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2022-04-23 15:18:51求索作文网 - 观后感搜索 | 客服
A+ A-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1]
从仰望天空到直穿云霄,从抬头望月到探索宇宙,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华夏儿女们从未停止奔赴星辰的步伐。我相信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学生干部,更需要增强学习紧迫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大理想。
神舟十三号在东风着陆场的平安着陆,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新开端。我国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作业到舱外行走,再到太空生活、“天宫课堂”科普授课,每一步跨越,都凝聚了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和汗水!祝愿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2]
回顾2021年,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神舟飞天,在航天人的追梦之旅中,全体哈工大人勇担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助力中国航天闪耀苍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展望2022,中国将建成天宫空间站,人类载人航天将实现两大空间站同时在轨运行,正式开启载人航天新时代,哈工大也将持续助力中国航天,一起向未来!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3]
在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已经结束,成功返回东风着陆场。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个飞船实现了多个“第一次”,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每一处每一个点滴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力量,与此同时,由于我校强大的航天实力,在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背后,也蕴藏着无数哈工大力量。我校材料学院、机电学院、航天学院通力合作,共同配合,均在神舟系列飞船中有不错的成就。因此,作为新时代哈工大学子,应秉持哈工大精神和哈工大力量,继续为祖国航天和祖国事业进行奋斗并不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4]
在观看神舟十三号返回视频后,我万分激动。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实在是为祖国而自豪,也向航天人员致敬。此次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完成,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还顺利返回地球,挥别繁星,共同见证英雄凯旋,真的让人热泪盈眶,祝福祖国航天事业能够蒸蒸日上。
梦寻九天,向往星河灿烂;神舟凯旋,续写崭新篇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神十三”的使命或已圆满结束,但中国航天人探寻星辰大海的征途却永不止步。青年一代更应肩负起党和人民的期望,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向航天人致敬,向中国梦进发!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5]
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运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升空,搭载着3名航天员如利箭般刺破苍穹,飞向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之战”,青岛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护航技术支撑。
早在此次任务发射前期,中国电科22所的信息保障团队就已全面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这支团队全力为此次任务提供了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预报预警信息,为发射窗口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团队还为任务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电波环境效应数据,保障航天测控、卫星通信和空间目标监视雷达等系统的可靠运行。由中国电科22所研发的便携式定向仪、陆用型信标机、海用型信标机、航天员通话电台等设备齐“上阵”,组成了一张近、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救生网络。这套多次为我国航天任务发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装备”再次为神舟十三号的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护航。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本次飞行任务中再次接受了实战任务考验。”团队博士郭阳说过,飞船在空间飞行状态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该技术可将飞船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秒内进行“实时翻译”,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位置与姿态,让地面控制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飞船“实况”。“这项技术就像飞船的‘眼睛’,让它保持更好的姿态运行。”郭阳表示,航天可视化团队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轨道修正、姿态调整以及飞行控制与指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为神舟十三号飞船在轨飞行保驾护航。
“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执行交会对接任务中,已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10余年,已成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常态化任务执行系统。”据郭阳介绍,该团队早在2011年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就已经作为任务全过程的推演平台,曾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等工程实战任务,主要包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嫦娥四号以及嫦娥五号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二号、天舟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时三维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6]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就充满着遐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太空。但质疑的声音也逐渐传来: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劳民伤财呢?
时至今日,由于地球资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纷纷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外太空,而太空广阔无垠,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如高真空、太阳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gps导航系统便离不开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航天技术在开发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资源以获取、传输和转发信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形成了一体化的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并将在联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众所周知,没有稳固的国防,我们的幸福生活就难以保障。
没有今天的投入就不会有我们明天的。航天事业的进步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航天科技的应用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7]
在太空生活长达六个月的三位航天员终于要“回家”了!这一消息成了万众瞩目的对象。通过直播视频,我不仅欣赏了神舟十三号成功着陆的过程,也了解了不少关于航天的知识。
在即将出“黑障区”、进入大气层时,虽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温度达到1000度左右,但是有科技的支持,再加上穿上了太空仓服,因此宇航员们能够保持身体的舒适度。我们也不禁为科技的力量而感慨。
当类似于降落伞之类的东西敞开之后,我心里的那块石头也随之落下。因为这象征着宇航员们已经穿过大气层来到了地球之内,同时也能象征着能够安然无恙地着陆。经过不断地递减速度,宇航员们与地面越来越近。当释放完多余的燃料后不久,随之而来的便是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的喜讯。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
虽然我没有机会像他们那样上太空,但是当看到我国宇航员陆续进去太空,我的心也随之而被牵动。毕竟这是一件证明我国实力的壮举!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8]
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