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
2021-08-15 14:35:13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资本主义的独特的近代西方形态一直受到各种技术可能性的发展的强烈影响,其理智性在今天从根本上依赖于最为重要的技术因素的可靠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篇1]
帕森斯有一个说法,他说,韦伯开了先河,把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对人的行为系统的决定性作用上升到了理论高度。这是在过去别人没做过的。因为在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冲击下,价值系统对人的行为系统的决定性作用被广泛忽视了。韦伯试图从经验理论角度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阅读点。
再一个就是韦伯把资本主义做了区分,这也是过去没有人做过的事情。他做了类型学上的划分,认为资本主义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现象;从结构和动力上说,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传统型的,一个是现代型的。传统的资本主义,这个从法老时代就有了,在中国来说,夏商周那时候就有了。它和现代资本主义是两回事,是两种系统。
第三个问题,韦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是多元因果力量作用下的产物,新教伦理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也只是多元化的决定性力量之一。他认为,除了新教伦理之外,还有其他的种种决定性因素,新教伦理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如果比较仔细地读完这个文本,我相信一般读者都会发现,或者清醒地意识到,韦伯说了一个什么问题。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精神也好,资本主义形态也好,它和新教伦理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现代资本主义是新教伦理的意外产物。这就是他通过历史考察,最后得出来的逻辑结论。
按照他的论证,新教伦理和历史上其他的观念系统已经有了本质性的不同。首先是它对于劳动和财富的重新评价,颠覆了天主教1500年的观念统治,使得劳动和财富不再是一个消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他认为路德把《圣经》翻译成精彩的德文之后,突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那个天职观。
通过天职,就是投身于天职和恪尽你的天职,才能得到救赎。韦伯觉得这里的因果关系很清楚,特别是路德的天职观到了加尔文更激进的阶段之后。加尔文又提出了一个得救预定论,我们纯世俗文化系统当中成长起来的人,可能不太容易理解这个,一个面对救赎焦虑的心情,无休无止的那种焦虑。加尔文的说法是,只有上帝命定的少数人才有资格获得救赎,绝大多数一定要进地狱的。但少数人是谁?这是上帝开的一个秘密名单。对于教徒来说这个事就很严重了。所以你要想争取进入上帝的名单,就得踏踏实实地遵循自己的天职或为以此为目的,拼尽一切努力去增加上帝的荣耀,来证明你值得上帝去救赎。虽然名单是不确定的,但每个人都还是有希望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读它的一个感觉,用现代心理学的说法,就是焦虑诱导的观念系统。人在面对不确定的前景时,都会有焦虑,特别是新教徒,这种焦虑更是无休止的、终生的,他就是为了救赎。
这样就意味着,他在遵循天职的时候,记住了只要是自己认真负责做出的正当职业选择,就要一以贯之,要在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建立理性的因果关系。确定了因果关系去操作,而且是无休止地去认真操作,就有可能获得这种救赎。所以韦伯通过考察认为,整个这一套新教伦理,对于塑造新教徒这个群体的人格类型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里的理性化作用,并不是我们经常理解的那种头脑冷静,不是沉住气、轻易不动情绪的意思。他这个“理性化”是在手段和目的之间,建立一种井井有条的因果关系,让手段和目标本身都有一定的可预期性。在这种情况下,你获得的结果就是可以预期的。
这样的话,新教徒就可以按照这种预期的理性化路线去安排自己毕生的生活。就算一个烤地瓜的,或者卖报纸的,他如果兢兢业业去做,就是在履行着他的天职。他履行天职的目的就是荣耀上帝,最后获得上帝的恩准,给他救赎。对于新教徒来说,完成这个理性化的目标,要比生命还宝贵。
为了这个终极目标的实现,需要一步步去确定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这样正当选择的职业做到头,就是完成天职了,就有可能获得上帝的救赎。在这个情况下,塑造了新教徒群体的人格方式和人格类型。按照韦伯说法,大概200年以前,那时候信教徒做生意从来不讨价还价,不随行就市,不跟人玩什么把戏,整个交易过程给人一个稳定的预期行,亏了也不悲,赚了也不喜,这样一种理性化的观念系统,慢慢就这么把他的人格类型塑造出来了。
比如现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必不可缺的一种方法是为了完成理性化的目标,采取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把这个投入到完成目标的过程当中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在他这个行为系统看上去比较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整个经济系统形成不是信教徒原来的初衷,他的初衷完全不是为了什么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和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完全没有这个考虑的。
他唯一的、终极性的考虑就是为了获得救赎。这种无休止的焦虑,我们纯世俗的文化人可能不太容易通过移情能够体会到。但是他们就是这样,在这种焦虑诱导下的观念系统,塑造了他们的人格类型,最后慢慢扩张导致了所谓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系统。
按照韦伯的说法,这是它的一个意外结果。当然,如果我们说,单靠新教伦理的系统就能产生意外结果吗?也未必。韦伯在文本本身已经简要提到过,当然没有详论,他是放在其他地方去详细论述了。他简单提到什么呢?新教伦理只决定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多元因果要素的一元,其他的“元”还有若干。
比如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自由的劳动力组织。除此之外,还有政治因果的力量在起作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篇2]
此书是韦伯解答资本主义为什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东方。因为在西方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东方几乎都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如制度、科技、文化艺术等等。但只有一样是仅西方发生着的,即新教改革运动。韦伯认为是新教改革将人从教会的道德与思想垄断中解放出来,产生了适于资本主义生长的精神环境。进而资本主义的制度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反观中国,自儒家思想异化为皇权统治的工具后,如同西方的教会一样形成了儒家官僚体系,垄断了全社会思想道德的控制权和解释权。儒家思想的特质扼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生存。
资本主义精神非常认同对财富的积累,认为这是天职,是增加了上帝的荣耀。而儒家思想对财富的排斥却根深蒂固。一个排斥财富的环境怎么可能产生资本主义呢?资本主义非常依赖人与商业的自由,对全社会的平等自由开放的要求非常高。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划分各阶级的权利等级并试图长期维持这种等级制。虽然西方资本主义也有等级制但其僵化的程度远低于儒家思想统治下的社会。
新教改革运动破除了教会对思想道德的垄断,让创新思想和科学思想蓬勃发展。而儒家思想的另一个核心特征就是遵守古代作法,还有一个核心特征是对科学思想的极其蔑视。这种思想完全是与资本主义精神对立的。
可以说儒家思想的优点很多,需要真正去继承;但有几个核心思想完全是对立于资本主义思想的,而且是完全落后于资本主义思想。
原本孔子认为人不应当只看到利益并以利益作为唯一的人生准则,而是应该进一步去完善自己。所以提出要从一个庸俗的人——小人,转变为一个高尚的人——君子。人没有生而知之的,也没有生而君子的,所以从小人到君子是人的进步。但后世将儒家思想转变为社会制度后,却有很多问题:
将小人与君子对立,将平民与官僚对立,将财富与道德对立,将平民划分为士农工商并暗含对立。这种对立是儒家官僚体系为利于社会管理而设计好的——划分等级并从道德和制度上压制其他等级。这从根本上就偏离了孔子原本对人的进步的追求,完全是帝王术。所以只要用这套披着道德外衣的帝王术来管理国家,必然出现大治大乱的历史轮回。
如果一个人把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与他人或组织,那这个人就是个傀儡。如果一群人都把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与出去,这群人即便身强力壮,也是一群傀儡。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篇3]
之所以选读这本书,是因为我的课程中有一门是“西方社会思想史”,授课老师麦思杰也有要求我们读韦伯的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他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一本经典的著作,历经百年仍然经久不衰,这是因为韦伯对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地研究和探讨,给予世人启发和提示。
我们知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成,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化”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着作中,马克斯韦伯具体分析了这一问题。 韦伯的社会变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理性化,在韦伯看来,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社会变迁揭示社会生活的理性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行为有非理性走向理性,但是理性化的过程并非渐进或连续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载人的态度和气质方面需要有急剧突破和飞跃,这一动因就是欧洲宗教改革中崛起的加尔文教派和路德教派等的新教教义的逻辑和心理的眼里所产生的“世俗禁欲主义精神”。
的禁欲精神就是让教徒更加注重来世、成为上帝的选民,因此他们赚钱但是并不乱花钱,他们把钱用去投资,所以慢慢产生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不仅仅是在西方的近代才产生,而在古代的东方就有出现,只是没有象西方这样发展得这么发达。 资本主义在西方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为西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改写了西方甚至是世界的历史。
韦伯指出:初看上去,资本主义的独特的近代西方形态一直受到各种技术可能性的发展的强烈影响,其理智性在今天从根本上依赖于最为重要的技术因素的可靠性。然而,这在根本上意味着它依赖着现代科学,特别是以数学和精确的理性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特点。
因此西方在工业生产中运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东方没有将科技用于生产力中,所以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快。
韦伯分析如在其它情况下一样,资本主义利益毫无疑问也曾反过来有助于为理性的法律方面,在试图做出这种说明时,我们首先考虑了经济状况,因为我们承认经济因素具有根本的重要性。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韦伯指出,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 ,其实这也是韦伯在这部著作中所要论证的观点。 韦伯同时还指出,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宗教改革的 某些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也并不是宗教改革的产物。
同时,韦伯还指出,作为的主要特性的禁欲主义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理性化的发展。 这就是我读到现在的心得,虽然我还没有把书完全看完,可我找了一些资料了解了本书的基本要义。毕竟这些古典的书如果不接借助其他资料的话,是很难对作者的思想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篇4]
据一位朋友说,如果能在关天混上一年,见识和文笔都会长一大截。这一个月来,看了不少帖子。我对帖子的看法挺俗气——和我对女人的看法一样——先得好看,然后才谈得上思想呀、内涵什么的。一个不好看的女人如果要和我谈人生理想什么的,我兴致不会太高。如果非要谈的话也可以——大概心里会把她当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女人”。
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我认为我看到的最好的帖子,一篇是五岳散人的《在黄色网站中与关天同行》,另一篇是子路后人的那个《生物学》(好像是第四,叫“动物凶猛”?记不清了,反正是拿大国小民说事儿的那一篇)。
关天里很多宪政啊、法律啊、民主啊什么的,真知灼见是有的,可看着实在是辛苦。说实话,我是很佩服能写这些东西的人(真心话)。我也佩服所有能看黑格尔、费希特、维特根斯坦作品的人。一打开这些人的书,就有什么自我啊表象啊、意向、现象、自由意志啊什么的,像一记记刺拳打在我眼睛上。而诸如费希特的“揭示出真我下降到形体世界的现象的完备形象,亦即提示真我的完备的现象学说”、以及黑格尔的“精神必然表现在时间内,而且只要精神还没有掌握住它的纯粹概念(即本质),它就表现在时间内”之类的话,那干脆就是一记后手重拳——直接命中我的下巴。让我啪的一下合上这些伟大的书本,在自惭形秽中一遍遍擦拭着额头涔涔的汗水。
德国人都是混蛋!一是写的东西太难懂;二是太出名;第三就更可气了——符合前两条标准的德国人实在是太多了。当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担任弗赖堡大学哲学正教授一职之后,一时得意忘形,向一个同事说出了心里话:“我从来都没弄懂胡塞尔老师的这个现象学是什么意思!”说实在的,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是太开心了!马上又联想到罗素也曾公开说他看不懂维特根斯坦的东西。从此,我就心安理得地和德国人说再见了!
德国人的文风晦涩是有原因的。哈布斯堡王朝那会儿,皇帝由七个帝选候选举产生。帝选候之下,国内还有林林总总的几百个有领地的贵族和独立的城市。此外,还有些大主教在里面乱掺和。这些人之间的领地划分、优先权、特许权什么的,以及路上遇见了谁给谁让路、谁先脱帽子谁后脱帽子谁干脆不用脱帽子,那可都是头等大事儿,来不得半点儿含糊。以至于弄出不计其数的契约、规定、委托书什么的,外延内涵极严谨,想不罗嗦不晦涩怕也难。
马克思·韦伯也是个德国人,上述三条他都符合。很奇怪!他的书,我倒是认认真真地看了两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儒教与道教》。看完之后,我发现:德国人的晦涩并不是完全有必要的。拿《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来说,其第二章只有第一页难读。可如果把这一页撕掉,也没有任何问题。
这就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会硬着头皮,去看一本他不喜欢的书?当然,以写字为生的人和上学应付考试的不算。我只是指没有功利目的的读书。罗素有言:“无用的知识是最纯粹的知识,也是最快乐的知识。”看一本不喜欢的、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书,纯粹是纯粹了,可快乐又在哪儿呢?
进而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天涯发帖子呢?记得一个希腊的哲学家说过(具体是谁忘了,大意如下):人生就像一场奥林匹克运动会。人多了往起一凑,自然分出三种人来:挎个小筐卖水果、烧饼赚钱的;撸胳膊挽袖子下场争荣誉的;吃着水果享受比赛当观众的。这三种人当中,自然是当观众的最高贵。
这位哲学家的这个比喻,我是深以为然的。
拿天涯里的人来说:小贩们自然是那些指望在这儿发的帖子能被纸业媒体看上,然后换点儿稿费的;撸胳膊挽袖子争荣誉的那一伙(我属于这一类的吧)自然就是发帖子的;潜水的自然是最高贵——偶尔回复两个,算是给运动员们加油。
虽如此,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发帖子的。原因如下:
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机会与其他人做深入的思想交流——我认为优秀的思想是和优秀的水稻一样——都来源于杂交;
二是在阐述某一想法的时候,逼着自己去找些东西看,这有利于自己的提高。写帖子,也是整理自己思想的一个过程;
三是性格使然。像我这等外向的人,有话不说,憋得难受。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篇5]
在文化史的入门课程中就应该告诉人们,一定要彻底抛弃那种认为资本主义本性贪婪的幼稚想法。对利润永无止境的贪婪和资本主义完全不是一回事。
——马克思·韦伯
马克思·韦伯我所知不多,但手里有他的两本书。一是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二是《世界经济简史》,后者还尚在阅读当中。本书所讨论的是——到底说哪些环境因素的联合效应,使得西方文明中(并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普适意义和普适价值观的文化现象存在于一系列的发展进程中?(P3)韦伯依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大量的研究回答出了其中一个因素那就是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这一影响并非决定性的。韦伯在引言中说明了西方文化之优,如只有西方科学真正达到了可以被当代公众认可的发展程度。然后他大概用了四页的篇幅介绍了别的地区文明不如西方的地方以及西方优于他们的地方。这里韦伯多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即虽然其他文明有怎样怎样的优点,但却没西方文明怎样怎样的优点。其实就是西方文明为何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为何能发展出资本主义。
什么是资本主义?
首先看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韦伯定义为一种期望依靠形式上的和平交易来获取利益的行为。利益的获取十分简单,即收入超过支出,这当然简化了他的论证过程,但他想表达的就是如此,即最终要达到盈利目的。这样的定义旨在说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行为早已存在于各个国家之中,而西方,唯有西方将其发展成为了资本主义。其特点首先是数量规模方面的扩大,其次是新的类型、形式和发展方向,例如功能齐具的银行、可持续性的商业活动等,在这一点中有的一个标签是侵略战争;不过这并不是韦伯主要想强调的一点,他真正想说明的是之后的一点即一种截然不同的资本主义形态。这种形态是西方独有的,那就是对(形式上的)自由劳动进行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资本主义要求固定的市场,而非政治和非理性的投机获利、生意与家庭的分离,以及理性的簿记方式。这些都与理性的资本主义劳动组织有所联系。脱离这种理性的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绝不会有今日的发展。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行为既然存在于各个文明国家,但西方又何以取得较大的发展呢?答案是理性主义的注入促使资本主义发展,这一理性主义被韦伯称为是西方独有的。类似于现代科学的理性,法律与行政机构的理性结构。在这里我们或许还可以插入自己的思考即我们的法律是理性的吗?如果是它的源头又是什么?如果我们真的有自己的特点,那么这又源自哪里?如果我们照搬照抄西方的法律结构,那么会水土不服吗,又或者会造成所谓的文化入侵吗?回到正题,如果生活中有些东西被理性化了,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到底是哪些东西被理性化了,本书没有研究经济,而是从另一个因素—人的力量出发。人的能力和性格,人们如何行事,这些都受着宗教力量的影响。韦伯正是想证明这种影响。
天主教和新教的对比
天主教教徒倾向于吃得饱,天主教教徒青睐于睡得好。(韦伯的解释),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的话,天主教教徒更倾向于睡得多,而新教教徒更倾向于床垫贵。
天主教与新教的第一区别在于背后的经济力量,即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都转而信仰新教。其次是教育。天主教教徒在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比例总体落后于天主教人口的比例,天主教徒的毕业生更倾向于接受人文主义的训练,而新教教徒则多毕业于专门培养技术研究型和工商业专业人才的学院。再次,工厂雇用的技术工人更多是新教教徒,而天主教教徒则表现出了强烈的留守本行业的倾向。上述的对比很容易让人想起老掉牙的观点认为天主教在追求理想世界,新教教义则重视现世的物质享乐。这一观点仅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事实上新教的教徒往往是接受严格的禁欲主义训练。卓越的资本主义商业意识与一种贯穿和支配所有生活的最为强烈的宗教虔诚结合在一起,是新教教徒的重要特质。
资本主义精神
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解应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这段话每段的开头如下:1.牢记,时间就是金钱。2.牢记,信誉就是金钱。3.牢记,金钱有增殖和衍生的性质。4.牢记这一名言:精明的掌钱人是他人钱包的主宰者。5.不论多么微不足道的行为,只要它影响了信誉都应引起注意。6.注意不要把你所掌握的都视为你所拥有的,生活要量入为出。6.……
这很好的表现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即个人有责任增长他自己的资本,并将资本增长视作最终的目的。通俗说就是为了赚钱而赚钱,想一想我们平时赚钱是为了什么?金钱是工具而非目的一直被人们强调,我们赚到足够我们生活的钱就会停止然后享受生活,但资本主义精神与享乐无关,他将财富看作目的。并且要求将此看作天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将这种品质推行成伦理要求。一切都为了提高效率,为了财富增值。劳动成为了我们的天职。我们的事业成为生命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观念在当时是很难被接受的,今天或许也是。
天职观
这一词在德语和英语都蕴含着一种宗教观念,即上帝留给人类的任务。
路德提出这一观念,与“因信称义”相结合,攻击修道士隐修而逃避世俗义务。当然路德本人并无资本主义精神,他只是试图为世俗事务辩护。但路德的天职观保持着传统主义的性质,更多宣扬服从权威与安于现状。
四种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
1.加尔文宗2.虔信派3.循道宗4.从浸礼运动中派生出来的诸教派。
韦伯接着用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这四个主要教派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别,这便是清教天职观的宗教基础,对于从不接触宗教的人而言这些内容十分友好,并不晦涩难懂,但此处不做赘述。仅仅提出十分重要的一点即加尔文的预定论。人类中只有一部分能够得救,剩下的都将进入地狱。但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得救,也就是被上帝蒙恩,故而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永远的救赎,他们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重心灵救赎,用尽能力去取得社会成就以此来证明自己蒙恩(值得蒙恩)。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