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思无邪——《诗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2019-11-21 20:31:16求索作文网 - 读书笔记搜索 | 客服
A+ A-

思无邪——《诗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要学传统经典,从诗词入手,应是条便道。要学诗,直接去读李白、杜甫、王维,虽是康庄坦途,却难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李杜王固然是诗词里成就最高的,但应晓得,他们的成就是在诗、辞、乐府及汉魏六朝诗积淀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我还是选择从《诗经》开始读起。选书方面,从内容考虑,选了中华书局程俊英、蒋见元所编的《诗经注析》;从释义上考虑,以傅斯年的《诗经讲义稿》为辅助。不知道算不算合理。

傅斯年是民国时候的文史大家,早年就读于北大,曾为五四运动领袖,后赴欧洲游学六年,归国后曾任北大代理校长。《诗经讲义稿》是傅斯年在中山大学讲课时候的讲义,是研究诗经的重要参考。

本篇先说《诗经》及后世对其研究之大概。

01、《诗经》是怎么来的?

《诗》是周代的诗歌总集,分为三个部分——风、雅、颂。

按照周代的行政制度,周天子所在的中央朝廷,方圆千里之内,是周王的直辖地,称为王畿;此外的地方,设置藩国,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授予方圆不同的土地。

相传说,周代的朝廷为了解民情,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去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我们俗话说的“采风”,就是这么来的)

思无邪——《诗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jpg

其中,到各诸侯国“采风”而流传下来的诗歌,被编入了《诗》中,称为十五国风。

而周王直辖地区的音乐,因为是中央政府习惯欣赏和普遍接受的吧,被认为是正统,也即“正声雅乐”。每每中央朝廷开展宫廷宴会或每逢重大朝会活动,都会演奏这些比较高大上的音乐。这些被编入诗中,便称为《大雅》、《小雅》。

那个时代,“雅”和“风”是相对的概念,就跟我们今天说雅和俗是一样的。只不过后世的人把《诗》整体上都看作雅事了,“风雅”也便成了一个统一的词汇。

雅即正统、高大上、为贵族阶级创作和接受的音乐,是正餐主菜,是阳春白雪;风即俚俗、充满乡土风味和“异域”情调、为劳动人民创作而反映其生活面貌的音乐,是零食,是下里巴人。

与此不同的是,《颂》是大型祭祀活动时的礼乐中的歌词,内容上当然以歌功颂德为主。

02、《诗经》成书于什么时候?

普遍认为,《诗》中各个篇章的创作时间不一,而且跨度很大。最早的应该是《周颂》中无韵的部分,可能要到西周初年了;《国风》中大多数都是东周春秋中期的诗。这里面便有500年的跨度了。

然后到了孔子的时代,他老人家是非常喜欢《诗》的,据说是亲手对其重新进行了编订。

《史记》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袵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说实话,这是扯淡的。

“诗三百”一词,在《论语》中即数见,可见在当时已经是现成名词了。而《论语》及春秋、战国诸儒著作中都不见有删诗之说,应是汉儒造作之论,而太史公信以为真了。读后感·如果孔老夫子他真的删诗的话,亲口声称要“放郑声”(远离郑国的音乐)的他老人家,怎么会不把郑卫从国风里删掉呢?

03、《诗经》的发展

孔老夫子喜欢《诗》,他在《论语》中就经常以诗句来教育弟子。在孔子看来,“诗三百”对于君子提升修养、论世从政、学习言辞、道德教化有很好的作用。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到了孟子的时候,就把“诗三百”从小学教育素材拔高到了政治哲学的高度。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从他开始,《诗》就走上了附会之路,一部绝美的文学书逐渐成了一部庞大的伦理学著作。

西汉诸儒更是沿着这条道一路走到黑。从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诗三百》就被收入五经之列,称为《诗经》。汉初对《诗》的研究流派分三家,《鲁诗》自鲁申公,《齐诗》自齐辕固生,《韩诗》自燕太傅韩婴。汉儒跟孟子一样,找出好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附会到《诗经》上,甚至直接将整部《诗经》解读为讽刺时弊的谏书。

西汉末年,毛亨和毛苌辑注的《诗经》应运而生。到王莽时期,《毛诗》开始盖过三家而独占鳌头。这里面也不免有政治因素影响。

后世诗学便把《毛诗》奉为圭臬。但《毛诗》依然诘聱难懂,以至于后来东汉末年的大儒郑玄为《毛诗》作笺,到唐代孔颖达再为《毛诗》作疏,累累不穷,越来越厚重。

唐末文学凋敝,宋时古学再兴,对于《诗经》的训诂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朱熹,主张将《毛诗》疏义抛到一边,拿着本文解诗义,摒弃附会陋说,使其文学的作用重露出来。但可惜的是,作为理学的卫道士,他将那些情诗呼作淫奔,也是时代的局限。

明末儒学在古韵和训诂上有颇大建树,但在《诗》的作用上的认识反而泥古,倒退到宋人之下了。我们今天来学《诗经》,尽量不涉伦理,也不涉政治,主要在欣赏其文辞,或进一步当作学习古代言语学的材料。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