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电影观后感作文
2021-08-22 21:41:49求索作文网 - 观后感搜索 | 客服
A+ A-《老炮儿》这部电影,不仅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若我们深入思索,其实,《老炮儿》也告诉了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究竟失败在哪里。你是否看过《老炮儿》这部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老炮儿观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老炮儿电影观后感作文[篇1]
电影开[篇6]爷的一句“讲究”意味深长,道出了他内心的一种规矩。也为本电影奠定了一种基调。
骑自行车的小伙儿以及张一山扮演的晓波室友是当代很多青年的典型代表,就算在求人问路的时候任然这么的趾高气昂的样子。一个“你好,请问”都不用。对老一辈的不尊敬,这正是当代孩子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结果,家里的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围绕着一个宝贝儿转,对老的呼来喝去的,自己是皇帝。踏上社会了,家里养成的坏习惯带到了社会上,孤傲的要求他人围绕着他们转,对他人的不尊敬等。这不正是老一辈看不惯的一种社会现象么。六爷指桑骂槐的教育正是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里所缺失的。
紧接着城管收摊这个事情让我映像颇深,也为本片更深层次的奠定了基调就是万事讲个“理”字。无证设摊,被没收工具在理,弄坏面包车灯赔钱,该!你打人了,我打回去,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这人儿,见事儿都躲。道尽了事态的炎凉。
在商议如何救晓波的问题上,六爷始终没有选择报警。在他的道义里,晓波不仁不义,是该赔偿人家,他还是想用江湖道义来解决眼下的事情。整件事情的转折点在灯罩儿把车刮花,本来完全可以解决的事情出现了新的变化。从侧面说了世道变了,而老一辈的不能再用当年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晓波被送了回来,钱也如数拿回,事情本来应该完美的解决了。袋子里的汇款存根引发了新的问题。龚叔不由分说的就把人打了,六爷表现出了当年的气魄,一把环形锁也不怕你人多。一向愿意以江湖道义解决问题的六爷最后选择了把证据交给中纪委。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不屈服。这也是一种正义。
电影中段,六爷到处借钱借不到,看的时候有点心酸。一帮兄弟如今却是变了。是事态炎凉,还是大家都变了这谁也说不清,折射出社会的一种病态,诚信的缺失。就算是过命的交情,在谈论到借钱的问题上都退避三尺。是不想破坏兄弟间的情义,还是信不过多年的兄弟情义。这都有着自己的苦楚。六爷最后没有拿洋火儿的钱,足以说明他觉得兄弟情义比钱财远远重要。
影片结尾,弟兄们一起步出看守所的时候,可以看出当年他们的情景。电影通篇没有描述过他们的过往,但其中穿插的各种细节表现出当年的他们活的精彩。为最后他们一起步出看守所所感动,无论现在我们发展成什么样,兄弟还是兄弟。情比金坚莫过于此。
小飞最后想用六爷江湖的方式将信件要回来,影片的最后,六爷强顶着身体的不适,独自一人举着军刀向对岸跑去,站在他背后的兄弟眼看着背影的远去,是何等的悲伤,也是电影向表达的,举刀将不正之风砍去,无论哪个时代,道义、情义、信义是通用的。六爷倒在了湖中心,兄弟们会继续勇往直前。晓波最后还是开了聚义厅。又养了一只八哥,学会了叫爸爸。以此纪念逝去的父亲。
关于老炮儿电影观后感作文[篇2]
一别小学十余载,除了那时看抗日剧写观后感之后,还真是第一回看完电影正儿八经写东西,肯定谈不上影评,算是观后感。
好的电影不仅能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更是一个时代的横切面。
先来说说那个约架处事的时代。我没见过老北京胡同里的老炮儿,湖南南蛮之地父辈们的义气江湖、刀光血影也并没有眼见为实,但我也记得小时候我爸给过我一把自制的短刀,尖锐锋利,绝对是擦皮见血的货。那时候出远门火车站坑蒙拐骗的是明着来的,乡镇里都传说着道上的人儿各种牛逼的事迹,整个社会风气是如此,这股江湖气是确然存在的,以至于后来几部《古惑仔》继续影响着校园一代人,继续着那股讲道义的江湖气。学生时代用书卷成的实心棒子、藏的自来水管子等等是“轻武器”,买的铁链、砍刀等等属于“重武器”,学校操场、校门口单挑群架没有干过的,一定也见过,我没打过几场硬架,但也帮我初中的表弟出过头,当时对方那小子是从书包里掏出了刀的;高中有个很好的初中兄弟被人捅了刀,差点丧命;复读有个很好的哥们被人用啤酒瓶砸了,医治无效去世。这就是我们年少的时代,父辈们江湖气魄的时代。继香港《古惑仔》系列之后,感谢《老炮儿》从另一个侧面继续讲述那股道义盎然的江湖气,刻录着那个时代的血气、纯粹。
从法理上来说,香港的古惑仔也好,北京的老炮儿也好,其解决矛盾的方式均是属于“自助行为”,当然是广泛意义的不合法的“自助行为”,但其存在自有其历史必然性,而电影的使命只是通过当前时代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诠释、记录那段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并提取出其闪光、正能量的一面,如此便足矣,对一个时代的辩证批判、改革思进都应该是史学家、政治家的事。
关于老炮儿电影观后感作文[篇3]
从小到大,我一向是比较崇拜演员,看不上导演这个角色。演员可以在镜头前面拼死拼活得表演,导演在后面一句话可以决定演员的努力是否可行。这样不尊重演员的人物,好像也不值得尊重。
那小时候的很多想法,都算是看了事物的一个片面。实际上运筹帷幄比拼死拼活要难得多。冯小刚有能力导演,那么演技也会是不错的。总体来说,对冯小刚这个角色,是个丑角,而且在媒体面前还特别冲,当然不招待见了。
你仔细回忆一下,小时候,或者说早期的影片中,人物都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无非好人真善美,坏蛋假恶丑。说句不好听的,国产影片被这个不成文的规定约束了好久好久,以至于从影片一开始就能猜出结局,所以看国产影片最重要的就是等到结局并且与我想的一样,就算是一种成就感吧。当然为了荧幕效果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符合“长得对得起观众”这句话。
从开始看外国影片开始,好像就能感到不同点,不是每个正面角色都是长得好看,不一定每个大反派都是奇丑无比。这样的效果就是,总能让人心中留有悬念,往往可以把观众留到结局。导演冯小刚成了金马奖影帝,刚开始挺奇怪的,后来想想,可能也就是这样一种运作。参考美国好莱坞的游说制度,金马奖很可能也是这样的评选流程。
首先电影是得是好电影,不能太过分,就像前两年上映的《汽车人总动员》,画面粗糙,人物完全模仿《汽车总动员》,然而导演坚持表示没有看过《汽车总动员》,并且宣传海报上面“人”字被一个救生圈挡住,看上去好像就是《汽车总动员》的字样。这样,处于吹牛初级阶段的导演,怎么导演都没办法入围那个评选的,实在是看不过去。
吹牛必须有底气,或者智商足够使得别人信以为真。就像《老炮儿》里的男主角,虽然没什么钱,但是为别人做好事,出恶气,都是必须要的步骤。
电影的运作和评奖的运作都是相辅相成的,相互离开了都不会风生水起;以前从来都是认为,一个机构一个组织都是十分的公平公正,不掺杂一点点虚假,在那个评委席的中间永远都坐着一个圣人,能够置身事外,看清事理。可能吗?连国际足联都是博彩公司开的,那电影公司搞个电影奖,岂不是很合理?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还是以灰色为主。
很多东西被人们淡化了,但是并不代表不存在,或者说中国整个时代处于和平时期很长时间,以至于很多人忘记了很多本质东西的必要性。在北京处于老炮儿崇拜的年代中,很多人表现出了对于本质力量的追求。
老炮应该来说算是一个时代英雄的象征,大家都穷的时候,比较的东西往往都是一些内在的精神,虽然说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也是听说的,“老炮儿”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北京有个看守所叫做炮局胡同,老进去蹲局子的人就叫做“老炮儿”。
电影里面,许晴演的理发师,对男主角是非常的爱,从很多细节处都能够看出来:男主耍疯了给他付医药费,没钱了暗地把积蓄取出来,最后打架的时候还帮着叫人。这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女人不爱正人君子却爱地痞流氓,难道是主流价值观吗?
其实本质的东西就是这样的;我还记得动物世界里面描述的,很多雄性动物为了博得雌性动物的欢心,就要把其它雄性动物击败,甚至是打死。历史发展到今天,这样野蛮的行径已经收敛了起来,但是人本性的一些东西并没有被改变。北京姑娘爱极了老炮儿,也是这个道理。当然现在的事理本质还是如此,大家知识水平提高了以后就会玩一些比较高级的东西,雌性还是渴望雄性充满力量。
那现在为什么不崇拜流氓地痞了?我个人感觉和计划生育有很大的关系。以前孩子多,照看起来虽然大部分父母并不想对孩子们有一点点的不好,但是相比于当前,独生子女占主要比例的家庭之中,当年一个人受到的父爱母爱都被均摊了。孩子怎么样,被欺负了还是怎么样其实有点力不从心的意思。
管的少了,所以大家做事都不太约束自己,孩子们自己开始混社会,混出了自己的规矩。身在京城,受到的影响很大,大家茬架起来,打伤了给人送医院,打完了当兄弟,都是还是很有一股骑士精神。但是现在呢,大家都是独生子女,没必要再为了一点点事情打架,顶多叫嚣几句,回头倒是还是怕伤了自己。
而且那会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从战争年代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人们群众都是刚开始接受中国政府的新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还是强调的还不够。
我有幸在京城读了四年书,北京的风貌我还是能记住一些的;看了电影之后,感觉电影里面的老北京风貌还在,但是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了。
高晓松,在他的脱口秀节目里面讲到,现在的老炮儿有四大特征:① 老炮儿不是大哥,但是出来办事情,大家都需要给他面子。② 老炮儿对于自己身边的资源很清楚,北京话叫做“门儿清”,但是不用来赚钱。③ 老炮儿老了以后选择用睿智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是打打杀杀。④ 现在的老炮儿很失落,几经磨难终于混出头了,他持着自己引以为傲的那一套去处理问题的时候,发现时代变了,他要不来年轻人给他的尊严。
大学四年,对北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北京的烧烤摊。这是在北京极为火的一种食物,在烧烤摊上吃饭,你能听到老北京人大声的讨论问题,光着膀子,剃个光头,一手抓三根羊肉串,另一个手一瓶啤酒就着喝。大致就是这样一种形象,虽然不太确定他们是不是老炮儿或者地痞流氓,但是我还能感觉到一种惆怅的傲气在他们身上存在着。牛逼的人物,现在已经并不是天天吃烧烤摊,也并不会去光膀子吹牛皮了;能感觉出啦他们内心还是惆怅的,大声的说话可能是习惯使然,但是现在的人会选择小声交谈。
我大学里有个体育老师,看上去年纪挺大的,但是就是给人很精神的感觉;一次在马路上遇到,他骑着自行车,被一辆车晃了一下,他怔住了,但是立马骑车走开了,回头骂了一句: “哼!傻逼!”大致就是这样的意思。北京作为京城,无论是哪个时代,都会被添上一股政治气息,虽然这些规矩并不会对广大老百姓造成太大的作用,但是会给所有人染上颜色。
在北京的人,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好像都会时不时得讨论一下国家大事,这作为一种北京的标志吧。当今,北京人已经占了少数,过年的时候北京几乎是空城。外来的文化冲击了老北京。我有几个同学觉得,北京人说话感觉自己特牛逼,有时候比较蛮横。也是文化使然吧,比较骄傲于这一点,算是本地人最后的底线。
我曾听过一句话,“凡是以咱们某某人,比你们不知道牛逼多少了。”都属于这个群体中混得不太好的一类,需要用平均水平来抬高自己的水平,好多网上的喷子看起来很可怜也是这个原因。
电影本身。说了很多非电影的东西,回过来谈谈电影本身吧。冯小刚的演技是不错,把北京老炮儿的傲骨全部演绎了出来。电影里面,冯小刚演的叫张学军,儿子是张晓波由李易峰演,吴亦凡演反派叫小飞。我下面都拿电影名字讲,算是对电影本身的一种尊重吧。
梗概不讲了,不能剧透,说说细节,体会老炮儿的心情。故事开头呢,张学军给一个卖煎饼的兄弟出出气,这个哥们不服城管收他煎饼车,跟人急了,推了一把,这个城管队长呢,也不高兴,反过来抽他一个大嘴巴子。张学军上去,把事情说明白了,这事情合理合法,该怎样怎样,被没收了就应该认这个命。还有砸了别人灯罩儿,钱也赔了。回过头来,让这兄弟抽这城管队长一个大嘴巴子。一码归一码,睿智里面也带着一点傲气。
张学军在小飞那里被小飞兄弟打了一巴掌,人家是主场,奈何一群非官即富的玩跑车的孩子,但是打的是一个老炮儿。张学军被叫嚣的小伙子一巴掌抽上去之后,回过头看了很久。甩了一句硬话:“成!这事儿算成了!你叫阿彪是吧?那天你得在这儿!”张学军在别人的地盘上横不起来,但是呢也不能丢了面子。
之后呢,张学军各种原因去筹钱了,到了一个兄弟公司里面。兄弟当然是混得风风火火,人家呢也很有素质,见了张学军不忘一声“六哥”。从头到尾,没有一句不敬的话,但是犯了一个忌讳,老炮儿这类人绝不能张口提“钱”字。 “我缺钱时怎么着?把我当什么人使了?要饭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这个兄弟,拿出一沓钱给了张学军,但是人家不要了,觉得面子上面过不去,老炮儿再穷不说自己没钱。就好比孔乙己说的:“读书人的事情,能叫偷吗?叫拿!”如果觉得比喻不太恰当的话,你可以体会这个意思上面的相通之处。
我在最后才知道冯小刚不是导演,只是个主演。导演叫做管虎,不算是大红大紫的人物。除了有几辆豪车撑撑场面,所有的场景几乎都集中在北京巷子里面。但是呢,说话说一半,让人稍微猜猜,这种感觉导演把握的很好。我记得有次初中作文题叫做“留白”。确实让人感觉不错,有好电影的风范。去过没去过北京的人,都可以看看这个电影,因为人性是相通的。
关于老炮儿电影观后感作文[篇4]
下午看了《老炮儿》,电影如我期望,解渴解饿,还解乏。冯导儿虽非导演,但故事中的六爷绝对是按着冯导的范儿量身定做的,只是这些都交给管虎导演完成了,让冯导可劲儿的撒个欢儿,捎带手拿了台湾金马奖,给年轻演员上了一课。
小刚导演的作品,真的对我影响很大,从小到大吧,也许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王朔、刘震云、叶京、葛优、张涵予等。
小时候喜欢军挎包、绿军装、军帽和小刀等,说实话,那时候是无意识的,我们就是喜欢这些东西,不论那是什么范儿。
初、高中看了《围城》、《编辑部故事》、《过把瘾》和《一地鸡毛》,直言不讳,这些电视剧甩今天的《北上广》可不止几条街,至少几个县,接着又看了不少王朔的书,真心喜欢这些京味儿的词儿和造句方式。剩下的就是模仿、模仿、模仿。
大学四年里对冯导儿的作品几乎一部不落的都看了个遍,新片儿出来之前,如果实在饥饿难耐,就把老片儿再租回来复习一遍。
从97年到04年,《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这些作品加在一起,就是那几年的中国电影的最高境界,名利双收加上观众过瘾,只要看看后面贺岁跟风的规模,就知道冯导的分量和贡献。
04、05年之后,冯导稍稍转向,由自己最擅长的方向转为自己最想做的方向,同期有类似转变的还有陈凯歌导演和星爷,我只能说这或许就是英雄所见,不但相同,而且同步。
在后面的作品中,《集结号》、《唐山大地震》、《温故1942》绝对是震撼心灵的上等佳作,作为观众和粉丝,我感谢冯导在那些岁月给予我如此的感动和领悟。
但《私人订制》没有让我感受到过瘾,心中莫名的不安,就像看见父亲在人前说了一句错话,就像看到母亲出门时花白的头发没有梳理整齐。
记得当时有人说冯导已经技穷才尽,我不信,我的理解是,世道变了,但冯导可能还没有说服自己。
中间过了很长时间,直到在笑傲江湖中看到冯导去当嘉宾,心里这份担忧很快就淡出了。
15年12月,铺天盖地的N多新片上映,我只选了两部,《寻龙诀》、《老炮》,《寻龙诀》看的是IP、特技和黄渤舒淇,《老炮》看到是冯小刚、冯小刚、还是冯小刚,那是一位长辈在重重围攻之下的振臂一击。
不想剧透,只想说,如果你如我一样曾经是冯导的粉丝,那就放心去影院看看《老炮》,那一堆的小鲜肉绑在一起,也丝毫影响不到冯导的魅力。
关于老炮儿电影观后感作文[篇5]
管虎在金马奖捧红了黄渤(《斗牛》),这次又让金马把最佳男主角奖双手送给刚当主演的冯小刚。那么“小刚炮”是不是真正适合“这个角色”的人呢?当然了,不客气地说,要不是导演这层光环罩着,他就是北京一老痞子。他可以在电视上骂,也可以在网络骂,可以骂金马奖,也可以骂《是速度与激情7》,一边骂影评人看不懂,一边骂综艺电影垃圾。他就是这么直溜儿,这么不和你客气,这么要啥有啥就说啥的不可一世样儿。
姜文曾盛赞小刚会演戏,说他不当演员,真是中国演员界一大损失。我觉得冯小刚个人与昆汀倒有几分相似,看起来都痞里痞气,多数作品却充满才气,有嚼劲儿;还尽喜欢在自己电影里客串,一天有事儿没事儿瞎BB。
管虎当然没有这癖好,他顶多在电影里安插个乞讨者,然后说乞讨者来自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其实是自己祖籍。搞得像模像样。他曾在电视圈混了几年,始终放不下早先学的电影,又开始拍了。《斗牛》、《杀生》、《厨子戏子痞子》,无一不是霸气侧漏,叙事缜密,画面特立独行,无论要表达什么主题,总会在循序渐进中推演出一套思想。
所以管虎要讲这样一个充满时代感的故事,冯小刚要演这一个充满历史感的角色。也许没有比这更配的搭配。
有同事说结尾欠缺点高潮,有同事整体上给七分。从来都是有人叫好,有人则不。在我看来,《老炮儿》并没有透露出管虎的十足才气,小刚的表演也不尽然完美,但直到最后一刻,让人惊艳。
这股惊艳挥之不去,只要我一想起结尾,一想起起承转合後的那一幕斗争,就憋着一口气,想多看几遍,再去二刷,舒缓舒缓。
我知道北京一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者还有些文化,但一定有过自己的辉煌。他们在文化名城下熏陶出的不是文化人气氛,而是介于这之间的,不守旧又不立新,只顾着自以为的一股豪气。说是揷架,又不是打架那么简单。六爷就是这样一个人。
没事儿提笼遛鸟儿,也不刻意打抱不平,如同他不会刻意去寻找自己半年不回家的儿子,看到小偷偷东西厉声责骂几句,帮卖煎饼果子的老熟人给城管说几句话,凡事儿都会点个道儿,霸气犹存,却又显得不温不火。
他与闷三儿等几个人,身上留着年轻的遗留的“江湖风骨”,遇到事儿不会躲。他也常常感叹现在的年轻人,打架没轻没重,不小心就插死几个人。
“老炮儿”有老炮儿的规矩,“小炮儿”也有。现在敢玩的年轻人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是官二代。人家早就不管你那套规矩了。偏偏吴亦凡饰演的小飞,又是个爱读武侠的阔少,不可一世,却被六爷的“江湖侠气”,有嘛说嘛的公平给震撼到,磕来碰去事件早已升级,却还是相约颐和园揷架,干净利落。
中间故事很平,在管虎的调教下却生出许多生气,老子与小子的纠葛,时有时无展现出的老炮儿过去,六爷与小飞对峙,很多时候就是磨磨嘴皮子,没有动手分毫,却话听有味儿,气势情感爆棚。甚至,在都市中看到了一股武侠的气息!本来就该有的地铁十号线,怎么看起来那么违和!
这也说明了每个人心中自有一堆火焰,你知道地铁上的六爷是主角,你会记得他。当六爷淹没在了人群的洪流里,你才惊觉:这世界没什么不同。
当六爷犯病时,他就成为了普通人。再也无法对旁人指指点点。当儿子责骂他,当初是多么地不负责任时,他边喝酒边默默流泪,说:我给你磕头行吗!
就算坚信着“长幼有序,儿子不能打老子”的信条,情绪也在最后一刻崩盘。
六爷背起那把武士刀,忍着病痛,独自去揷架。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去,是在路上就病死,还是揷架时扛不住离开。
他就像平常那样,把头发剃光,走出门,在巷子口,给常年坐在那儿的老爷子照旧点上烟。大雾(霾?)弥漫,一个宛若永恒的特写,他的脸上不带任何悲喜。
在最后一刻,他站在冰面上,开始奔跑。震颤的鼓点与钢琴化作节奏音乐,直击人心。他开始痛得流汗,表情狰狞。步履却史无前例地坚定,六爷就那样一直地跑着,与青春作别,与岁月挥手,留下身后一堆昔日兄弟,跟着嘶喊。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价格: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