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拉自传读后感
2021-11-29 13:40:25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马拉拉,16岁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迄今而至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似乎让很多人难以置信。然而通读此书,你会发现这个光环在她身上毫不刺眼,她做到了寻常人几辈子也做不到的事情:她努力争取每个小孩,尤其是女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仅此而已?是的,仅此而已!可是,在巴基斯坦,在这个遥远陌生的伊斯兰穆斯林国度里,这件事难于登天!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马拉拉自传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马拉拉自传读后感
初入此书,看到书名,对此书明相当疑惑,作者为何用这么一个自信到让人觉得是自恋的书名:我是马拉拉!读完之后才知,此书名也只是借用联合国当年争取儿童读书权利的官宣口号。书中原文如下:While I was lying in that bad waiting to take my first steps in a new world.Gordon Brown,the UN special envoy for education and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Britain,had lauched a petition under the slogan“I am Malala”to demand no child be denied schooling by 2015.
马拉拉,16岁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迄今而至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似乎让很多人难以置信。然而通读此书,你会发现这个光环在她身上毫不刺眼,她做到了寻常人几辈子也做不到的事情:她努力争取每个小孩,尤其是女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仅此而已?是的,仅此而已!可是,在巴基斯坦,在这个遥远陌生的伊斯兰穆斯林国度里,这件事难于登天!
塔利班治下,女孩子不能和男生同一个课堂,不能在公开场合露出脸庞,到最后,女孩子不能走进学校。否则,塔利班会以真主之名,当街鞭打你。在这种恐怖环境之下,马拉拉和她的父亲勇敢站出来,质疑、斥责塔利班政府,这种勇气,万里无一,他们是人类真正的精英,是他们在扛着人类前进。当你真正看这本书的时候,才会感慨自己生在中国这个和平国度、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幸运!
马拉拉,一个毫不起眼的孩子,从羞涩、胆小到进入联合国演讲,争取女性接受教育而不懈奋战。她的成名是中东政权纷争、911事件后西方对伊斯兰文明的恐惧、女权主义脱胎换骨焕发生机的综合产物。有人说她像朴槿惠,然而,不同的是,她没有出身在政界大人物家庭,也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只是普普通通的穷苦家庭的孩子。也有人说她还年轻,经不起考验,然而,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为国家自由和平奋斗、雄心胆略的奇才,并且她仍在努力着。
在书的结尾马拉拉这样说:I love my God.I thank my Allah.I talk to him all day.He is the greatest.By giving me this height to reach people,he has also given me the great responsibilities.Peace in every home,every street,every village,every country----this is my dream.Education for every boy and evert girl in the world.To sit down on a chair and read my books with all my friends at school is my right.To see each and every human being with a smile of happiness is my wish.I am Malala.My world has changed but I have not……这样的女孩,让我们为之震撼。
这本书,五星推荐!如果非要给个理由,那就是:马拉拉是一个真正的斗士,她改善着世界上无数人的命运——做到这一点的人,值得我们以任何方式致敬。
马拉拉自传读后感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知道:全世界的儿童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平等的教育应该跨越宗教、种族、性别、贫富等因素。必须保护女性与儿童的权益。我们不可忘记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贫困、不公与无知中遭受苦难。我们不可忘记数以百万计的失学儿童。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以德报怨和宽恕。法国作家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孔子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马拉拉则说:“我希望塔利班、所有和极端分子的儿女都能受教育。我甚至不怨恨射杀我的塔利班成员。即使我手上有支枪而他站在我面前,我不会射杀他。这是我的灵魂告诉我的:爱好和平,爱每一个人。”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知道:“笔比剑锋”。和平是教育之必要。
马拉拉说:“一个孩子、一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可以改变世界。教育是唯一的答案。教育为先。”
我庆幸我们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我们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九年义务教育,重在培养人才。我们国家正前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未来的建设需要各行各界的专业人才。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吧!
马拉拉自传读后感
《我是马拉拉》主要讲述:一个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读完书,真是挺敬佩这个小女孩的,虽然我觉得国内估计出不了这样的小孩,但家里真要有这么一个孩子,估计家长又得愁了吧,没事关心政治做什么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才有用嘛,以后当医生、学金融一片宏伟蓝图,如果孩子说自己想当政治家,估计多数家长都会给孩子泼冷水。看了这书,父母们应该要反省反省自己,“有用”是生活的必须,但是不要在孩子梦想开始的地方就用大人如此功利化的选择来扼杀,梦想还是要有的。
“我相信一支笔、一本书的力量,比机关枪和坦克车还要大。”这是十六岁的巴基斯坦维权少女马拉拉出版自传的信念。马拉拉虽然与诺贝尔和平奖失之交臂,但她的勇气其实早已赢得全世界的赞赏。近年塔利班极端分子肆虐巴基斯坦,破坏了大量学校,又禁止女童上学,十六岁的马拉拉由于积极争取女童的教育权利,结果惹来极端分子开枪射至重伤,幸好最后大难不死。马拉拉在事发一年后,即今年8月出版了自传,披露中枪后的心路历程,以及为何继续坚持关注失学孩童的权利,还透露希望今后能回国从政。
马拉拉说:“一个孩子、一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可以改变世界。教育是唯一的答案。教育为先。”
我庆幸我们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我们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九年义务教育,重在培养人才。我们国家正前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未来的建设需要各行各界的专业人才。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吧!
马拉拉自传读后感
偶尔看到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的自传《我是马拉拉》,立刻被这个生活在塔利班控制的地区却不畏惧恐吓枪伤的16岁小姑娘的勇气所震惊。面对对家乡的破坏,以及对女人的束缚压迫,小小的姑娘大声喊出了要争取女孩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在经历枪伤奇迹生还以后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并立志为维护女性权利尤其是女童的受教育权奋斗一生。
小小的姑娘天大的勇气从何而来?看完全书我了解到马拉拉对梦想的坚持以及对时代的责任是她勇气的来源。他的梦想是不仅要爱女童也要爱每一个人。当她说到,她不痛恨向她开枪的那个。如果那个站在她面前,即使她手中有一支枪,她也不会向那个伤害她的人开枪,因为她要爱每一个人。她对女童受教育权力的关注,源于他的父亲是教育工作者并鼓励她走进学校接受教育认识世界。正是这种对人类的大爱以及勇于肩负起这种拯人民于水火的时代责任让马拉拉在争取权利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有梦想的人事充满力量的,敢于挑起时代责任的人事坚不可摧的。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适时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迎难而上敢于大力度整顿腐败现象,顺应了民心,改进了政治风气,为全面深化改革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巨大动力。
作为大学生村官,也应该与梦想和责任同行,只有这样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走在村里,看到许多流动儿童,其实流动儿童的情况并不比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好多少。由于父母的工作大多是第二代农民工,大部分流动儿童不能享受正规的教育,或者说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需要提供“五证”并走严格的申请程序,希望渺茫。看到这些,我心里觉得对这些孩子不公平,但是又是大北京的持续发展控制人口所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作为村里的大学生村官,我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的把相关的政策给这些人讲解清楚,并在他们需要开具相关证明时热心耐心些,已尽绵薄之力帮助他们。其实帮助他们就是帮助自己。记得一位热心公益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老师说过,“不要以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我们自己没有关系,长大以后他们会成为我们孩子的同事、朋友,或者成为我们的儿媳妇或者女婿,你还以为他们和我们没有关系吗?”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肩负起这份责任,为帮助这些孩子尽一份力量。
在这个瞬息万变、形势复杂的时代,梦想与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
马拉拉自传读后感
“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这世界。”马拉拉曾这么说。常被“豢养”在过度安逸生活的我们常视受教育之权利为稀松平常,甚至对它感到厌倦抑或疲惫。殊不知同一片天空下,却有着极渴望受教和被平等对待的孩子们正为着这份“奢侈的幸福”奋斗着。他们可能碍于猛水、荒漠或是战火,也或许困于疾病、残疾或是贫穷,因而无法将自己的声音让全世界听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企盼一个璀璨的未来,马拉拉正是其中之一。于是她选择无惧地站出来,不畏强权压制和武力胁迫,作世界各地渴望受教孩子的发声筒。
从书中,透过马拉拉的双眸去看这世界,发现和过去自己的诠释大为不同,也从中挖掘出自己和普遍青少年缺少了三样珍贵的特质。
第一件是勇气——无论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无论不晓得死亡或明天哪个会先到来,都别踌躇步伐。因为当面向真理之光时,我们没有退缩的理由。阅读此书时,马拉拉也用行动证明和强调勇气之重要性。虽然在追求自由与平等的道路上,她也曾迷惘和无奈,但值得祝福的是,她身后总有一对爱她、支持她的父母,使她勇敢且有余力去追逐理想,甚至是面对死亡。我相信,能赋予这位少女“一个在枪口下不畏说出正义之词的灵魂”之物,正是勇气。她深知自己正在执行一件艰难却正确的任务,但她相信“谎言必遭逢失败,而真理必得着胜利”故她不退缩。深切期盼自己和同侪们在面临磨难和挑战时,也能有着同马拉拉般的无惧,将勇气化作利刃,斩断迷途。
第二是一双洞察世事的眼:阅读此书前,我从未去想过失去资讯的感受为何。虽被埋没在这资讯爆炸的时代,日夜被资讯洪流逼着前进,却像是在走马看花,不曾伫足了解这世界发生了哪些事。和无法得知国际情势而焦急的马拉拉相比,深感羞愧与不足。我也惊讶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她不仅见识广阔且思想超龄,谈起政治和社会议题时是如此乐此不疲。她那双清澈的眼仰望的世界是多么有温度且令人深刻,有别于大多青少年,她眼中的世界又深又广。曾经我认为有感于世事实属浪费光阴,因为它们的变化速度超乎想象且没完没了,如今我愿为马拉拉带给我的感动与冲击改变,擦亮双眼,正视这世界。
最后,是不看轻自己的信心。我总是将“自己还小,现在能做的事只有读书”的想法驻在心中,因而使我面对不公不义时,只能两手一摊,冷眼旁观。虽然心中对此有怒言或遗憾,但最后终究被心魔打败,将渴望完成的事寄放在遥不可及的未来,让自己好过些。直到马拉拉一句“改变世界永远不嫌晚,也永远不会嫌太年轻。”对我而言,就同一道救赎的光,照进我的心里,赶走心魔并壮大我心中那位因否定自己而怯弱的小女孩。我认为,马拉拉不仅帮助了那些权利受损的孩童和妇女,在另一层面更是鼓舞我们这些养尊处优却内心贫乏的孩子们。她踏的每一步都是呼吁我们这些心灵羸弱的青少年起身为自己的梦想奋战。
阖起书,闭上眼,内心涌入无限力量,我暗自许诺不再轻视自己,因为我将昂首,并让自己的声音与这世界产生共鸣。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