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物《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心得体会收获
2021-10-31 11:26:55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提起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我想没有人不会对他肃然起敬吧!这个一生追求自由、力争反抗、崇尚自然的人也曾经经受过感情的折磨——他喜欢上了他的朋友的妻子,也正是由此,他写出了这部举世瞩目的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而且,仅仅用了4个星期。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来欣赏一下吧。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1]
在看《少年维特的烦恼》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本书主要说的是烦恼,一个叫维特的少年的烦恼。读完后才发现,说的是少年!烦恼人人都有,但少年却是最重要的限定词。若是换作青年维特,中年维特,老年维特,我相信结局一定不会是这样。
故事很简单,爱上已订婚的女人的少年的痛苦的以自杀结尾的感情历程。在看书前我也了解了一点,到处尽是一些什么反封建什么个性突破之类令人生厌的介绍。但读完后我却想像维特对着绿蒂那般大叫:“外交辞令!十足的外交辞令!”我觉得,真正好的作品总是有血有肉的,而每一个我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十足相同,但某个瞬间某个表情某句话确是十足肖似。每个人都曾经是维特。或许有的人现在还是,但他一定不会知道他是。而那些感慨着维特的人,却都只能感慨着曾经的自己。
我觉得这不是一本只讲爱情的书。尽管从头至尾的主线便是少年对少女炙热的爱。但往回翻自己做的摘录便会发现,里面那些充满智慧的话大部分确是与爱情无关。对于自杀的看法,对于阶级的不满,对于孩子的理解,对于宗教的观念等等等等。可读的东西太多太多,但对于这个年龄的我而言,少年二字几乎占据了我看后全部的感受。
有人说这本书歌德自己人生的写真。他写完后把这本书寄给了他的“夏洛蒂”和她的未婚夫各一本。纵然这种小道消息不足为信,但他在短短四周便写出了这本书,这又使我不得不相信这种说法。或许维特的烦恼就是歌德的烦恼,而解决不了的烦恼最后演变成的痛苦更恰恰是歌德的烦恼。于是我也明白了书名为何是《少年维特的烦恼》,少年二字便来自歌德本身。那是少年的歌德,曾经的他。这本书写于歌德23岁时,一个已不能再称之为是少年的年纪。书中的维特最终用绿蒂丈夫的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现实中歌德却并没有像维特那样,而是活了下来。
现实中大部分都不会用这种激烈的方式诠释爱情,人们可以找到一百个一千个个理由说服自己,甚至把维特的做法看做幼稚不成熟。对,那的确是过激的不理智的想法。但成熟的人们为何会被这本书感动?不就是因为在书里面生活着的正是找不回来的那个自己吗?
年少的轻狂,无知的冲动,单纯的喜欢,不顾一些不计回报的付出,一切的这些都随着日益的“成熟”而消失殆尽。被流水打磨光滑的石头就算生活的再安逸再稳定,偶尔也会想想曾经棱角分明的自己罢。但那时的记忆却模糊的像氤氲的雾气,于是我们只能在这本书中,试图回归。
每个人都逃脱不了长大。少年只能是少年的我,而我却得被时间带往青年中年老年。青涩,懵懂,鲁莽那都只是清晨的露水稍纵即逝,但这也恰恰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就像接受不了官僚气十足的公馆而毅然离职的维特一样,我在变得成熟却不够成熟,我在变得冷漠却还仍是十足的不够格。我接受不了环境的变化我也适应不了生活的变化但我却还是得在这环境中生活。但是我又没有维特的勇气,我也不想死,于是我的生活更加的痛苦。我只能在痛苦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并为这仅存的乐趣讴歌以此来鼓励蒙骗自己生活真美好。
薄薄一本册子,装的却是千千万万个人的曾经。纵使感触颇多,却也不愿再谈。毕竟那些都是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记得起来却再也回不去的曾经。我深深的希望今日这般的感动与感慨可以长存我心。即使不再少年,也可时时怀念向往着少年。
最后便以文中一句话结尾:你们何不回头,变成小孩子的模样……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2]
即使是再浮躁的年代,我们也不能少了做梦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关于“文学”,我们是孤单的一群,我们又是各有主见的一群,所以,更需要相互打量,用文学的理想相互打打招呼,无论是温暖或者是刺痛的。
——题记
也许接下来我所说的将是琐碎而繁杂的,又或者说是平庸而无聊的,更甚者有拾人牙慧之嫌,可是,它确确实实曾在我脑海中活跃喧嚣着,让我的思想陷入一种空前劳作的状态。读过《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人似乎都会明确的看到它爱情的主线,无可厚非,是爱情奏响了这本书的主旋律,让维特的烦恼触动每个少年心中对爱情的渴望和暗藏的情愫,让我们在其中找到自己可以寄托的影子。可是除了爱情,维特还是烦恼的,或者说维特从开篇到结束一直都是烦恼的,而遇见绿蒂,遇见这段无果的爱情,让他本不平静的内心更添波澜,这种烦恼是对人生的烦恼,对这个社会透析之后的无所寄托的烦恼。下面是我的感想,也许还是浅薄的,但希望它无伤大雅。
爱情是《维特》这本书的中心情节,而这部作品的巨大价值和魅力也来自于其中的爱情描写。在那些书信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这份爱情带给维特的苦恼,压抑在心中无法宣泄,无法排解,得不到却也放不开的痛苦和挣扎。那份爱情如同沸腾的热血在他的体内叫嚣,这些我们是可以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的。
但是,让维特痛苦忧伤的不只是爱情,让维特走向死亡的也不只是爱情,让这本薄薄的小书两年间在德国印刷了十六次的不只是爱情,经过多少年依然能引起读者内心共鸣的,也不只是爱情。其中掺杂着维特的人生。
人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要独立,而独立这个过程势必伴随着孤独,也许这就是人们对越长大越孤独无声赞同的原因。在现实中,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总会由孤独新生孤单,由孤单新生寂寞。一个孤独的灵魂需要一个恒定的伴侣来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而有思想的人孤独会更甚,因为他会生出一种知音难求的想法,而维特正在此种行列中。
他有独特的观点,独立的性格,他游历四方,看透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各阶级的明确界限,又不得不痛苦的看着人们在规定的阶级范围内小心翼翼的生活。他对资本主义世界中以钱、权至上的生活方式不屑一顾,却又不得不深陷其中。他曾在信中说过这样的话:“最令我感到不快的是,侯爵经常人云亦云,高谈阔论,讲一些听到和读到的东西。再说,他之重视我的智慧和才气,也胜过重视我的心;殊不知我的心才是我唯一的骄傲,才是我的一切力量,一切幸福,一切痛苦以及一切一切的唯一源泉!唉,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心却为我所独有。”
这种时候他就会重温绿蒂的善解人意,并且想念他们之间的相谈甚欢。这种时候他内心充斥的不仅仅是他所感受到的爱情来敲门的美妙情感,更带着一种将现实世界失望苦闷转移寄托到爱情上的使命。我曾想像维特这样有着哲学思想的人应该会找到另外一种视角,比如说放弃这段爱情,正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可是他逃离了那个地方却逃离不了那个心中的影象,因为这时候的绿蒂不仅仅是他的爱情更是他的寄托,就像鲁迅说过的: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走。维特说:“一当我们失去了自主,便失去了一切,我有时甚至希望当个短工,以便清晨一觉醒来,对未来的一天有个目标,有个追求,有个希望。”他有要求改变现状的热望,可是他挣脱不开这如无形的网般密密缠绕的内心。
维特,彷如溺水的人,求生的欲望告诉他要攀上浮木,但现实总是清晰的摆在那里无法碰触,而脚踝上的水草在他每一次的挣扎中都要更紧的缠绕,无法挣脱,直至脱力,最后他的悲剧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不要说他为了殉情,多傻。其中掺杂着他的无力,对这个社会,对自己的内心都是无力的。他已经没有了寄托,人的精神支柱倒了之后,他该是多么不堪一击。他在信中这样写过:“我的生活缺少了酵母;使我深夜仍精神饱满,一大早就跳下床来的兴奋剂已不知抛到了何处。”
歌德自己也曾对《维特》做过评论:“幸运遭到阻挠,活动受到限制,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不是一个特殊时代的,而是每个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假如一个人在他的生平不经过觉得《维特》就是为他自己写的那么一个阶段,那倒是很可惜了。”也许这就是维特烦恼的要义,是世界上每一个维特的烦恼。我们都曾维特过,都曾在我们的青春中留下过那些无法释放却也无法吞噬的烦恼。
以上都是一家之言,只是如题记中所说的,借此机会和大家打个文学上的招呼。而这也是我写这篇读后感的初衷。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3]
我早已久仰这本书的盛名。有人说它是绝世佳作,也有人说它糟糕透顶。我拿起这本毁誉参半的书,当我刚读完前面一点,就被主人公维特的经历深深吸引了。
维特深深爱上了女孩绿蒂,但她早已名花有主。维特非常悲伤,想方设法地想多见绿蒂几面,绿蒂却为了夫妻和睦而拒绝了他的请求。最终,维特竟受不了思念的折磨,在最后见了绿蒂一面后自杀了!
我为因为他的消极的行为深深震惊,绿蒂也曾经说过:这世界上难道就没有第二个少女使你倾心了吗?是啊,大千世界,天涯何处无芳草?他为何不成为绿蒂的挚友?最后维特的选择,已无法逆转--弃世而去,带着无尽的思念和不甘。这是最坏的选择,不仅自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还使他的亲友们悲痛欲绝。在他的眼里,生命就像飘然而落的树叶,在空中飘转,有的使人崇敬,有的使人不屑,最终还是会落地成泥,只不过飘下的时间有长有短而已。所以,他选择在落叶上添一块石头,更迅速地坠入泥土。但他并未完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毁灭掉许多生命,从路边的野花到盘中的水果,从屋里的爬虫到桌上的菜肴。提前逝去,就辜负了所有奉献于你的事物!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4]
花了几天时刻读完了歌德所著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刻画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年轻人维特寻找自我直至崩溃的心路历程。在此书中,一个热情洋溢的少年维特,正因邂逅了一位已订婚的少女绿蒂,并对她一见钟情无力自拔,而陷入了感情煎熬的无底深渊。经过长期的挣扎,最后正因感到感情的无望,而走上自杀这条路,这个悲惨的结局,是多么令人惋惜与感伤!
在歌德笔下的维特,虽然拥有许多过人的天赋,在事业上有突出表现,但却不会安排自己的感情生活。他的过度多愁善感让自己的感性淹没了理性的决定力,而陷入意志消沉的境界,而无法开展亮丽的人生。最后,这脱缰的热情,由于没有受到了解与适当宣泄,而沦为为爱结束生命的杯具。
这种感情深处的美丽与哀愁,为何总是没有标准答案?
例如英国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洒脱;或吴三桂一怒为红颜,引清兵人关的蛮干,又何尝不是为了一个“爱”字。
我想,很多杯具的产生,都是由于当事人以为人生只有“是”或“不是”两种抉择而已,如同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一样。事实上,人生应有很多第三条路能够选取。只是我们往往太执著,太死心眼了,而无法自在生活下去。
诚如武者小路实笃所言:“花开自在。”花就是花,不管我们从哪一个角度看它,不管我们用什么情绪看它,它依然是它,花开自在。或许,我们就应学习这种“自在”的人生哲学,那么许多生命中的困惑,将可迎刃而解。
可怜的维特,他用一曲死亡的葬歌成全了所有人的解脱。这样惨烈的感情,这样伟大的牺牲,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我坚信,维特那朝圣者灵魂,将伴着着他飞向那无所不能的上帝。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篇5]
我早已久仰这本书的盛名。有人说它是绝世佳作,也有人说它糟糕透顶。我拿起这本毁誉参半的书,当我刚读完前面一点,就被主人公维特的经历深深吸引了。
维特深深爱上了女孩绿蒂,但她早已名花有主。维特非常悲伤,想方设法地想多见绿蒂几面,绿蒂却为了夫妻和睦而拒绝了他的请求。最终,维特竟受不了思念的折磨,在最后见了绿蒂一面后自杀了!
我为因为他的消极的行为深深震惊,绿蒂也曾经说过:“这世界上难道就没有第二个少女使你倾心了吗?”是啊,大千世界,天涯何处无芳草?他为何不成为绿蒂的挚友?最后维特的选择,已无法逆转——弃世而去,带着无尽的思念和不甘。这是最坏的选择,不仅自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还使他的亲友们悲痛欲绝。在他的眼里,生命就像飘然而落的树叶,在空中飘转,有的使人崇敬,有的使人不屑,最终还是会落地成泥,只不过飘下的时间有长有短而已。所以,他选择在落叶上添一块石头,更迅速地坠入泥土。但他并未完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毁灭掉许多生命,从路边的野花到盘中的水果,从屋里的爬虫到桌上的菜肴。提前逝去,就辜负了所有奉献于你的事物!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