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冰鉴读后感800字
2021-11-09 13:33:03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冰鉴读后感精选,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篇1]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关于识人,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借古人的口表示过,人最大的智慧在于能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有言:“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都表明了识人对于领导者也好,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得的,曾国藩的《冰鉴》就是一本教人识人的书。
《冰鉴》体虽小而思精,我读完后感觉要真正掌握这些方法很难大家听到这里可能觉得这不就是封建的相术嘛,现在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了,不值得一信,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嘛,我认为其实是有的,书里的内容在生活中很多都能得到验证,之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形体特征来识人是源于心理学和中医学,人的性格,经历,学识可以决定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神态,这个大家好理解,中医学又是怎么回事呢,举个例子,中医认为肺气虚弱的人性格会多悲伤,如果调理得当性格会逐渐开朗,而肺虚的人在长相上会显示出皮肤颜色苍白,精神差,脾不好的人会胆小,成天担惊受怕,长得瘦弱,耳朵又硬又小的人是先天肾气不足,耳朵又肥又厚实先天肾气足的表现,肾气足精神劲才足,所以身体状况对一个人的心里状况也是很有影响的,比如我们要帮助一个自卑的孩子建立自信时,除了心理的辅导,不妨也关注一下他的身体健康,相信会事半功倍的。这算一本工具书,我们可以说,《冰鉴》表面上是一部鉴人识人之专著,本质上却是一本成功指南、励志奇书。他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点: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我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对于领导人,多了解一些识人用人的方法;对于个人自己,我们通过冰鉴中的理论反观自己的外在时能够找到自己内在的缺陷,找到改进的方向,我想在学习识人时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其实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冰鉴可以做为一面镜子,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对于父母和老师,通过此书的学习,多一种观察认识孩子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篇2]
在这本书中提到,通过刚和柔将人的性格分为了十二中,简单点说有的人刚的成分多点,柔的成分少点。而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
从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其实不仅仅是性格,来判定一个人,很多东西都是正的方面有一些,反面的东西有一些,绝的人很少。就像八卦一样,没有全白,没有全黑,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人没有绝的的好,也没有绝的坏。罪恶滔天的人心中也许也有善良的成分。同时我也相信就像雷锋这个的楷模,心中也存在一丝自私和邪恶的成分,只是比我们一般人要少很多罢了。
所以我们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总是这个人要么是坏人,要么是好人,坏人就要坏的彻底,好人就要好的完美。其实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坏人不是24小时总是在做邪恶的事情,好人也不是时时保持着完美的姿态。
看待人和事的时候就不要用绝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但也很有必要来判断哪方面的成分多点,那么在表现上更倾向于那个方向,但也不要忽视了另一方面的存在。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篇3]
《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篇4]
《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篇5]
一直在看《冰鉴》,看了将近2年,先是看原版,古文基础不好,读的囫囵。然后又找了好几个后人翻译的版本看后,越来越有感觉,更加佩服曾公留下的识人,用人精华。也很荣幸自己有机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实践。
古代善于识人者,往往能够从成败之外看到人的长处,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现实中,我们往往以绩效为第一评价标准,而成熟有经验的领导还会依据业务能力,道德素质和潜力来判断人才。而平庸的管理者却只能以成败论英雄,如此一来,必然会错失人才。联系到现实中,一种可能是初为管理者,没有能力去全面判断。还有一种就是管理者对培养和判断下属能力过于简单和粗旷,以绩效和数据为一切标准,没有耐心去辅导和帮助下属,或是出于自私害怕下属超越自己,多种可能性。古代的管仲和张良在未显达时,管仲在未佐齐桓公时,什么都不成功;张良未遇刘邦时,刺杀秦始皇也不成功。这是因为事情的成功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干扰,运气好时,瞎猫也能撞上死耗子。运气不好则天才也难成功。观察人才的办法,应仔细考察做事情的办法和手段,即使他这次未成功,但可以知道他的特点(也就是能力各方面的特点),是胆大心细?还是计划周蜜?还是凭借偶然性完成了任务?计划周密和胆大心细的人,即使这次不成功,下次也会有进步。如果我们作为管理者在判断人才的时候过于简单看某一因素,则会错失人才。当然如果处于公司的变革期或带有其他的政治目的和因素可能会受到影响。
聪明的领导者一般都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人的特性并识之,用之。曾国藩非常善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广交朋友,考察不同的人才,做好储备和积累。我们在现实中也是需要鼓励各级经理在平时做好人才储备,这是前提。
一点感悟和大家探讨,不成熟处望指点。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