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

2021-08-27 18:06:00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五年前第一次阅读《股票作手回忆录》时,说实话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我当时没有沉浸到故事中去,也许是因为我当时整个身心都被巴菲特所占据,容不下第二个投机英雄的位置,只留下两句话至今还印在脑海里,一句是“投机就象山岳一样古老”,另一句是“赚大钱得靠定力,而不是靠动脑子。很少有入能够挺直坐着就做出正确的判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篇1]

利弗莫尔开始金融投机做了40多年

利弗莫尔说:判断趋势是件不容易的事。往往判断出的趋势恰巧和市场的实际趋势相反,趋势是逆人性的。所以,投资者一定要采取试探性的方法建仓,坚决避免一进场就满仓操作,那样亏一次大钱就完了。如果试探性建仓头寸和趋势一致了,后面采取金字塔方式加码。

很多事情成功与否,要看是否在完全正确的时机开始。我花了很多年才了解这一点的重要性。这一点也花了我好几十万美元。

能够同时判断正确又坚持不动的人很少见,我发现这是最难学习的一件事,说到并能做到的才是罕见。那些不能放手让利润奔跑的投资者是发不起大财的。

利弗莫尔说:“我很早就发现华尔街没有什么新东西,也不可能有什么新东西,因为投机历史就像山岳那么古老。今天在股市发生的一切都在以前发生过,也将在未来不断地再发生。我进场之前就知道我判断正确的时候,我总是会赚到钱。使我犯错的是我没有足够的毅力按计划做,即只有在先满足我入场条件时才入场。对每天都要买卖的人来说,他不可能有足够的理由和知识使他每天的买卖都是理性的。不顾市场情况,每天以感情冲动进进出出,是华尔街很多炒手亏钱的主要原因。他们试图像做其它工作一样,每天都能拿一笔钱回家。世界上没有比亏钱更好的老师。当你学习怎么做才不会亏钱时,你开始学习怎么赚钱了。”

利弗莫尔说:“赌博和投机的区别在于前者对市场的波动压注,后者等待市场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股市赌博是不会成功的。”

利弗莫尔说:“大钱不存在于股票的日常小波动,大钱只存在大势之中。因此你需要判定大势的走向。”

利弗莫尔说:“多年的华尔街经验和几百万美元的学费之后,我要告诉你的是:我赚到大钱的诀窍不在于我怎么思考,而在于我能安坐不动,坐着不动!明白吗?在股票这行,能够买对了且能安坐不动的人少之又少,我发现这是最难学的。忽略大势,执着于股票的小波动是致命的,没有人能够抓到所有的小波动。这行的秘密就在于牛市时,买进股票,稳如泰山安坐不动,直到你认为牛市接近结束时再脱手(在熊市里做空或持现金不动)。我发现这也是最难学的事。股票交易者只有牢牢把握了这一本领他才能赚大钱。知道如何交易的人要赚取百万美元较那些不懂交易的人赚几百美元更为容易。”

---在有利位置进场后安坐不动,平心静气,时间验证。

利弗莫尔说:“我在这行学得很慢,因为我只能从错误中学,犯了错,需要时间去明白犯了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明白为什么会犯这个错。”

---从错误中学习,没有捷径。在痛苦中前行。

“一个大走势的起点可能是大户操纵和金融家玩游戏,但大势的持续必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内在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无论谁怎么反对它,反映这内在力量的大走势一定会从头走到尾。”

利弗莫尔说:“从部分获利中,我学到的不亚于失败。学股初期,在牛势中,我总喜欢股票升到一定地步先获利,等待股票向下反调时再入场。但真正的牛市,调整总也等不到。应该赚两万的,我结果只赚到两千。华尔街有个说法:你只要获利就不会变穷。说法不错,但应该赚两万的牛市你只获利两千,你也不会变富。我现在明白,傻瓜也分层次。”

利弗莫尔说:“对错误的分析应该较对胜利的分析更使人得益。但人们总是趋向忘记所犯的错误,陶醉于胜利的喜悦。犯错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将同样的错误犯两次。”

“趋向忘记所犯的错误,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仍是现在的普遍现象。最简单的是与大盘比较,才可以看到差距。

“市场走向和你之期待相反的时候,你希望每天都是最后一天,你的小亏最终成为大亏。市场走向和你之期待相同的时候,你恐惧市场明天会转向,你过早离场。希望使你多亏了钱,恐惧使你少赚了钱。然而这希望和恐惧都是人的正常天性。一位成功的炒手必须时时和人类这根深蒂固的天性搏斗。在希望的时候,他必须恐惧,在恐惧的时候,他必须希望。”

“一个人必须相信自己才能在这行生存。我从不接受别人的点子或内幕消息。我的经验告诉我,没有任何人的点子或内幕消息能给我较自己的判断更多的利润。”

“我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才觉得自己能理智地玩炒股游戏。”

“投机这是艰难且需要恒心的行业。炒手们要么全心投入,要么很快就从这行消失。”

市场只有一个方向,它既不是空头,也不是多头,而是正确的方向。

在这一行中,一个人必须靠理论和实际。投机客一定不能只是个学生,他必须同时是学生和投机客。要研究,要操作。缺一不可!

一个人犯错很正常,但是如果他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那就真冤了。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篇2]

最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时,我决定先清空自己,不作任何价值评判,静心阅读,结果很快进入了状态。一方面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主人翁跌宕起伏的投机生涯;另一方面深刻体会到聪明的投机和聪明的投资之间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保本第一,永远不要孤注一掷;独立思考,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听信任何内部消息;把握大时要集中投资;不要频繁交易,赚大钱靠定力而不是靠动脑子;保持积极心态,从错误中学习提高;知识就是力量,了解你的交易等等。

同时,利维摩尔的曲折经历就像一面镜子,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投机尽管充满诱惑,但这绝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威尔第歌剧《弄臣》里面有一首最著名的歌曲就是公爵唱的“女人善变” 。歌词大意是,女人善变,就像空中漂浮的羽毛。谁要是不经意地将心事告诉她,谁将是个可怜虫。

里面实际上包含一个真理:要投资而不要投机,要将投资的命运寄托在企业经营的命运上,而不是寄托在把握股市的波动上。因为股市善变,就像空中漂浮的羽毛。谁要是不经意地将命运托付她,谁将是个可怜虫。另外庄家善骗,就像大灰狼骗小白兔,谁要是将命运寄托在和庄家的周旋上,谁将是个可怜虫。

格雷厄姆把股市比喻为“市场先生”是正确认识股市和价格波动的关键所在。如果你把股市波动也想象成善变的“市场小姐”,不要将命运寄托在她的身上,也可以加深认识。

为什么一个14岁就开始其投机生涯的天才“少年赌客”,经历数十年的进化,中间数度破产,数度东山再起,赚取数百万美元,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华尔街王者,却依然摆脱不了失败、自杀的命运呢?的确值得深思。

笔者喜欢把投机者比喻为“悬崖上的舞者”。再伟大的投机家,包括书中的主人翁利维摩尔,也改变不了其“悬崖上的舞者”的本质,他的最高境界也只能是“悬崖上的舞者之王”,原因就在于他根据事物的现象即价格波动来决策,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即内在价值,如同常在悬崖边行走而不自觉,投机者面临的正是这种隐藏很深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致命风险。他可能虚幻地觉得“停损”就像保险绳一样可以在出错时保住性命,但在特殊情况下“停损”根本无法执行,或者因为心理因素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如同保险绳会意外折断一样。

且不说频繁投机交易带来的资产磨损,投机者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导言里指出:“我们必须承认投机者的心理因素对其成功构成强烈的威胁。从因果关系来看,投机者随着价格的上涨而越来越乐观,随着价格的下跌而越来越悲观,因此从本质上看,只有少数投机者能保持常胜不败,而且没有人有理由相信在其它多数同道都将失败的情况下,他自己却总是能成为赢家。所以,在投机方面的培训,无论多么精妙多么全面,对个人来说都是埋下不幸的根源。许多人都是被由此引入市场,初期小有收获,最终几乎人人惨败。”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有一位会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就开始做国债套利,当时的“杨百万”和他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后来通过股票和商品期货投机赚了了上亿元的财富,如果不是“9.11”的突发事件让他一夜之间破产,他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富豪榜。他总结自己的教训是,投资不能有万一,投机的最大问题是不能积累,不能守,不能持久。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可以积累,可以守,可以持久。

江恩在其《华尔街四十五年》里也承认,绝大多数的投机富豪,都未能保住其财富。既然投机的王者都不能持久,不能善终,那么普通大众投机者是否注定命运多舛?究竟路在何方?

笔者认为,投机者如果不觉悟,的确前途黯淡,而且出路只有两条:

一条是远离悬崖,不再跳舞。这就是本书给出的答案,因为没有人能完胜投机,持续打败市场,只有退休,不再投机,即中国俗称的见好就收,“金盆洗手”,才能善终;

另一条是远离悬崖,继续跳舞。这是一条本书的作者没有找到的出路——格雷厄姆开创的“安全边际法”,也就是后人所称的“价值投资法”。如果把内在价值比作悬崖边缘,价值投资者会远离这个悬崖边缘跳舞,这个距离就是安全边际。“如果你离悬崖1英里远,那么你永远不会跌落悬崖”,即使犯错误,即使运气差于平均水平,你仍然不会跌落悬崖。

总而言之,本书作者感叹“我想不起哪一位王者(指投机之王)是带着王冠死去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悬崖上的舞者”,通通缺乏安全边际的保护。

而真正的投资之王巴菲特,11岁开始投资,19岁通过阅读《聪明的投资者》找到了“远离悬崖的舞蹈”——价值投资方法,在安全边际的保护下,穿越了70年的漫长岁月和多次危机的考验,依然安然无恙、长盛不衰。毫无疑问,他会戴着王冠死去,而且会在人们的心中获得永生。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篇3]

刚刚看了《股票作手回忆录》的第五章,交易的关键点。

这一章干货满满,但是相对的,也有很多东西不适合A股现有的情况,但是还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无论怎样,我都会耐心等待市场达到我所说的关键点之后才进行交易,这种方式总能让我在交易中获利。为什么?因为我所选择的交易时机恰恰是标志着行情启动时候的心理时机。这样,我就永远不必为亏损担心”

——客户中很常见的一个心理现象就是“低了不怕跌,高了怕跌”。而作者上述最后一句话是“不必为亏损担心”,这正是在掌握关键点的前提之下所产生的心里自信和防线。而出现A股这种普遍情绪,关键就是对自己的操作没有足够的自信或自有规则的支撑。

“因为一旦没有及时入市,就会失去前期大量的利润储备,而在行情的后续发展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这段前期利润储备却是维持勇气和耐心的可靠保障。。。过程中必会不时出现回调或反弹,而我完全不为之所动,一直坚守到最后的可靠保障正是这段前期的利润储备”

——两次强调了心理层面上的基础

“因为如果股票确定要恢复先前的下跌趋势,那么他就应该在形成另一轮明显的反弹之前,首先跌至比关键点40低3点或者更多的位置。。。”

——这一系列的举例操作,说实话,我是不太认同的,毕竟A股的环境和B股的环境不一样,不说别的,80%为散户投资者的结构就让心理因素的影响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对于一些既有业绩支撑,又有弹性的股票来说,的却不失为一种好的操作方法。

“一旦投机者能够确定某只股票的关键点,并善于理解如何运用关键点来进行交易,那么它从一开始就能够非常有把握地做出正确的行情判断”

——其实我更愿意把这个所谓的“关键点”理解成为自身操作原则或手法中的拐点,而不是单纯的价格关键点。我觉得这样会更适合A股的特性。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密切观察股票突破关键点之后的行情发展情况。我发现,如果某只股票突破关键点之后没有迸发出强劲的活力的话,那么市场趋势很容易掉头,偏离原来的方向”

——之所以把这句话摘抄下来,是因为我觉得这句话还是有利用价值的,至少它能提醒你不要被连续的上涨冲昏了头脑,而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和敏感。

“使用关键点交易法是需要付出极大耐心的”

——研究出一种切实可行,并且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的操作准则和方法,也是需要极大的耐心的。

“澄清一下,我之所以没有继续探寻新的价值点,是因为从我过去很长时间的操作经验来看,现有的这些方法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我个人的需求了”

——不贪,是A股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做到。而在操作准则和方法方面上,“不贪”却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你不可能将每一个指标都研究的很彻底,也不可能将每一个信息都分析的很透彻,你没有那个能力和精力。就像之前所说的,一刀鲜吃遍天。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篇4]

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

新版翻译的很好,每一章的标题都已经是浓缩要点了。但这本书的信息量太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用来说这本书上再恰当不过了,每一章都值得反复读上好几遍。有一本期货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段子:主人公来到大理散心,误打误撞偶遇世外高人,书房有几十本《股票作手回忆录》,遂拜师学艺。这本书用了近20节,按章节逐一解读《股票作手回忆录》,可见一斑。

一、尝试理解市场,寻找合适的投资方法

科班出身的行业研究员在撰写研究报告时,经常会得到诸如此类的研究结论:“如果要投资X主题,Y是弹性最大的标的,因为ABC;预计公司未来2年每年盈利增长50%,PEG仅为0.5,股价还有一倍空间;预计公司今年EPS1元,按行业平均市盈率,目标价40元”。这些研究报告对行业和公司的分析或许都鞭辟入里,但对于股票价格的预测和判断,大多只能呵呵了。

原因很简单,研究和投资其实并不是一回事。股票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长期是一台称重机。研究做好了,解决的只是称重机的工作。但投资需要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股票市场,每天都需要解决投票和称重平衡的问题。

按照历史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可以在一个稳定的估值体系中从容的寻找优质的投资标的,持有等待价格向长期价值的回归。但近两年这两者之间矛盾日渐突出,有时候公司转型的战略尚在酝酿,股价已经走完两个轮回。“现在的市场,尤其是这两年的市场,成长性的投资大行其道,到后面,进一步地演化成了趋势投资和动量投资。”说的正是这个意思。2015年业绩最优秀的投资经理,凭借的并不是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而是预测投票的本领。

这里做了两张图,第一张图是创业板综指连续250个交易日的标准差,目前创业板综指的波动率处于历史最高值(长周期维度)。第二张图是创业板的月换手率,2015年以来显著高于历史平均值,这张图也可以叠加点位或者当月涨跌幅,高换手和大涨并不一致。这两张图想说明的是,目前的市场的波动性在加大,换手率极高,投资者行为短期化,正负反馈都会很强,群羊效应明显。

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无非是市场成熟度很低,投资者不理性,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这些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出现多少改变,动量和趋势投资方法仍有用武之地,理解市场,找到适合这个市场的投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没有一本书可以准确的告诉我们中国的股票市场是怎么运行的。好在资本市场上并没有什么事情是新鲜的,同样的故事昨天发生过,今天正在发生,而明天,还将继续上演。《股票作手回忆录》虽然是一本自传体小说,通过数十个案例描绘出上个世纪初美国的资本市场的景象,但因为作者独特的经历,使得本书的视角和深度非常人所及,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罗斯都从这本书中获益匪浅。牛市的盛极而衰,做空遭遇政府干预,“内幕”带来的损失,逆势坐庄的悲剧,2015年A股市场上发生过的事情,不过是100多年前的大洋彼岸的重演。

股票作手回忆录读后感[篇5]

直到前不久,因为在喜马拉雅APP上听了自杀去世的逍遥写的《期货大作手回忆录》,他在里面反复提到了这本书,我才又有了重新把它好好读一读的打算。

书拿到手里,其中的内容基本都不记得,我还是像读任何一本书一样,之前都大概的整体性的先翻一翻,快速阅读,心中也在想,究竟为什么这本书会被反复提及。

直到翻到最后,再看看他的一生:

1877年出生,14岁抄写员做起,20岁赚了人生的第1个一万美金,30岁赚了自己的第1个100万,通过几次起落,40岁又获利了150万美金,并偿还了之前的债务,1922年45岁,接受本书作者的专访,写成这本经典。之后美国1929大崩盘,他做空赚了1亿美金。再后来63岁做空自己......

我好想明白点什么,这不是全世界人民最喜闻乐见同时又最爱广为传唱的屌丝逆袭的故事嘛!然后外加戏剧性的最后他的自杀,更是让人唏嘘不已,不当股票类书籍,放到小说类也够精彩的。当然,这只是第1遍快阅读后的对几个故事还有人物背景经历的一个感受。

言归正传

毕竟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通过他,我们也看到了我们自己。所以第二次,我又重点部分重新细读了一遍。尤其是每一次交易时的心态,与不同人的对话,面对不同事情的感受,可以说经常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种感觉大约只有经过了一定交易经历之后的人才有所意会。如果你交易的时间很短,或者说你交易过程中还没来得及犯很多错,确实很难体会的。

为什么?

因为“不见棺材不掉泪”,“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人性,克服人性是反本能的,是需要时间的,也是困难的。一般的,只有在不断犯错,不断反思,不断纠正的情况才能让你慢慢成长起来。

讲一讲重点收获

第一,是对顺势而为的理解,其实这4个字,直到这次看完书我才真正的有所顿悟。

比如说就在这两天发生的,很多人都在探讨是不是牛市来了,其实牛不牛市不是重点,关键是你怎么判断。如果在你的底层概念里面对于牛市这个词有一套标准,现在符不符合这样的标准,通过标准来评判,那就没问题。而且你对于牛市的底层概念完全可以和别人对牛市的底层概念不一样,这个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交易必须要找到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必须是你自己定的,因为交易的人是你,你如果用别人的锚点,别人消失了你怎么办?别人跑了,但是你觉得还能接受,你跑不跑呢?

所以到最后我觉得一个趋势交易者,非常有必要对趋势来做一个定义,而且最好是一个可量化的定义。只有把趋势定义的可量化,你才能够做到准确的顺势而为。说的更直白点,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管住你的手。

第二,其实也就是对前面这个收获的一个引申,也是我觉得这本书整个看下来最最重要的——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毛主席以前有一篇文章叫做《人的正确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再反思,归纳总结成规律,用规律来办事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物质转化成精神,精神转化成物质的过程。#股票作手回忆录#

交易也更是如此,佛家有云:偷心不死,永无出期。

靠群?靠什么软件?能赚钱吗?只要是你自己操作,心里想的是个靠别人的“靠”字,这事八成就完了。

那出路是什么?

1.自己来,人间正道是沧桑,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总结再实践,直到掌握股市挣钱的规律。

2.给专业的人,让他来,比如说买基金。什么叫专业的人,这个也要有独立的判断,要看内在,看过往成绩,看之前面对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不一定穿个西装打个领带就专业。有时候五大三粗,带个大金链子的,没准还要专业的多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