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举作文1000字
2022-03-22 13:11:15求索作文网 - 优秀作文搜索 | 客服
A+ A-作者:腾同学
古代国家和现代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而且是有才能的人才,越有才越好。而这也引出了一个与中华文明传承了一千三百年的挖掘人才的制度――科举制。
科举制如同现在的中考、高考,虽然不如现在的教育,但在当时也是难为可贵、十分完善了。在科举制尚未出世的时候,主要有两种进入朝廷的方式,举荐和门第直接进入,举荐,察举制,在汉、三国时尤为盛行,但十分不靠谱。“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各种黑暗内幕一抓一大把。而且举荐上去的人通常不堪大用,一年下来也没一个像样的人才。门第,九品中正制www.i1766.com,是魏文帝向士族妥协的结果,总体依旧由士族把控人才的选拔,由陈群创立,多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更为黑暗,在那时,世族林立,国家之间打来打去,没准今天是个大国,明天就被灭了,但世家大族把控朝政,有的成为一国的经济支柱,有的则直接与皇帝共天下,而选拔人才便是结党营私的手段,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而寒门贵子除非投靠权贵,否则永无出头之日。
而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选拔官员时对出身的束缚,打破了“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这种制度由隋制定,唐宋时发展,并在明清时达到顶峰。唐时科举分制科和常科,制科是为选拔“非常之才”,即特殊人才。常科,就是主要明经、进士两科,在高宗之后就算官僚位极人臣,但如果不是进士科举出身,也“终为不美”。宋朝时,革除了唐代科举的弊病,建立起一套相当完美的制度,熙宁四年(1071年)后,废罢明经、诸科,命诸科举人改为进士科,又另设新科、明法,废制举,虽然十分折腾,但成效也很好,终宋一代,士人皆以进士科登弟为荣。
在明朝、清朝时,科举的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系统,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此外,也形成一个十分要人命的东西,也是科举的副产品――八股文。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股几个部分,精华部分为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几个部分必须用排比、对偶句,体制僵死,而且要根据朱圣人,也就是朱熹的思想来写,这就缺了大德了,可能他吃饭的时候想出来,写了一句,上茅厕想出来,写了一句,可能之后他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别人更不知道,那这怎么办?凉拌!写了不对,不写更不对,只能开扯。表面上文章光鲜亮丽,仔细一看,废话连篇,空疏无聊,半点自己的思想没有。八股选出的人才,明朝著名学者宋濂曾形容过“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一副书呆子样。但八股也有一定好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过“八股文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八股是很多文体写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八股的限制下,很多优秀的人才则更加优秀,如徐阶、高拱、张居正,全都是八股大家。
在清朝光绪三十一(清)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自此,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最终结束。对于科举制度,有很多都是褒贬不一的,像《儒林外史》就用范进和匡超人讽刺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在宋朝之后,文化创造能力一代如一代,形成了官场腐败、思想枷锁等各种弊端。但他又动摇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上升空间,可以说,在科举中,它是很公平的,是封建社会几乎完美的产物,不仅在中国活跃了一千三百多年,还对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或许,没有科举便没有隋、唐、宋、元、明、清的著名权臣、奸臣、忠臣。没有平民中的官僚,没有可以让平民改变命运的道路,更没有所谓的公平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