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个哲学家》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2019-11-22 11:56:50求索作文网 - 读书笔记搜索 | 客服
A+ A-《孩子是个哲学家》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什么是好的父母?就连奇葩说都有一集标题《如果父亲一周陪伴少于12个小时是否配做父亲》,都说陪伴是最好的告白。
做父母的就应该多多的陪伴孩子,可是很多时候真的会觉得陪孩子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家宝贝最近迷上了煮饭的游戏。然后就开启了煮饭模式,每天下班一回家,第一句话就是“妈妈陪我玩游戏吧”、“好啊,玩什么啊?”“我来做好吃的”。
基本上的模式就是到家到睡觉看书之前,然后从周一煮到周日,下一周循环往复,乐此不彼。对于标榜为一个好妈妈的我而言,当然要好好陪,可是日复一日,每次都是同样的话术,翻来覆去的;同样的玩具蔬菜,同样的“料理”真的让我有点烦躁。
这就是关注的重要性,想想我们自己,当我们在谈论某个发自肺腑的话题,或者自认为很深刻的见解的时候,我们对方的眼神中读到了心不在焉的状态时,想想我们自己的是不是真的很生气。或许对于他而言,正在想一些对他而言更为重要的事情,就像我们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在游乐场玩耍心不在焉一样一样。
想想自己但还是是有多么奔溃。当我们失去了对方的关注时,感觉自己就是对着一团虚空在讲话。没有真正的回应,也没有真实的关注。我们的话语变得毫无意义,只剩下空虚和郁闷。
而当我们被人不带评判和预期的关注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非常爽的,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并感受到了温暖。但是我们时常忘记被人关注的感受,而同样给别人和给孩子的只剩下空虚的眼神,只留下我的物理身体还在你身边的这种状态。
当我们在思考未来和过去的时候,都比活在当下简单。我们从当下逃离,去幻想、担忧、回忆都比面对塑料玩具做出来的“惊喜”更加迷人。我们总是时不时的沉浸于另一个时空,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只是幻影,没有实在的个体。看着这些没有来头的不断重复的游戏,我们越是昏沉,现实的一切都让我们觉得无聊透顶。无论是人还是周围的环境,总是觉得这些只是影影绰绰的轮廓。我们在通过幻想、思考和演练在内心愉悦自己,退缩在自己的营造的世界之中。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是不是只是活在一个自己营造的虚幻的世界中,孩子的呼喊,似乎把我从梦中惊醒。无论我身在何处,都意味着我并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因为我的身体就在此处。我面对孩子,需要向孩子学到的是慢下来,活在当下,享受自己的时光,我们有权利不带目的的生活。
我想我之所以总是觉得自己生活在幻想之中,是期待生活给我更多的刺激和乐趣。反观日常生活,最多的就是平淡,这种平淡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所以活在当下常常让人觉得厌烦,所以面对精神世界,我常常面对一个难题就是要么回到虚幻,要么继续穿越这种厌烦——不断的"吃"孩子给的“蛋糕”——或许我们能接触到全新的生活。
孩子们的哭闹,问题和需求,都在不断的将我们找回此时此地。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家宝贝都很不喜欢洗头发,我真的是想过很多办法。
“你不洗头发,那么就只能把头发剪短,剪短了可不好看哦?”
“那就剪了吧!”...
无论是恐吓,威胁,还是说教,都完全没有用,小妮子就是不洗,头发只要弄湿就会大哭。以至于在后面,连洗澡玩水都已经不干了。因为她知道洗澡就要洗头,所以为了不洗头,也不要洗澡了。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使得她不爱洗头,我开始关注她每次的反应,我想可能是在更小的时候,一两岁的时候,那时候他还不会反抗,洗头就算是泡泡进眼睛,她哭两下,擦了也就好了。我想可能是因为眼睛进水让他觉得很不舒服,他现在大一点会反抗了,有自我意识了就开始反抗了。其实就是害怕我把水弄到他的眼睛里面。知道我向她保证眼睛里面不会进水,或是教会她举头望明月不用闭眼睛,低头思故乡闭眼睛后她才开始接受洗泡泡头。
当我们活在当下,真正的关注孩子的需求,用清醒代替幻想,按照现实本身的样子去看待,这样,不需要威逼利诱,我们就可以解决问题。
孩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教会我学会成长,在育儿的路上,总是伴随着不解和困惑,其实是自己对于自己人生的不解和困惑,“关注”孩子,并不是要满足孩子一切需求,而是把我们拉回当下,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理解孩子本来的原因。作者:会飞的猪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