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

2021-08-22 11:05:42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今天我们带来的是一篇关于弗洛伊德著作《精神分析引论》的读书思考。以下是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欢迎各位参考!

[篇1]

弗洛伊德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第三次革命,开启了心理学的另一扇大门。最近刚好有机会阅读这位大师的著作之一《精神分析引论》,在此书中他提出了一种新型分析精神和心理现象的方法——精神分析法。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这种治疗神经病方法的原理和功能。虽说他的著作很晦涩难懂,但可以说每一部都是极其经典的。

《精神分析引论》中对内心的欲望与心理的关系的剖析得精彩透彻,书中分析了日常生活的某些惯常的失误,如口误、笔误等,以此来阐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心理根源,并从中提出了弗洛伊德这一生对心理学发展最了不起的理论:“潜意思的存在”。使“抑制”这一心理现象和失误动作变得格外有意义,失误动作无非就是两种冲突意向的一种调解。并且在此书中还初步提到了梦的分析,反对认为梦是躯体现象的观点,创新的提出其实梦也是种心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的方法可以分析和推知那隐伏在背后的潜意识原念。

在书的最后一章节里通过对神经症症状的分析系统指出人的意识系统三个层次: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并深刻阐释神经症的症状就是性的满足和代替。将性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性(泛指身体一切器官的快感,又称为里比多)在精神分析学中有比通常更广泛的意义——治疗神经症的工作在于解放里比多。阅读这本书后,我对日常生活的细小甚微的事物都具有了一股崇高的感觉,任何一件你作出的事,都有可能是你经历了繁杂的心理活动后才有的结果。多么神奇!你永远也发觉不了潜意识的活动会让你作出什么行动。整本书都在谈论人的欲望。并且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主导的作用(在所有的欲望中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了性欲)。欲望是人的本能,但现实生活并不提倡欲望,为了压抑欲望则产生了道德。由于人有自我,所以在冲动时会有意识地制止某些不符合现实的活动,也由于人有超我,则可以感受美德,只是人的本我,经常不断地被抑制。但过于抑制的结果可能导致发病,所以也要释放本我,如何做到一个合理的度?则需要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之间的联动,各自分工井然有序而不导致混乱。由此,我感受到心理活动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东西,也许你有意识,或许无意识的去做一些事情,都有此三者来调节来到达一个平衡。

因为此书我不禁感叹弗洛伊德对人性的深刻探究以及由此提出的种种超乎社会与生活常理的认识。特别是潜意识,因为无意识活动而使人的心理现象变得更加神秘。人便是如此,总是对意想不到的事情格外着迷。而人们总是有那么多控制不了的事情,比如自己的潜意识。因为抑制和现实,人们不能想当然地把潜意识转化为意识。只能悄悄地通过梦的方式来释放,却又无可奈何的要经过一系列装饰来瞒过主体意识的防卫者。而我认为弗洛伊德同样伟大的是把性欲提升到一个道德也触犯不了的高度,解开了人们平时的虚伪高尚面纱而直指人的兽性。人不断的掩饰自己的本性,就像梦的加工者一般,用尽一切办法弯曲的避开真相,安慰自己给内心一个暂时的清闲与舒适。其实什么也没变化,我们的本性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还是拥有追求一切快感的欲望,而越压制到关键时刻就越易爆发,并且,在作家中格外体现出来,这就是著名的“性欲升华说”。

将视野切换到社会现实中去,已经越来越多的性别模糊、变态现象等,不得不对弗洛伊德的先见之明抱以佩服的态度。在人一生的成长中,心理活动一直伴随左右,精神反常也许就是一瞬间事情,只有内心强大才有具有平衡心理的能力,不只要适度释放本我,也要符合自我,还要多增强自己的超我,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去实践,也要懂得如何调节欲望与学会满足,这样才能单纯质朴的去享受心灵的安定、感受由内而外的幸福。谢谢弗洛伊德写了这本书,虽然这是一本以研究心理学为目的的理论知识书,但是书中那些呈现在我面前的文字,不仅让我进一步地了解了心理学,明白了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与隐秘性,而且教会了我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去调节自己的内心活动,怎样去学会与人相处并且生活得心境开阔。

[篇2]

看弗洛伊德的东西,我总是不断的用自己的经验检验他的观点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我发现很多地方我都同意他的看法。这是我读他的著作时收获到的最多的东西。

我在弗洛伊德的世界里有一种淋漓尽致的畅快感和亲近感。“我们可以肯定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幻想,幻想只发生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人身上……”说的多么令人安慰啊,又是多么令人振奋啊!这样我们所有的遭遇到的痛苦和绝望都找到了它的尊严和意义。

都说每个人过得都不容易,幸福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生在福中不知福。”相反,不幸的人会更加深刻的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他可以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构建他的幸福时光,他也可以通过幻想实现他的幸福理想。这是具体而可以触摸的幸福感受。这样说来,幸福的人过的是一种苍白的生活!一个处处受打击的遭受不幸的人甚至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这种发自内心升腾起来的长久的幸福感会在那些痛苦的人的生命历程中不断的激励他们引导他们。

收获弗洛伊德更多的是一种体验 ,一种心的释放,一种解脱。

突然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在本能被压抑的状态下生活。有些人情愿过一种颠沛流离的孤独生活也不愿意向自己妥协。所以这些人看起来好像他们过得很艰难、很累,甚至有绝望的冲动。

而弗洛伊德主要讲述的就是我们的痛苦、我们的不快乐是怎么产生的。这样,阅读弗洛伊德就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心里。还有如果可能的话,他还可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有一种感觉,艺术家在创作中可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创造的快乐。但是他并没有排除他原先存有的那种来自创作之外的痛苦。这种痛苦无法派遣,只能在不断的创作追求中或者淡忘痛苦或者加深痛苦。或许痛苦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必要的,我们或许很难理解。

达.芬奇怎么可以这么伟大呢?我想我们都很难做到,很多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感,更不用说压抑情感。但是达.芬奇做到了,并且坚持到底。这种不知来自何处的力量使得他在艺术追求上一往无前。

我觉得我们对弗洛伊德有谈虎色变的感觉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我们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或者说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人类是这样的。二、弗洛伊德把人的欲望无孔不入的进行强调,无以复加的。有我曾经说的那种“片面的真理”。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怎么读他的原著,或者说只是听别人他怎么样怎么样,我觉得这是最要不得的,如果每个人读认真的读他的著作。也许这样令人可笑的蔑视会少一些。

弗洛伊德对于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的坚定不移的坚持我是持一种保留的态度的,很难信服。但是我完全赞同他说的每个人都有某些无法被人接受的、无法得到实现的愿望。这是一种“性”的愿望。从孩童时期就已经形成。这种不能实现的愿望长期得不到实现就会被压抑。基本上,每个人都过着不同程度的压抑的生活。欲望不断的抬头同时另一种力量又不断的压制这种所谓的不健康的欲望。

梦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愿望的我觉得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在梦中我们像现实一样拥有那些不如意,梦醒之后它更加深入无疑的强调我们对欲望的追求。因为现实中欲望没有满足,所以我们会显得更加的压抑和无助。况且有大部分的梦同现实一样处在一种欲望的不可得的尴尬境地。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在梦中流泪满面的忧伤和痛苦。

[篇3]

《精神分析引论》在对梦的解释中,提出了显易与潜意、释梦;精神官能症及精神分析有理初步的了解,更对人、人性和人的欲望有理更清晰和更全面的了解。精神分析学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包括:精神层次理论、释梦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这里的“性弗洛伊德以为被压抑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但他所说的“性”是指一切敏感区的快感。

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主要把通过谈话或暗示进行的精神治疗,称之为谈疗法,是他后来发展的精神分析法的基础。认为当人的物理能的水平过高时,就需要释放或宣泄,从而促成了神经病的消失。精神分析的治疗同其他方面的治疗不同,精神分析治疗主要是医生同病人谈话之外,别无其他。在治疗中,病人说出他的以往经验、目前的印象,诉苦,并表示他的愿望和情绪,医生则只有静听,设法引导病人的思路,迫使他注意某方面,给他一些解释,观察他的反应。

弗洛伊德以舌误为例,谈过失心理学。认为舌误只是在所表示的意义之外增加一个第二义;是把原意说反或弯曲、更改意向;他认为一个人犯了过失,必定是由于这个人疲倦或不舒服、兴奋、注意集中于他事的结果。但我认为当一个人处于紧张状态或心理上力求做到最好的时候,也会出现舌误的情况。

通过睡眠来解说梦。认为精神错乱及妄想都可以起源于梦,梦自然不是一种心理历程,而是物理刺激在心理上的表示。梦是睡眠不欢迎的补充物,梦会使我们晚上的休息变得很累,使我们不能有一个好的、安适的睡眠。而且我们做的梦是混乱的、愚蠢的与怪诞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的。对于精神官能症,弗洛伊德认为“不仅是症状的意义理所当然的是潜意识的,而且症状和潜意识之间尚有一种互相代替的关系,而症状的存在也只是这个潜意识活动的结果”,而且“精神病患者的冲突不同于正常人在两种相反的冲动间的奋斗,而是一场介于已经进入心灵的意识和前意识阶段的力量与滞留在潜意识阶段的力量之间的斗争”,而精神分析的任务就在于寻找潜意识并使其进入意识领域。 睡眠时我们不愿与外界有所干涉,也不愿对外界发生兴趣的情境之一。我们借助睡眠脱离外界,躲避外界的刺激,之沉浸在自己那美好与快乐的梦境之中。

认为只要有不如意的事,睡一觉做个好梦就会心情变得开朗,忘记一切。但我们在睡眠的时候,心灵的活动必须消减,否则真正的睡眠安静达不到,那我们就会无法完全避免一些心灵活动的残余物了,而做梦的行为就是残留物的表现,不利于人格的发展。而且有时候人的潜意识就彷佛一个垃圾场,里面堆积了大量负面的而且是平日里不愿意被回忆的痛苦碎片,正常情况下它们会在人进入睡眠时以噩梦的形式呈现在人面前。而且这些莫名其妙的负面情绪也会在白天突如其来的涌入脑海,迫使人中断正在进行着的生活而进入一种痛苦与消沉之中。让他的生活处于悲伤之中。

[篇4]

上高中的时候,接触到弗洛伊德这个名字。起先是大师级别的泰山压顶,仿佛谁写作文能扯到他就等于有学问。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图书馆借了本《梦的解析》竟晦涩难懂,对大师的探索也就戛然而止。而后,随着阅历和阅读的增加,又一种观念扑面而来,那就是“反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成为“泛性论”的代表,而他言必称性让很多文明人仿佛祖坟被挖了似的大为恼火。很多思想家曾激烈地批判过弗洛伊德。直到今天,把一整本《精神分析引论》看完,才终于明白一个“小马过河”的道理——不去了解,永远不能知道真相。

有人断言,对人类最有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是:社会学领域的马克思,精神领域的弗洛伊德,和科学界的爱因斯坦。在我看来,弗洛伊德的确称得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大师,他的精神分析法,他对梦境的科学分析,他的联想治疗法,以及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都是伟大的成果。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主要谈到了精神分析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的研究:日常行为(过失),梦,精神病症。

当潜意识与显意识有所冲突与矛盾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有所反映,比如说口误,笔误,暂时性遗忘等,弗洛伊德称之谓过失。口误最为我们熟悉,且时常在相声或小品中进行表现,比如一个想讨好上司但心里讨厌上司的人,在拍马屁时可能会说“你真是无理取闹“,而他可能马上会更正说“你真是太重要了”。实际上,前者透露的就是这个人的潜意识,潜意识中对他上司的态度与看法,而后者为他的显意识。笔误的情况与口误是一模一样。至于暂时性的遗忘,也是潜意识在起作用的结果。比如,你突然间想不起某个人的名字,那可能是你不想记住他,或者不想记住与他相关的一些事或一些人。又比如说,某人向你借东西,你答应借给他,但当你去找那东西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一段时间之后,你却又在一个很容易找到的地方发现了这个东西。其实际意义就是,你的潜意识里并不想借东西给那个人。诸如此类的过失或者失误,其实并非偶然,而是潜意识的反映。

关于梦,这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研究之一。梦并非无意义,梦主要是潜意识活动的结果,通过梦的解析,我们可以探知梦者的潜意识。而那些所谓的噩梦,只不过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相冲突的结果。有些梦者会从梦中惊醒,而当我告诉这样的梦者梦的含意后,他们的反应大多是“不是那样的”。你也许会认为我梦解得不对,起初我也怀疑过自己,不过,很快我就明白,梦者从梦中惊醒,依弗洛伊德的话来说,是梦的保护机制,以不使那些显意识不愿面对的潜意识内容从梦中“浮显”出来,惊醒就是显意识做的压抑潜意识的举动。所以,凡是惊醒的梦,大多是梦者不愿面对梦中的内容,当你告诉他梦中的实际意义后,他自然是一口否定的。而这正好说明了,梦主要是潜意识在活动的结果。噩梦,包括惊醒的梦,反映的都是两种意识的冲突,而精神疾病正是两种意识相冲突的结果,因此,借助患者的梦,就很可能发现病因何在。所以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的序中说:“不管是谁,如果他不能解释梦中影像的来源,那么他也极不可能会了解恐惧症、强迫症或是妄想,并且不能借此给病人带来任何治疗上的影响。”弗洛伊德在此想要强调的,就是过失,梦与心理疾病其内在动作机制的一致性,这也是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反复说明的。

精神疾病也是由潜意识与显意识相冲突而造成的。比较而言,我们发现二点:一,其运作动力一样,即潜意识与显意识的冲突;二,其表现方式相似。在表现方式方面,都有错置现象,即把不同的元素交合在一起;都有象征的手法,也就是说,其现象背后总是隐藏着某种真实。比如说强迫性洗手症,洗手只是表面现象,只是一种仪式,一种象征,其真实的意图是想“洗去”某种罪恶感。比如梦者梦到某人死亡,梦中的死者可能是现实中他最爱的亲人,而这个梦的实际意义则可能是,他潜意识中希望他现实中他所爱的这个人死去,而之所以会这样,一种原因是他对现实中他所爱的这个人怀有恨意。

以上弗洛伊德的思想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所有情况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并不存在意外的情况;第二,日常过失,梦及精神疾病,其动作原理与表现方式是一样的,因此,在精神病治疗中,我们可以把患者的日常行为及梦作为探知患者潜意识的方式,而就正常人来说,通过日常行为及梦,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们那潜藏于内心深处的些微的意识变化,通过早期的调整,而不至于积存日久而形成大病。

其实通读全书后会不禁把弗洛伊德和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孟子联系起来,孟子曾经说过“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弗洛伊德的理论也是如此,致力于让每个人更深入地剖析自己、反思自己,在他之前,人类作为上帝的骄子,只有荣耀和高尚。然而他却非要侵入人心,把那一点人人隐藏的污垢不堪挖出来大白天下。这仿佛17世界的文艺复兴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科学却寸步难行。一直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人类被伽利略的日心说击溃。人类不再是宇宙的焦点,而是变成了平凡不足为道的小蚂蚁。

无论如何,弗洛伊德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画面,其中也许有不完美的地方,也许还有大片区域尚未完成,但这也正是弗洛伊德留给我们的机会与挑战,去完成这心理学最美的画卷。

[篇5]

很多年前就了解过弗洛伊德,但仅仅只是了解,并没有读过他的著作。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偶然看见一本很旧的书,我随手将它取了出来翻阅。本以为这是一本枯燥难懂并且理论性很强的书,可是在我真正看过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大部分的内容都比较易懂,因为书中会出现很多和生活有关的例子。弗洛伊德的语言在严肃中略带幽默,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他的个人魅力。

我细细的品味着这本书,虽然还是无法避免一些专业性的论述,但是当我真正投入进去后,连理论的内容都变得很有趣。这本书一共分三编,一是“先误动作”,二是“梦”,三是“神经症通论”。作者首先阐明了什么是心理过程----------心理过程自身是潜意识的,并且整个心理过程只有某些个别的活动和部分才是意识的。

“先误动作”中作者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有关口误的深层含义,在许多案例中,作者又证明了大部分口误源于“为了达到目的,因此选择口误作为失误的动作最合适的代表。”当我看到这时,不禁一个疑问,若仅仅只是单纯的口误那就无法用此现象来解释了,甚至有些牵强。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着阅读,之后在弗洛伊德后面的讲述中我才解开了这个疑问。“我们的观点只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失误,当我们进一步假设先误动作是心理活动并产生于两种意向之间的相互干扰时,我们应牢记这种限制”。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因为过分专注自己手中所端的油碗,没有注意脚下的石头,结果油洒碗破。从此很难相信自己能做好什么事,一位智者听说后叫小男孩帮他送一次油,小男孩害怕再次失误想拒绝,但是在智者的再三恳求下小男孩同意了,但这次智者告诉小男孩不要盯着手中的碗,而是看看一路上的风景,回来时告诉智者所看到的风景,小男孩一路欣赏着风景很快就安全抵达智者家了。越是过度紧张,失误发生的机率就越大。弗洛伊德在书中也做出了分析,“我们知道,在没有给有予高度关注的情况下,许多动作也能完成。而我们特别看重所要达到的正确目的,而不敢稍加分心时,失误动作这一灾难则会发生。”所以我们有时应以一种平常心去面对我们所要做的事,有时过分的注视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第二编“梦”中作者讲述了“显梦”与“隐梦”。阐述了梦是由欲望所形成的,我们所做的梦在表达愿望的同时,由于受自身以及道德的约束,会适当的加以凝缩、移置、象征、润饰等。还有在梦的稽查作用下,我们的梦都会被“扭曲”而不能真实的、清楚的表现出心中所想。因此弗洛伊德说“被记住的梦并非原本之物,而是一个被歪曲的代替物。”

在第三编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精神分析的两大前提:

(一)心理过程自身是潜意识的,并且整个心理生活中只有某些个别的活动和部分才是意识的。

(二)可被描述的本能冲动,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疾病的重要原因。

精神分析中描述了一些案例,讲明了有关各种心理疾病的起因,以及治疗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强迫症,因为生活中轻微的强迫症是很多人都存在的,比如总要在锁门后反复检查,走路时避免踩到瓷砖的交接处等。但是它对我们的生活并无过多的影响,但是严重强迫症就例外了。

对于心理疾病最关键的是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虽然这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比如当某人因为某件事而非常难过时,这种伤痛难以平复,他自身就会来保卫起身体而选择性遗忘,但是当有类似于伤害他的事情发生时则会再次引发疾病,而将潜意识的恐惧转化为意识层面并让其面对与接受,这样才可能治愈。简单来说就是让其再次面对痛苦并帮助引导与解脱。

也许这本书并不够完善,但是它帮助我渐渐投入到心理学这个奇妙的世界。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