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2019-11-24 07:09:45求索作文网 - 读书笔记搜索 | 客服
A+ A-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在读此书之前,我对村上春树几乎一无所知。在不抱有任何期待的心情中,偶然被书名吸引,从而被文字牵引着踏入未知世界。习惯于从对比中引发一些熟悉感而产生共鸣的我,读《刺杀骑士团长》的前几十页时,不自觉的联想起史蒂芬.金的《尸骨袋》。也许,同样是隐含着死亡意味的名字;同样是因为妻子的缘故导致主人公离群索居;又同样是在独自生活的住所中,神秘事件开始发生——并且,初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窗外恰巧淅淅沥沥下着冬雨——无论精神上还是现实中,都有一种若有似无的阴冷氛围在我周身萦绕不散。这让我不自禁的,用读什么恐怖故事那样的态度,小心翼翼地对待它。
译作总是有种特殊的、独属于那个国家的腔调在里面。小时候看惯了英译本,对那种风格已经习惯;但之前产生过兴趣的几本日译小说,行文的方式实在读起来令人如鲠在喉、头痛不已。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虽然也有特别的用语,在评论区里也有一些关于语句过于复杂绕口的怀疑和抱怨,于我却完全无碍,甚至可以说我非常享受这种遣词造句。略看可能不懂的字句,细细读来便如拨开挡在眼前错综密集的枝桠,最终见到的是月光下朦胧又鲜明的旷野,有着实实在在可以被我心领神会的意味。然而看译作时比较纠结的一点,便是——我由衷欣赏的那些,究竟是原作者原汁原味的本意呢,还是参杂着译者思想的再创作呢?无法确定这点,终究有些意难平。
也许,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的共同点之一,便是可以引发思索的语句俯拾皆是。无法一一牢记固然遗憾,但同时也给了我们重温的理由。只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讲述了从事创作肖像画工作的“我”,在遭受妻子背叛后独自住在挚友的因重病而神志不清的父亲——著名日本画大师的山间居所中,发现了房主人从未公布于世的神秘画作,即《刺杀骑士团长》;在探究此画的背景与内涵的同时,“我”和“我”的“邻居”们表面上因为创作肖像画、实则因为错综复杂的过往而有了种种关联。若从超现实的角度概括整个故事,则是:主人公“我”,在机缘巧合中将由关联性塑造的世界与现实世界间的通道打开了,“理念”与“隐喻”均是某种受限制的情形下,可以以实体存在的形象,有血有肉,会受伤,也会带来伤害。在牺牲了“理念”,历经考验而甩开了“隐喻”后,“我”与“我”想要保护的人都获得了新生。
整个故事现实与超现实互相交织,匪夷所思又合情合理。更令人回味无穷的是,书的开始即是结局。作者写在最前面的便是终点,只有读到最后再返回最初,才明白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然而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被解决。时间继续向前走,主人公在两个世界均还有所困扰,然而这就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生活。
在此,只记录下本书最初给我强启发的一句话:
“细想之下,那同面对他者的自己这一定义或许有相通之处。虽是自明之理,但很难将其自明性诉诸语言——如你所说,恐怕只能作为‘由于外压与内压而在结果上生成的接触面’加以把握。”
这是自己对于自身的认识,到目前为止,我读到过的概括的最为精准的描述了。不由得叹服不已。读书时感慨良多,脑子中的想法甚至要互相吵起来。读罢闭目回想,那些思考仿佛随着故事的完结一起沉入水底,脑海波澜不兴。或许它们已成为我思想的一部分,在某些时刻会影响着我的行为,我的话语,甚至我的选择。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ps:与此书无太大关联的一点点心情。不读实体书的遗憾,便是无法得此书其真正的厚度,无法体验读过最后一行字后,重重合上书页、摩挲着书脊上真正熟悉起来的名字的喜悦感。
还好充实感是不变的,一直幻想着未来仅属于自己的小房子里,有一面墙竖立着深褐色高至天花板的书橱;我将站在脚手架上,取一本很久前读过,突然又想重温的大部头。
有些确切的场景,在我时时变化的追求中一直憧憬未变,或许堆砌得足够多后,组成的便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了吧。为了充实这些场景,我在汲取着。相关: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1500字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