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
2019-12-25 20:21:41求索作文网 - 高中搜索 | 客服
A+ A-跨越漫漫历史长河,去领略不一样的哲学风景。《实践论》是毛泽东主席在1937年所做的马克思认识论著作,其主旨是通过深入剖析“知”与“行”的关系,来揭露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同前人的对话间,《实践论》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非凡的认知体验。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看“认识”的基本规律,对我们今天从事任何事情都有指导意义,因为“正确认识事物”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如果“认识”不正确,后续的行动必然是错误的。所以其重要性犹如弓失之的,无的则弓失无向。正如三国赤壁之战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中,诸葛亮便对“认识”的基本规律做了一个深切的阐释。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一眼识破了这是一条害人之计,于是他淡然处之,并向周瑜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借到十万余支箭。若诸葛亮最开始没有认识到“造箭”是周瑜的诡计,那么在军令状的威胁下,诸葛亮只能命丧他人之手,又怎会有一代军师的盛名?人的活动是人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这正是正确的认识指导了人实践的实例。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即“行”是“知”的标准,邓小平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便是来自于这里。远古时期的神农,历经千辛万苦,亲身尝药草,奠定中医学基础。近代达尔文不顾教会的压迫,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终于证明了生物是由进化而来,而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结论,提出了进化论,并写成科学名著《物种起源》。直至现代袁隆平先生为了让中国水稻能提高产量,让更多的人吃饱,经过无数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培育杂交水稻,终于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这都是“实践决定认识”的鲜活例子。在社会实践中,只有人类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认识”才算是被证实。人类要想得到预想的结果,必须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客观外界的规律,不然,就会在实践中栽跟斗。而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外界的规律,便会转败为胜。
《实践论》为何在当今社会建设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就是因为正确认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新历史条件下,处理社会建设中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实践论》带给我们的是马克思哲学的锋锐和力量,是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博大和精深。作为新一代,就让我们从《实践论》中汲取哲学真理,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吧!
真理永无终结,实践永无止境。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