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心得体会
2021-11-30 10:30:16求索作文网 - 观后感搜索 | 客服
A+ A-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心得[篇1]
2004年,是张连印种树的第一个年头。植树季节,张连印风风火火地带人上了山。节气不等人,白天栽上树,晚上张连印老两口就在月光下浇水。
本以为万无一失,就等着见绿了,可到了秋天,张连印傻眼了,春天栽种的10000棵树苗没活几棵。他又紧急补种了6000棵树苗,依然近乎“全军覆没”。看着树苗荒在地里,老将军哭得像个孩子。
有人劝他,“村里种了几十年树,都没活几棵,你就别再费心思了”。
张连印撂下狠话,“林地就是战场,让我撒手不干,等于让我当逃兵”!
平复好心情,他把枯死的树苗连根挖起,反复研究,虚心向苗木专家请教。渐渐地,他摸到了在沙化土地上种树的门道。第二年,他的树苗成活率就达到85%以上!
那年五一假期,大女儿张晓梅回村探望。一进村,看到一群身穿迷彩服、手握铁锹的村民迎面走来。
刚要走过去,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晓梅,你怎么来了?”她急忙寻着声音转身,只见队伍中两位老人,头发吹得蓬乱,脸又黑又红,正是张连印老两口。看着变了模样的爹娘,她的眼泪扑簌簌地掉了出来。
村民们也被张连印与民同心、同甘共苦的情怀深深感染,打心眼里佩服他、信任他。村两委班子开展党建活动,邀请他参加;搞发展规划,征求他的意见;村民家里有点事儿,都请他出面主持。种树资金短缺时,3位村民贷款30万元借给他,连借条都没让他打。
随着张连印事迹的传开,很多单位经常邀请他授课。尽管植树之余难得有休息时间,但他仍然有求必应。他觉得,这是一个传播绿色发展理念的绝佳机会。
可每当人家给他课时费时,他总是断然拒绝。他说:“我讲课是应该的,不要你们一分钱。真想做些啥的话,那就帮我栽上点儿树吧。”
这些年来,张连印为周边乡村、学校和部队无偿提供树苗30余万株。在他的无私付出和影响下,绿化荒山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左云县,曾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现在,这里风沙没了,山也绿了。
这绿色有张连印的功劳——在他的带动下,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
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心得[篇2]
一位身着旧迷彩服的老人,头戴草帽,肩扛铁锹,已在山头劳作。
慢慢地,东方泛起一片鱼肚白,霞光映衬着老人的背影,也照亮了他身后的那片林场。风吹枝叶,沙沙作响,就像是一排排、一列列在整齐报数的士兵。
这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共和国少将张连印位于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村的林场,也是他退休后的新“战场”。
18年来,张连印扎根荒滩、默默奉献,绿化荒山1.8万余亩,植树205万余株,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绿化将军”。
老将军开辟第二“战场”
76岁的张连印看起来和普通的农村老人没啥区别,身材消瘦,双手粗糙,脸色黑红。他的家就在张家场村旁的荒滩前——一排红顶瓦房,进门一个简陋的客厅,红砖铺地,两张破旧的沙发,一张简易折叠桌充当茶几。卧室一张火炕,一个衣柜,还有一张书桌,仅此而已。
如果说与普通农民家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客厅墙上挂着的那几幅书法作品。其中一幅这样写道:“将军征战岂止在疆场,绿化家乡仍堪显神威”。
还记得2003年5月的那天,张连印退休了,面对军旗,他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从列兵、班长、排长……一直到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张连印长期奋战在带兵打仗第一线,曾亲自指挥多次实战演习,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员。
退休后,家人劝张连印出去旅旅游、读读书、品品茶,享享清福。也有人冲着他的将军头衔,开出高薪聘请他当公司顾问,甚至堵在家门口软磨硬泡,请他出山,但他都不为所动。
其实,张连印心中早就有了打算。
张连印的童年很不幸——家在雁门关外、长城脚下,风沙极大。民谣唱道“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堵门风。”而他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成人。后来,又是乡亲们敲锣打鼓将他送到了部队。在部队,张连印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立功、提干,被毛主席接见……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
“植树造林,绿化家乡”,这八个字,张连印已经思索了很久很久。现在,他终于要开始行动了。
听说张连印要带着老伴儿回家乡种树,亲朋好友都来劝他。可他却坚定地说:“我是靠乡亲们的救济才长大的,参军后是党把我一步步培养起来的,我回来是回报乡亲们的恩情、回报党的恩情,绝不是心血来潮!”
村两委会议上,张连印郑重表态,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还集体!
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心得[篇3]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战场’”
张家场村位于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的区域。早年的张家场村,大部分区域都是荒山荒坡,黄沙肆虐、尘土飞扬。“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堵门风”是这个小村曾经的真实写照。
有村民回忆,小时候每天早上起来,透过油纸窗往外看,屋外漫天黄沙,上学走路都要用胳膊挡住脸,风沙刮在身上噼啪作响。
时过境迁,村里的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遍地是樟子松、云杉、油松。记者行走在林间,阳光穿过树叶打在脸上,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天空在绿树的掩映下蓝得耀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啥好都不如空气好!自从有了这些树,我们村也有了湛蓝的天。”一位面色黝黑、头发花白的老人说。
这位老人就是张连印。他身着旧迷彩服,手上拿着铁锹,一眼看上去,更像是一名朴实的农民,而不像退休的将军。
就在这片绿树成荫的茂林中,张连印将他植树的故事娓娓道来……
2003年,张连印退休后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站在山上,望向河尾滩旁的荒山秃岭,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在这3000亩荒山上种树!
签合同那天,他当场表态:“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战场’。”
2004年春,张连印在一片荒滩上建起平房安营扎寨。几间低矮的平房,既是他的家,也是库房。院里停放着一辆已经掉漆的面包车,是张连印在2015年花4万多元买的,也是最值钱的家当。这些年,他就开着这辆面包车,每天带着镐、锹和树苗,翻山越岭上山植树。
除此之外,张连印连政府提供的退耕还林补助都交给了乡亲们。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很快,老两口的积蓄就花光了。
资金有缺口,全家人倾囊相助,找亲戚朋友,多方筹措,大女儿用刚买的新房抵押贷款了20万元;儿子拿出了仅有的10万元积蓄;小女儿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一并贡献了出来,这才凑够了启动资金,解了张连印的燃眉之急。
站在山西左云张家场村的瞭望亭俯瞰,樟子松叶茂枝繁、连绵成片,聚拢成一片林海……
这种多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的树种,为啥会在左云这片黄土地上旺盛生长?
关于这些樟子松的来历,左云县群众口口相传:“2003年,有位将军退休回乡,脱下军装、扛起锄头义务植树18年,种下了200多万棵树。”
这位种树的将军,就是被当地人称为“绿化将军”的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戎马倥偬40年,退休回乡后的他,不顾疾病缠身,奋战在绿化荒山、防风治沙一线,书写了坚守初心本色、不懈奋斗奉献的精彩人生。
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心得[篇4]
“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采访中,张连印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作了“一点点贡献”。但村民们都说,没有张连印,就没有这漫山遍野的绿树。
十几年来,张连印一直干在前面,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种树是个体力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耐心。张连印回乡后也一直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作息。每天早上,他5点钟从炕上爬起来,抱着树苗上山劳作。植树的时候,肚子里是凉饭,浑身上下是泥水,头上大汗淋漓;一天下来耳朵里、鼻孔里都是沙子。
“当初听说他种树需要人手,我就来了。跟着将军植树,一干就是十几年。”最初和张连印一起种树的村民田四旺,见证了张连印种树的执着与艰辛:“我们这儿,不是沙地就是石头山。其他地方种树浇1次水,我们这里得浇3次。”
然而,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片枯萎。“我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工作起来,张连印发现,改善生态环境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
于是,张连印开启了他的“求学之路”。为了学习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方法,他先后20多次到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协调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还订阅了10多本林业杂志。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树苗的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
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又一件事让他犯了难……
2004年冬天,正在成长的近万株树苗短短几天就被牛羊啃得残缺不齐。看着被啃食的小树苗,张连印心疼了好几天。他认识到:“不唤起大伙儿的生态保护意识,种再多树也难见效。”
张连印没有向放牧人索赔,而是把他们聚拢在一起谈心:“我回来种些树就是想让生态环境变好,回报乡亲们。大家一定要帮一把,别再让牛羊破坏这些小树。”
栽下去的是树苗,长出来的是大伙儿的环保意识。自那以后,大家放牧格外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村民说:“张将军种树是为了咱们村、为了大家伙儿,我们不能再添乱!”
“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十几年来,他先后建起300多亩的育苗基地,绿化荒山1.8万余亩,在长城脚下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心得[篇5]
“党组织把我从一名士兵培养成为干部,我要回家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张连印始终难以忘怀,当年乡亲们给他胸前戴上大红花、扶他上马参军时的嘱咐:到了部队要争气,听党话、好好干。40年军旅生涯,张连印清晰地认识到,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听到张连印要回乡,当地许多企业高薪聘请他,张连印都不为所动:“我是一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是乡亲们送我去参军,党组织把我从一名士兵培养成为干部,我要回家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要回来植树,身边还有不少人劝阻。老伴王秀兰滚着泪珠子对他说:“我不反对你回报乡亲们,但这么大岁数,种树身体吃不消,捐点钱,照样能成事。”
“我知道种树又苦又累,但没人吃这个苦,乡亲们的日子咋会甜?”张连印想起遍地荒滩,看着眼前的黄沙漫卷,自己不可能不管。
“看着树苗一天天长大,我就能看到生命的意义。”乐观的张连印走到哪里,就把欢声笑语带到哪里……
以前,张连印的儿子张晓斌一直不明白,父亲回乡成为地道的农民,到底图个啥?
为此,张晓斌和爱人专门去了一趟张连印的林场,看到当年的荒山土岭、飞沙走石,如今变得遍野青翠、鸟语花香,想到父亲为种树作出的努力,眼泪直打转。
张连印在树林里给儿子张晓斌上了一课:“人这一辈子要经受的考验很多,我们是共产党员,一定要把为人民服务、为党奋斗终身的诺言践行好。”
2015年4月,张晓斌选择以自主择业的方式退出现役,打起背包回到家乡,陪父亲一起种树,每天早出晚归,白天顶着烈日风沙,运苗、栽种、浇水,晚上陪伴父母拉家常。望着满目苍翠的树林,张晓斌越来越理解父亲的选择。
劳动节这天,祖孙三代在山上整整干了一天。把最后一棵树栽下时,已是夕阳西下时分。指着远处的排排松林,张连印说:“劳动创造奇迹。”孙子兴奋地说:“爷爷,将来我也想像您一样,种很多很多树!”
第二天一早,迎着旭日的光辉,张连印又头戴草帽、肩扛铁锹到山头劳作,一抹朝霞映衬着他的背影。他挺直腰杆,眺望着脚下这片绿色海洋。风吹叶响,像是一支整装待发的部队。“和它们在一起,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张连印眼神无比坚定……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