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创始人读后感

2021-09-30 08:44:15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作为入职几个月的新员工来说,读到《创始人》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它解释了在刚入职所产生的焦虑,产生焦虑的原因就是入职前未能做好自我准备,陷入了一些履新陷阱。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创始人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创始人读后感[篇1]

看完《创始人》后,我觉得它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它告诉了读者在工作转变期如何应对变化、平衡协调新与旧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有效达成目标的方式和方法。

从一份工作转到另外一份工作,总归还是有许多的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职位,在不同的体系构架之中,所赋予的职能也不尽相同。而同一件事,文化氛围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工作转变之中,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处理事务。若是老想着以前如何如何,那必定很难融入到新的环境。怀旧其实是一种逃避,引导人在面对陌生的变化时逃离到熟悉的、安全的区域,形成思维惰性,对解决变动中遇到的问题是毫无益处的。

工作转变是一种变化,这一变化还会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变化。而新与旧的差异性,则是我们应对变化的切入点。应对变化的过程,也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拥抱变化。

结合《创始人》这本书和我自身工作转换过程中的感悟,我觉得拥抱变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不要盲目批判,认识并接纳差异性的存在。在还没有完全熟悉新环境时,我们不能凭经验用旧有的、固化的思维框架去审视和批判新环境。存在即是合理的,新环境中存在的人事物,运转多年,自然有它们存在的合理性。我们需要尝试着去理解它们,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以往的经验,去寻求良性改变。

不要害怕重新开始。工作转变,本身就是一种“重新”开始,人在潜意识之中,总会用以前的经历和经验对自身作一个评估和定位,然而环境转换之后,还没有和环境完全磨合、达成协调时,这些评估和定位并不一定在新环境中完全适用。所以,保持空杯心态很重要,无论以前的经验有多丰富,在新环境里面尽量尝试着把自己当成一个“新人”,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对变化。

保持自省。人最难改变的是习惯,有些习惯是在以前的环境中形成的,并在日积月累中不断经过强化。它们也许在原有的环境中是有助益的。但环境转换之后,它们也许会变成我们自身的短板,从原有的促进性发展成阻碍性。这些我们往往很难提前预见。在未知和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尽量以最真实的状态去处事,处事过程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固有习惯与新环境存在的冲突。冲突的出现并不全是坏事,暴露问题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适应期内,人和环境本身就存在磨合,磨合的双方都需要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因而,自省很重要。定期自省,能使我们快速察觉冲突的存在并及时去分析和处理它们。这个反复自省和修正的的过程,可以增进人和环境的相互了解,最终达成一个良性的、协调统一的状态。

变化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适应期的过渡状态,还是完成转变之后的和谐状态。以不变应万变,做最真实的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小变应大变,以积极的心态去拥抱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修正和改善。如此,才能在变化之中稳住,然后稳中求进。

创始人读后感[篇2]

书名为创始人,内容说的是一个管理者到一个新的环境或新的公司,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到一个新的环境应该如何做。不仅仅对管理者,对正在工作的人,都有参考价值。

很多人在进入一个新的公司的时候容易犯的错误,总结起来就是:不知变通,沉迷自我固守原本的策略,不知变通,在之前的公司做过什么东西,然后到新的环境仍然沿用旧的一套。总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以为自己是带着答案前来的,觉得公司应该如何如何。这个也可以称为固守一技之长。

深受必须行动的思维所害,刻意的去做一些东西。到一个新的公司总想做一番东西,看情况而定,如果知道审时度势,做的东西对公司有帮助,那么这个也不算什么陷阱。 但有的管理者刚到一个公司,总想做一些东西,修改前人定下的一些规则,总想表现自己,总想做事,做的事情又可有可无,那么这就是一个陷阱。历史上有关萧规曹随的故事,管理者新上任未必非要做出什么大的改动。

有可能总想做点东西,做点改变的时候,心中想着自己是新来的救世主,但实际上有可能是闯到瓷器店的大象,把屋子弄的一团糟。

设立不现实的期望,这点和总想做点事情类似,总想做点东西,设定的期望完全不结合公司当前的形势,最后容易把公司搞的一团糟。

不去管团队的状态,沉迷于自己的事情中,总想做一些东西,忽略团队的氛围。

忽视横向关系,管理层的只关心自己的上级还有下属,与自己同级的人都不去关注。

面临新的环境,需要那些步骤,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做出成绩出来呢。

自我准备

去一个新的环境前可以先请亲朋好友吃饭,以表达与旧时代告别。迎接一个新的环境。

去思考自身的问题:技术问题,文化问题,政治问题。然后找办法弥补自己的问题。同时当心自己的优势,人们会倾向于总是用自己强的地方来展示自己,用自己强的地方与别人弱的地方比。

当心那些拖你后腿的人,总有一些人劝你不要去新的地方,去新地方也没什么用,你也不会有什么收获的等等,远离这些人。从一些能帮你前行的人那里获得建议。

加速学习

新的岗位,新的环境前段时间都是要学习,在新的公司里,重点关注三类问题:

过去的问题:先搞清楚公司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不要否定公司目前为止所做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现在潜伏的危险,每个人在公司表现怎么样。

未来可能的问题:未来可能需要那些资源才能发展的更好

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采用结构化的学习方法,你问的问题都是有设计的,这样你的答案就可以对比。而不是单纯的和人闲聊。

创始人读后感[篇3]

书名为创始人,内容说的是一个管理者到一个新的环境或新的公司,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到一个新的环境应该如何做。

不仅仅对管理者,对正在工作的人,都有参考价值。

陷阱

很多人在进入一个新的公司的时候容易犯的错误,总结起来就是:不知变通,沉迷自我

固守原本的策略,不知变通,在之前的公司做过什么东西,然后到新的环境仍然沿用旧的一套。总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以为自己是带着答案前来的,觉得公司应该如何如何。这个也可以称为固守一技之长。

深受必须行动的思维所害,刻意的去做一些东西。到一个新的公司总想做一番东西,看情况而定,如果知道审时度势,做的东西对公司有帮助,那么这个也不算什么陷阱。 但有的管理者刚到一个公司,总想做一些东西,修改前人定下的一些规则,总想表现自己,总想做事,做的事情又可有可无,那么这就是一个陷阱。历史上有关萧规曹随的故事,管理者新上任未必非要做出什么大的改动。

有可能总想做点东西,做点改变的时候,心中想着自己是新来的救世主,但实际上有可能是闯到瓷器店的大象,把屋子弄的一团糟。

设立不现实的期望,这点和总想做点事情类似,总想做点东西,设定的期望完全不结合公司当前的形势,最后容易把公司搞的一团糟。

不去管团队的状态,沉迷于自己的事情中,总想做一些东西,忽略团队的氛围。

忽视横向关系,管理层的只关心自己的上级还有下属,与自己同级的人都不去关注。

怎么做

面临新的环境,需要那些步骤,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做出成绩出来呢。

自我准备 去一个新的环境前可以先请亲朋好友吃饭,以表达与旧时代告别。迎接一个新的环境。去思考自身的问题:技术问题,文化问题,政治问题。然后找办法弥补自己的问题。同时当心自己的优势,人们会倾向于总是用自己强的地方来展示自己,用自己强的地方与别人弱的地方比。当心那些拖你后腿的人,总有一些人劝你不要去新的地方,去新地方也没什么用,你也不会有什么收获的等等,远离这些人。从一些能帮你前行的人那里获得建议。加速学习

新的岗位,新的环境前段时间都是要学习,在新的公司里,重点关注三类问题:

过去的问题:先搞清楚公司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不要否定公司目前为止所做的事情。现在的问题:现在潜伏的危险,每个人在公司表现怎么样。未来可能的问题:未来可能需要那些资源才能发展的更好

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采用结构化的学习方法,你问的问题都是有设计的,这样你的答案就可以对比。而不是单纯的和人闲聊。

调整策略

有的人到新公司是英雄,有的人是管家的角色。具体扮演那个角色,学会分析当前公司的具体处境。

任何一次调整变化,都有五种情境,这个被简单地叫作STARS,即“初创启动”(Start-up)、“整顿转向”(Turnaround)、“加速增长”(Accelerated growth)、“重新组合”(Realignment)、“保持增长”(Sustraining success)。

诊断你的STARS组合,在现实生活中,你不可能遇到一个单纯和标准的情境,很可能是STARS多个情境混合。这就需要你在面对每一个决策,都使用STARS模型,诊断你的STARS组合,评估自己所处的组合,然后再去行动。

初创启动:这一期间,你主要承担“英雄”的角色。你要负责配置各种功能(人员、资金、技术)来使一个新的业务、产品、项目或关系成功起步。

整顿转向:接手有麻烦的单位或团体,你需要把它们拉回正轨。整顿转向的经典是“收拾烂摊子”,要求迅速和果断地行动。这阶段要求你先做“管家”,再做“英雄”。

加速增长:组织已经开始稳步增长,为了达到加速增长,你需要引入必须的结构、流程和制度以快速扩张业务。这就要求你更多扮演“管家”的角色。

重新组合:因为组织内部的问题,原来成功的组织或业务陷入麻烦中,你需要使其重新焕发活力,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让组织看到实际存在的问题。这其中,“英雄”的角色会多一点。

维持成功:在这种情境下,你承担着保持组织成功的活力,并使它平稳提升到另一个高度的责任,让组织持续成长和繁荣。这就要求你做“管家”的角色多一点。

学会沟通

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和上级沟通,和同时沟通,和下属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和上司沟通。和上司沟通时有几点不要做的事情。

不要和上司离的太远,疏远上司的结果就是对方根本不知道你再做什么。不要让坏消息吓到上司。不要只带着问题找上司,只带着问题,最终自己就会变成问题 不要和上司汇报流水账 不要期望上司会改变,他可能会改变,但是你不要期望他会改变。孔子从来没有抱怨过上司。

需要做的事情:

在上司看重的领域获得成功,上司看到的东西和你看重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他看重的东西既有助于公司的发展,也助于你们之间的关系,这个非常有助于工作的进展。这个是该做的事情。

和上司之间需要进行的几轮对话,这几轮对话很有必要:

对当前情景的诊断,当前公司的处境 规划的对话,公司的规划,未来发挥在那 资源的对话,公司给你的权利,你可以调用公司的那些资源 领导风格的对话,商量好以什么形式来对话,邮件还是每周什么时候开会。个人发展的对话,公司希望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保障早期成功

新官上任,找到一个好的目标。能短期内获得成效的,并且能对以后奠定一些基础的目标,这样的事情做成之后,容易建立自己的威信,可以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新来的人确实能力不一般,今后更容易取得成功。

实现目标时,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取得成功,不要透支自己的太多东西,不要透支自己的信用,不要透支以后的资源。

建立架构

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对行为与公司的方向是一致的人奖赏,不一致的进行一些处理。也可以说是打造一个厉害的团队。

要打造自己的团队,就需要一个严格的标准来确定哪些员工能跟你走到最后。一般会根据以下六个标准来判定。

能力:这个人是否拥有完成这份工作的能力和经验?判断力:这个人是否有良好的判断力,特别是在危急情况下?能量:这个成员为这项工作注入了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专注度:这个人能否做到优先完成,并且忠于工作 关系:这个是否能够与同事相处融洽?信任:你是否相信这个人会遵守承诺,并履行承诺?

根据相对权重把100分分在六个标准之间进行划分,并选出一个标准作为你的阈值点。对你的直接下属评分,如果有人没有达到这个阈值点,就直接淘汰

让每一个人都能加速的转变

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练习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拥抱变化,这个团队就开始稳定了。

促进团队的发展:

推的工具:推的力量一般包括目标激励,设立明确的KPI指标,通过权威、忠诚以及对奖励的期待而推动员工追求工作上的“生产力”。拉的工具:用愿景、文化,激发人们去想象一个积极且令人兴奋的未来,从而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总结

这本书,我觉得是针对那些非公司创始人,后来进入到公司有一定权利处于管理层的人应该做什么事情。

他要避免那些容易犯的陷阱,同时做好准备,开始学习,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大家沟通,组建团队,为公司持续的做贡献。

创始人读后感[篇4]

拿到《创始人手记》时,一开始我以为是一本财经书,或者是一本成功励志书。因为一般想到季琦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的是他身上的标签:携程、如家、汉庭,想到他是这三家上市企业的创始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成功人士,而阅读成功人士的书,首先会想到的便是,这本书也许会告诉我们,他之所以的成功的经历或者缘由。然后,我翻开这本书,慢慢读,会觉得这是一本很丰富、庞杂的书,几乎什么都谈到了。既有他谈创业、经营、生意、组织的,也有他谈自己的生活,谈红酒、爱情、旅行、诗歌、美食的,更有他谈对宇宙、时间、人生、生命的意义的认识。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这是他十年间陆陆续续写下来的文章,“内容涉及面很广,没有一定的主题,而且写作时候的心情和认识都不一样”等等。到最后,看完这本书,再回过头来看,才觉得,最终作者要谈的,是人生。可以说,这是作者季琦的一部人生之书,一本讨论人应该如何生活的书。

人应该如何生活?这是个非常宏大的命题。哲学家们会穷尽一生探讨这样问题。但这并非是他们的专属领域,因为几乎每个人或迟或早、或多或少、或浅或深都会遇到,并且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这是人生的一个晦暗时刻,想明白了,你的人生便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想不明白,你的人生够狗带了。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的,大概便是人在世界的位置。作者季琦在《人生的两个视点》中,从时间与宇宙这两个角度,简单明了地讲述了人所在的位置是如何微不足道的。概括起来便是,从时间看,无论是往前还是往后看,过去与未来都无限渺远。而从宇宙的角度看,你不过是宇宙间可以忽略不计的黑点。所以,无论从那个视点看待人自身,人都是渺小的。这几乎是一个常识,一个悲观主义的观点。但正如万事万物都如硬币一般皆有两面一样,作者季琦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即世界如其所是,人微不足道。或者更直接一点,人的一生本无意义——之后,生出了乐观的一面。在同一篇文章里,他说,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小宇宙,都自备佛性。人应该为此感到圆满和喜悦。在后来的一篇《人生的真谛》里,他对这种辩证、平衡的人生观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正因为我们是这世界的过客,所以我们更应该过好这一生。而他的人生便是:“真实、善良、美好”。

这,大概就是季琦的生命哲学吧。

他在书中的“天”部里,反复讨论的便是这种想法,他谈生命中的苦难,会说,生命中的各个点在某个时候会自动连接起来,所以“过去的困苦,成就了我们的进取和坚强”。他谈烦恼的假日时,最终会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得到“日日是好日”这一圆满的具有禅学意味的答案。他谈生活和艺术品时,他会理解为生活本身就是艺术。我们应该将人生当成一件独特的作品来创作。他谈美学,尤其是酒店的美学时,他会想到,最高的美学是平衡。所有这些想法,都与他对生命的底色的认知,以及从这一消极的底色中开出绚烂的花的认知是息息相关的。哪怕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谈论他的工作,谈论创业、企业、商业的部分,也可以将之看作是他对人生这一观点的体验和实践。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本书,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会将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天、地、人,即他的思想、工作、生活,而不是简单地写成一本商业类的图书,并且将“天”放在首位,将他的想法和理念放在首位。

也就可以理解,他谈《华住哲学》时,开篇要谈的是自己的生命哲学,因为企业便是他自己生命哲学的实践和外化。而一个企业能否走多远,能够多强大,是有这个企业的思想决定的。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力量和潜质。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逻辑链。而其中,最最重要的,便是一个人生存于世时对生命的态度和想法。

也就可以理解,他谈自己的十年创业之路后,他最后总结创业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不是金钱和名声,而是更明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做携程,我实现了原先的财富梦想,没有了生活的压力,心态变得从容和淡定。做如家,我经历了太多事情:忠诚、背叛、信任危机、欺诈和阴谋,甚至爱恨情仇,但这些锻炼了我,让我的心胸更加开阔,学会了宽容和容忍。做汉庭,让我看清了自己这一辈子的使命,知道我这辈子要什么……你内心的欲望平息下来,就能更明确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他将创业看成是一个人生圆满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事业的发展,我的心态、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改变。我变得从容、淡泊、宽容和利他”。“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在向善,在变得单纯和简单”。

也就可以理解,本书最后,在写给读者的一篇文章《我们的大时代》里,他谈论的不是如“1+1=2”这样直白的成功或创造财富的秘诀,而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说,慢慢来,不要躁啊。

我想对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说的是,一定不要躁,要心安。心安才能专注,才能处身立命,否则容易随波逐流。我过去就是太急躁了,如果我能够很早地把心安定好,不要因为我的童年不好,就变得很焦虑,我现在可以做得更好,更成功。

最后,让我们返回作者季琦的青春时期,返回他的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那个阶段——这个时刻是如此重要,以至他在书中反复提及——也就是他第一次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时候,那个他称之为“我的至暗时刻”。

那是在他大二时。当时,他觉得自己跟周边几乎格格不入。而且,上课也好,吃饭、自修、睡觉也好,总觉得这些都是外界安排好的。这其中,没有个人的自由意志,没有自我。于是,他就在想:“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凭什么过着这样的生活?”对此,他不知道。于是,他开始阅读哲学、文学书籍,以求在书中找到答案。

有一天,在交大外的华山路上,在“饮水思源”的纪念碑前,他看着梧桐树。也就是在那一刻,他明白了,人生无所谓的“意义”,只有过程。既然只有过程,那么剩下的,就是考虑该如何度过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过好我想过的一生的问题。

创始人读后感[篇5]

拿到《创始人手记》时,一开始我以为是一本财经书,或者是一本成功励志书。因为一般想到季琦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的是他身上的标签:携程、如家、汉庭,想到他是这三家上市企业的创始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成功人士,而阅读成功人士的书,首先会想到的便是,这本书也许会告诉我们,他之所以的成功的经历或者缘由。然后,我翻开这本书,慢慢读,会觉得这是一本很丰富、庞杂的书,几乎什么都谈到了。既有他谈创业、经营、生意、组织的,也有他谈自己的生活,谈红酒、爱情、旅行、诗歌、美食的,更有他谈对宇宙、时间、人生、生命的意义的认识。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这是他十年间陆陆续续写下来的文章,“内容涉及面很广,没有一定的主题,而且写作时候的心情和认识都不一样”等等。到最后,看完这本书,再回过头来看,才觉得,最终作者要谈的,是人生。可以说,这是作者季琦的一部人生之书,一本讨论人应该如何生活的书。

人应该如何生活?这是个非常宏大的命题。哲学家们会穷尽一生探讨这样问题。但这并非是他们的专属领域,因为几乎每个人或迟或早、或多或少、或浅或深都会遇到,并且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这是人生的一个晦暗时刻,想明白了,你的人生便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想不明白,你的人生够狗带了。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的,大概便是人在世界的位置。作者季琦在《人生的两个视点》中,从时间与宇宙这两个角度,简单明了地讲述了人所在的位置是如何微不足道的。概括起来便是,从时间看,无论是往前还是往后看,过去与未来都无限渺远。而从宇宙的角度看,你不过是宇宙间可以忽略不计的黑点。所以,无论从那个视点看待人自身,人都是渺小的。这几乎是一个常识,一个悲观主义的观点。但正如万事万物都如硬币一般皆有两面一样,作者季琦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即世界如其所是,人微不足道。或者更直接一点,人的一生本无意义——之后,生出了乐观的一面。在同一篇文章里,他说,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小宇宙,都自备佛性。人应该为此感到圆满和喜悦。在后来的一篇《人生的真谛》里,他对这种辩证、平衡的人生观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正因为我们是这世界的过客,所以我们更应该过好这一生。而他的人生便是:“真实、善良、美好”。

这,大概就是季琦的生命哲学吧。

他在书中的“天”部里,反复讨论的便是这种想法,他谈生命中的苦难,会说,生命中的各个点在某个时候会自动连接起来,所以“过去的困苦,成就了我们的进取和坚强”。他谈烦恼的假日时,最终会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得到“日日是好日”这一圆满的具有禅学意味的答案。他谈生活和艺术品时,他会理解为生活本身就是艺术。我们应该将人生当成一件独特的作品来创作。他谈美学,尤其是酒店的美学时,他会想到,最高的美学是平衡。所有这些想法,都与他对生命的底色的认知,以及从这一消极的底色中开出绚烂的花的认知是息息相关的。哪怕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谈论他的工作,谈论创业、企业、商业的部分,也可以将之看作是他对人生这一观点的体验和实践。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本书,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会将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天、地、人,即他的思想、工作、生活,而不是简单地写成一本商业类的图书,并且将“天”放在首位,将他的想法和理念放在首位。

也就可以理解,他谈《华住哲学》时,开篇要谈的是自己的生命哲学,因为企业便是他自己生命哲学的实践和外化。而一个企业能否走多远,能够多强大,是有这个企业的思想决定的。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力量和潜质。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逻辑链。而其中,最最重要的,便是一个人生存于世时对生命的态度和想法。

也就可以理解,他谈自己的十年创业之路后,他最后总结创业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不是金钱和名声,而是更明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做携程,我实现了原先的财富梦想,没有了生活的压力,心态变得从容和淡定。

做如家,我经历了太多事情:忠诚、背叛、信任危机、欺诈和阴谋,甚至爱恨情仇,但这些锻炼了我,让我的心胸更加开阔,学会了宽容和容忍。

做汉庭,让我看清了自己这一辈子的使命,知道我这辈子要什么……你内心的欲望平息下来,就能更明确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他将创业看成是一个人生圆满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事业的发展,我的心态、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改变。我变得从容、淡泊、宽容和利他”。“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在向善,在变得单纯和简单”。

也就可以理解,本书最后,在写给读者的一篇文章《我们的大时代》里,他谈论的不是如“1+1=2”这样直白的成功或创造财富的秘诀,而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说,慢慢来,不要躁啊。

我想对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说的是,一定不要躁,要心安。心安才能专注,才能处身立命,否则容易随波逐流。我过去就是太急躁了,如果我能够很早地把心安定好,不要因为我的童年不好,就变得很焦虑,我现在可以做得更好,更成功。

最后,让我们返回作者季琦的青春时期,返回他的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那个阶段——这个时刻是如此重要,以至他在书中反复提及——也就是他第一次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时候,那个他称之为“我的至暗时刻”。

那是在他大二时。当时,他觉得自己跟周边几乎格格不入。而且,上课也好,吃饭、自修、睡觉也好,总觉得这些都是外界安排好的。这其中,没有个人的自由意志,没有自我。于是,他就在想:“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凭什么过着这样的生活?”对此,他不知道。于是,他开始阅读哲学、文学书籍,以求在书中找到答案。

有一天,在交大外的华山路上,在“饮水思源”的纪念碑前,他看着梧桐树。也就是在那一刻,他明白了,人生无所谓的“意义”,只有过程。既然只有过程,那么剩下的,就是考虑该如何度过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过好我想过的一生的问题。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