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读后感——集中投资OR分散投资
2021-11-23 13:03:47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读《穷查理宝典》这本书,非常喜欢作者的这篇序,作者虽在写查理芒格的“商才士魂”,我觉得作者本身也是“商才士魂”的典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穷查理宝典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
关于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投资,一直存在争论,记得2017年的年终总结还是2018年的年中总结,曾经有雪球的球友评价了我,说我持有近30只股票,实在太多了。
大量关于巴菲特的书籍中也说到,关于集中投资的概念,认为鸡蛋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把股票比喻孩子,多了能照顾得过来吗?拿棒球运动员来举例等等。
那么单个账户持有多少只股票合适呢?有人说5只,有人说10只以内。
而我们很多的投资者持有一只或者两只,我们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在P126,有这样一句,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的平庸。那可以想象关于集中投资,相信伯克希尔持有的数量要远远大于15只。
2018年很多群友亏损幅度较大,损失了大量的本金,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而其中不少群友特别喜欢重仓一两只股票,而导致资产净值的大幅缩水。
我们认为重仓单只股票的投资者希望获得更好的收益,但是绝大部分理想和现实总是相差甚远。
或许今年胜利了,明年可能又归还给市场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第一、重仓单只股票想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没有考虑单只股票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二、企业风险,任何优秀的企业都不是十全十美。
第三、行业风险,去年或者说是每一年都可能出现行业风险,行业黑天鹅,如果遇到,可能会带来重大损失。
第四、人类认知缺陷,每一个人都有知识缺陷,行业理解的不足,这种认知缺陷无法避免,因为我们不是完美无缺的,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那就会导致我们投资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优秀的伯克希尔都会犯错,何况我们呢。
2018年我们遇到了医药板块的重大黑天鹅,导致我们的净值大幅下滑,年终我们录得4.53%的负收益,但是依然大幅度跑赢市场。
我们配置了多达30只股票,但是12只占了我们总资产的80%,那说我们的投资是集中还是分散呢,而资产配置中我们又分散于多个行业和股票,包括保险,银行,券商,医药分为仿制药,创新药和中药,消费,煤炭,军工还有制造业。配置相关行业龙头,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
12月12号就已经把穷查理宝典买了,但是过了一个多月才把它看完。
看完这整本书之后,其实我发现李善友教授已经差不多都讲过了。这次看完,就是把二十五个批判性心理学补充的看完了。
最主要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25个误判心理学中的激励机制。
中间再穿插一些芒格的经典语录。比如说如果你想要拥有某样东西,那你就努力的配上配的上他,还有其他等等。还有你需要有学习新的思维模型,跨学科思考,需要学习数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等的学科。
其实,学了那么多经验教训和经典语录的那么多道理,最主要的是把它实践出来,如果说,你觉得道理没有用,或者说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不是道理错了,那是你没有花时间精力没有去实践。
为了让我自己记住这些经典语录和道理,我摘抄下来下面这一些我觉得特别有用的。
如果你想拥有某样东西,就要配得上它。其实这就像我们男女朋友关系或者夫妻之间的关系,两个人之所以会分开,很大的概率是一个人成长得太快,而另外一个人没有跟上,或者说一个人他或她拥有了较高的知识,经验,地位,而另外一个没有与之匹配的知识经验和地位,也就是说,配不上另一半吧,然后两个人就会分开。这也算是一个夫妻相处之道,两个人想要长久地生活下去,那就要共同的成长,配得起对方。其实工作中,生活中,很多方方面面,都可以用这个道理来应对。
另外一个道理,你要跨学科的思考,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个专业的问题,而是各个专业相结合出来才能解决的,所以完全把一个问题放在一个专业是不科学。
还有反过来想再反过来想。曾经我们说的,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当然如果你不努力,肯定是不会成功的,但是这个就像数学逻辑里面的,不能完全的顺向地推,但是能反向否定。在现在这个大社会,大趋势下面,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选择一个对的方向,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慢慢的一点点的积累,也许就能成功,但是如果你选择错了方向,你越努力,你错的就是越离谱。成功是包含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努力,您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你需要本身有一个很强的专业技能,还有你需要运气,再加上你的努力才能可能成功,当然这个成功的概率依旧不是100%,所以你一次失败两次失败。等你经历的次数多了之后,这样的成功概率才会更大。这也就是我们高中所学的概率问题,每一次成功的概率,要到你的次数多了之后,整体的概率才会比较大,也只能说是概率大而已,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
还有25个误判心理学,其实我觉得不需要那么多,但是芒格他写了那么多自然有他的道理。其中,激励机制,对我影响比较大。只是,这个跟管理已经非常的挂钩了,真正的管理,如果它使用了对的激励机制,那么它的效果就是事半功倍,他举的例子联邦快递,如果需要是班次计薪,有很高的出错率,但是如果是完成了之后,你就可以早点回家,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效率大大的提高。其实这个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是我们的工作中,主要是工作中,使用对的激励机制会大大的增加效率,而且减少管理工作者的工作。
还有很多其他道理,下次补充。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
读本书的原因,是因为最近十分喜欢的作家连岳,看他的文章我获益良多,并且不断自省,十分想了解对他影响巨大的书本,恰巧看到他在自己的一篇热点文章《推荐几本理财书》中推荐本书。
于是毫不犹豫的下单,拿到书后,又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通过喜欢的作家或者作者荐书,是我发散阅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早晨五点起床读到现在,我意识到这本书通篇都是重点,决定开始做读书笔记,加深自己对本书的感悟,也分享自己阅读的感悟。在开篇查理·芒格传略里,就提到查理最开始启动自己人生第一份律师工作时,谨记祖父教导的铁律: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控制支出。
之后查理在谈到吸引客户时,也提到:“关键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把已经拥有的客户照顾好,其他的自然会找你。”
他创建的律师事务所成为当时美国一流商业律师事务所,也基于大家普遍认同查理的观点:带来新客户的最佳办法就是把案头的工作做好。
可见这句话对查理自己和身边人都有巨大的影响。而且这句话听着十分耳熟,跟传扬于网络的把握当下十分相似,只是比把握当下更加具体。回望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及曾经的同事客户,包括我自己,我也曾经多次意识到,为什么有些人的事情能够越做越好?而有些人路越走越窄?
就我曾经的猎头同事而言,至今为止都是我认为最优秀的猎头,就是贾同学,她身上有一个及其明显的特质就是专注手里的猎头单子,所有她经手的猎头单子,她都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专注完成。
服务产品不像其他产品,有明显的可看到的等级之分,特级一级等。尤其是猎头服务,这种比较有要求的高级招聘服务,有些人马马虎虎结果可能也不错,有些人投入十二分精力把服务做到同类的五星级,也仅仅是完成任务,获取同样的业绩。
因为缺少必要的服务等级划分依据,大部分人在提供猎头服务的时候只侧重结果,至于服务过程无可把控,往往结果良好也无法给客户好的体验和收获,从而无法持续留住客户。
当然,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结果第一重要。当时看贾同做猎头单子,别说她自己,她身边的人,比如我,有时候都会觉得疲劳,因为她确实时刻把自己的服务努力做到最好。这不是说她的业绩不好,恰恰相反,她至今是我见过的单人业绩本地最好的猎头顾问。读后感·贾同学从最开始做猎头,就秉持这样的观念和做法,猎头订单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能够有好的结果,影响因素很多,有的来自客户公司内部,有的来自市场变动……
但是不管结果如何,因为她在其中的付出,都让客户有所收获,有的快速猎寻到自己需要的职业经理人,有的调整目标猎寻到职业经理人,未曾成功的也意识到问题所在。
最开始并不明显,大概两三年之后,贾同学的客户质量不断提高,她曾经的客户都把她当做朋友,专家顾问,不仅多数保持合作,同时会转介绍其他的客户。
我离开公司的时候,她不仅工作良好,在周末的时间读完MBA,平时还坚持健身,长期的积累慢慢爆发,她身上越来越具有吸引人的成功人士的特质。
而我自己,虽然当年在猎头方面业绩尚可,但是总是想着做网络方面的写作工作,不能专注于当前的任务,反而收获很少,积累匮乏。
如今两年多过去,在各方面都成长之后,才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以前读书,也大多如此,浅尝辄止,有始无终。单纯追求数量,有感悟也很少记录深思。现在开始改变这一状态,读书,并且写读书笔记,让自己实实在在有始有终的阅读一本书。
这是我读这本书《穷查理宝典》的第一个收获。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
查理芒格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爱读书的一位智慧老人,而且还是一个德行和才能兼备的智者。即使到了他的晚年,他都没有停止过学习新事物,他还有一个特点是,他的学习不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而是学习了非常多个学科。
这本书中很强调掌握跨学科技能和多元思维的重要性,虽然说这本书把掌握跨学科技能和多元思维分在了两个不同的地方进行论述,但这两者是绝对密不可分的。只有掌握了多个跨学科技能,才能具备多元思维的能力,而具有多元思维的能力,又能反过来促进更好的学习并掌握新学科的知识,达到一个复利的效果。
历史上包括现代都出现过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并不一定是他最早从事或最早开始学习的领域,有的人可能是半路出家,有的人可能在处理相关事务的时候,发现自己有极大的天赋。
我以前在学校里会经常去听一些牛人的讲座,就发现他们中很多人,最后做出科研成果的往往不是他们最早专研的领域,很多人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转换了多个专业,从事过多个领域的研究。
比如我们公司的一位教授,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也都是学的不同的专业,但也正是因为,他掌握了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当他把这些融会贯通的使用起来时,他能想到别人不知道的点,后来开发出了独创的专利技术,也因为这项独创的技术,他成了第一位受邀在某个国际组学大会上做会议报告的华人。
更好玩的一点就是,这个大会是针对医学的,参会的都是医学界的大咖,而他的研究领域是农学,一群医学界的大咖,在国际医学会议上听农学教授做报告。这也说明了一点,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学习心态是很开放的,愿意接受其他跨领域的新东西。
掌握多项跨学科技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查理芒格就是通过自学,掌握了很多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他非常喜欢看书,身边会随时带着书,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看书,只要有书,他也就从来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比如说坐飞机等飞机或者是约会等人时,都在看书。而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但也正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这一点,对全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多元思维模型在很多不同书本中被反复提及,大家也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也非常希望自己能有多元思维的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它是建立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学科重要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对一个学科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很好的利用这个学科里面的重要理论建立该学科的思考模型,也就要对这个学科进行大量的学习。想要拥有多元思维就要对多个学科发起高强度的猛烈学习。
那掌握了这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有了这些思维模型,有什么用呢,书中提到的lollapalooza 效应,指的就是在多种因素共同的作用下,产生的一个爆发式效应,我们所学的多学科知识和多元思维,就是产生这个效应的多种因素。
可能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一种漫长,而又看不到结果的状态,这就是一个积累量变的过程,在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质变发挥出lollapalooza 效应后,我们才能看到它的威力,在这之前很可能看不到正向反馈的结果,可往往就是这个量变的过程,很多人不能很好的坚持下来。
但如果知道这个过程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针对这个看不到结果的过程给自己设置一个激励机制,不能坚持很多是因为时间太长,短期内收不到正向反馈,也就容易放弃,但如果在这个环节呢,给自己人为的设定一些好的反馈,看到我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发挥出了一定效果,也就有动力坚持做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要强调把看的书运用起来的重要性,当我们看到书中学习的内容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起来,我们自然就有动力,看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新内容,产生新的运用,如此不断的良性循环。
当经过学习之后,每提升一层认知,下一阶段的学习就会更容易,也会产生更大的效用,因为是建立在我们进步的基础上,再进步,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人类第八类奇迹:复利的魔力。
lollapalooza 效应,和巴甫洛夫联想有时可以看成是并列,也可以看成是递进的关系。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当我们做的事情,学习到的东西产生了产生lollapalooza 效应后,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反复留下印象,最后产生巴甫洛夫联想。
比如可口可乐的风靡和畅销,德芙巧克力的丝滑,oppo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些都能引起我们的条件反射,一想到这些特点,就会和他们的产品联系起来,这些成功的例子在我们现在看来很自然,但是为了营造出这种巴甫洛夫联想的效果,前期做的努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不妨再逆向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想要达到巴甫洛夫联想,让别人接触到某些特点,就联想到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逆向推导出我们要完成的几件最重要的事,找到做成这几件事情需要掌握的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通过不断坚持的学习,积累量变,在这过程中,给自己一些正向反馈,激励自己能坚持学下去。然后运用学习到的多个学科理论,建立起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产生lollapalooza 效应,达到巴甫洛夫联想。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
整本书读完了,并没有找到什么股票战法,巴菲特说查理成就了更好的巴菲特,查理说没有查理,巴菲特也会一样好,大概是自己吹自己总不大好。
本书主要编辑汇总了查理的一些演讲,评论,和简单的生活经历。它不像富兰克林的《穷查理年鉴》,本书的作者并不是查理芒格本人,所以整体上内容难免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尽管作者很努力得把内容整合得更系统一些,但读起来难免会有些冗长。
这种冗长有点像你读唐诗宋词,会看到很多相似的意境,甚至一样的山水,而不是我读的公众号里面的一百篇八卦都透露着相似的狗血。
我从残存的印象中找出那些最震撼的而又苦于当时找不到铅笔不能抄下来的段子,分享给你。
关于老年。
以前不大喜欢看老人写的东西,总是过于保守或是对过去充满怀念,也可能是对那种生活的抗拒,直到读到下面这段话:
"晚年的最佳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己,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它们产生的最幸福的果实;这不仅是因为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将会陪伴他终生,甚至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因为见证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对过往美好功绩的回忆将会给灵魂带来无上的安慰。"
来自查理推崇的西塞罗的《论老年》。读完之后,关于这个话题,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了。
关于锤子。
在查理的大半生,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罗永浩的锤科,所以这里是指真的锤子。
"对于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每个问题看起来都像一只钉子。"
查理给这种病起了个名字叫 "拿锤综合症"。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这个世界的进化像达尔文或者亚当斯密的描述一样,每个领域越来越专业,适者生存。别说经济学家对物理学家的理解了,就是经济学家自己对于自己不研究的经济问题的理解很可能知之甚少。对整个文明来说,这是好事,每个维度都在往前飞速,而对个体来说,我们渐渐会丧失对钉子以外的问题的处理能力。
举一个栗子,既然是芒格的书,股票吧。一个刚刚毕业的经济学博士,读过很多经典,可能也写了不少文章,甚至发表了几篇不错的论文。他踌躇满志得走进证券交易所,翻出倒背如流的模型,甚至高深莫测的数学定理,开始计算出收益最大的股票组合。你猜结果会怎么样?可以用反证法来猜,假设经济学和数学能让这位博士赚一大笔钱,比如20%的收益。那是巴菲特都到不了的年均收益。在开户几乎没有任何门槛的今天,如果可以并且我猜他们也很期待这么做 ,那么经济学和数学的研究院里应该人满为患了,不对,没有人教书了。得出矛盾,证明结束。
和买股票一样,生活中每一件事都不是你拿着锤子就能搞定的,如果搞定了,一定要看看扶着钉子的手还在不在。
关于心理学。
"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凯恩斯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人类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头脑强烈地趋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一生都在不停学习,不停思考的查理在第十一讲的时候详细讲述了学到的一些心理学的倾向,包括上面这段,"避免不一致倾向。"
为什么要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为什么要不停的刷新自己的观念,因为人类太容易自以为是了。学了一招独孤九剑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没想到被龟派气功一波打飞,哪怕你第一了也只是在一个次元的一口井里。
突然想到荀老先生的一句话,就以此结尾吧。
"我曾终日卧床抱着ipad思考人生,其实不如我起床看几本书走几条路学学自己学学别人;我曾垫着一块砖偷看隔壁洗澡的姑娘,其实不如我坐电梯上58楼看得远看得多。"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