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500字
2019-09-20 22:31:14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审美和管教-《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500字:很久没有读文学方面的书了,这本《亲爱的安德烈》还是年初带大外甥女去书店的时候买下的。刚认识外甥女的时候,她还是个四岁的小娃娃,现在已经是十岁的大姑娘了。会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源她的观察,有很多我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女士与大儿子安德烈的书信合集,包括一小部分读者来信和一份小儿子菲力普的信。这些信,是安德烈18岁到21岁时,和妈妈的书面交流。我惊讶于18岁的少年,能够深入的思考问题。更震撼龙应台女士能够和孩子交流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大概作为一名作家,这些东西和普通人吃饭一样平常。说几个让我触动的点。
审美
第一封信里,龙女士说:我看见自己的残缺。十八岁时所不知道的高速公路、下水道、环境保护、政府责任、政治自由等等,都不难补课。但是生活的艺术,这其中包括品味和态度,是无法补课的。音乐、美术,在我身上仍旧是一种知识范围,不是一种内在涵养。
在后续的书信交流中,安德烈打趣妈妈的穿衣品味,和装马铃薯的麻布袋美学效果差不多。你看,即使是一位名人,也要为小时候缺失的审美付出惨痛的代价。我有幸在大学的时候,遇到审美基础比较好的室友,在20岁的年纪才意识到审美这个东西。几近挣扎,才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捉襟见肘,但也仅限于此了。
艺术相关的东西,越早接触,甚至浸淫,熏陶的效果越好。四岁开始,就可以学画和琴了。学这些看似无用的艺术干嘛呢?谋生很难,但是可以作为众生皆苦的调味品。
管教
整本书看下来,龙女士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很挂念。当儿子以戏谑的口吻说生活里充满了“X,Y,摇滚乐”,当妈妈的焦灼的发邮件问他:信中所说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此举当然引来儿子的无奈:能不能拜托你,这些当然是隐喻。
儿子学会了抽烟,龙女士很难过,巴不得把烟直接拔了再给个耳光,可是她又必须尊重儿子作为个体的选择,除了提醒什么也做不了。她给儿子一本正经的提了几个问题,儿子嫌弃问题老土、漫不经心回答之余,略带挑衅的向妈妈提了八个尖锐的反问。在他的回信之后,隔了好几封信都没有看到龙女士回应,我以为看不到答案了。没想到在第33封信里,我看到了回复。不出意外,龙女士说:“你的一组反问,真把我吓到了。这些问题,都是一般人不会问的问题,怕冒犯了对方。我放了很久,不敢作答,但是要结集了,我不得不答”。每个带刺的反问,龙女士都认真回应,用包容、智慧化解。其中反问四:“最近一次,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顿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龙女士的回应是:“对不起,你每一次抽烟,我都这么想”。
看到这里,我有些难过。青春期的男孩,甚至给了一个心目中“Kitsch排名前十清单”,其中第十个是“你对我和菲利普的爱,母爱绝对是Kitsch……唉!”,虽然这也很有可能是孩子的一次戏谑。我也有一个刚满四岁的男孩。我不知道他以后会如何待我,我也没有把握我能做得怎么样。都说人世间的爱都是奔向团聚,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走向分离。Ta会慢慢挣脱我们的怀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这过程中,我们还会面临很多挑战。
最近育儿也遇到一些困惑,面对娃自我意识强烈、自我表达旺盛,我原以为青春期才会遇到的难题,竟然一下子来到了眼前。杨先生比较偏向于该打打,该骂骂。我不赞同粗暴的打骂,希望可以和平对话。久闻《正面管教》这本书,最近开始阅读,这周末也会去参加一场正面管教的活动,期待有所收获。
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了,《亲爱的安德烈》,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作者:方知本知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