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关于诗散文:立夏[优秀6篇]

2022-06-01 11:24:10求索作文网 - 读书笔记搜索 | 客服
A+ A-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散文:立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散文:立夏 篇1

今日立夏。

清晨,沿行政中心前方横卧的金洲大道东行,我仿佛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夏日的脉搏,韵律缓慢,不分老人还是青年,走在路上都是那么地闲适,即使偶尔有人跑步经过,无论速度怎样,心灵的节奏如出一辙,慢慢悠悠,缓缓徐徐。

在不经意间,立夏了。经过前几天昼夜交替的暖雨洗涤,从黑暗中走出来的沩城,在阳光的沐浴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座经过一晚休整的城市,又开始信心百倍地面对新的一天,为欢娱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抖擞精神。

右转宁乡大道,直抵江边。沩江,这条蜿蜒曲折日夜奔腾的母亲河,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骊歌,每时每刻都在流淌着或绿或蓝或透明的美妙音符,随阵阵轻风拔动起沿江两岸,垂柳展肢,香樟伸腰,繁花摇曳,芳草起伏,亭台精巧,楼榭别致……一切的一切犹如婀娜少女,亭亭玉立,舞蹈蹁跹,仿佛都在为这首迷人乐章欢呼雀跃,陶醉呻吟。

沩城是一座古老而又新生的城市,如星耀般点缀湖湘楚地;沩江是一条迤逦而又壮阔的江河,若玉带般穿行城市中央。如果可以,请允许我从此停驻时空。

柔和的太阳从高空散射下初夏的光芒,给了这座城市一个温馨的拥抱。街道上,车流闪银如梭,路人披金如织;花坛中,行道树吐绿绽新,摇翠撩云,还有那丛丛团团的粉红、洁白、淡紫……百花争艳,万卉竞妍。盎然意境如诗画,让我情不自禁,忘返流连。

期待吧,在激情的日子放慢脚步,安逸淡泊;在热烈的季节舒缓生活,从容坦然。无须怀疑燃烧的岁月,沩城最美丽的日子终会在盛夏,解除束缚,强势昌隆。

很好,今日立夏,丰腴的赞歌不会遥远,不再无期。

诗散文:立夏 篇2

春意阑珊处,立夏款款来。“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当人们还在为春风里的沙尘喋喋不休时,夏日的炎热伴随着阵阵惊雷悄然而至。仿佛一夜寒冬天明已然夏季,湖畔的桃花映面红,转眼间又落了一地,春去春来不曾留意,夏日当归,扑面而来。

立夏之美,在于希望。北方的春天短暂而暧昧,作为四季的轮回之始,既无法摆脱冬日的冷峭,又难见风和日丽的温煦,于是,人们往往期盼着春天之后的夏日,渴望温暖的阳光,稻田的幽绿,田野的花香,以及五光十色的夏日梦乡。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村居即事》诗中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问君心有何所寄,恰似细雨起波澜。初夏缠绵的微雨,缭绕的斜风,明净的小巷街道,斑斓的色彩,处处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撩拨着人们内心的诸多渴望和细腻心思,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无限美好祝愿。

立夏之美,在于勤劳。作为农业传统国家,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古人对时令变化充满了虔诚,人们用极大的热情和隆重的仪式,来迎接夏天的到来。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农谚有云:“春争日,夏争时”。这是说,农事安排春光宝贵,夏时如金。春种晚一日不如早一日,夏收夏种夏管晚一时不如早一时,“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所谓“四月插秧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则告诫人们不要懒惰蹉跎,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行动起来,只有把握农时,辛勤劳动,努力耕耘,才能丰衣足食。

立夏之美,在于成长。在《礼记月令》中,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万物生长处于旺盛期。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在经历了一整个春天的蛰伏和孕育,万物在夏日的召唤下,纷纷开始崭露头角,活动筋骨,呼吸空气,汲取养料,陆游在《立夏》中写道: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花儿尽开,引来众多蜜蜂采摘,槐树柳树开始长出新枝,逐渐繁密,生机勃勃。

总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夏时之计贵如金”。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争日抢时,时不我待。在这个初夏的季节,蓄势待发,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充实每一天的生活,不枉费每一刻的时光,谱写一曲朝气蓬勃的夏日赞歌。

诗散文:立夏 篇3

今天立夏,昨天晚饭时间婆婆打来电话,儿子接的。挂完电话儿子传达电话精神明天每人都要吃一个鸡蛋!

如果不是婆婆提醒,我们都忘了立夏,连鸡蛋都没准备。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第一个共同问题是冰箱里的鸡蛋还有没有。

打开一看,还有两个,安静的躺在那。

老公说明天你们俩一人一个吧,我就不吃了,这会不至于再出去买吧,我觉得也是。

反正明天他要去宝应玩,怎么的也会吃上鸡蛋的吧。即使不是整个的,只要吃了就行了。本来就是意思意思的交易。

一早他就起来了,我和儿子还睁不开眼睛,他却精神抖擞。坐在床边上说这说那。见没人理会,出去了。

后来明白他是去厨房了。

烫了早饭,煮了鸡蛋。自己静悄悄的洗漱,吹早饭。没再影响我们睡觉。不过,我们已经醒了。

母子俩躺在床上商量今天的何去何从。

儿子的意见很坚决,坚决如铁。不去宝应,肯定不去。

我无所谓,去不去都行。去,可以和朋友们聚聚玩玩。不去,可以待在家里安安神,休息休息。毕竟这两天太热了,气温天天飙升。

临走前,老公又问一遍去不去啊

不去了儿子的声音比我大得多。看小东西的情形,我似乎有点想不通,以前一提回宝应或射阳,高兴得直跳。现在怎么了,是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还是另有其因。没问,随他就是了。

两个小小的草鸡蛋被留在厨房里。我和儿子一人拿一个,儿子提议我们敲蛋,看谁的蛋厉害!好啊,我也正有此意。

结果,是我的鸡蛋赢了。他的被我敲得稀碎,小家伙不服气,抢过我的,对着桌子敲了两下,直到碎了才安心吃早饭。

吃过早饭,收拾收拾,打算出门。

觉得待在家里太无聊了。不如到外面转转。再说中午我也不想做饭。

天气虽然有点热,但是挡不住我们外去的动力。毕竟地表温度还没上来,只是阳光直射下的躁热。遇见阴凉地,和窜巷风,还是很凉快的,甚至有添衣服的欲望。

阳光下,太阳帽,骑着电驴,带着儿子,飞行在大街小巷。有风景,也有人,目不暇接,风儿吹吹,还是挺惬意的。

第一站章福元,买了两根鸭脖子。

第二站乐天玛特,买了一些夏季日用品和吃的。

第三站沙县小吃,买了一份臭豆腐,两碗青菜肉丝米粉,两笼饺子。儿子对那饺子特别赞,吃了一笼还要吃。同时埋怨以后再也不吃臭豆腐了!这次吃够了!

第四站楚秀园,买了一只石膏熊,和儿子两人开始涂色。这是我以前一直想干的事情。一直没干成。今天就是奔这个来的。

色彩的搭配,粗细笔的交叉使用,落笔的力量,别看这小小的涂色运动,还真蛮磨练人的。

平时好动的儿子,这会能坐着,提着画笔轻轻的蘸色浆,静静的涂,一笔一笔,真是不容易。我也算是顺便看看他的耐心与细心。

孩子的天性包括玩具和色彩,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过,本性还是本性。男孩子一个,哪里能静坐老半天。完成不到一大半的时候,失去兴趣与耐心了,忽地扔下笔,站起来,喝了几口水,说妈妈,我去玩了,就那边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有一个类似于幼儿园的小游乐场所,是免费的。离我很近,一抬眼就能看到。所以,点头答应了。

剩下的工作虽是接近收尾,但是却很繁琐。修补色彩,填充色彩,边边角角,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事。多溢出一点点颜色都要重涂,一边涂一边等风干后再涂,再等风干,渐渐地,我的手臂都开始酸了。

不过,并不埋怨。虽不是兴趣所致。但倒是一种享受。徐风中,阴凉下,矮桌矮凳,面对王彩斑斓的颜料心情也别样。

很静心,享受这心静时刻,好几回有都一种被催眠的感觉。

身心如宗教般宁静,在这初夏的躁动中。

接近三点时,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打包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生怕磕坏了。这可是好半天的功夫和心血呢。

返回时,带儿子顺道路过以前的住处,八二新村。

看那里,正在修装地下管道。沿河一带也在搞什么工程。到处都是灰尘。也到处是人。

印象中,这里是人密度很高的地方。

儿子说,好多地方已经记不得了,只有住所还有记忆。那是正常了。

到家时,在楼下一家理发店,给儿子理了发。

上楼,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狂喝水。咕咚咕咚,一人一大杯。喝完了还不忘感叹一句哎英哇,渴S了!

上午临走时就备好了一壶冷开水,防止回来时口渴。

真是英明!

晚上,下了面条,煮了饺子。儿子只吃了面。他说中午的饺子太好吃了,家里的暂时不想吃。我无语。前两天父子二人还一个劲的夸我饺子包得越来有味呢。难道是鼓励?不像......

不吃我吃。

洗完澡。儿子睡了,我坐下来,写一篇。今天的流水帐。

边写边瞄着电视,非诚勿扰,百看百厌,百厌百看。

诗散文:立夏 篇4

这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又是怎样的一个习俗?我不知道,因为我们这里没有过多的讲究。或者是,讲究太多了,人们便由于忙碌,把它给淡忘了。

时下正是三夏大忙的时节,收割碾打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麦子成熟的时候,一天一个样,如果焦了那麦壳会自然开裂而把麦粒掉在地上,是多可惜的事。于是,每逢此时,人们便抢收小麦,如此架势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

但近几年来,机械收割几乎彻底代替了手工劳作,联合收割机会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支援夏收。田野里,麦秸整齐的洒落在机器一旁,而车仓中的麦粒源源不断地被剥离下来,到了地头便自动倾卸在等候在那里的机动三轮箱中。而后被运回来,倒在场院,或者倒在公路上。虽然不允许在公路上晾晒小麦,但夏收急似火,法不制众,谁也没办法。最好是不要挡路,爱咋晒咋晒吧。

而夏收时节最怕的是没有好天气,影响小麦的晾晒。但最近几天,天气一直不好,零星的小雨中雨不断,让急着收麦子的人们心情很不好。这样下去,熟过的小麦会在麦杆上出芽;而已经收获的小麦因为没有及时晾干,而会发霉变质,甚至出芽。从而影响到小麦的储存和销售,能不让人心急如焚么?

于是怨天尤人,骂骂咧咧成为最时尚的口头禅。

“死天,你不叫人活了是怎的?”

“吓到什么时候去呀,要雨的时候没雨,不要雨的时候抢着下雨。老天不是个东西!”……

有人便说:“老天爷的事你管不住,你还是管好自家的事。天事大了,人怎会理解?”

还有人说:“莫非到了世界末日,老天爷要收人了,灾难咋就这么多的?”

“胡说!”有人制止:“不要无事生非,滥造谣啊。”

鸟是鸟,雨再大也要觅食。叽喳的从头上飞过,似乎发现了事物的所在。对了,不是夏收时节吗,到处都有遗落的麦粒,人是顾不上捡拾的,就留给鸟雀吧,让它们“过个肥年”。如果还有剩下的,蚂蚁、田鼠不是发了?

雨还在下,迷迷蒙蒙有春天的感觉,花会开么,果会青么?

雨还在下,凄凄沥沥又有秋天的感觉,雁会南去,菊会飘香么?

对了,夏天还是夏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黄了酸杏,让人步入诗情画意,而口齿生津呢。

盼着明天天晴,那该是人们遂了心愿,好得像“过年一样”。-

诗散文:立夏 篇5

今日立夏,万物直立生长。有诗:无可奈何春去也,切将樱笋饯春归。

夏天在长裙短衫中,愉快的来了。经历了春天孕育与盛开的花朵,都悄悄地藏起了芬芳,果实已经立在枝头。走在后山的山路上,不时都会遇上一些也桃子,桑椹子,很多果子,在夏天来临之时,拥抱而来。

山路的两旁,绿意铺满了路径。寻着一弯春风,拾起野花的妩媚,已经走在了夏天的.门口。一抬脚之际,踏进了夏季。和一帮友人,送春归,迎夏来。遇见桑椹子熟了,欢悦的如孩童,立在树下,顺手采摘。不断地送入口中,一丝酸甜入口之际,夏意在弥漫。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故作深沉。在大自然里,回归到天真的本性。就那样站在桑椹树下,边摘边吃,满手的紫色汁液,满嘴的酸甜,沁人心脾。一阵山风吹过,仰起的脸庞上挂满了纯真。就是那样的美好啊,在春末夏初,尝到了生活的味道。

满眼的绿,轻嗅草木香。春深浅夏,清和安宁。这个季节,最喜这样的果子。樱桃,桑椹,带着酸甜。

夏天来了,又是一年游泳时。穿了厚一点泳衣,泡在家乡的汉江里,蔚蓝的天空,映衬着碧水,不远处得高楼林立,大桥在夕阳里,拉伸。尽情的欢笑吧,在水中,在山路,在夏之初。水温刚好,游出一尾舒展。在水中,抛开了杂乱的琐碎,安享那片刻的宁静。水包围着身子的温柔,抚摸着心脏深处的脉搏,呼吸之间,吐陈纳新。

今年立夏的前一天是青年节,和一帮友人相约,爬山游泳。大家热情依然,说着:青春不散场,回忆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

夏天就这样在热情中,来了。带着对青春的留恋,带着对流年的守候。

立夏,让我们一起拥抱夏天。

诗散文:立夏 篇6

小时候总盼着过立夏节,因为这时候,樟树长得最旺盛,那一阵阵清香总是惹得我们几个小伙伴爬上树去。我们比赛谁先摘到樟树的花,可是我们找了老半天,就是不见花的踪影,幼小的我们猜不透,为什么不开花也这么香啊。后来经过争论,大家一致认同是花仙子来过了,是她把香味撒在了樟树上……

没吃茶叶蛋,就算没过立夏节。只要一到立夏节,我总是叫嚷着让妈妈煮茶叶蛋吃,看着妈妈把大大的鸭蛋一个个放进锅里,我的心中盛满了期待。

“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吃啊?”

“等到蛋变得灰溜溜的,就可以吃了。”

于是,我每隔十分钟就往厨房跑一次,踮着脚张望锅里的蛋有没有变色。妈妈还特意为我留了几个没有碎的蛋,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把蛋捧在手心里,生怕一有闪失,就把蛋敲碎了。

小伙伴常凑在一起碰蛋,谁的茶叶蛋最硬,我们就封他做“蛋王”。记得我家有一颗酷似茶叶蛋的鹅卵石,我拿着它,把同伴们的茶叶蛋都碰碎了,他们一直不知道,我偷偷乐了好一阵子!

岁岁立夏,今又立夏,仿佛去年的立夏才刚刚和我们挥手告别,今年的立夏节便悄然而至了。我怀里又揣了两个大大的茶叶蛋,来到了村口的大樟树下,贪婪地吮吸着立夏的芬芳。

“毛毛!”有人叫我小名。我回头,原来是邻居小四,后面还跟着阿狗、小芳、燕子,哈,儿时的伙伴都来了!

“毛毛,我们不信你的茶叶蛋还像以前那样硬!”

“那就比比吧。”我笑着挥了挥手中的蛋。

欢声笑语和着熟悉的芳香,像长了翅膀的小鸟,飞得很高、很高……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