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
2021-08-28 17:28:52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鼠之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篇1]
萨卡波斯德你好!
因为《愤怒的葡萄》,我们相遇。在我的书评后面,你推荐了《人鼠之间》。我找不到你说的这个单行本,但找到了《人与鼠》这个小说集。也许书还是老的译本好,但在找不到的情况下,我就用这个“将就”一下吧。
诚如你所说,《人与鼠》“像电影剧本一样,很简捷,但是很感人”,我也把“结尾看了好多遍”:
“于是乔治举起枪,拿稳了,把枪口对准莱尼的后脑,他的手在猛烈地颤抖,但是他脸上的神情很坚定,手也就随着稳定下来了。他扣了扳机。枪声滚上山顶又滚了下来。莱尼受到震动,慢慢地躺倒在沙滩上,没有哆嗦一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更何况是亲手杀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就像我们所共同认为的那样,“斯塔贝克的文字风格确实不是很有感染力”,《人与鼠》的行文一如既往地没有多少波澜。前面相当一大部分没有勾起我的兴趣,我只是任故事自然而然地进展。也许是我们看惯了学者小说的文采和技巧罢,对这样淡淡的文体往往变得很麻木。但是,也往往是这种淡淡的文体能带来更大的震撼。相比长篇的葡萄,这个小中篇情节紧凑多了,人物性格也更加鲜明,尤其是结尾,一下子把小说推到了高潮。
在《人与鼠》中,我们再次置身于一种多重对立的人际关系中。
一方面,乔治想要和所有那些雇工一样,选择得过且过、赚到钱就去逛窑子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照顾脑子有点弱智的莱尼,允诺给他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无拘无束的乌托邦乐园——尽管连他自己在内都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莱尼是个善良单纯、有点智障的可怜人;另一方面,冥冥中他又被赋予高大的身材和骇人的力量,并且这力量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比如那些老鼠、小狗禁不住他的抚摸而死,比如扯着那个女孩的衣服不松开,被告强奸而不得不再次流浪,比如捏碎了柯莱的手和扭断了他老婆的脖子……
小说也呈现了所有白人与黑人克鲁克斯的对立。克鲁克斯离群索居,寄身马厩之中,除了老板、老板儿子柯莱和车把式斯利姆,再没有人和他说胡,他只能靠读书打发孤独的时光。孤独的又何止他呢?心理畸形的矮个子柯莱不也靠欺压高个子来获得心理满足感吗?他那明星梦破灭的老婆,不喜欢柯莱,于是到处卖弄风情,她的内心也是一样的孤独。在《梵高先生》里唱到,“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我们生来就是孤单”,我们是多么需要安慰啊!得不到安慰的后果不是自行崩溃就是造成他人的毁灭。
就像坎狄的那条散发着臭气、生不如死的老狗一样,它最后的结局不过是摆脱折磨、尽快的死去,除此之外更无他法,老坎狄的命运也是这样;同样,对于无意行凶的莱尼来说,等待着他的不是来自柯莱私刑的折磨,就是来自朋友抚慰之时没有痛苦的了断。前者是对人道主义的公然藐视,后者则引起我们内心更为剧烈的疼痛。莱尼的存在没得选择的,就像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一样,但他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种适合他的生活。造化弄人的意义就是剥夺了本该属于我们人的乐土,而将我们置于完全陌生而又独立的环境之中。不是所有人都要选择改变的能力,于是,造成了所有的悲剧。于旁观者,我们何所为?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寻找着答案。
萨卡波斯德,我又罗嗦了好多,期待你的高见哦。
再次感谢你的推荐,要不是你,我再读斯坦贝克就说不清是什么时候了。也许这次错过,以后就再也无法遇到了呢。
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篇2]
“人类已被证明具有伟大的心灵和精神——面临失败的勇气,勇敢无畏的精神,宽恕和仁爱之心。作为一名作家,必须宣扬和赞颂这些。我认为,一个作家如果不能热忱地相信人类有自我提高的能力,就不会献身于文学,也不能算是文学界的一员。”这是约翰·斯坦贝克在1962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金时所说的话。斯坦贝克如是说,也如是做。从《煎饼坪》到《胜负未决的战斗》,从《人鼠之间》到《愤怒的葡萄》,斯坦贝克都是以美国的土地和人民为题材,他替穷苦人说话,为被压迫者申辩。
《人鼠之间》作为斯坦贝克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挺富有曲折性的。最开始他动笔时写的是剧本,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写成了小说,后来大获成功后,又再次改编成剧本。并被搬上了”百老汇“舞台,还被授予了1938年“纽约戏剧评论奖”,1941年被拍成电影。
这个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两个一贫如洗,却又相依为命的美国流动农业工人在追逐梦想道路上遭遇的曲折并最终走向灭亡的悲惨故事。
开头的开头,以寻常的场景铺垫,两个男主人公出现,他们的形象又带有强烈性的对比,乔治,身材矮小,步伐敏捷,棱角愤民,小而强壮的手,精瘦的胳膊,而莱尼,魁梧的身材,毫无特色的无关,浅色的大眼睛,宽厚的溜肩,像熊拖着熊爪那样拖着步,胳膊松弛地垂在身侧。 精明的乔治和憨笨的莱尼,和别人独来独往不同的是,他们俩都是在一起,如此鲜明的组合,甚至让面试的老板怀疑:“我问你能从这家伙身上得到什么好处?他的薪水都给你吞了?” 可事实呢?
看似人高马大的莱尼,实际上是个“白痴巨人”,很多时候都会事情忘记了,因为身高和体力所带来的优势,却又注定要为他自己带来悲剧的命运。莱尼喜欢一切柔软的东西,之所以会离开原来的农场,就是因为他看到一个穿红裙子的姑娘,莱尼伸手摸红裙子让姑娘以为莱尼想做坏事。最后只好离开。因为在莱尼的印象中,所有一些柔软的东西象征着美好的明天,摸着柔软的东西也许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就在不远处。
20实际30年代的美国,由于银行的强取豪夺,失去了土地和家园的佃农和季节性工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他们没有土地,却又渴望拥有自己的土地,从此翻身当上主人。
所以莱尼总是让乔治重复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他们甚至觉得他们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有未来的人。确实,如果说莱尼能够聪明记事点的话,那么实现梦想其实只是时间的问题。可是也只能是如果。所以所谓的“将来某一天,咱们会把挣的钱凑起来,买座小房子,几亩地,一头牛,几头猪,然后靠地过日子,养兔子,”终究只能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薄薄的一本书,因为两个主人公的共同梦想,演绎了一场黄粱一梦。从怀揣梦想,到最终只能看着莱尼因为一身蛮力带来的接二连三的麻烦,乔治亲手结束两个人的梦想,让人看完不胜嘘唏。而从头到尾,作者都是通过一系列形式多变的语言动作和富有变化的外部动作,凸显人物的心理变化。
《人鼠之间》没有土地,没有家园,没有一点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的流动工人,其实就是和老鼠一样,在自然界,老鼠不具有抗争的能力,他们常常被人追打,只想着精心铸窝,储存粮食。以莱尼和乔治为代表的流动工人,正如那四处逃窜的老鼠,到处漂流,渴望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房子,最后却希望落空,计划化为乌有,只能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那个时代里一个悲惨的缩影。
或许这只能是他们无言的呐喊!
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篇3]
很薄的一本书,覆盖的人物不多,时间也很短,只有三天,情节也很简单,不像美剧24小时,每个小时都那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可是放下书,心里沉甸甸的,灰暗和忧伤,久久挥之不去。
Lennie总是惊惶地问George,我还可以养兔子吗?是的,兔子。他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一窝未来的兔子,还有他喜欢的老鼠和小狗,他喜欢抚摸柔软而毛茸茸的东西。没有欲望,仅此而已。
他是个弱智,他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人就是George,还有兔子老鼠。他一遍一遍地要求George给他描述他们的美丽的梦想,他记不住别的,但是记得住这个梦想的点点滴滴,却总是要George来讲述,好像那样才更真实。
他和George很独特,因为其他男人都是独来独往,在一个地方挣够了钱,然后出去花天酒地,然后再找下一个地方的工作,到处流浪,从不安定下来,像老鼠一样。但是他们不同,他们有梦想,至少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他们也有彼此,互相依存,即使总喋喋不休抱怨Lennie的聪明的George,也是依旧抱怨,却也依旧不肯舍弃Lennie独行。
他们的梦想不但激励牵引着他们,也给年老受伤的Candy和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的黑人带来了希望,他们急切地希望能在也一部分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工作,不再迁徙,至少,不会因为年老无用而且发臭,就被人迫不及待地想要除掉,就像那条狗一样。
George是聪明的,我一度也曾经不理解他为什么没有弃Lennie而去,是否只是因为满嘴脏话下隐藏的骨子里的善良。可是失去Lennie,George的眼睛也黯淡了,他的梦想,其实是和Lennie连在一起的,只有不晓世事的Lennie和他在一起,他才有实现那个梦想的动力,他们是彼此在互相支撑,在失去Lennie以前,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确切地明白。在那之后,孤单的George也不再独特,成为淹没面目的众人之一。
书里没有哪个人是一直过得开心快乐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对话就弥漫着悲伤和绝望,连那个到处招惹人注意令人讨厌的漂亮姑娘也是孤单的,而她不自信又没有安全感又倚强凌弱的丈夫,也是个悲剧人物。
看完书以后去网上搜了搜,才知道作者获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是他最出名的作品之一。
前一段和朋友说起《活着》,我说《活着》的情节很悲惨,但是看到最后,福贵经历了那么多,却还年老而顽强地活着,我觉得自己看到的是千帆过后的坚强,对生命的本身的尊重。这本书则不然,全书的结尾大概在开头就可以预测得到,但是合上书还是抑制不住地悲伤,因为所有人的梦想的丧失,大概除了Lennie,仍然怀抱着他的梦想,以那样的一种方式。
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篇4]
无论人与鼠,最好的打算往往落得一空。——罗伯特·彭斯
必须承认,看到这本书就是一个意外,也是必然。我从来不知道这位作者,也没有从任何人的口中听到它,但是当时的我一看到这个名字,我就被吸引——人鼠之间(ofmiceandmen),来源于这个名字,它勾起了我的一切兴趣。
使得我能够延续看下去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后面对他的补充了解。诺贝尔奖得主,关于承诺、孤独、希望和失去之书。看完简介我就知道了,这是一部BE的书,书也很短,我一度觉得我没有勇气读下去,出于对已知命运无法改变的不忍。
我不知道我在最后有没有读懂它,莱尼注定要死去,与其让他死在别人手里,不如就死在他最好的朋友乔治手里,这和那个老头的狗的故事如此相似啊。悲剧之悲在于没有人是刻意为之,结局却依然走向了死亡。
莱尼死了,乔治的土地梦也不会再有,乔治不同于其他流浪者在于他有莱尼。莱尼死去,他的生活归为平凡。
他们是美国大地上一群没有根的年轻人,期待着拥有自己的土地,有一个安稳的家,而不是这样有一天过一天的日子,可是期待是梦里的期待,他们不会有未来,他们的一生就是流浪,独自一人的孤独。
我很难不想到自己,想到千万个打工的中国工人,他们奔跑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追逐着微末的希望,远离故土,远离妈妈,最后得到的是什么?我不禁问自己,你走出家乡,走出田野,手里却空空如也。
这是我上半年看过的最好的书。以下是我喜欢的书中的句子:我见过太多脑袋里装着一片地的人。从来没人真的得到过。
有时候,一个瞬间会像现在这样驻足停留,久久盘桓,持续的时间远远超过一瞬间。在这个瞬间,声音和动作都停止了。这个瞬间远远超越了单纯的一瞬间。然后时间苏醒,慢吞吞地继续前行。
“咱们和其他人不一样,因为我有你,而你有我。”
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篇5]
《人鼠之间》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书,只有八万字,六章内容,短小精悍。作者是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斯坦贝克曾做过工人和记者,对贫苦人民的生存状况非常了解,《人鼠之间》就出版于1937年经济大萧条时期,主人公就是生活贫困的工人。
初次看到书名的人可能以为是有关人和鼠之间发生的故事,实则不然。书名是取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第一部诗集《致小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诗:无论人与鼠,再周详的计划都可能事与愿违。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工人的生活状态与老鼠并无二致。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备受欺凌,为求生存,四处做工,生命脆弱的随手一捏就会消逝。何者为人?何者为鼠?本是容易区分的物种,却在那样一个时代被混为一谈。“鼠”是底层工人的象征,书名《人鼠之间》就是对底层工人生活状态的最好描述。
书中的主人公莱尼是一个爱摸软毛、头脑笨拙、四肢发达的傻大个。而乔治是一个絮絮叨叨、察言观色、头脑聪明的小机灵。两人相依为命,四处漂泊打工,艰难的生活着。莱尼和乔治心中始终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一小块地,一间小屋,一头牛,一只兔笼,一些小鸡,这些梦想中的东西在他们压抑的农场打工生活中,给他们了无数希望。在新的农场里,他们认识了新的朋友,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到来。然而命运对他们是不公的,莱尼天生神力,但是智力低下,对于自己的力气大小认识不够,所以常常惹来麻烦。对自己真爱的东西,总在不经意间把它毁坏,好比第一次他不经意间捏死了老鼠,第二次是一只可爱的小狗,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喜欢和它们玩,但是动物失去了生命。直到第三次,莱尼不小心扼死了农场主人的儿媳,闯下了大祸,农场主人的儿子必定要对莱尼进行残暴的处罚,报复莱尼,于是乔治在没有法子的情况下,亲手结束了莱尼的性命,因为这样,莱尼才能免受折磨。随着枪声响起,所有人的梦想破碎。
在阅读时,我隐隐约约的预见了这是个悲剧的故事,但仍然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最后被结局震撼到无话可说。也许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处。除了乔治和莱尼,书中出现的各个人物都色彩鲜明,作者对“希望”、“苦难”、“孤独”、“友谊”等主题的阐释,让人印象深刻。其实我们又何尝不像书中的人,总在做着梦,梦想或许会有一条岔路,人生就会与众不同。现实与理想,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是这样交织着相互较劲。
《人鼠之间》这个悲剧故事的发生,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社会底层的悲凉命运,在人命如鼠的年代,梦想总归是梦想,当现实照进来的时候,带给梦想的是破灭。幸而现如今的社会不是当初黑暗布景下的环境,不是以前那种愚昧和无知的时代,人们不需要靠他人的施舍,只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梦想。所以,在现实社会里,不管梦想有多远,也不管结局是什么样,我们所能做的是通过不竭的努力,不断地奋斗来尽力实现目标,或许人生的结局我们无法知晓,但我们能左右的是人生的过程。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