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2021-08-24 10:54:03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抗美援朝,作为建国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续的影响,一直都为人们津津乐道。一直以来,作为这场战争的“战胜方”,这场战争都被渲染上一层荣耀的色彩。但是个人认为作为客观评价历史时间的有效途径,有必要从多方面对事件进行了解和分析,而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美方视角”。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篇1]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美国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约翰.托兰以世界公民的视角写的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书。

与我们常见的讲王侯将相的历史书不同,托兰不仅描写了杜鲁门、麦克阿瑟等王侯将相,也描写了大量下级军官和士兵,记者以及战俘等人物,并利用他们的视角提出自己的对人对事的观点。

由于各自作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立场不同,本书相比于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我个人觉得托兰写的更可生动、更真实,也更全面。托兰有大量的篇幅讲志愿军入朝前朝鲜与韩国的战斗,美国人是如何界入的,以及后来战俘的处理等内容,这都是王树增书中所不曾涉及的。

抛开一些大的历史的是非功过,书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我回味:

首先是毛主席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托兰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志愿军的进攻多数是手榴弹加小型火器,这一点还不如早期朝鲜人民军,朝鲜人进攻时有大量的T-34坦克开道,而志愿军完全靠牺牲精神。志愿军的口粮在美国人的眼里是猪饲料,志愿军的衣服在美国人看来就是被子缝了些线然后披在身上,但就是这些人,让联合国军吃尽了苦头,将他们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

其次毛主席的战士是最可敬的人,这可以从他们对待战俘的态度可以看出,虽然书中有对重伤战俘直接送走的行为有些不仁道,但结合志愿军的后勤能力,自己的重伤员都不一定有能力全部得到及时有效治,完全健康的士兵都被严寒冻得十损三四可知,这种处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反之,托兰描述了一个志愿军看守晚上冒着被美国人飞机炸死的威险而给美国战俘烧开水喝,虽然由于文化差异美国兵将开水用来洗了脚。

美国人的最大优点是知错能改,这可以从他们用李奇微换麦克阿瑟,对志愿军的穿插由惊慌失措到应对自如,在战俘营的中对待战俘的策略变化等等方面看出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能这也是美国能当老大的原因之一吧。

从托兰的书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战地记者真牛,除了女记者希金斯冲劲并不输给那些男战地记者,而那男战地记者多数都是退伍军人,所以这些记者除了有勇气,读后感.还有能力和战士们一起冲锋,撤退,拿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结合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讲美国海军司令部推荐海军阅读的一百多本书,包括从军事、历史、宪法等高大上到自身能力提升相关的演讲、写作、理财、创业等接地气各个方面,这样这些人脱下军装后就比较容易找到谋生的职业,降低对国家的依赖,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这是一本可以让读者全面了解朝鲜战争的好书,作者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让人感觉像是在看故事书而不是历史书,但将自己对人对事的观点在字里行间体现,很值得仔细反复阅读。

[篇2]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大量资料的考证,展现了朝鲜战争前后,美国国内军事、政治、社会的各个方面,看完之后有这样几个新的认识:

1.朝鲜战争美方积极分子主要是麦克阿瑟。个人感觉麦克阿瑟似乎有些神经质,对于战争有着一种非胜即败的执着。可以说麦克阿瑟扭转了前期韩军的颓势,但是也是因为其过于“狂妄”才正式让中国加入了战场。同时,其自身的“高傲”最终让他与总统分道扬镳,在军方众叛亲离。

2.战争的过程自然是非常的残酷,作为当时装备较为精良的美军,面对战场残酷的环境,都产生了大量非战斗减员。由此反思当时参战的志愿军战士,其艰苦程度,可知一般。

3.战争的结果,似乎不能用胜败来评价,更多的是一种僵持状态。这一点,与之前国内的主流宣传还是有所区别。当然,如果从当时美军逼近鸭绿江来说,可以认为是一种胜利;但是毕竟最初朝鲜部队是有压倒性的优势。

作为一本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著作,其中的意识形态倾向还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也还要辩证的去看去分析。当时参战是受人指使还是被逼无奈,参战是赢得了和平还是失去了机会,抛去这些宏观的东西,我觉得最不应该忘记的还是那些奔向战场的志愿军战士,不应当忘记埋骨他乡的万千忠魂。随着军工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战争必然比朝鲜战争更残酷、更血腥、更冰冷,发动战争或许是一个或者几个人的头脑发热,但是为之牺牲的却是千百万无辜的性命。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惟愿世界和平!

[篇3]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精神是什么?我认为是一种思想信仰,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这一点,在读了是由美国作家莫里斯·艾泽曼所写《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之后感觉更为深刻。

这本书主要是从美国人的视角,通过朝鲜战争中几场直接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大规模战争来评论整个朝鲜战争的。

在这本书中,美国人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麦克阿瑟将军作为美国在这次朝鲜战争中的第一个总指挥,犯了致命的错误,他狂妄自大,完全不把朝鲜问题放在眼中,过于追求虚荣,用人不当,战士经验不足、战争物资缺乏等等。

但是战争的物资匮乏,中国应当比美国要严重得多;说到武器装备,空中掩护,运输补给,更不是差一个数量级,应该是差二个数量级以上,即便这样,美国人还是没能占领朝鲜,差别在哪里?我认为就在于精神。

在《血战长津湖》一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时间仓促,志愿军战士穿着的是中国南方的冬天薄棉衣,穿着的是难抵低温的胶鞋,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候下,积雪深及大腿。为了躲避美军的飞机轰炸扫射,不能在白天运动。只能在晚上行军,还不能点火把、开车灯。

志愿军缺乏机动车辆,靠的是自己的两条腿,而美国有充足的机动车辆、坦克、装甲车,可以大摇大摆地在公路上横行。

志愿军战士吃的是什么?吃的是冻得僵硬的土豆,咬都咬不动,志愿军战士们只能把土豆放到腋下暖热再吃,。。。。。。即便是这样,还不是每顿饭都有吃,都供应得上。

但是,只要上级一个命令下来,大家都毫不犹豫地执行。在长津湖这场战役中,大范围的跑动穿插、阻击、进攻,战役结束时,15万人的第九兵团伤亡达9万人,而其中有大多数都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被冻死、饿死、累死的。。。。。。

对此,美国人是如何评价的呢?“尽管缺衣少穿,也没有其他的物质享受,中国军人被证明是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的斗士。”与美国士兵在战场上的享受相比,中国士兵可以说是在地狱。然而,美国士兵对寒冷的天气、冻伤、死亡和后勤供应充满了抱怨。 而中国士兵没有。从当时到现在,从来没有听到中国士兵的任何抱怨。”

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困难、不畏死亡也要达到自己目标的精神。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很多情况下,做很多事情,我们都要靠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作支撑,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现在我们仍然需要有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样我们的目标、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篇4]

       既然本书是允许在国内出版的,那么我就当它上面所有的资料都是被ZG所认可的。既然这样,这本书里面描述了一些我以前所不知道的细节,下面罗列一下。

1. 参战人员数量对比

朝鲜战争中美国陆军实际参战人数我一直没有得到详细的数据,国内一般的介绍通常只谈到联合国军的总人数,而这个人数中包含了大量的韩国部队。关于韩国部队的素质将在2中提到,这里仅谈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参战数量本书并没有明确的提到,不过本书中提到一个细节,在第三次战役时期,麦克阿瑟要求美军至少增兵至75000人,否则他无法在朝鲜最狭窄的地方摆开一个完全的正面防御的阵地。当然,美国ZF否决了这个要求,所以我们可以判断,朝鲜战争时期美国陆军的人数最多大约在6W左右。至于中国方面的部队,原计划分三批出动39个师,最终出动42个师,再加上原来送给朝鲜的3个师大约35000人,一共出兵45个师。

2.韩国部队的情况

和中朝联军几乎全部是中国军队不同,联合国军的主要由韩国人组成。韩国部队明显的缺乏训练,并且新兵很多。直到4-5次战役时期,美国军队才开始着手认真的训练韩国军人。当然,韩国部队并非完全那么颓废,不过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就韩国第一师,其他的部队都是棒槌。正是因为韩国军队的这么颓废,所以中朝联军的战术经常是,以突破韩国军队的防线为突破口,然后完成对美军的包围,再采取以多打少的方式来吃掉敌人。

至于训练的效果,我们可以参照几年在缅甸的战斗。中国远征军在史迪威的训练下,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才训练出了效果,这其中还包括当时最精锐的新一军和新六军。而素质更差的朝鲜部队,在五次战役时期,训练的效果根本就不要指望了。

3.麦克阿瑟虚假的神话

仁川登陆很厉害?其实当时两栖登陆作战是高层的共识,只不过是登陆地点的不同罢了。从登陆结果来看,选择任何一个登陆点都可以带来至少相同的战局扭转,所以仁川登陆根本不能算阿瑟创造的神话。如果按照克拉克的意见,可以直接将所有朝鲜部队围歼,这或许可以使得金立刻投降。又或者,如果麦克阿瑟不选择占领首尔,而选择直接横穿朝鲜半岛以切断朝鲜军队的逃跑路线的话,也能起到全歼朝鲜人民军的目的。结果,几W的朝鲜人民军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跑了回去,合围没有实现。可以说,麦克阿瑟得到了两栖登陆作战的最差结果。

4.关于联合国部队开进朝鲜

当然,我们有很充分的理由指责联合国部队开过三八线的行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行为是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的,是麦克阿瑟的个人行为。事实上,联合国给麦克阿瑟的命令,是要求其让朝鲜人民军投降。在朝鲜人民军全面溃败,麦克阿瑟已经要求金老大投降的情况下,继续的顽抗必然导致军队过界。同样的情况,如果我们参照一战时期的德国,德国的投降并没有导致协约国军队进入德国本土。

5.战争是怎么打平的

之前我们一直被教导,中朝联军的英勇战斗使得美军决定和谈,但是可能事实恰好相反。关于这场战争谁胜利了,这是一个没有办法描述的结论,因为整个过程太复杂了。简单来说,双方打平了,可是走向和谈的道路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样子。

二次战役以后,美国就已经开始希望和中国谈判,但是被毛给拒绝了。当麦克阿瑟被撤职以后,美国ZF给李奇威下达的命令,就是要将重点由土地占领转向大量杀伤志愿军,从而迫使中国和谈。事实上从麦克阿瑟的那份增兵报告被否决起,每一个美国人都明白,他们在朝鲜的目标已经变成了谈判而非统一朝鲜。

6.五次战役之后的失误

从1,2我们可以知道,进入相持阶段之后,美军最好的情况就是打成平手,而中朝联军最坏的情况就是保个平局,原因很简单,美军如果要进攻,必须集中兵力,这必然造成本来就空虚的防线更加空虚,中朝军队可以利用人数优势,顺势就进攻就行了。在此阶段,美军的最佳策略就是防守等待和谈完毕,可惜的是事实完全相反。

由于对中朝联军对和谈的一再拖延不满,李奇威转而采用军事上的压迫来促成和谈的进展,这使得美军和中朝联军开始打消耗战,这对于人数处于劣势的美方来说无疑是下策。在一场胜利无望的战争中,单纯的消耗又有什么意义呢。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讲,面对他所不信任的GCD,这似乎又是唯一的选择。

7.战俘营的趣事

中朝联军这边的战俘营就不细谈了,具体怎么样大家都能想到。

美军这边的战俘营到很有意思,不过之前先要介绍下日本的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谈到小鬼子为什么作战那么英勇,宁也战死也不投降,理由是,那么小鬼子本来家里穷,死了的话ZF会给一大笔抚恤金,那么本来以为死了的又跑回去的,有不少被家里人强行解决了,因为他不死,ZF就要把这大笔的抚恤金收回去。

那么,为什么中国军人作战更英勇呢?因为人家小日本好歹只玩肉体消灭,中国这边回家以后给你玩的是精神消灭,比肉体消灭更痛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这边一定要求所有中国战俘都必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做限制,你被俘虏了放不回来,那还咋玩精神折磨呢。

至于战俘营里面的党组织建设,老话题了,没必要谈。

总结

从麦克阿瑟下台以后,朝鲜战争已经变成了一场美国人保平,中朝军队争胜的战争。面对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任何一方都可以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如果从最初的目标来看,美国保日本,中国保东北的计划都得到了完美的实现。这是这种搞笑的计划,双方都没有在最初涉及到任何关于朝鲜上利益的划分,才导致了这种共同瓜分朝鲜领土以达到共赢的结局。但是无论是共赢,共输,打平的结论,在我们越来越详细的了解这段历史的情况下,都显得比较搞笑。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如果在相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双理性的必然结局是双输的话,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可以视为胜利,不过这或多或少的是个悲剧。

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真的需要站队伍吗?当你试图去完整的构建一个历史事件的每一个细节的时候,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对这个事件的简单定性。

[篇5]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美国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约翰.托兰以世界公民的视角写的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书。

与我们常见的讲王侯将相的历史书不同,托兰不仅描写了杜鲁门、麦克阿瑟等王侯将相,也描写了大量下级军官和士兵,记者以及战俘等人物,并利用他们的视角提出自己的对人对事的观点。

由于各自作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立场不同,本书相比于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我个人觉得托兰写的更可生动、更真实,也更全面。托兰有大量的篇幅讲志愿军入朝前朝鲜与韩国的战斗,美国人是如何界入的,以及后来战俘的处理等内容,这都是王树增书中所不曾涉及的。

抛开一些大的历史的是非功过,书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我回味:

首先是毛主席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托兰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志愿军的进攻多数是手榴弹加小型火器,这一点还不如早期朝鲜人民军,朝鲜人进攻时有大量的T-34坦克开道,而志愿军完全靠牺牲精神。志愿军的口粮在美国人的眼里是猪饲料,志愿军的衣服在美国人看来就是被子缝了些线然后披在身上,但就是这些人,让联合国军吃尽了苦头,将他们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

其次毛主席的战士是最可敬的人,这可以从他们对待战俘的态度可以看出,虽然书中有对重伤战俘直接送走的行为有些不仁道,但结合志愿军的后勤能力,自己的重伤员都不一定有能力全部得到及时有效治,完全健康的士兵都被严寒冻得十损三四可知,这种处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反之,托兰描述了一个志愿军看守晚上冒着被美国人飞机炸死的威险而给美国战俘烧开水喝,虽然由于文化差异美国兵将开水用来洗了脚。

美国人的最大优点是知错能改,这可以从他们用李奇微换麦克阿瑟,对志愿军的穿插由惊慌失措到应对自如,在战俘营的中对待战俘的策略变化等等方面看出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能这也是美国能当老大的原因之一吧。

从托兰的书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战地记者真牛,除了女记者希金斯冲劲并不输给那些男战地记者,而那男战地记者多数都是退伍军人,所以这些记者除了有勇气,读后感.还有能力和战士们一起冲锋,撤退,拿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结合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讲美国海军司令部推荐海军阅读的一百多本书,包括从军事、历史、宪法等高大上到自身能力提升相关的演讲、写作、理财、创业等接地气各个方面,这样这些人脱下军装后就比较容易找到谋生的职业,降低对国家的依赖,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这是一本可以让读者全面了解朝鲜战争的好书,作者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让人感觉像是在看故事书而不是历史书,但将自己对人对事的观点在字里行间体现,很值得仔细反复阅读。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