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2019-11-17 14:15:36求索作文网 - 读书笔记搜索 | 客服
A+ A-《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欢迎阅读赏析!
本书金句读书笔记节选:
“若论私生活,较之前朝的'脏唐臭汉',西太后算是宫闱中的修女了。”——评慈禧
“记得一次深夜恭聆胡老师说《尔汝篇》《吾我篇》及《水经注》中各项考证,就归而感叹:国破家亡莫此,大才槃槃的思想家胡适,还在草庐之中品琴棋书画;渺小若余,亦不忍为之。”——评国家危机关头还在做考据学研究的胡适
俗语说“行行出状元”,那是“旧中原”里的土阿Q的自宽之言也。——行行皆可啖饭,原是事实。“出状元”则只此一行,外行就没有了。英雄亿万,出路只有一条,则此路之大塞车,就可以想象了。——评科举考试
“笔者是个中国农村出来的山野村夫,习惯于庄子所说的‘曳尾泥中’的任性自由的生活,对庙堂文学没有兴趣。”——说自己
导读:
同去年黄仁宇先生风靡全国的《万历十五年》一样,这本《从晚清到民国》最初也是由英文写就(或者演讲)的,是唐德刚先生《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导论篇”。再算上著名的《中国近代史》的作者蒋廷黻先生,黄仁宇、唐德刚和蒋廷黻这三位史学大咖都有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或者工作的经历。我很荣幸能成为他们的校友。
如果要描述哥大的话,我认为它是精明的、精致的、物欲的以及自由的。在凌晨四点通明的图书馆中,那扑面而来的勃勃斗志大多不冲着学术,而更多面向的是政治,是不远处的华尔街,是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是名利双收的上流社会。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里离钱很近,所以能留下来做学术的那些人,思想才更自由吧。
除了外交史外,唐德刚先生的其他代表作还包括《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顾维钧回忆录》等口述历史。就近几年的新书来说,如果对哥大口述历史专业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范海涛的《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之后去留学》,这本书不算深刻,但传记作者总是很会写文章,不是吗?《李开复自传》也是她执笔的。
唐德刚先生是个大炮似的人物,在他的作品里看不到学究气,倒能看到快意恩仇,看到知识分子的铮铮傲骨。大家可以想象下这个画面:一个老头,在人群前谈笑风生,夸夸其谈,嬉笑怒骂,“我的朋友李宗仁说……我的老师胡适说……”
作为学者来说,这的确缺乏严谨和客观,但他太有趣了。中国近代史是个被说烂的话题,是我们中华民族深沉的痛,也是文科生们深沉的痛。在大国崛起的今天,我们再回首那个波澜壮阔,但对中华民族来说又千疮百孔的年代,吸取教训,居安思危,继续前行。选择这样一本不那么教科书式的、爱恨分明的书,似乎挺有趣。
再次声明,本文不涉及1912年之后的历史,只涉及1840-1911年,也就是教科书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曾经的书评:
在分享笔记前,我想分享一篇书评。作者是2015年时的我。
分享给大家并不是因为它写的好,而是因为那时候爷爷看到我的这篇小小书评,觉得很有趣,还和我探讨了一番,并鼓励我继续创作。如今昔人已逝,甚为想念,但也无济于事。那就把这篇他还算欣赏的简短书评分享给大家吧。
唐德刚,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国立中央大学历史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唐老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大家,也是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代表作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张学良口述历史》、《晚清七十年》(本书是它的删减版)、《袁氏当国》。
唐老先生的《从晚清到民国》很适合有情怀的读者看。从太平天国、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晚清七十年的风雨飘摇跃然纸上——在嬉笑怒骂间评历史,在悲欢离合中谈人生。这本书不是高深难懂的学术著作,是博古通今的比较研究,是辛辣幽默的吐槽大全,句句都是血肉,满满全是情怀。先生本就是一高情怀之人,他是海外保钓运动最早的参与者之一,曾代表纽约地区华人撰写“保钓宣言”,并亲自送往日本驻纽约及华盛顿使领馆;2002年,以82岁高龄发起全球征集一亿人签名行动,抗议日本右翼登钓鱼岛。
唐老先生擅长辩证的说人物——清朝末期黑暗腐朽,这也不能全怪皇帝,其实皇帝还是挺努力的,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康有为造就了一代热血青年,但依旧是个对西学只通皮毛的妄人;慈禧老太太生活奢侈、挪用造舰银子祝寿,千夫所指,但假使穿越到那个时代,能保证你比她强?袁世凯是比老狐狸更老狐狸的老狐狸,但却不能不赞许他接地气的实干家精神。
唐老先生擅长绘声绘色的说故事——相比于蒋廷黻先生抽丝剥茧式的分析中国近代史,唐老先生的书更生动、更有趣、更有人情味,看历史不过是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太平军起义了、内讧了;邓世昌高喊着“撞沉吉野”以身殉国,甲午一战注定了大清的覆灭;维新不过百日则宣告失败,本可逃走的谭嗣同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晚清七十年,危急存亡之秋也,黑暗腐朽却又波澜壮阔,迂腐愚蠢的人类遍布大街,同时有识之士又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去拯救我们的国家。无数人与自己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抗争,走三步再退两步,并非一帆风顺,但一直走到了今天。成功与失败交织,绚烂绽放与流血牺牲并存,是非成败,任由后人评说。
如果你是讲情怀的历史爱好者,那就由《从晚清到民国》带你走进1840—1911吧。作者:科学荚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