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2000字

2021-11-16 13:12:48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虚无的十字架》主要讲述了中原道一和妻子滨冈小夜子在爱女被入室盗窃的匪徒杀害之后努力争取让匪徒被判死刑,但这个过程中法律的“宽容”让他们觉得很受伤害,最后匪徒因为嫌麻烦放弃了上诉而被判处了死刑。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2000字

东野圭吾的书总能让人意犹未尽,看似平淡的内容却总是环环相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章会埋下怎么样的伏笔,也无法知道下一章会给你提供什么样的线索。并且看完之后总会让人不由的去思考书中所要阐述的哲理性的东西,《解忧杂货店》如此,《白夜行》如此,《虚无的十字架》亦是如此。

《虚无的十字架》主要讲述了中原道一和妻子滨冈小夜子在爱女被入室盗窃的匪徒杀害之后努力争取让匪徒被判死刑,但这个过程中法律的“宽容”让他们觉得很受伤害,最后匪徒因为嫌麻烦放弃了上诉而被判处了死刑。但小夜子和中原都觉得无法再在一起了,因为每次见到对方都总能想到女儿的枉死,所以两人离了婚。可是离婚后没几年小夜子也被杀身亡,中原在整理小夜子的遗物时发现离婚这些年小夜子作为自由撰稿人一直在致力于提倡死刑,小夜子采访了很多人,收集了很多资料也整理了很多数据。因为他们女儿的死让他们都明白如果杀人凶手还活在这个世上,哪怕是在监狱里对于被害人的家属而言都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然而小夜子却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惨遭杀害。她因为采访有偷窃瘾的女人而接触到了井口沙织,从井口沙织口中得知了她的过往,原来井口沙织有偷窃瘾是因为心理原因,她在中学的时候和男友仁科史也偷食禁果而怀孕生下了一个孩子,两个人都是学生,这个孩子当然是不能要的,所以两人在孩子生下之后就将其捂死了,井口沙织和仁科史也最终因为心理原因分手了,但这件事却一直折磨着她,所以最后她染上了偷窃瘾,她觉得自己只配吃偷来的食物。小夜子觉得即便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是一条人命,杀人就应该偿命,所以她劝井口沙织自首。后来她又想办法找到了仁科史也,想要劝仁科史也自首,但这件事却被仁科史也的岳父听到了,仁科史也的岳父不希望仁科史也坐牢所以杀了小夜子灭口。最后真相被中原找到,但他没有像小夜子那样劝仁科史也自首,而是让他自己选择。故事的最后仁科史也和井口沙织都去了警察局,但由于警察在他们当年埋葬婴儿的地方没有找到残骸,所以很有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判两个人无罪。

故事的最后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定论,到底杀人犯是否应该被判死刑。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日本死刑是非常少的,一般都是对有多重命案的罪犯才会执行死刑。而死刑在判决后也有漫长的上诉程序要完成,即便用尽所有上诉机会,还得由法务大臣签署执行令方可执行。而多数法务大臣因为政治主张或其他个人的原因,普遍不愿意充当刽子手的角色,拒签执行令,从而导致日本国实际执行死刑的案例非常之少。正如文中杀害中原道一和滨冈小夜子女儿的罪犯在此之前便杀过人,他在杀他们女儿的时候正是在假释期间,所以小夜子认为将杀人犯关进监狱根本就是虚无的十字架,起不到任何改造罪犯的作用,他们假释期间或者出狱之后因为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所以还是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在小夜子写的稿子里面坚持认为杀人犯就应该被执行死刑,他们是不会真正的忏悔和改过自新的。

然而文中的仁科史也却因为当年那个错误的“命案”努力当了一名儿科医生,救了很多身患重难症的儿童,甚至救了被男人欺骗而怀孕后准备自杀的花惠,并将花惠的儿子视如己出,对于花惠那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也认真照顾,这才导致花惠的父亲听到小夜子要仁科史也去自首后要杀了小夜子,因为他觉得仁科史也是正人君子,他当医生救了那么多孩子,给了他女儿和孙子幸福,也愿意照顾他这个“人渣”,他觉得仁科史也不应该被送进监狱。

作为读者,作为局外人我觉得他们有自己的道理,当时在看到杀害小夜子女儿的罪犯的律师为罪犯辩护不应该被判处死刑的时候,我也同样感到伤心和愤怒。这样一个残忍的杀人犯,并且已经不是第一次杀人了,为什么还要为他辩护,为什么还要保住他的性命?那对于被他杀害的人以及被害人的家属而言会是多么大的伤害?可是看到仁科史也的岳父说,即便仁科史也和井口沙织杀害了那个刚出生的婴儿,但也没有伤害到其他人,真正的受害者除了那个婴儿其实也只有仁科史也和井口沙织他们两个人,而且因为那个孩子的死,仁科史也救了更多的人,包括他的女儿和孙子并让他们过得很幸福,他的这种赎罪比在监狱里关着或者直接判处死刑更有意义。我也觉得很有道理。

所以最后的结局很耐人寻味,仁科史也岳父的律师因为觉得他杀人是为了隐瞒女婿的罪行,有酌情减轻量刑的余地而精神大振。仁科史也和井口沙织虽然自首了,但因为找不到婴儿的骨骸,所以很有可能会因为无法证明他们杀了婴儿而不会受到刑法。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触便是很多的道理,很多的事情都不是单纯的对与错、黑与白,就像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五颜六色一样,是不可能用单纯的某种颜色来定义的。很多事情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各人有各人的经历,所以有些执着只在我们自己这里有意义,与别人而言,甚至可能是负担。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2000字

"废除死刑论中最强烈的意见,就是可能会因为冤假错案造成枉死,但我的主张稍微不同。我质疑死刑,是因为我认为死刑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假设有一起A事件,凶手被判处死刑。另有一起B事件,凶手也被判处了死刑。虽然是两起完全不同的事件,遗族也不一样,但结论都一样,都是简单的一句死刑。我认为,不同的事件,应该有各种不同的、更符合每起事件的结局。"

《虚无的十字架》是东野圭吾的一部比较出名的小说,里面描述了有一对平原夫妇(老公平原,妻子小夜子)因为他们的女儿被强盗杀死了,这对夫妇成为了遗族(死者的亲属)。他们对杀死女儿的强盗十分怨恨,一直在法庭上诉,一定要让凶手"以死谢罪".因为凶手一直装得悔过的样子,法官一直不判他死刑。直到把这件案子上诉到最高法庭,凶手已经厌倦了这种法庭上的争吵,请求法官判他死刑,虽然知道凶手要判死刑,但是这对夫妇并不高兴,因为凶手并没有因为他所犯下的罪过而感到悔恨,而是因为厌烦才请求法官判处死刑。

后来这对夫妇因为女儿的死离婚了。几年后,平原被警察通知他的前妻小夜子死了,在路上被人抢劫杀死了,然后他知道了小夜子离婚后几年成为了一个作家,还在写一本关于反对"废除死刑"的书,认为只有凶手的死才能抚平遗族的伤口,杀人者必须偿命。主人公和前妻一样因为女儿的死想让凶手都死,他想完成妻子的书,在访问前妻的采访对象途中发现了妻子的死不是单纯的抢劫杀人,而是有一场谋杀(没有预谋的杀人在日本不用判死刑)。

平原知道了前妻死的原因,她的采访对象中有一个人叫沙织,跟她说二十多年前与作为学生的初恋男友怀孕把儿子生出来杀死儿子的事,小夜子认为他们杀了人,要求沙织和她的前男友史也去自首,而史也因为当初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一直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并拯救了他的现任妻子花惠(因为被男人骗财骗色怀孕并没有钱和勇气生活下去想自杀的女人),而花惠的父亲想女儿的老公史也不因为年轻的过错坐牢,去把得知真相的小夜子杀死了,这样就不会有人告发女婿史也的杀子之过。

在这本书中主要描写了杀人凶手杀人后的处境,并讨论一个严肃的社会话题,是不是杀人犯都要判死刑,死刑是否真的能让凶手悔过(有一部分杀人有期徒刑结束后出来还是会继续杀人)。而且书中有一个地方:遗族一致强调判处罪犯死刑,即使最后不能判处,也一定要向法庭提出死刑的建议,要让罪犯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我认为这个虚无的十字架也是这本书的中的精华,失去了亲人的遗族都想让凶手判处死刑,但其中真正的原因是想让凶手在死刑之前一直悔恨过他曾经杀过人,我也曾经思考过,如果法院没有判处凶手死刑,为什么不亲手去了结凶手的生命来为亲人报仇,但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就知道这样报仇并不能抚平失去亲人的痛苦,只是满足了复仇的欲望而已。(书中失去女儿的平原夫妇一直在上诉,在最高法院上诉的时候,已经做好如果没有判处死刑就在法院前面自焚以示抗议,即使自杀也不去杀死凶手报仇。)

书中有三件杀人事件。第一件杀人事件:平原夫妇女儿被杀,凶手在最高法院请求法官判处死刑结束;第二件杀人事件则是平原君前妻小夜子被要拯救女婿史也的老人杀死,(www.isanxia.com)老人的律师利用老人为了掩护女婿的罪过杀人打人情牌请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第三件则是小夜子发现的年轻的情侣史也和沙织杀死他们的亲生儿子这件二十年前的杀人事件。

在男主平原君揭开所有谜题后,发现史也和沙织已经背负了二十年的虚无的十字架,史也不仅不顾拯救了他的妻子把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当作儿子,还成为了儿科医生去救每一个儿童,沙织因为杀子一直过得不好。

在男主揭开真相后,这对情侣一起自首,但是警察去寻找他们儿子的尸骨取证却没有找到,因此不得不撤销对这对情侣的公诉,根据书中的线索我推断:即使法院撤销了对他们所犯下的罪过的处罚,他们的内心也会对自己进行处罚,身上的虚无的十字架仍然不能放下,并且比死刑还要严重,死刑是死了就一了百了,而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却在接下来的人生一直生活在悔过当中。这也是作者所希望的,杀人犯对他们的罪过而悔过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处罚,而且他们如果后悔了自己的罪过,一定会努力重新做人去造福社会,像史也一样,拯救他的妻子成为一个医生去救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而且大概小夜子或者平原君把史也和沙织的儿子的尸骨偷走了,认为他们一直为所犯下的罪过而受到足够的惩罚了,只差去自首直面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过而已,只要他们去自首,也会因为找不到尸骨而不会对他们提出公诉。

书中虽然一直强调不能废除死刑,每一个杀人必须以死谢罪(明面上表达的意思),却用故事来说对于不同的杀人应该有不同的判处,可能有人会觉得:又要一致判处凶手死刑,又要对凶手有不单单于死刑的惩罚,你这不是矛盾吗,我应该相信哪一个才好,作者你的观点是什么?

在我看来这正是东野圭吾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他这本书立身于一个社会热门的话题(死刑废除),如果他偏向于一边,另一边的人就不会看了。但是他把可以选择的观点都列出来,并用事件来向人们说明,很多人其实与杀人事件相离很远,如果单单靠感觉和口耳相传的故事来做出是否支持废除死刑的决定是不科学的,因此就把几件杀人的事件用小说展现出来,引发人们对死刑废除的思考。对于读书如果单纯的欣赏是不够的,要多加思考,可是思考那么麻烦,又有多少人能去做,而东野圭吾则把思考和阅读联系起来,用悬疑的笔触调动读者的兴趣对事件的思考,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东野圭吾的书能那么流行的原因吧,不单单写得很深入人心,还能带读者一起来思考。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2000字

闲暇时读毕东野圭吾的小说《虚无的十字架》,竟然讨论的是【死刑存废】的问题。

感叹这位作者把这个题材驾驭得很好。

【死刑存废】在眼下中国的司法学界讨论得轰轰烈烈,随着最高法不断收回死刑核准的权力,死刑谨慎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一方面,有佘祥林之类的翻案案件成为废除死刑派(也称【废死派】)的有力论据。

另一方面,【以命偿命】的朴素自然法则以及【不死不足以平民愤】的民间惯性思维,使得死刑作为公权力的最严厉的惩罚形式不可能完全消除。

作者通过小说的不同角色,探讨起是否应当判处嫌疑人死刑的问题,很值得读者深思,究竟死刑对于受害者(及家属)、施暴者、社会民众、国家公器都意味着什么?

作者认为:

对于受害者(及家属)而言,死刑无非是填补其心灵空缺与情感宣泄的一个休息站,死刑不能完全弥补他们所受的伤害,也不能保证他们今后的生活能延着原有的轨道继续前行。但即便明知道是这样,受害者(及家属)除了要求死刑之外,似乎也不能从加害者、社会及国家公器里索取到更多补偿,所以他们无论如何还是会要求死刑。

对于施暴者而言,死刑可能只是一个【明确的生命终结】而已,是他们逃离这个不愿意存活之世界的出口。即便为了减刑需要作出虚假的悔过,他们也有可能基于【太麻烦了】的原因放弃。

对于社会民众而言,针对一个家庭里出现因犯下罪行而受到刑罚的人,那么这个家庭成员在近邻社会的生存会受到极大的排斥,这是社会成员的正常反应。

对于国家公器而言,管理社会秩序是首要任务。针对社会成员不当行为的惩戒,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此惩戒来改善行为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有警示并教育其他社会成员的作用。

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便是接受了惩戒的社会成员,再犯同样类型错误的机率比普通社会成员更高。

虽然这不能代表惩戒无效或可以取消,也不代表说只要犯罪就要接受死刑。

但着就最终引出了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

如果死刑都不能让人悔过,那是什么让人反省呢?

作者的答案是:

其实让人为自己行为产生悔意的,其实并非惩戒本身,而在于人是否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作为以及后果,并且有直面该后果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简而言之,也就是古话说的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小说里用强烈的对比来体现了这个道理,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与真实,以至于有一部分我都需要暂停阅读,喝杯水喘口气才能继续(也许你读了之后也就知道是哪个部分了)。

至于死刑存废,作者认为只能从最功利的角度出发予以支持:防止犯罪者再次有机会给其他社会人员造成伤害。

我觉得小说很棒,推荐给大家。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