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英文观后感
2021-10-14 21:36:17求索作文网 - 观后感搜索 | 客服
A+ A-《肖申克的救赎》使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安迪为在监狱扩展图书馆而做出的努力和最后的逃亡。那么你知道《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英文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英文观后感[篇1]
一年前的这天刚成人的我在日志里把安迪冲出下水道站在河沟里享受雨水带来的自由的海报作为结尾,以此来象征新的开始。一年之后再看这张海报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体会,这部电影不明白看了多少遍,不变的是对经典的敬佩。如果说有部电影能让人百看不厌的话,《肖申克的救赎》就是永恒的经典。它教会人要有期望地活着。
从1947年到1966年,安迪在肖申克监狱待了19年。这19年里,安迪从恐惧,到适应,甚至天真的对那里产生了幻想,直到汤姆被杀,安迪清醒过来。但自始至终,安迪对自由的渴望从未改变,一向支撑下去的便是内心的期望。安迪刚进监狱就像一个不可理喻另类,他去做很多人不敢想的事:跟看守长哈德利要啤酒、向参议员申请资金图书扩建图书馆、不惜以禁闭一周的代价放《费加罗的婚礼》,当然还有越狱般的救赎。其实安迪一向在传达一种信号,我们跟外界的人一样,我们也有权利,我们应当享受这些。而这些想法,是每一个被“体制化”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安迪此时犹如上帝,救赎了这些人的灵魂,就像广场上响起的莫扎特,“我想那是如此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美的让你心痛……那声音飞翔,比在这个灰暗地方的任何一个人梦想都要高远……在那一刻,每个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结合安迪瑞德他们修完屋顶在上面喝啤酒的场景,没人会认为这是监狱,“感觉就像修自己家屋顶,自己就是造物主”,这是安迪第一次让他们感受自由。因此刚才说安迪犹如上帝,倒不如说安迪带给他们自由的期望。这世界根本没有上帝,自由才是每个人应有的信仰,别无此他。
刚进监狱之时典狱长诺顿要每个人“把精神交给上帝”,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精神交出去的时候,那便失去了灵魂,禁锢的不再是身体,而是心,“体制化”的布鲁斯便是这样。就像瑞德说的,肖申克监狱是布鲁斯唯一认识的地方,在这儿他是个重要的人,是个有教养的人;在外面布鲁斯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假释出来的囚犯,每个人都能够教训他。布鲁斯只是走出了肖申克监狱,殊不知他的心灵早在五十年中被宣判了无期徒刑。就像那个胖子,因为不适应肖申克监狱,第一天便被打死;布鲁斯假释之后不适应内心的监狱,结果也只有死亡。适者生存虽然是生存之道,但人的思想是必须要自由的,行为能够被迫原始化,但精神务必要走出身体,这是适者生存的真正含义。
与布鲁斯截然相反的当然就是安迪。安迪明白自己本不属于那里,因此他无时无刻不向往自由,甚至能够说安迪这二十年来从未被关进来过,这也就不难理解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的所作所为,确实是态度决定一切。就像一潭死水里冲进来一条金枪鱼,安迪一点点的改变肖申克,从一开始的改造图书馆和《费加的罗婚礼》,潜移默化地影响里面的人,到最后把看守长和典狱长全部搞下去,肖申克被安迪的期望彻底改变,前者是坚信,后者则是必然,期望在人的身上释放出不可思议的威力。
最复杂的当属瑞德,他在那里度过了40年,一方面头脑清楚的明白“体制化”,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被迫理解这一现实。“开始,你痛恨这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地生活在其中,时间久了你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被体制化了。”可见体制化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它会慢慢蚕食你的意志力,无论你多么清楚其中的道理,但你却无能为力,越挣扎就越没有力气,就像落水者,陆地就在眼前但却可望而不可及,只能眼睁睁地沉下去。直到遇见安迪。力气是能够再生的,这需要心底的信念,要有期望来做支撑,是安迪带给了瑞德埋在橡胶树下的期望,口琴让瑞德相信安迪有这个潜力。瑞德也理解了安迪那句话的含义——“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在生死之间徘徊的瑞德,选取了前者,务必要活着,是真正的活着,而不是一个只会动的躯体。
两次假释都失败的瑞德在第三次说出了心里话:社会?对我来说那是用来掩饰的词,政客用的词语。改过?只是个狗屁的字眼。此时能不能出去对瑞德来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他看透了这一切,他也明白高墙关住的只是身体,灵魂由自己来控制,无论哪里都是生活。瑞德又一次证明,只要向往自由,便能够得到自由,假释透过了。这一切绝不是偶然,一个人的思想是方向,如果心怀期望,任何事物都阻止不了自由的脚步,不管是被拒了几次还是那五百码的臭水沟;但心如果死了,生活也就结束了。
肖申克的救赎英文观后感[篇2]
《肖申克的救赎》所叙述给我们的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而是在美国某监狱中某个犯人越狱逃跑这样一件看起来有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其所展现给我们的却是剧中人物内心中的迷茫、痛苦、挣扎、期望、绝望以及简单的快乐。讲述了他琐碎的生活细节,讲述了他们对于周遭事务的态度,讲述了他们在牢狱生活中的种.种细小而简单的快乐,展现了他们的虚无期望以及不能不应对现实的绝望,讲述了他们在如同死水一般的牢狱生活中的无力的挣扎与无助。然而主人公安迪在这样毫无期望的禁锢中努力的为自己创造生的期望,给自己走向光明的信心,所以说,他是自己的英雄!而现今,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这个世界满是心中充满了迷茫生活在迷雾中踱着艰难的步子行进的人们。而我们,则就应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使自己在迷茫无助的时候心中永远对未来的渴望及期许,就像是迷途的船只向着一个只有一点点光亮的岛屿努力的航行一般,永不放下!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它以细心而又贴切的方式抚慰了人们心灵,也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所以我认为《肖申克的救赎》最为成功之处在于题材上的恰到好处,我愿意将它说成是一部关注人们心灵的经典。
期望,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主题所在。人,只要心中的期望不泯灭就会有看见曙光的一天。被冤枉的安迪是带着万念俱灰的情绪来到沙堡监狱的。来到沙堡后在尘世间一无所有的他唯一拥有的就是时间。没有自由,没有能倾诉的对象,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没有银行家的显赫职位和万贯的财产,只剩下自己苟延残喘的身体和流离失所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去追求的呢?又还有什么自己是还有潜力和资格去追求的呢?家庭和事业?难道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吗?
那么,期望到底是什么呢?期望是萦绕在每个心中不灭的信念,当你身处困境时,它会一向指引着你到达心中的理想的国度。但是它却又总是如此的虚无缥缈,使你不得不怀疑它的存在和可行性。期望能够阻止人们彻底堕落,但就在你最需要它,最想要在心中燃起期望之光从而真正振作起来的时候,又发现根本就不可能到达天堂,它会狠狠的将你抛弃在一个荒芜的沙漠中,使你就像迷路的孩子一样,无助绝望。它会将人悬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半空中,反复蹂躏。有时候期望貌似就在眼前,但是当你伸手想要抓住它的时候,却发现,遥不可及!但是,安迪那种对于自由的渴望是任再坚固的牢笼都不能锁住的!
在我看来,影片中的高大警备森严的沙堡监狱是一个具有寓意的象征,他就像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是孩子,当我们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理解各种各样的的训练、锻造和暗示,向着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一点点的进发修炼。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不贴合大众思维的异常想法,竭尽全力的、衷心地理解它的教化,并且努力做到完美,从而赢得世人的奖赏,而我们那些单纯的梦想和那些“叛逆的谬论”也渐渐里我们远去。渐渐的我们拥有了统一的节奏和频率,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就像瑞德在影片中的那句台词一样,这就是体制化力量!多么可怕的字眼啊!剧中的老布不正是被这种“体制化”所害么,在得知自己能够出狱的消息后,他感到恐慌,最终还是选取了自己了断自己的生命。就是这种所谓的“体制化”使我们丧失了儿时完美的愿望以及那份难得的天真,变的冷漠、无情、麻木,对于一切的一切逆来顺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但是气,甚至会感到窒息。这种“体制化”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使我们失去了人在一生中最宝贵也最就应竭尽全力去珍惜保存得东西!所以说,多么可怕的体制化啊!它渐渐的腐蚀我们的灵魂甚至肉体!
就像安迪一样,纵有聪明的头脑,丰富的学识,友善的性格,他尽力不去伤害身边的每一个人,然而还是会被陷害而入狱。在他入狱后在种.种压力的迫使下,渐渐变得软弱无力,渐渐被这种体制所同化,变得木讷。然而,他心中对于自由的渴望并没有熄灭,他一向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自己的逃亡尽可能的作准备。安迪的形象也刻画得十分出色。他看上去懦弱,实际却十分坚强。()他不怕毒打,坚持自的意见。他聪明而有学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从没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没忘记期望和自由。
当他从一个新狱友口中得知自己是确实被冤枉的时候,这种对于自由的渴望之又一次燃烧起来,但当他这种愿望被典狱长得知的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典狱长狠狠地将安迪期望的小火苗熄灭。这是得安迪绝望,但是同时更激发了他对于自由的渴望。剧情也随之到了高潮部分,安迪用自己手中的那把小锤子,用了长达19年的时间,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通道,最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他完成了自己一向一来的夙愿。
当Andy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LeNozzedi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很平常的自由的生活的权力对于沙堡内的任何一个犯人来说都是那么遥不可及,那么的珍贵。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期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所以,让我们珍惜此刻身边的点点滴滴,不让幸福再溜走,下个路口你会看见爱有美丽笑容,会看见人生绚丽的彩虹!
还有一个细节是我十分喜欢的,在瑞德又一次被审问是否牢狱生活改造了他的思想,使他悔过自新的时候,他说的那段话:“我已经不明白你所说的改造好了是什么意思了。以前,他一向对那个杀人的孩子说,你还有期望,不要放下。但是这个孩子已经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这回,你们填什么都行,我不在乎。”可这次,瑞德的假释透过了!那些长官们都明白,瑞德已经对这个社会失去了渴望,他被彻底改造了,他对社会而言已不再危险。把他再留在监狱里简直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很确切的说,这部电影深深的震撼了我,让我了解到期望和信念的力量,心中永远有期望及信念即使身处万丈深渊也会有看见光明的一天!我不明白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泽华塔尼这个地方存在,还是这只是剧作者编出来的一个地名。不管怎样,我都相信会有这么一个地方,无论它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还是在现实的世界里,我都相信那里的海水会像想象中的那么蓝,那里会有沙滩和小船,能够看到日落和星辰,就像期望中的那样!
肖申克的救赎英文观后感[篇3]
真正不灭的期望在哪里。也许,仅仅只是在我们自己心里的那一念之善罢了。
当我们心存着仁慈,以平常之心去对待所有对我们公平或者不公平的事情。
不管我们遇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们总能泰然处之并且找到通往救赎的天堂之路。
——火神纪。题记。
史蒂芬·金编剧、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第一部银幕作品。在此刻看来似乎都是鼎鼎大名的这些人们,在这部电影公映的1994年的时候,最著名的也许只有史蒂芬·金和摩根·弗里曼。在当年来说,这部电影不敌同年问鼎奥斯卡的《阿甘正传》也许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这是一部极其轻缓的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以及这种大气的节奏。这种感觉似乎只能在某种伟大的作品上才能看到;比如之前说到的《阿甘正传》。最好的电影在节奏上来说似乎只有两种,类似这种轻缓的或者那种快节奏以营造紧张气氛见长的。
说这是一部不朽的电影也许一点也但是份,就算它在奥斯卡的角逐上失利了,但是同样改变不了这种现实。至少这是一部在你看完了之后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电影。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二三十年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作为和因为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
超多的旁白和第三人称的视角赋予了这部电影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叙述角度;而不管任何一种叙述角度都好,只要运用得当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的,但是在我的个人喜好来说,我相比较较喜欢这种叙述方式。因为很安静,一向很安静,不带半点狂躁的味道。讲述者在安静地诉说,而我在安静地倾听。这就是我所说的那种轻缓味道里最安静的味道。
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味道和这部电影的救赎主题是如此相得益彰的。所以,是不是也能够因此说,这部电影的这种叙述方式和主题是如此统一而给了这部电影有了那种足以让人迷醉的光茫呢。至少说,这是一部把这种叙述方式运用得当并且成功的电影。
一部伟大而不朽的作品似乎只要在我们谈及某种东西的时候就能让我们立刻联想到这部作品。比如监狱、救赎、期望、努力……我们会想到这部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英文观后感[篇4]
《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是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的经典之作,影片气势宏大,主旨鲜明,内涵深刻,故事精彩,人物经典,艺术手法纯熟而大气,既有对美国司法制度、监狱制度的深度批判,又有对人的坚定信念的无尽赞美,同时也对友情和生命的好处做了深入和形象的阐释和探讨,是一幅有着现实主义的外衣却隐藏着极度浪漫的内核的潇洒飘逸的生命画卷,值得我们珍藏和揣摩一生。
影片的主人公安迪是一名银行家,却因为妻子有外遇并与情人双双被杀而被诬入狱,狱中他结识一批狱友,能量最大、心地善良、多次假释都没成功的黑人瑞德和他成为其挚友。贪婪的监狱长诺顿和暴力警官哈德利等人为了能更好逃税而将安迪调出,安迪借机多次帮忙狱友获取做人的尊严。可当使安迪受冤的凶手找到,诺顿为私利拒绝为安迪翻案,让安迪下决心越狱。其实安迪从进入监狱就在瑞德帮忙下谋划越狱。一个大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带着诺顿贪污的钱和他犯罪的证据逃出监狱,诺顿等人受到应有处罚,而安迪已经带着巨款在墨西哥海滨小镇泽华塔尼欧等着好友瑞德的到来。
影片的镜头语言极其丰富、深刻、巧妙,耐人寻味。比如色调,监狱里面都是黑暗的,而监狱外面则是明亮的,其含义不说自明。
安迪刚进监狱第一天,警车哀鸣,石灰净身,黑暗中走出的监狱长诺顿告诫大家:你们的灵魂是属于上帝的,你们的肉体是属于我的。这样的话让人不寒而栗。被打赌的胖子被哈德利活活打死,安迪被同性恋姐妹花盯上遭其施暴。这一切对于银行家安迪来说无异于进入地狱,因此对于他来说,监狱里充满黑暗,生不如死。
而瑞德的友情让安迪看到了阳光,他帮忙安迪弄来小锤子,弄来大幅的《丽塔海华丝》明星画(最后才知它的重要作用)帮忙他争取到外面做工的机会。在外面,安迪听到恶警官哈德利说哥哥死后留下一笔钱要缴纳重税,安迪冒死谏言最后让恶人做出善行:每人几瓶冰凉的啤酒。那时的电影画面布满金黄的的光,那是人性的光辉,不见天日的犯人们最后有了片刻做人的尊严。
在片尾,安迪越狱成功,来到位于墨西哥海岸的泽华塔尼欧,在那里,太平洋的海风吹拂着湖蓝色的海面,安迪在一艘小船上躺着享受奢侈的阳光,满心憧憬等待着好友瑞德的到来。那画面,美得让人心旷神怡。我不禁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泽华塔尼欧,那是自由、完美的乐土,人生的至真至纯的圣地!
影片镜头的寓意和象征含义极其丰富。影片开始的航拍镜头整个肖申克监狱大全景,高墙林立,阴森森的,暗喻着人间牢笼。当小汤米说出让安迪蒙冤的嫌犯时,诺顿从黑暗中走出来询问汤米,而恶警哈德利也在黑暗中端枪杀害汤米,这意味着这些恶人在黑暗中做着不可告人的丑事、恶事。而安迪被关禁闭感到绝望时,在禁闭室也是黑暗笼罩,暗喻他已经对前途绝望。当他和瑞德在监狱屋外交谈时,刚开始他们都处于阴影之中,之后安迪慢慢走出,说明安迪能够从监狱的制度化中走出来,而瑞德仍然停留在阴影中,说明他在监狱制度化中走不出来。70多岁的老布鲁克斯出狱前将养了多年的乌鸦放掉,暗示着他即将获得自由。在走出监狱时,老布身后是监狱栏杆,也是暗喻他走不出制度化,结果老布不能适应外面生活,上吊自杀。而瑞德走出监狱时,背景变成了大地,暗喻着他是能够走出制度化的。
其他影片还超多使用了重复蒙太奇、类似蒙太奇等剪辑手法,让影片成为视听语言艺术的经典之作。
当安迪从监狱的下水道中爬行而出,应对些外面狂风暴雨,兴奋地扯开上衣,面向天空怒吼,一吐多年内心阴霾,我们的心也随着翻腾起来。是呀,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由圣地,都有一个泽华塔尼欧,要么忙着去活,要么忙着去死。人生何时不是充满期望,只要我们心存坚定信念,并且沿着信念顽强走下去,会有一片蓝蓝的大海,蓝蓝的天空等候着我们。
肖申克的救赎英文观后感[篇5]
真正优秀的电影不是快餐文化,它能反映社会的现实、人性的本真和人生的价值,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触动人们的灵魂,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和回忆。《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它几乎永远是影迷心中的经典、电影论坛里但是时的话题、影碟店内的畅销货、
在IMDB排行版中,《肖申克的救赎》名列第一位,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无缘奥斯卡,因此能够说它是真正的无冕之王。那么这部电影究竟为什么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呢?我想源于人类普遍的信仰和追求:期望、自由和友谊。
影片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画面传递出这样一组画面:1947年的某夜,眼神中充满不解与愤怒的银行家安迪坐在车中,喝醉了酒,手中握着左轮手枪;房间内他的妻子和高尔夫教练的婚外情正在进行;然后是法庭上律师对安迪的严密盘问。透过可能性的整合,这组画面向观众传达出了一种因果关系,安迪因狠枪杀了他妻子和她的情人,最终被判两个无期徒刑。关押地点即在肖申克监狱(也翻译为鲨堡监狱Shawshank),这正好能够切合观众的主观思维,即真有犯罪才存在救赎的前提。
但重要的是影片并未将此“事实”的过程做回证式的复演,而是进入到第二阶段: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的生活。
期望是人类最完美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下,期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自由与期望相伴。
在肖申克监狱中关键的人物主要是监狱中神通广大的“商贩”瑞德(RED)、图书馆管理员老布(BROOK)和典狱长。在安迪刚进监狱时,他的眼底竟然没有任何意识,像是灵魂被抽空了一般。瑞德和他的狱友打赌安迪将是第一个在监狱的夜晚哭泣的人,但是安迪只是持续着一开始的沉默和忧郁。而那个无助哭泣的胖子则被活活打死,让人第一次看到了影片中监狱的冷漠、无情和黑暗。无疑,监狱注定是一个没有期望的地方,那里只有严酷的体制、骇人的惩罚和高厚的墙壁,因为也许那里住的是所谓没有期望的人。
但是影片的高超之处在于创造了一种主题性的悖论,从而创造出了现实中的神话。当其他的囚犯问安迪为什么他会来到那里时,他回答道:“我是无罪的”。瑞德听后应到“来那里的都是无罪的”。这是其一,即为什么有罪的地方会关押着无罪的人。二是,监狱往往让人想到的是人生的日落,又怎样会有期望的燃起?会有日落后的太阳?
我想,影片在那里突破了两点,第一是圣经中说的人人负有原罪,每个人生来就是为了赎罪的,而肯定了人们善良的本性和向善的本质,我由此想到了沉思录中的一句话:如果说世间真的有神灵存在的话,那么不会让人陷入真正的恶的,不陷入恶完全在一个人的力量范围之内。所以说:监狱中的人是无罪的,与其说是一种调侃和讽刺,不如说是对人类充满期望和善的肯定。第二,没有陷入环境决定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长久的,在监狱里的人大多都被“体制化”了,即瑞德说所的刚进监狱时你会仇恨它,之后你习惯了它,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不能没有它。因为一旦你出狱了,实际上社会上已经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放下了期望、放下重生的原因。也是老布为什么出狱后选取自缢的原因。但这正是为什么安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他一向没有放下期望,重获自由的期望,拯救其他人的期望。虽然在其他人看来期望是危险的原由,痛苦的根源,但他说:“期望是人类最完美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下,期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所以我们看到安迪刚进监狱时,他就向瑞德要了一把小锤子,没有人怀疑他的动机,因为按照瑞德的话说,用这把小锤子得用上600年才可能出去。但在我看来,有些人之所以会犯错,会失败,是因为他从未尝试,因为恐惧、害怕失败和习惯性的消沉。
所以我们看到,为扩大监狱的图书馆,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向州议会寄上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安迪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灰暗的监狱多了一丝色彩。
所以我们看到,他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实则激情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安迪仅仅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微笑着,窗外镜头以全景的方式展现出囚犯的静态动作,他们不懂这些音乐但是却深深被迷住了。而门外则突显出典狱长凶狠严厉眼光和叫喊。这次,安迪的微笑是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从此,单调的监狱多了一些音符。
期望意味着力量,挣脱束缚,获取自由的身心的力量,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到达,也接触不到,那就是期望。
所以期望是和自由紧密相连的,你能够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经过20年的努力,凿开厚实的墙壁,爬过半里的粪道,最后拥抱自由的天空;不畏惧监狱中强势的典狱长,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他送上法庭;应对老布的死,安迪没有做出同样的选取,因为只有生存下来,期望才是现实的;因为有期望,生存才是有好处的。
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我不愿意看着队伍走过。
影片中我们看到监狱中一样能够建立完美的友谊。只是一句狱中的普通对话,竟成了永远的誓言。两个人的友谊不仅仅是明星的大幅剧照,更是表示心意的可贵的书籍、石头。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让我们领略到在非凡艰苦的炼狱生活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忙和互相鼓励的友情。虽然这看上去不算什么,但因为环境的特殊,就更让人体会到它的弥足珍贵。
安迪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忙狱警逃税,为狱友争取到每一天10点喝点冰啤酒,而他只是坐在那里知足的微笑;安迪扩建图书馆时,特意将命名为“老布图书馆”;安迪和瑞,两个默契的朋友,当瑞接过瑞送给的口琴时,双手的请颤,和安迪在入狱十年后理解一份来自瑞的海报时,眼底漾起的温情,都是想冬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的友情。他们在默默地彼此关注着,即使安迪自己得以逃脱,他也没有忘记好友的未来,他在橡树下的信,将瑞德最终带到了他的身边,同样在一片湛蓝的没有记忆的海水中笑着……影片结尾处,当两个朋友重相聚首在“芝华塔尼欧”,两人畅快的笑容真是让人无比羡慕。因为那笑容充满了天地之间,充满人们内心的无限希冀。
人类永恒的主题——期望、自由和友谊,关于救赎,关于自己、此刻
最后我想从影片中的出现的重要道具——《圣经》作为引子,作为结尾。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下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也许,我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回答,我是自己的主宰,虽在体制之内,却没有迷失自我,没有放下自我。
我个人把它作为保留的必看影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深远主题。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明白人的一生中所就应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此刻还拥有它的机会。《沉思录》曾说,唯一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有此刻。你此刻应有的就是期望、自由和友谊。这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是我们成长、奋斗的动力,也是内心得以沉静、反省的源泉。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肖申克的救赎个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