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
2019-11-23 10:23:00求索作文网 - 读书笔记搜索 | 客服
A+ A-《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应该是初中,它赫然出现在初中生必读篇目推荐中。当时我年少轻狂,对这种书单嗤之以鼻,加之小学时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鲁滨逊漂流记》昏昏欲睡,就更加坚定了我啥都读就是不读它的心思。现在看来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
第二第三次看到这个书名大概是在公众号“章鱼读书”上,陈章鱼介绍,“很多问题不分时代,只要是青年,都会经历。尤其推荐第二篇《谈动》,真是举重若轻,看看朱先生如何用很简单的方法,就能帮助我们排解内心的焦虑。”
怎么排解焦虑这一个卖点非常打动我。立刻就打开蜗牛读书翻了起来。
朱先生介绍的方法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也是这样建议当代大学生的。听着非常朴实,但实际上非常有用,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肥宅青年而言,抓我们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完全就是走进了一个新世界。
今天来品咖啡看书摸鱼,听老板娘和其他客人讲讲自己的育儿经验和旅行见闻,也的确觉得耳目一新,身心轻松。有新鲜事物刺激头脑,人就不会囿于自制的困境,可能就是这么个理儿吧。
除了《谈动》,在其他篇章中朱先生的观点也很适合让年轻人如何缓解焦虑。
我觉得我们废柴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是在生活的目的这件事上主次颠倒,容易在一个小领域上走牛角尖,自怨自艾。而朱先生则提供了很多生活小tips:
在《谈升学与选课》中,他指出: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让大家脱离纯为事业而苟活的生存方式。
同样,他也在《序》中就指出:
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让大家除了关注饭碗之外,还关注些其他的东西。
而《谈人生与我》中他所说的:
在它们说,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也是这个意思,生活,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把目光转移向事业外更加广阔的生活,可能就不会这么憋闷了吧。
焦虑本身是一种情绪。在情与理方面上,朱先生也有一些心得,集中论述于《谈情与理》中:
他固然是傻,可是世间有许多事项得有几分傻气的人才能去做。纯信理智的人天天都打计算,有许多不利于己的事他决不肯去做的。历史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可以一言以蔽之,“仁”胜于“义”,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其实都在指向他所崇尚的富有情感的,而非靠理智锱铢必较的生活。
在《谈摆脱》中他指出了悲剧的起源。在《谈人生与我》中他描述了痛苦的原因。可能明白了悲剧从何而来,就可以绕开它,过上快乐的生活了吧:
悲剧之发生就在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
“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
为什么天天做明知其无聊的工作,说明知其无聊的话,和明知其无聊的朋友假意周旋?在我看来,这都由于“摆脱不开”。因为人人都“摆脱不开”,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人看得重要。
最后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中,他又再次强调:
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啦,朱先生也是在提醒我们,效率不是唯一的标准。世界上还有其他东西也同样有价值。
除了我所关注的焦虑与生活外,这十二封信里还涉及了如何读书、如何作文、如何交友、如何休息、如何写作等年轻人关心的问题。可以说我的朋友孟实非常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弱点与兴趣所在了。也可能是古往今来年轻人都有这样的共性。
无论如何,迷茫焦虑的时候,听听别人怎么说总是没有坏处的。十二封信,再加上几篇附注,130分钟读完,也没有压力。作者:林骁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