亏并非痴人的韩康子,在他被智伯逼迫割地时,听从了段规的劝说,割地给智伯,使自己免于并转嫁祸患,从而能静观事态变化。
人生似乎就像这些故事,没有套路可言。
由于我才读了一部分,却又总觉得心里有东西需要梳理一下,所以这次就分享心得到这里。
那么精彩处,回见!
资治通鉴读后感900字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和秦代的史事编写成八卷,进给宋英宗,很受英宗赞赏,命他继续编撰。为此特设一个史局,由他自己选用助手,他选定了刘恕、范祖禹和刘攽作为主要助手。当时北宋的局势比较稳定,政府收藏的书籍很多,他们可以任意参考。
《资治通鉴》中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很详尽,有六十多章,可以看到一个大帝国怎样慢慢地变成了分崩离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从代宗的放任开始,到唐德宗的无奈,有宪宗、武宗的振作,到昭宗的任人使唤。即使宰相有像陆贽、李德裕,也只能振作一时,而不能改变历史变迁的常态。
在割据势力强盛时,不得不缓缓而动。唐德宗开始武力削藩,导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后来转变态度,对藩镇一味姑息。唐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壮志,图强复兴,实施革新。但一遇挫折,这些措施便消失殆尽。所以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为政也是这样,一开始不熟悉情况,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措施才能有所兴。
这是一部可以媲美《史记》的史学鸿著。千百年来,多少帝王贤臣、鸿儒大家都频频为其作注,足见其在史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都来看看吧!
资治通鉴读后感900字
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题记
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朝代分为十六纪,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民族等等。不管是在史学史上还是文学史上,它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阅读完这部伟大的史书,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安史之乱”:开元后期,唐玄宗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朝廷是奸臣当道,上层的内部矛盾斗争也很激烈。李林甫尸骨未寒,杨国忠就诬告他与人谋反,因而剥夺了其官爵,清洗了其党羽。杨国忠与安禄山也势若水火,他奏请哥舒翰为河两节度使,以与安禄山相抗衡。均田制己破坏,官僚、商人大地主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安禄山得到皇上皇后的宠爱后,由于害怕杨国忠对自己不利,于是拉起造反的大旗,以“讨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哀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结束了盛唐的神话,让中华民族由开放转向保守,还使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如果我是唐玄宗,绝不会因为安定富饶就纵情享乐,给了奸臣和小人可趁之机。但是,安禄山的反叛也很失败,和他一起反唐的史思明竟投降了唐军,虽然史思明最后回来了,但是安禄山还是被自己儿子杀了,起义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不过,唐朝要是不灭亡,那么今天说不定就会换个样子呢!
通过“安史之乱”,我想起了宋朝的岳飞和三国时期的赵云。岳飞不顾生死,在前线英勇抗击金军,但是却因朝廷奸臣当道,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最好时机,他明知回去后定难逃一劫,却还是回到了朝廷忠于君王的命令,最后岳飞死在了秦桧的手里。而赵云在一场混战中和刘备等人走散了,他走出阵后又杀回阵中,从曹军的层层包围之下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救出了刘备的老婆和儿子。与赵云、岳飞这种臣子对君主的忠心耿耿相比,安禄山为了不死于杨国忠之手而反叛的行为,简直猪狗不如。我想:也许很多人都认为安禄山起兵反唐是为了当皇帝的利益,因为他反叛后自立为大燕皇帝,建立燕国。但其实不然,刚开始奸臣杨国忠想杀死安禄山,导致安禄山反叛,在反叛的过程中,安禄山开始为利益所诱惑,才会在洛阳称帝。如果没有奸臣当道,也许安禄山也不会反叛吧!
一部伟大的史书,不仅能记载过去,还能像一面明镜一样,让人们从中学到好品质,舍弃坏习惯,可真是不同凡响!
资治通鉴读后感900字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时段,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多么伟大的著作!我在读他时仿佛自己亲眼看到一个个历史事件。在历史故事中,我了解了古代人民是怎样学习,劳动,生活的,它们有许多困难是现代人感受不到,也克服不了的,“囊萤映雪”的故事让我们无法想象,古人在黑暗的夜晚是借助萤火虫的光亮和月光下的白雪反射出的光亮读书的。
在书中还有许多战争中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其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深有感触。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韩信,非常著名的战术家,其一生英勇善战,善于带兵,为刘邦出谋划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忍受“胯下之辱”,他的雄才伟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可见其勇猛骁勇善战、为国捐躯的决心,终一战成名,这是何等的精神和气魄,但他太过自负,优柔寡断,鸿门宴没能击杀刘邦,铸成大败,他的乌江自刎,令我惋惜,暗叹连连!我最敬佩人物的还有三国时期的孔明,他用了一生来辅助刘备,可最终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未能实现统一,但他留下的《出师表》坚忠精神永远影响着后人。还有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流传至今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为现代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还有令我们痛恨至极的人物,如王莽,他看似谦虚爱民,其实有着狼子野心,为了得到皇位,杀死了看穿了他的平帝,向太后讨要玉玺,最后被人民推翻了。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思绪万千,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与古人的差距:先看看古人,他们生活在战争频发的时代,随时都可能面临危险,却从没有过怨言,他们三十而立,治国治家,统领大业!而我们呢?我们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下生活,过着养尊处优,尽享其成的生活,很多三十岁人还过着“啃老族”的生活,不思进取,很多学生还嫌学习任务太重、作业太多......到处发牢骚。相比而言,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历史是开启人类智慧之门的钥匙”,文中先辈们坚强品质的事迹始终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资治通鉴》是古代人民坚强不屈的形象浓缩,更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导航灯塔!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价格: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