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战记读后感
2021-08-27 11:41:04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高卢很大,北边包括不列颠,南到比利牛斯山和地中海,西到大洋,东到莱茵河都算高卢,而高卢人又分成很多个部族,内斗不休。内斗之外还借助外来势力,有的人如爱杜依人,雷米人就投靠了罗马,而塞广尼人引日耳曼人过莱茵河帮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高卢战记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高卢战记读后感[篇1]
阅读,打开精神世界的钥匙,看一本书,体会一种阶层的人生与细节。
最近几天看了伽尤斯·尤利乌斯·凯撒写的《高卢战记》,有些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高卢战记》记述了凯撒从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在高卢作战的经过,作为凯撒个人作战心得的结晶。从战记叙述时间结构上,文章以第三人称客观的视角,用平淡的文字及口吻分别记述了凯撒对厄尔维几人的战争,对日耳曼人的战争,列颠对比尔及人的战争,对文内几人的海战和对日耳曼人的报复,凯撒入侵镇压高卢大叛乱,对阿莱西亚之战等征服高卢过程中的数场大小战役和凯撒在高卢的外交活动。
尽管他采用了毫不引人注目的风格,但是在字里行间从来没有忘记插入一两句话,而且往往是在关键时刻提出这样的观点,来表明自己在每一次艰苦卓绝的战争转折点所起的重要作用。书中处处体现了凯撒的预见性和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凯撒作为一个成功者,他的过人之处。
一、远大的理想
实际上凯撒在出任管理高卢之前,担任执政官期间,罗马实际的掌权者是庞培,凯撒由于性格优柔,而且不好战,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他是一个副官的形象(只能完成主官分配的工作),所以当时环境一直对他地位是不利的。以至于当时虽然内部陷入无政府状态的骚乱,外部又有敌人入侵,他却没有机会做出贡献。
但毫无疑问凯撒是一位具有雄才伟略的人,凯撒借助外调的机会,逐步征服高卢,不仅是帮助自己积累军事力量、经济资源和政治后盾,更是为了国家内部的重建和外部的安全,实现自己的抱负做准备。由于以元老院掌权的共和制已腐败至极,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挽救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并创建新的社会体制,给人民生活带来保障。
二、演说能力
凯撒从公元前58年管理高卢,刚到任就发动了高卢战争,每一场战争,凯撒都占领道德制高点,以正义的姿态,向全军士兵进行演讲,为战争增加合理性,减弱甚至消灭士兵内心的侵略意识,使得士兵对于战争的结果保持乐观态度,让他们认为这是正义的,取得胜利是必然的。
在驱逐外敌时,他会以维护盟友自由的权力,发起战争;在其他外族为了自由起义时,他会以阻碍和平为理由,而征服他们。
三、优秀的指挥能力
在征服高卢的数场战役中,他用无人能及的魄力迅速调动大军,多次战役的胜利体现了他用兵神速,无需过多的准备,即便装备不足的情况下,也敢于行动,常常是在夜间行军。
并且利用谋略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每一场战役,都是验证实力的磨刀石。在对赫尔维西亚人的战争中,他迅速率兵扑向未及时渡河的敌人,消灭大半后,又采取尾随战术,歼灭敌军主力,迫使赫尔维西亚人投降;在对日耳曼人对战争中,凯撒通过迅速采取行动,占领维松几阿要塞,再通过劝说和鼓励,稳住军心,最后通过两翼包抄对战术,沉重打击了日耳曼人。
甚至许多次面临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总是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在阿莱西亚之战中,他分析地势利弊,给营寨筑起防御工事,排兵布阵,并且寻找最佳观战点。一旦发现军队哪里吃紧,他就会派援军前去支持,关键时刻,他身先士卒,自己披甲上阵。士兵也在他勇敢精神的鼓舞下,奋勇杀敌,从而赢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
四、团队协调能力
凯撒在平叛的过程中,少不了各个军团之间的合作,从击退赫尔维西亚人,到攻夺阿莱西亚城,中间如此众多的水火难容、格格不入的族群,在他的组织下,结为盟邦,组成军队,听从他的命令,赶赴每一个叛乱的地方,共同镇压反叛的敌人。在后续的内战中,也为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卢战记》不仅是研究罗马史的重要史料,也充分体现凯撒的写作动机和目的的政治性质。通过本书,凯撒宣传了自己的军事功绩,将自己为国家的荣誉征战的历史过程展现在罗马人民面前,其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政治威望,把在高卢的军事成就转化为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强大资本。
另外书中详细记录当时在高卢生活的多民族的风俗和制度,阶级划分,还有动物的介绍,也非常有趣。
高卢战记读后感[篇2]
这几天我看了凯撒写得《高卢战记》感触颇深。《高卢战记》虽说是凯撒征服高卢的记录,但也是一本史料价值极高的史书。通过这部战记,我们可以了解凯撒的政治谋略和上古时期蛮族人的情况。《高卢战记》,共八卷,主要记述凯撒在高卢作战的经过,从公元前58年至52年,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 除了伊尔久斯续写《高卢战记》卷八,其他七卷均出自凯撒笔下。
读完《高卢战记》可知全文主要写:凯撒征服高卢前,罗马人口中的高卢是指意大利的卢比孔河和比利牛斯山以北,莱茵河以西直到大西洋的广大地区。以阿尔卑斯山为界,分为内高卢和外高卢。以现在的波河为界,内高卢又可以分为河南高卢和河北高卢。在外高卢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北方的比达尔人、西南方的阿奎丹尼人和中部的高卢人所居住的地区。公元前121年,罗马人征服外高卢的阿罗布洛及斯族人并建立行省。
凯撒征服高卢是从帮助爱杜依人打击厄尔维几人开始的。至公元前56年全高卢已是威慑于凯撒之下,日耳曼人的一支也被他打得溃不成军。路加会议后,凯撒两次征服不列颠。第一次,由于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冒进,结果损失严重,且向他臣服的部落仅有两个。第二次,凯撒集中优势兵力,并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降服了不列颠。随后,凯撒还平定了几次高卢人的大叛乱,使得罗马行省在高卢的范围越来越大。由于克拉苏在安息战死,元老院要求凯撒交出一些兵团,迫使他在公元前49年回到意大利,接下来就是他与庞培的内战。
纵观整个《高卢战记》,文章处处表现了凯撒的智慧。
第一是优秀的领导能力和战略指挥能力。恺撒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出身,在青年时期逐渐成为反对派的领袖,他除了在游民阶层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之外没有别的政治资本。而这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政局动荡,罗马统治集团中无论哪一派领袖都从实际经验中体会到要掌握政权必须有一支武装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恺撒在执政官任期届满时竭力设法到高卢行省去担任行省长官,目的就是趁在高卢的机会训练起一支自己的军队,作为政治上的后盾;同时,在高卢大事开拓疆土,掳掠奴隶,还可以为自己在罗马的奴隶主阶级中取得声誉,又可以乘机积聚起一大笔财富来作为今后政治活动的资本。
恺撒于公元前58年开始作为高卢行省的最高长官,以其特有的魅力使他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基本吞并了整个高卢地区。但他在高卢的统治也不稳固,对高卢行省的平叛也是他领导才能的突出表现。尽管在他控制的高卢行省中有为了对罗马统治争取自由的部族发动起来反抗,但是都在恺撒拥有的军队打击下变得顺从。其中的原因有一些部族迫于罗马军队的威力,同时也有对恺撒的敬畏。
战争是无情的,恺撒在平叛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危及到军队的时候,恺撒以其威望和魅力发表演说来激励士兵以提升斗志来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萨比斯河战役中,当军团受到沉重压力而且几乎处于被围困又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后备力量的情况下,恺撒在后军中的一个士兵手中抢过一面盾——因为他来时没有带,就向前线赶去,一面叫着百夫长们的名字,一面鼓励其他的兵士,吩咐他们把连队标志移到前面去,连队与连队之间要拉开距离以便能更自由地运用剑。恺撒的到来给士兵们带来了希望,他们的精神重新振作了起来,各人都想在统帅的亲眼目睹之下展现出自己即使身处险境还骁勇善战到何种程度,这就使敌人的攻势得到了遏止,并在士兵们的勇敢抗击下获得了战斗的胜利。
第二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常常以智谋取胜,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在比尔及诸族叛乱中,恺撒与高卢人在一条小河和巨大的山谷两面对峙者,恺撒认为以他这样微弱的兵力在这种不利的地形和敌人作战是件极危险的事情,同时他也知道西塞罗那边已经解了围大可以从从容容,放慢速度,因而在那边停了下来,并尽可能找到有利地形给营寨筑起防御工事。他带的军队只有七千人,而且没有行李,营寨本来就很狭小,他再用缩小营里过道的方法把它压缩到最小限度,以此来引起敌人的极度轻视。恺撒则试图以假装胆怯,把敌人引到自己这一边来,好在峡谷这一面的营寨前方作战。即使做不到他也想在探出一条路来以后可以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下度过小河和峡谷。天明时高卢骑兵与恺撒的骑兵作战,恺撒命令骑兵败退回营。同时又下令在营寨周围用较高的壁垒防护起来,营门也用障碍物堵住,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越混乱、越装得害怕的样子越好。高卢人受了这些情况的诱惑就真的把军队带过去,在地形不利的地方列下阵来。恺撒就下令从各个门突然一起向外冲,并派出骑兵,很快就使高卢人飞奔逃走。恺撒在这次战斗中以其智谋取得了胜利。
第三是个人作用与团队的合作相结合。在军队的作战过程中既要有个人的领
导作用也要有军队的合作精神。恺撒的平叛过程中少不了各个军团之间的合作,虽然恺撒为了使高卢行省全全在他的掌控之下而将他的军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当一地的反叛已经到了不能平叛时,恺撒就会命令附近的军团或者战斗力强的军团赶赴叛乱之地共同镇压以达到平叛的目的。在公元前57年的比尔及人之役中,在恺撒的军队遭受包围时,由于拉频弩斯所派第十军团的救援使得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各个军团的相互协作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高卢战记》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记录战争的历史,在此书中还充分体现了凯撒卓著的政治手段。
大凡著书立说多有作者的主观性色彩,凯撒作《高卢战记》则是要为自己辩护。既然如此,为了不让元老贵族和政敌有责难的余地,凯撒充分发挥自己的史才,用第三人称记载,处处透出客观色彩。
全书引用了第三人称,给人一种距离感,似乎凯撒自己对于自己的一些列成功并非那么好大喜功,而是一直处于一种平淡的态度。但是稍加祥读,便能读出其中的味道。在频频出现的战事吃紧的情况下,凯撒亲自出现鼓舞士气反败为胜,以及自己时时刻刻展现出来的先见性。对于自己的敌人平淡而乏味的描述,虽然似乎介绍了他们的风土人情,给予了相同的,超出蛮族应有的重视,但是实际上文字之间透露出对于他们蔑视。即使抬高对手,也是在作战的勇力上面,从而反衬出自己部队所面临的困难和艰险,也就更加显示出了部队的专业和功劳。和维钦托利的惊世大决战,在凯撒的笔下,变成了一次高卢人纯粹凭借人数围攻罗马人的徒劳。唯一的危机在凯撒的鼓舞之下很顺利的得到了解决。不过这次战役的具体细节在历史已经得到了公认的还原,维钦托利这个蛮族少有的将才,引诱罗马人对自己实行包围,并且进而实现了对罗马军团的反包围。如果不是蛮族人的骨子里性格容易急躁,容易自暴自弃,缺少一种韧性,那么凯撒的命运估计也和克拉苏一个样子了。
想必凯撒也注意到了用文章来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并且获得他们的同情或者支持。 比如在卷三记载八百个日耳曼人袭击罗马五千骑兵的一场战斗中,称呼罗马军队是“我军”,自称就用“凯撒”或“他”。这场战争也是值得怀疑的,书里写道:“敌人因为渡过莫塞河去抢劫粮食的那批骑兵还没回来,目前所有的骑兵不到八百人,但当他们一看我军为数五千左右的骑兵时,立刻发动进攻。”虽
然他们凶猛勇敢,信奉攻势邪教,可也应该懂得敌我力量悬殊时要讲究策略。所以到底是五千罗马骑兵剿杀八百日耳曼人,还是八百日耳曼人袭击五千罗马骑兵,一时间难以说清。据凯撒记载,此战罗马骑兵损失七十四人,然后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凯撒决定自己渡过莱茵河征战日耳曼人。这种自卫反击,寻找借口去征服整个高卢以及日耳曼地区就是凯撒史才的体现。也惟有如此,罗马的元老贵族才会有所收敛。
此外,他还善用别人的话来回击政敌,吹捧自己。比如,第一卷曾记载日耳曼人阿里奥维司都斯一段话:“如果他杀死了凯撒,就可以讨好许多罗马的显贵和要人,他是直接从他们之间的使者们口中得知的,凯撒的死可以替代换来所有这些人的感激和友谊。”
尽管古典时期的史学家追求客观冷静地记载历史,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把没法解释的现象归因于天命和神意。成为国教之前,罗马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国家,他们把希腊奥林匹斯山的诸神改造成自己的神。所以,凯撒的《高卢战记》也是摆脱不了神命史观的影响。比如,他在记载罗马人被厄尔维几人羞辱时说:“这一役,不知是偶然凑巧还是不朽的神灵作的安排,曾经带给罗马人一场奇欺大辱的这个厄尔维几人的部落,首先遭到了惩罚。”此外,凯撒还热衷于记载蛮族崇拜神灵的例子,比如在与阿里奥维司都斯率领的日耳曼人作战时记载:“原来日耳曼人中有一个习俗,作战有利是否,要由他们族里的老奶奶们经过占卜,请教过神谕之后再宣布。她们说:如果在新月出来以前作战,神意不会让日耳曼人得胜。”
另外凯撒还懂得用神命史观来为政治服务。战争都讲究师出有名,凯撒为了寻找征战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借口,往往会借用神意。比如,刚才说到的厄尔维几人羞辱罗马人,不朽的神将授命凯撒踏平他们。笔者觉得,凯撒懂得用神命史观来为政治服务是其史才的体现。
凯撒的《高卢战记》记述了自己征服高卢的全过程,处处表现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政治手段。另外此书多处记录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习俗、刑法和社会组织等,而这些材料对后世的人来说也是研究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第一手史料。
高卢战记读后感[篇3]
《高卢战记》是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恺撒记录的关于其在担任高卢行省最高长官时于高卢作战的经过。主要是从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2年,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里面多是恺撒在平叛高卢行省的一些小部族发起的为脱离罗马控制获取自由的战争。在战争中除了军队实力的较量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较量。
一、领导者的魅力
恺撒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出身,在青年时期逐渐成为反对派的领袖,他除了在游民阶层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之外没有别的政治资本。而这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政局动荡,罗马统治集团中无论哪一派领袖都从实际经验中体会到要掌握政权必须有一支武装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恺撒在执政官任期届满时竭力设法到高卢行省去担任行省长官,目的就是趁在高卢的机会训练起一支自己的军队,作为政治上的后盾;同时,在高卢大事开拓疆土,掳掠奴隶,还可以为自己在罗马的奴隶主阶级中取得声誉,又可以乘机积聚起一大笔财富来作为今后政治活动的资本。
恺撒于公元前58年开始作为高卢行省的最高长官,以其特有的魅力使他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基本吞并了整个高卢地区。但他在高卢的统治也不稳固,对高卢行省的平叛也是他领导才能的突出表现。尽管在他控制的高卢行省中有为了发对罗马统治争取自由的部族起来反抗,但是都在恺撒拥有的军队打击下变得顺从。其中的原因有一些部族迫于罗马军队的威力,同时也有对恺撒的敬畏。一些部族如雷米人在恺撒的帮助后得到罗马的保护,他们在恺撒向他们提出要求时也尽量满足恺撒。
战争是无情的,恺撒在平叛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危及到军队的时候,恺撒以其威望和魅力发表演说来激励士兵以提升斗志来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萨比斯河战役中,当军团受到沉重压力而且几乎处于被围困又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后备力量的情况下,恺撒在后军中的一个士兵手中抢过一面盾——因为他来时没有带,就向前线赶去,一面叫着百夫长们的名字,一面鼓励其他的兵士,吩咐他们把连队标志移到前面去,连队与连队之间要拉开距离以便能更自由地运用剑。恺撒的到来给士兵们带来了希望,他们的精神重新振作了起来,各人都想在统帅的亲眼目睹之下展现出自己即使身处险境还骁勇善战到何种程度,这就使敌人的攻势得到了遏止,并在士兵们的勇敢抗击下获得了战斗的胜利。
二、以智谋取胜
在比尔及诸族叛乱中,恺撒与高卢人在一条小河和巨大的山谷两面对峙者,恺撒认为以他这样微弱的兵力在这种不利的地形和敌人作战是件极危险的事情,同时他也知道西塞罗那边已经解了围大可以从从容容,放慢速度,因而在那边停了下来,并尽可能找到有利地形给营寨筑起防御工事。他带的军队只有七千人,而且没有行李,营寨本来就很狭小,他再用缩小营里过道的方法把它压缩到最小限度,以此来引起敌人的极度轻视。恺撒则试图以假装胆怯,把敌人引到自己这一边来,好在峡谷这一面的营寨前方作战。即使做不到他也想在探出一条路来以后可以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下度过小河和峡谷。天明时高卢骑兵与恺撒
的骑兵作战,恺撒命令骑兵败退回营。同时又下令在营寨周围用较高的壁垒防护起来,营门也用障碍物堵住,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越混乱、越装得害怕的样子越好。高卢人受了这些情况的诱惑就真的把军队带过去,在地形不利的地方列下阵来。恺撒就下令从各个门突然一起向外冲,并派出骑兵,很快就使高卢人飞奔逃走。恺撒在这次战斗中以其智谋取得了胜利。
在围攻及尔哥维亚过程中,恺撒却用拉开军队距离的方式隐藏两个军团,为渡河做准备。两军在互相能看得到对方而且差不多面对面安下了营。敌人为要防止罗马人筑桥过河就到处都布置了哨岗,因此恺撒遭到很大的困难。为要避免这一点,他把营寨筑在一片林中,正对着维钦及托列克斯命令拆去的一座桥。次日,在命令两个军团隐藏好以后,他让其余的军队按照习惯,带着全部辎重前进,他把几个营故意拉得很开,使军团的数目看来仍旧象往常一样。这支军队奉命走得愈远愈好。当他根据天色,估计到他们已经安全进入营地后,便开始在原来的桥基上重新建筑桥梁,因为桥的下部仍旧完好,这工程很快就告完成,军团也就被带过河去,在选定一个适当的地点扎营后,他又把其余的军团重新召回来。这样就给敌人一错觉,保存了实力。
在恺撒的得力助手拉频弩斯方面,则同样运用了以强示弱的方式来诱导敌人,同时还运用了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来取得战斗的胜利。在面对英度鞠马勒斯的进攻时拉频弩斯凭借自己守在一座天然地势和人工设防都极好的营寨里,完全不用害怕会有什么危险落到自己头上来,他也不愿意让任何可以取胜的机会错过。因此,拉频弩斯把他的士兵关在防御工事里面,同时还用一切方法给敌人加强印象,使他们以为自己在害怕。英度鞠马勒斯就带着与日俱增的轻视心,继续到罗马营赛来。直到有一天夜里,拉频弩斯把他从所有邻近各邦设法调来的骑兵都接了进来,同时还设置了守卫,并要求严守机密。次日,英度鞠马勒斯仍旧照每天的习惯到罗马军的营寨来,用极傲慢的语言叫罗马军出去作战。到傍晚时刻,由于听不到我军一句答话,他们认为已经闹够了,便三三两两零散着退走。这时拉频弩斯认为时机成熟就派他的全部骑兵突然从两个门冲出去,他给士兵们这样的指示和禁令:当敌人受惊,四散逃走时(他预先就料到将会发生这样的事,而且正如他所料),他们应当一起奔向英度鞠马勒斯,在没看到他被杀以前,任何人不准先忙着杀伤别人。因为拉频弩斯不愿意让他在大家忙着追赶别人时。乘机逃脱,所以给能够杀死他的人设下了重重的赏格,还派出几个营去支援骑兵。事实证实了他的计划,因为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去追逐一个人,他们终于在渡河的地方捉住英度鞠马勒斯,并杀死了他,把他的头带回营来。在他们回营途中,骑兵们放手追逐,杀死尽可能追到的全部敌人。这件事情以后,恺撒感到高卢安静了不少。除了这些智谋以外还有在拉频弩斯击败德来维里人时采用的以退为进策略等等,这些智谋都为罗马军队取得最后的胜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阵法的运用和防御工事的修建
罗马军队依靠他们独有的阵法在很多战队中取得了胜利,以致还有一些反叛的部族向罗马人学习。一次在阿凡历古姆的战斗中,维钦及托列克斯召集了一个会议,安慰和鼓励他的兵士,叫他们不要意志消沉,也不要为了失败而烦恼。他说罗马人所以取得胜利,既不是依靠勇气、也不是在堂堂正正的战斗中获得的,只是全凭谋略和攻城的技巧,这些却正是他们高卢人不懂的东西。从维钦及托列克斯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罗马人在谋略和攻城技巧
上是先进于蛮族和小部族的,这种说法也在实际的战场上得到了验证。方阵的运用是罗马、希腊常用阵法,“盾龟”战法是兵士们先密集作一个方形或圆形,外围的兵士把长方形的盾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垂直地挡在自己的胸前护住身体,后面的各列兵士把盾像伞一样举在顶上,也是一一接连,以防上面落下的矢石。这种阵列一般在被包围时或接近敌人城墙时使用,士兵们还可以在密不透风的盾的掩护下挖掘敌人的工事,或站在盾上爬上敌人的城墙。盾龟阵法的运用使恺撒的军队减少了不少的伤亡,保存了实力。
当时的时代是处于冷兵器时代,在战争中必须修建防御工事作为战术的一部分来抗击敌人保全自己的军队战斗力。防御工事的修建一是要选址即看什么地方适合修建,既能防守又易出击;而是要在工事里面增加其他战斗工具,为防守增加保障。恺撒的军队不管在哪个地方作战都修建了防御工事,并且防御工事的修筑对战争的胜利也有积极的作用。在维钦及托列克斯领导的高卢反叛中,恺撒就修建了防御工事,并且在防御工事里面增加了辅助的武器。因为在维钦及托列克斯叛乱中,高卢人不时用很大的兵力从城墙的几道门里同时突围出来,攻击恺撒军队的工程,因而恺撒认为应当在这些工事之外,再适当的增加一些工事,使这道防线可以由更少的兵力防守。于是,采伐了许多树干和坚韧的树枝,把树枝顶端的皮剥去以后再削尖,在挖掘了一道五罗尺深的连亘不断的沟之后,把这些木桩直立着排在沟内,把它们的底部钉牢,使人无法拔掉它,只有树干的尖端伸出在地面上。它们一共有五行,一层一层地连在一起,互相衔接,又互相穿插,任何人冲进它们,必然会使自己被这些极尖锐的木桩戳穿。他们把这叫做“阴阳界”。在这前面,又挖有象梅花形似的斜对角的坑,深三罗尺,逐渐向坑底收缩倾斜。里面安放着人腿粗细的圆木桩,顶上削尖,且用火熏硬,有一部分伸出地面,高度不超过四指宽。同时为了使它们坚韧和牢固起见,在它们底下垫有一罗尺厚踩得很结实的土。坑的其余部分放着树枝和柴草,用来掩盖这个圈套。一共挖了八行这样的坑穴,相距各三罗尺。根据它们的外形,他们称之谓“百合花”。在所有这些工程前面,又有一罗尺长的木材,顶上钉着坚固的铁钩,彼此相隔不远地整个埋在土中,布满各地,他们叫它做“踢马刺”。这些辅助武器的出现给高卢人一大打击,为战争的最后胜利缓解了压力。四、联盟的缔结
在战争中由于自身实力有限或者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发动战争的一些部族就与和自己有相同目的的部族联合共同反抗罗马的统治,争取部族的自由。在面对强大对手时恺撒同样也要寻找同盟者,他主要是联合那些受他保护并忠心于罗马的部族,这样才能防止突然的反叛。在公元前52年的高卢大叛乱中,高卢人为了高卢的自由而策划发动的战争。在发动战争前高卢人做了准备,他们彼此之间按照传统的最庄严的会盟形式,在集合着的军旗面前用宣誓和荣誉来保证他们在开始战争后大家不袖手旁观,丢开他们不管,当场的人也都异口同声赞扬了他们,并且宣了誓。这次的联盟与他们的常用方式不同,采用的是会盟的形式,而不是经常用的交换人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害怕事情会泄漏,同时也是表明这次战争的神圣,所以选择盟誓。面对高卢人的强大攻势,恺撒也做了一些工作。他同样利用自己的威望在一些忠于自己忠于罗马统治的部族中进行联合,将部族中挑选一些人质作为忠于罗马的保证,这样就使自己的实力得到更大的加强以抵抗高卢人的进攻和进行反击。
五、个人作用与团队的合作
在军队的作战过程中既要有个人的领导作用也要有军队的合作精神。在恺撒的军队遭受敌人强大的军事进攻时,这两种精神就显得重要了。个人的作用可以增加军队的斗志,在军队的合作中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西塞罗驻守的阿杜亚都卡在日耳曼人向进行劫掠时遭到严重的打击。在这支部队里面有一位叫巴古勒斯,曾经在恺撒手下担任过首任百夫长,虽已经五天没有进食,但考虑到自己和大家的安全,他赤手空拳就从营帐中跑出来;看到敌人已经逼到眼前,形势已是千钧一发,他随即从身边人的手中抢过武器,自己首当其冲地把住大门,他的这一行为带动了其他人。他将军队的勇气重新点燃,使各个士兵都壮着胆子赶到壁垒上各自的位置摆出防守者的姿态。
恺撒的平叛过程中还少不了各个军团之间的合作,虽然恺撒为了使高卢行省全在他的掌控之下而将他的军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当一地的反叛已经到了不能平叛时,恺撒就会命令附近的军团或者战斗力强的军团赶赴叛乱之地共同镇压以达到平叛的目的。在公元前57年的比尔及人之役中,在恺撒的军队遭受包围时,由于拉频弩斯所派第十军团的救援使得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各个军团的相互协作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六、拥有得力的助手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恺撒就是这样的,他的军队里不仅有拉频弩斯那样得力的助手,还有像第十军团那样既勇敢又忠心的军团。在面对高卢人的叛乱中给予恺撒以最大、最忠心的帮助,这也是恺撒到高卢行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作为自己政治资本的重要原因。 总之,在恺撒所作的《高卢战记》中表现出来的战争策略主要是以恺撒在战争过程中实行的。他的这些策略不管是在当时高卢人中还是后来人在战争过程中都经常学习和实行的,可见他的战略思想在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高卢战记读后感[篇4]
于是,他宣布召集一个武装会议,根据公认的法律,所有成年男子都应该赶去参加,去得最迟的人,就在全体与会者面前,加以种种折磨之后处死。p129
防风氏迟到被大禹所杀,也遵照类似法律?
一三、全高卢中,凡是有一些地位和身分的人,都分属于两个阶层。至于普通平民,处境简直跟奴隶差不多,自己既不敢有所作为,也从来不和他们商议什么事情。他们大多数不是受债务或沉重的租赋压迫,就是被势力较大的人欺凌,只能投靠贵族们,贵族对他们,实际上就有主人对奴隶一样的权力。在前述的两个阶层中间,一个是祭司阶层,另一个是骑士阶层。p138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假使有任何人,不问是个人还是公家,不遵从他们的判决,他们就排斥他不准参加祭扫,这是他们最严厉的惩罚,受到这种处分的人,被认为是得罪神明、十恶不赦,大家都回避他,拒绝跟他交往和谈话,以免在接近他时沾上罪恶,遇到他向法律请求保护时,也置之不理,什么荣誉都没有他的分。祭司中间有一个是首领,在他们之中掌握最高的权力。他死后,由余下来的地位最高的那个人继任,如果有好几个人地位相仿,就由祭司们选举决定,有时甚至用武力争夺。这些祭司们每年有一个固定的日子,集中在卡尔奇德斯——一般都认为它的领域是全高卢的中心——的一处圣地,举行会议。p139
离开城邦者,非神即兽。离开城邦则不得与祀。神不必祀,兽不知祀。
二O、 那些国家,据云为了管理公务方便起见,以法令规定:凡从邻人那里听到有关国家大事的任何消息或谣言时,必须把它报告给官吏,不得泄漏给任何其他人,因为通常性急、没经验的人,常常会受谣言惊吓,被迫犯罪,或者轻率地对重要的事情作出决定。官吏们把他们认为不应公开的事情隐瞒起来,可以告诉群众的则加以公布。至于发表有关国事的言论,则除了在会议上以外,一般都是禁止的。p14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抢劫事件如果是在各国自己的疆界以外做的,就不以为耻。他们辩解说:这样做是为了训练青年们,使他们免于懒惰。p143
战争有利于保持一个民族的伦理健康(hegel)
他派使者去通知邻近各族,以劫掠的希望打动他们,要他们一起来参加掳掠厄勃隆尼斯人,这样,他可以让高卢人而不是军团士兵到森林中去冒生命之险,同时又可以利用大队人马的围歼来一举把这个罪恶滔天的族连人带名字消灭掉。
高卢战记读后感[篇5]
历来人们描述《高卢战记》时,都是介绍其客观简练,去个人化的叙事风格。汉密尔顿甚至说,“即使他叙述一个罗马军团覆灭,以及另一军团在即将覆灭时得到拯救,也不比一个历史学家叙述几个世纪前发生的事情更有感情。”
但是,如果《高卢战记》仅仅是这样一本深怀“险恶”“自私”的政治目的,单调平淡描绘这场战争的著作的话,很难成为一部千古名著。其实在这些客观叙事的背后,恺撒尽管在尽可能地消弭自己的个人形象,还是在一些地方透露出自己的感情,对于罗马战士,也有很对人性化的个人描绘。甚至于对于自己的敌人,也没有丑化或者污蔑,而是由衷对他们的英勇和追求自由表达内心深处的认同。
诚如前述,全书几乎全是第三人称叙述,仅有一处,唯一的一处使用第一人称:“我始终认为这种情况是不足为奇的,在其他许多理由之外,特别因为这些国家曾一度在作战勇敢方面压倒过其他国家,但现在这种好声誉却因为屈服于罗马人的统治而消失,未免令他们极度痛心。”
但是在其他部分,即使是第三人称,恺撒也表露出自己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恺撒用笔非常独特,将大型战役的客观描述与对个别英雄战士的具体叙述结合起来,读起来引人入胜,如临其境,更具体地表现了战斗的残酷和罗马战士的英勇。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书是还是体现出一定人性化的温情。
例如在第一卷中,讲到恺撒派自己朋友该犹斯·瓦雷留斯·普洛契勒斯与日耳曼人谈判时,被日耳曼人扣留。之后在战斗中,“该犹斯·瓦雷留斯·普洛契勒斯在身带三重锁链,由监守的人牵着奔逃时,恰巧落在带着骑兵追赶敌人的恺撒本人手里,这件事情带给恺撒本人的喜悦,并不亚于战胜敌人这件事本身,因为他看到高卢行省的这位最最尊贵的人、他的好友和贵宾,居然能从敌人手里抢出来还给他,命运之神总算没有用他的灾难来使这场喜事大煞风景。”这位面对一个军团覆灭、一个部族被屠杀也无动于衷的“冷血”将军,面对自己好友的获救,还是表达出难以抑制的喜悦的喜悦。
其他部分,对个人英雄的描述也很多,如第四卷,在论述远征不列颠时,他写道:“当我军士兵主要因为海水太深,还在迟疑不前时,持第十军团鹰帜的旗手,在祷告了神灵,请求他们垂鉴他的行动,降福给他的军团之后,叫道:‘跳下来吧,战士们,除非你们想让你们的军鹰落到敌人手中去,至于我,我是总得对我的国家和统帅尽到责任的!’他大声说完这番话后,从舰上跳下来,指着鹰帜向敌人冲去。于是,我军士兵们互相激励着说:千万不能让这种丢脸的事真正发生。他们一下子全都从舰上跳下来。离他们最近的舰上的士兵看到之后,也同样跟着跳下来,接近了敌人。”这段话短短几句话,描写了这位旗手鼓舞士气、身先士卒的英雄行为,生动形象。
还有最为著名的那个普尔洛和卢契乌斯的故事。这也是《高卢战记》叙述最生动形象、最详细的一个故事。第五卷与高卢紧张的战役描述中,他插入这段叙述:
“这军团里有两个极勇敢的人,一个叫季度斯.普尔洛,另一个叫卢契乌斯.瓦伦纳斯,都是即将升到首列的百夫长。他们中间不断争论究竟谁该比另一个领先。为着争取这个位置,每年都极激烈地开展竞赛。当工事前的战斗进行得十分紧张时,这两个人中的普尔洛说:‘瓦伦纳斯,你还迟疑什么?难道你还要等什么更好的机会来表现你的勇气吗?今天就应该决定我们的争论了。’说完这话,他跨出壕堑;向敌人最密集的部分冲去。瓦伦纳斯怕人家说他胆怯,也不肯再停留在壁垒上,便也紧紧跟上来。在和敌人距离不远的地方,普尔洛把他的矛掷向敌人,一下就戳穿了向着他奔来的一个敌人。当这人受伤昏过去时,敌人用盾掩盖住做一边把他们的矛四面向普尔洛投来,使他没有退身之地。他的盾被戳穿了,还有一支矛在他的腰带上,同时把他的创鞘弄得斜到了另一边,他伸手拔剑时却左拔右拔抽不出来,正当他的手在摸索时,敌人围上了他。他的对手瓦伦纳斯赶向他那边,在他危险时给了他帮助。所有的敌人都认为普尔洛已被矛刺死,马上放开他,转过身来攻击瓦伦纳斯。瓦伦纳斯用剑跟他们短兵接战,杀掉二个人之后,其余的都被驱回去一段路。不料他正追得起劲时,一个筋斗跌进地上的洼坑里。这一下他又被敌人包围起来,普尔洛也赶来帮助了他。虽然两个人杀掉好几个敌人,却都一点也没受伤,在热烈的喝采声中退回壕堑。在这番竞争和比赛中,命运之神好象先后轮流光顾了这两个对手,使一个成为另一个的助手和救星,以至要判别两个人中究竟哪一个比较勇敢些也不可能。”
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塑造了这两位罗马普通战士的英勇善战的个人英雄精神,和相互合作的兄弟友谊。读起来使人激情澎湃,甚至对这种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也不禁产生一种遐想。这两位普通战士也因为这段话而青史留名,成为西方传统故事里的著名形象。本文开头所描述的HBO电视剧《罗马》中,就以这段故事为基础,塑造了普尔洛和卢契乌斯这两个罗马战士的形象,至今成为银幕英雄的经典。
类似的故事还有,如第七卷中:“同一军团的一个百夫长马古斯·彼得隆纽斯试图砍开一道城门,但却受到多数敌人围攻,陷于绝境。虽然受了许多伤,他还是对他那一连的跟着他的人说:‘既然我和你们不能一起脱身出去,我无论如何要保全你们这些因为热心博取光荣、却被我带进绝境来的人。一有机会,你们就各自设法保全自己吧!’说完这些,他冲入敌人丛中,杀死两个人,把其余的逼得从城门口后退了一段路。当他的部下企图救他时,他说:‘别浪费时间救我,我已经血枯力竭,不能再动了,趁还有机会,快走,回到军团去吧!’一会儿后,他战死了,但把部下都救了出来。”这个马古斯的舍生就义形象,感人至深,喊着口号牺牲的形象,甚至有点类似小时候我们常读到的红军英雄战士故事。
关于此类英雄形象的详细描写,数不胜数,恺撒冷淡简练地描写这场艰苦的鏖战,但是对于这些小兵小将的英雄事迹,却以饱满的热情来大力书写。此类故事都有同样的模式,如战斗异常惨烈,对罗马军队不利,这些战士发表一段振奋人心演讲,以罗马军队荣誉鼓励大家后,冒着危险冲向战场,最后振奋全军斗志,大获全胜。而且往往盛赞他们的英勇精神和军队中的兄弟情义。恺撒对于这些战士表现了崇高的敬意,对于他们的番号、名称(且都是全称),都记录下来,战斗中振奋人心的语言,使用直接引语表述,他们的事迹也叙述得非常生动,以至于这些故事可以单列出来成为这些人物的传记小说,有些类似司马迁的传记手法。这一手法,既使全书在叙述紧张的战争时不显得枯燥和宏大,也宣扬了恺撒麾下军队的高素质。同样,这些普通的战士,也因此名垂青史,足见恺撒的人性化温情。
诚如前述,恺撒此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辩护自己的高卢战争,辩护这场对高卢侵略战争的合法性,这个合法性主要是高卢人对罗马安全的威胁。但是,在这么多地方,他承认高卢人叛乱的原因是出于追求自由,出于人的本性,甚至在第四卷他承认:“他很了解差不多全高卢人都爱闹事,要煽动他们作战是件极容易的事,同时他也知道,一切人的本性都是爱好自由,痛恨受奴役的。”[ 《高卢战记》卷四,第68页。]既然一切人的本性都是爱好自由,痛恨奴役的,那么高卢人追求自己的自由有什么过错呢?罗马又有什么权利剥夺高卢人的自由呢?这个逻辑似乎是不符合全书的主要目的的。笔者认为这是恺撒对于他的对手,高卢人追求自由这种精神的一种崇敬,特别是维钦及托列克斯,这个高卢英雄,恺撒的对头,恺撒也在多处表达了对他领导高卢人追求自由的敬意。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