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优秀作文 - 正文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优秀16篇]

2022-04-13 16:13:30求索作文网 - 优秀作文搜索 | 客服
A+ A-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1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在中国最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是善的基石。如一人不孝,全民指责。

最近,淡月观看《老有所依》电视剧后,如果吕希妈妈不去世,小两口都辞职也照顾不过来。白内障眼睛看不见的爸爸、老年痴呆的爷爷、瘫痪在床的婆婆。一家一个瘫痪病人,几个人都忙活不过来,这真是危言耸听。深有感触,如今,情况不一样,“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国情决定了两个孩子上面有4-8个老人,双方父母,还有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真的想尽孝,也心有余力不足。儿女不孝,进养老院的命,儿女孝顺,也是进养老院的命。

当下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我们都有老的一天,面对养老,淡月想呀,有个好身体,至少能自理,不拖累亲人和儿女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人老了,要给自己留点钱,别像剧中雅芝一样,把房子、存款都给了儿子媳妇,被赶到没有炉子的柴房住、每天给儿子媳妇当老妈子的下场,人家保姆还有工钱呢,她白干挨骂还倒贴退休金,待遇还不及保姆呢!

孔子说,当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孝顺他们。真正的孝顺应该有爱的心情,应当从心里去爱他们。《孝经》里说什么才是孝呢?不单要孝顺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这才是孝的精神。试想如果为政之人可以视天下人为父母,也就说此公务员是人民的好公仆;反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的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将更加繁荣富强!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里,就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其实,“孝”也是储蓄爱的延续呀!

慈母多败儿,宠儿就是杀儿,穷人家的孩子不一定早当家!如今寄生虫、啃老族比比皆是,做父母的应要头脑清醒哟!儿孙满堂也不如半路夫妻。一撇一捺组成人,人是一个人靠着另外一个人才能站得稳,一味的为了儿女付出不求回报是可悲、可怜的一生。老人,也有追求自己的幸福,剧中雅芝为了救小孩遇车祸去世了,要不然和江开国老人的结合该是多么美满的一对呀!

时光就像杀猪刀,刀刀都在催人老。生老病死,大自然的规律,人不可能永葆青春,每个人都有老去的这一天。心态年轻最重要。祝福天下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安享晚年,包括将来也会老的我们!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2

近来很少写东西,倒不是因为江郎才尽,无话可说。实则是我结婚了,也觉得没那么多的悲处和牢骚,上天对我也是颇为倦顾的,我是从来没有想过我还能结婚,况且老婆比我小九岁。

我也不是有意在同事面前隐瞒我的婚姻。只是觉得同事们对我真是太好了,一听说我结婚了,肯定会问:”新娘是那的?是不是那个送你’温暖牌羽绒服’的张珊萍”。我惭愧无地,根本无力面对同事的疑问。

但一切总还是坦坦荡荡好,既然我不能给张珊萍更好的生活,现在又有病友敢不顾一切地跟我从张家界来到成都,我还犹豫什么呢?想想自己,也快“奔四”的人了。如果错此机会,怕是真得孤老一生了。于是不顾和郑敏只认识了二十余天,也不顾没有取得母亲的意见,来个先斩后奏,就和郑敏办了结婚证,当然,这一切是得到郑敏全家人的支持的。

婚姻生活和一个人的自由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有了更多的“求同存异”,我现在发现,一个男人没有经过婚姻的洗礼,就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我也觉得:”婚姻是前世的姻缘”。就如同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虽是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的芳心。但更多的是两人的心意相通。司马相如在长安得意之时,有一天想纳个妾(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事),卓文君听说后,给司马相如回了两句“闻君有两意,顾来相绝决”,于是司马相如立即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我和郑敏也一样,虽是从认识到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更没有一起生活的经验,有时也吵架。但我能感受她对我的好,有时看着她忙忙碌碌的企鹅般的背影,我却有些自责。她不远千里来到成都,没有一个亲人,我是她唯一的亲人,而我却让她伤心。

过去的我,有一种大气,那就如四川的俚语――“死了当睡着,牢改当工作”,然而我一人解脱了,郑敏该怎么办呢?老有所依,本是年老之时应面对的问题,而“小脑脊髓共济失调”患者不得不提前面对养老的问题,不得不面对自己无法工作而要生活的问题。

老有所依,是较沉闷的话题,每个人或早或迟地要面对它。而对“小脑脊髓共济失调”患者来说,却是随时随地要面临的问题。未雨绸缪总是好的,Danny曾对我说,要提前对未来做好准备!但如何做准备呢?我们真得要好好想想了。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3

除了广告植入太多和结局比较烂尾等国产剧常见的痼疾外,总体表现尚可,也算终于跳出了青春打拼结婚生子婆媳关系等老套的题材圈。周围的中老年人都爱看,但因为他们不懂网络所以感觉并不算火,其实我倒觉得年轻人更应该看一看。【你看我长得像爱说教的样吗?

故事非常现实,很多对话都在我和父母之间发生过,很多情节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有时看得我一阵阵浑身起疙瘩,不少集我都是含着泪看下来的。每个人的父母都会有衰老生病的那一天,自己也是如此,养老问题绝对是我们这代独生子女甚至整个国家要面临的巨大问题,本剧并没有把责任完全推给任何一方,承认两代人各有各的不易和无奈,同时也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无论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子女还是父母,宠溺的还是折腾的,啃老的还是养老的,在身边的还是空巢的,都可以在剧里对号入座,就像站在镜子前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时,也能直观地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好几次我都对身边的父母感叹:“瞧,这就是我想说的!”“哦,原来您们是这么想的呀!”想必他们也感同身受。

看这部剧,就是两代人互相理解和自我修正的过程。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4

故事主要描述了三个家庭的老年人养老问题。

一个是日常老百姓,也就是刘涛饰演的木兰一家。

一个是中产阶级家庭,方老太太那家。

还有一个略贫困,就是那个一愿打,一个愿意挨的最气人的家庭。

三家里的老年人都是丧偶。这使得很多问题就更为突出了。

先说余淼那一家。因为穷,围绕的主要问题就是钱钱钱。把老太太的存款压榨光再盯着养老金。最后老太太车祸去世,连追悼会都不愿意开。这样的人很夸张吧?但是世界上真的是有这样的人的。没有钱,又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爱。钱的确可以衡量人心,但是钱买不来幸福,爱才能啊。咪子这个角色吧,肯定年少的时候就不懂爱,看着她妈那样就知道。长大后是变本加厉。她也很可怜。雅芝老太太就是太惯着儿子儿媳,太软弱。

再说木兰那一家。四代一起的,迄今为止我的圈子里只见过一家。眷顾的太多,责任就成为负担,最后只好一步步卸下自己的所拥有的。有的时候,你的亲人能对你不好,你也能那样对你亲人吗。何况是养育之恩。

有的时候去承担无法承担的东西,找不到理由放下啊。到底是在大城市承受压力拼命赚钱一年见父母几次,还是留在小城守着父母没有什么奋斗的空间好呢?

这里面,还牵扯到孩子的教育资源的问题,如果孩子长大后知道了会不会怪自己呢?

人生到底怎么去选择,也只有去选择了才会知道。

最后说方老太太那家。其实老太太就是一个字 作。她想引起关注,想去为女儿发现根本不存在的问题,以显示自己还能对孩子好的意义。

这样的老人,物质上是不空缺的,才可以撒娇――跟儿子要钱买药。物质饱满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最想要的,还只是有人陪自己说说话。所以她能原谅骗自己钱的人,她觉得跟咪子在陪她说话。

赚够了钱,有了别墅和名车,最后发现自己想要的,不过是懂自己,能陪自己说话的人。――这样比那种一开始没钱的或许更可悲。这又不光光是老年人的问题。

多陪父母爷爷奶奶他们说说话吧,至少我们还能陪在身边儿。

再插一点关于吕希出轨的事儿。那个时候,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时候,生活的压力大,父亲意外去世,母亲瘫痪在床,公务员丢了,喝酒了,曾经多次帮助过他的女医生投怀送抱了。如果我是男人,我也必定无法抗拒的。因为人有的时候,想为自己的不安、难受等等负面情绪找出口。这种出口往往很多时候不能通过平时做的事来找到。况且,又有很多时候,各种原因,即使是朋友跟家人也无法倾诉。

又况且,即使是做坏事,成本也很低很低。

2关于吕希的妈妈,有尊严的死跟赖活着,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如果是我,如果有爱人陪在身边,我愿意赖活着,如果,如果只是个拖累,也许死了更好吧。

看完这剧真的很想跟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我不知道该为你们做些什么,也不能常常守在身边儿。我只能自己也开心点儿,让你们不要担心我。

电视剧的大主题在国产剧里还是好的,去一星是因为植入广告太多了。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5

有所依》,难得有部剧能让两代人坐在一起认真的看。看这部戏的初衷也许是因为“赵宝刚”,但当所有的现实困境逐渐浮现出来后,感觉就像在演我们自己,奔事业奔生活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这样的家庭重担已经不容置疑的向80后们袭来,在我们这一代还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妻要养四个老人,这样的压力想想都喘不过气来。

想想赵宝刚的上一部作品《北京青年》,一群靓丽的都市少男少女放弃掉稳定没劲的工作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看得压力大的都市白领们各种心潮澎湃,都想辞了工作去改变。而这一部作品彻底的改变了思路,完完全全的从现实生活出发,有老有小家长里短的,依然让人津津有味,这是一部完全接地气的片子,是这个时代非常现实的片子,也是一部会引发我们深思的片子。

剧本里三个代表性家庭选的都很典型,刘涛与张铎组成的温馨家庭,本来拥有着完美的生活,有房有车有个漂亮的女儿,两人的事来还都处于上升期,但随着双方老人的频频意外,将她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打破,把两人推入了水深火热的现实油锅;乔振宇饰演的余淼与不近人情好吃懒做的媳妇是啃老族,两个不断压榨母亲的积蓄,更别说是为母亲养老了;刘蓓饰演的女强人性格强硬,虽然没有经济困扰,但由于工作太忙,对老人的关心不够,导致母亲被骗,家庭矛盾也欲演欲烈。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困扰和挣扎,有些是来自现实的不可抗拒的,更多的`问题则是我们本身。已经或者将要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们,面对孩子问题已经手忙脚乱了,更别说老人一老就变成“老小孩”,他们需要人关心,需要人照顾,要么忽略老人的心理感受,要么就是子欲养却无力。有些老人怕给儿女惹麻烦,擅自主张,却被社会上居心不良的骗光钱财,这样缺乏沟通的行为在我们身边也比比皆是。

当然,除了血淋淋的现实外,这部剧不乏温情的戏份,江开国为补贴家用修理电器,他与亚芝之间的互相掺扶,江木兰坚定要给父亲和爷爷养老的心等等都像是冰冷的天气喝了一杯热水那么暖心……亲情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对社会也是如此,我们以为父母不会老去,以为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大树。但事实上却不是,他们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常回家看看,用爱来浇灌那颗为付出青春和心血的大树吧!

今年抗日大剧差不多偃旗息鼓了,后宫剧、穿越剧过时了,80后们恋爱、结婚、生子等话题不可抑制的火起来了,“养老”这个话题好像鲜少有剧提及,大多被理不清的婆媳问题给掩埋了。《老有所依》则直接将养老问题放到台面上来,扒开现实的大坑,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鲜血淋漓,看到了都市人光鲜表面下软肋,我想这即将是风靡2014的新话题。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引爆了亲子话题,赵宝刚的这部剧引爆的则是我们都将面临的养老话题。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6

正在各大卫视热播的年度超强电视剧《老有所依》因聚焦当下非常关切的社会话题――养老,一经推出就备受热议。“老无所依”的现实与“老有所依”的愿景让不少剧迷、观众感慨万千,共鸣阵阵。而由刘涛演绎的江木兰,也因“新时代刘慧芳”的完美形象饱受追捧。有观众表示,江木兰是很多现实生活女性的代表与缩影。她的,敢于担当,善良温存,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敬老爱幼的品德与个性是80后知女的典型化身。不少剧迷坦言,在江木兰身上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周围人的踪迹。因而,观众能随着江木兰痛而痛,乐而乐。可以说,刘涛饰演的江木兰已经在万千观众与《老有所依》间搭起一座无缝沟通交流的平台,在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间架起了真诚理解释放的桥梁。

《老有所依》中,刘涛出演“女汉子”江木兰――一个“无死角美女”(家庭事业兼顾,尤其是能善待老人,赡养老人)。她是独身女,上有爸爸、爷爷,孝顺的她尽职尽责赡养老人,却也因此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她是妻子,有丈夫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她是超市生鲜部主管,果敢机敏,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赏罚分明又不失人情味,深得上上下下交口一片。她是自然人,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七情六欲,优点突出却也不乏小缺点;她是女汉子,却又不缺小女人的温柔;她是影视角色,更是真实存在的现实写照。刘涛用精湛演技将自己与江木兰融入一体,观众追看《老有所依》时,也难分谁是刘涛谁是江木兰。

有观众把刘涛饰演的江木兰盛誉为“当代刘慧芳”(曾几何时,一部《渴望》让刘慧芳成为“好女人”的代名词)。与刘慧芳相比,江木兰在传承其诸多优点美德的同时又紧贴时代脚步,彰显时代特色。江木兰更现代、更独立、更有思想。工作中,她总是一身简单平实却又干净利落的职业装,眼神犀利,言语温和,刚柔相济,80后“女汉子”风采喷薄而出;生活中,她勤勉持家,温柔贤淑,既是贤妻又做良母;对老人,她一天几个电话,嘘寒问暖,体贴入微;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矛盾,她也有所思考与抉择...现实生活中已身为人母的刘涛将江木兰所经历过的生活细琐事儿演绎的丝丝入扣,真实可信。一颦一笑、一动一举、一止一言、一招一式,一眼神一表情,无不浸透着生活的气息,江木兰因此而丰润饱满,立体鲜活。

随着剧情深入,尽管《老有所依》给人以悲戚戚、酸楚楚的感觉,但江木兰身上却始终迸发着正能量,面对困难与棘手问题她总能积极乐观笑对生活。无处不在的正能量也时时激励着观众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江木兰这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观众对“老有所依”的愿景也充满了希望...这,都归功于刘涛的精彩演绎。

2013年刘涛以四部大戏宣布强势回归。无论是《妈祖》中的神女,《今夜天使降临》中初为人母的妈妈,抑或是《贤妻》中的贤妻,再或是《老有所依》中的完美女人江木兰,刘涛都拿捏得精准有力,入木三分。尤其是《老有所依》中的全能女王江木兰,更因贴近生活,走进现实,而深得观众赞赏,“无死角美女”形象也跃然屏中。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7

赵宝刚导演的剧作一直都是社会热点的风向标。从《编辑部的故事》到《永不瞑目》再到《别了,温哥华》《婚姻保卫战》以及《北京青年》重走青春路。几乎所有的剧作都带着时代的底衬,上演“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骚子”。《老有所依》亦是如此,而这次的底衬,正瞄准正在快步袭来的“社会老龄化”。还好,剧中以江木兰、吕希为代表的“敬老派”,以方琼、雷颂华为首的“作妈派”,还有以余淼、田咪为代表的“啃老族”都在这场“养老大战”中受到了感悟,得到了圆满。《老无所依》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但它更是一部时鲜的都市心灵鸡汤,让人感受浓浓的人间大爱正能量。

不谈剧情,只说感悟。《老有所依》恐怕是赵宝刚导演的最温情的一部戏。青春散场,终于迎来了中年危机,人生不再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家庭、工作、孩子、老人、房子、车子、里子、面子,美好的生活成了一地鸡毛。尤其是,当第一代独生子女面临“养老问题”,当“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变成“养老不能全靠政府”被当成一个网络段子,“夹心层”的辛酸生活也就被搬上了荧屏。不做政府代言,没有辛辣讽刺,赵宝刚用一种平和的调子,真实的反应现实,反应社会对养老问题的职能缺失以及单独依靠家庭养老给人造成的重压和力不从心。赵导是深刻体会社会现实的,虽然《老有所依》剧情分开三个家庭组团,但主线是同一个。他在为这个社会宽心,他在告诉老年人,“去养老院养老并不是儿女不孝,而是一种趋势”;他也在告诉中年人,“你们的苦难大家都懂,但是请再忍一忍”,他更是在想办法,呼吁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中年夹心层不容忽视的养老问题。

以人间大爱寻求一种依靠良知、孝道以及政府责任共同完成的解决之道,给人光明,给人希望,让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依”。正如剧中江木兰所说,每次帮一个老人,就像在帮我爸一样。这是一种“关爱老年人”正能量的传递。江木兰是这样,老吾老敬老院的姜院长是这样,政府亦是如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已不再是“大同社会”的假想。在这个真实的社会,有多少人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的那一刻,心里想着有一天自己的父母老了,也希望有这样一个人愿意扶他们坐下;又有多少人在让座给抱小孩儿的阿姨时,能在孩子纯真的眼神中预见那个未来的自己。

中国的养老现状也许的确不那么乐观,但我们有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孝道,更有人间大爱,安享晚年又有多难呢?还是记住祖宗们那句老话,家和才能万事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8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是古训,但也得看分什么样的人家,养到江木兰这样的百孝女,天塌下来都能抗得住,养到余淼这样的啃老族,就算积谷也未必能防饥。

《老有所依》通过刘涛饰演的江木兰,直戳当代家庭生活的痛处,钩沉现实社会养老危机的软肋。为什么是江木兰?首先名字上埋伏了蹊跷。木兰者,斗士也,为了家老,百折不饶,披荆斩棘,不让须眉,是为“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江木兰顶儿养老”之意。和平年代硝烟散尽,都市生活却尤战场。江木兰一方面不仅对外深陷职场危机,对内还有幼女嗷嗷待育,又遭公公心梗过世婆婆失能卧床打击接踵,另一方面,老家又冒出老爸眼疾,爷爷无人照顾的疑难杂症,只好都接到身边照料。三位老人,瘫的瘫,盲的盲,痴呆的痴呆,江木兰深陷生活的狼烟,号角四伏,不见出路,又无处逃身。江木兰在现实中的突围,并不亚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悲壮。

刘涛饰演的江木兰桐城小城出身,飘荡并落户京都,是智慧与勤劳改变命运的现代女性代表,同时集善良、坚韧、贤淑、孝道、担当、包容等传统美德于一身,额外还头顶“无死角美女”的花冠。这样完美无缺的妇人要是生活在古代,是要立节孝牌坊永垂青史的。但是,就是这样一枚人世间的极品,同样还有无异于你我之常人的一面。她是都市打工仔,在超市生鲜部主管的岗位上劳劳碌碌,尽职尽责不容有失;她身为人妻,母亲和儿媳,操持着一家老小,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她是自然人,也是女汉子,不失小女人的温柔,然现实生活挤压出彪悍的品格;更重要的是,她是独生子女,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得水,赡养父亲和爷爷依旧是她责无旁贷的命运。从这些方面来看,虚拟的江木兰,又是活生生的现实存在。

刘涛的表演是不着痕迹的,仿佛那就是一个设身处地的你,融汇在莹莹众生里难分彼此。换句话说,江木兰不仅仅是江木兰一个个体,更是80后独生子女一代的悲悯。这一代人昨天还在娇生惯养的呵护中备受诟病,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她们就到了中年危机的年景,对外工作烦心,对内感情动荡,下有儿女嗷嗷待哺,上有家老需要照顾。其实相比之下,江木兰算是不幸中的幸运,母亲早逝,公公突然心梗身亡,自己的奶奶和丈夫的爷爷奶奶也此剧中开始前故去,只留下婆婆、爸爸和奶奶需要赡养。而对于一个健全家庭来说,独生子女两夫妻至少要照顾双方父母四位老人,如单方或者双方二代单传,那就至少有六到八位老人需要照顾,在这个一个孩子都能以供养的社会,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再赶上江木兰婆婆失能,爸爸失明,爷爷失忆的局面,换了是你,可能死的心都有了。

当然,刘涛饰演的江木兰作为故事的主线,并不是故事中的唯一。江木兰的那口子吕希也是位好丈夫、好爸爸、好女婿,但他的性格更多的是善良和逆来顺受,缺乏江木兰这样的外来打工仔的担当和冲劲,所以在吕家,到底还是江木兰当家。江木兰的上司雷颂华同样善良,比江木兰也更加白领,更知识分子,但她已被这个社会塑造成了偏执的工作狂,因此对待家庭和老人的态度也完全是另一种化学成分。更加年轻的余淼夫妻相对打酱油,却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啃老族,有他们这样的后代,别说是养儿防老了,连辛辛苦苦存起的养老金都被啃得干干净净,老人家最后只能接受扫地出门的命运。除了刘涛挑梁,大青衣刘蓓承担起雷颂华的塑造,奚美娟、吕中、马迎春、苏廷石等则代言“老有所依”的老一辈,有了这批实力派的齐齐发力,刘涛这根梁柱子表演上也就无需旁骛,更加放手一搏。经此一页,《天龙八部》的阿朱彻底翻篇,《白蛇传》的白素贞成为故去,刘涛从古装美女的代言人,脱变成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一代的代言人,此中有突围,也有悲悯。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9

观看电视剧《老有所依》,对我很有感触。

这部电视剧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使人倍感亲切。由此也可以发现中国家庭亲情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于是我也想到为什么中国人没有爱情。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在家庭伦理道德中,孝是最被重视和官方提倡的,几百年前“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的名句就在中国流传,然而几千年后的今天,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是为什么?这还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说起。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朝董仲舒建立“三纲五常”以来,中国的儒家文化已经变成了一个层层剥削、从层管控的文化,于是打造了古代官吏明目张胆的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的现实;虽然历朝历代都在叫喊对黑道的打击,其实质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政权,而对于仅仅扰民的黑道历代皇帝都并不是很重视的,甚至说是不作为的。况且,历代统治者也发现:“只要老百姓有饭吃就不会造反”的真谛,由此他们依此确定着对老百姓蚕剥的程度,致使几千年来的中国人始终处于为解决饥饱而奋斗的状态之中。由此中国古代的先人一生中要经受朝廷与各种黑暗势力的掠夺。经过黑道、白道等各种利益集团掠夺之后,于是一个中国古代的先人,劳其一生,也不会为自己的晚年留下多少财产积蓄,当他年迈体衰不能劳作之时,其生存不可避免的就会陷入危机之中;面对这一现实,历来讲究“仁”的儒家圣人们,于是提出了由其儿子为其养老的伟大构思,然而作为古人们的儿子,他们同样面临着与其父辈同样的命运,他们又有多少剩余积蓄来孝敬他们的父母呢?虽然中国的“孝”是历朝历代都在被官方赞扬,然而残酷的现实使“孝”的状况总是难于改变。不过,正是这一伟大构思,却保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王权的稳定。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以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也就是中国人在虚伪的仁义道德掩盖下追求物质利益的社会基础。

如果说历朝历代在弘扬“孝”的文化是由于老百姓物质的匮乏所导致的,那么对于婚外情的打击也同样是出于对物质利益的需要。婚外情是导致离婚的前提,离婚就面临家庭中的母亲将失去年迈时儿子对自己养老的义务,于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导致了对“淫”的打击。

对物质的绝对追求,所导致的中国女孩更加爱财,于是中国女孩择偶总是重物质而忽视爱情。

老百姓物质的匮乏导致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恐慌,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成为中国的优良传统。

在人治社会中“一人说了算”的现实,导致着中国“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发展态势,于是财富、地位等对于任何人的未来都具有不确定的变数,在先人的一生中,唯有亲情可依,然而亲情又是那样的脆弱,难以经受金钱的冲击。

“存在就有道理”,透过中国道德的表象,让我们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切不可人云亦云的高呼我们的伟大,进而无限期的麻木着自己。

这部电视剧太写实:其实养老问题并不遥远。剧中,面对父辈们突如其来的问题,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木兰也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是爸爸做完白内障手术之后返家休养、远在老家的爷爷需要关照,一方面是自己任职经理的超市状况不断,新来上司雷颂华又不断对其施加压力。

当家庭和事业的重担同时袭来,木兰该何去何从……这一幕让不少观众陷入沉思,也让不少人在异地工作、父母仍在老家的观众表示很有共鸣。

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条件比江木兰优越太多的刘涛,也曾坦承与父母分居异地、无法照顾老人的苦恼,“我因 为工作的关系,常年不在北京住,虽然房子是够大了,但是如果我不能留在他们身边,又有什么意思呢?”

许多观众看完剧之后表示,原来以为父母养老是很遥远的问题,但其实就在眼前,有网友感慨:“看《老有所依》才意识到异地的养老问题多现实,等到我能在广州扎根,我的父母又该怎么照顾?”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10

最近看《老有所依》,感触颇深。片子很现实,亦很精彩,剧中人物的演绎更是很到位,发人深思。

女主角木兰,不能称做是“女强人”,因为她没有女强人惯有的那种霸气,那种盛气凌人,反倒多了几分善良,质朴。片头由木兰在超市看到老人辛苦购物,联想到父亲,展开剧情,顺其自然。木兰是个能干且顾家的女性,孝顺,贤惠,在家说话有分量,却不显霸道,跟老公吕希相敬如宾。

吕希,木兰老公,老实忠厚,却不失风趣。不算油嘴滑舌,但却能在关键时刻给木兰依靠和安慰。同样也是孝顺的男人,不光光是自己的父母,包括对方的父亲。对女儿宠爱有佳,却也知道分寸,工资不高,但不卑不亢。

江开国,木兰父亲,名字符合当时他出生的那个时代,淳朴善良,拥有热心肠。如世间父母一样,疼爱子女,老了老了,怕给女儿添负担,不忍拖累。再加上上有年迈的老父亲需要照顾,更是不辞辛劳。

谢亚芝,也是朴实善良的老太太,一生奉献给了不是亲生的儿子余淼身上,不求回报。溺爱孩子,心思细腻,容易伤感,却不常表露,苦水自己咽,不贪人便宜。

……

《老有所依》剧情非常现实,部分内容很有趣味,部分内容却也令人心酸。

当木兰知道父亲眼睛不好以后,立即赶回老家欲将父亲接到北京看病。可是年迈的爷爷无人照料,本想拜托叔叔江援朝,却遭婶婶拒绝。当木兰拿出一打钱的时候,婶婶笑了,欣然接受了爷爷,这段剧情充分体现了钱的诱惑力,更将剧中辛梅过于现实的本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江开国在京期间电话老爷子,询问老爷子吃得什么,江老头心酸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强忍泪花说吃了千张红烧肉,殊不知二儿媳妇却因为打麻将误了做饭的时辰。江老头对着干巴巴的饼,却不忍大儿子担忧,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儿子宽心,令人心酸。

年过八旬的方老太太个性倔强,三女儿颂华很好的继承了这一性格,于是母女俩常常互掐。满头银发的方奶奶倍感孤独,能陪着说话的只有保姆小丽,这便让财迷田咪有机可乘。老太太以为找到了可心的人,殊不知却是一个陷阱,真相被揭穿的那一刻老太太难过了。其实让她难过的不是白白浪费了六万块钱,而是好不容易遇到能跟自己说话的人,却不想是个骗子。剧中方奶奶这个角色将现代社会空巢老人的孤单感很好的呈现在了观众眼前。

说到田咪,我深感惋惜。漂漂亮亮的一个现代小少妇,有疼爱自己的老公,有尽心尽力的婆婆,却不知道满足。其老公余淼,虽有一颗单纯善良的心,却被野蛮的老婆牵着鼻子走,很是无能。做儿子的不能一味惯着老婆而不顾父母,任由妻子放肆,做儿媳妇的不能太霸道而不顾公婆,总之,人不能太坏。

当面对妻子娘家的父亲,爷爷一同住进自己原本安静的家庭时,吕希刚开始的时候欣然接受。木兰充满感激,来来回回说了几次“谢谢”,为什么谢,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就像江爸说的,那个家姓吕,不姓江。时间久了,当岳父修理小家电影响到自己工作时,吕希也表现出了不耐烦,并加以逃避。这一情节告诉我们,再好的男人也做不到像对待自己父母那样对待岳父岳母。

木兰外柔内刚,且具备能力。纵然常常因家中事物影响工作,但仍受到领导瞩目。上司颂华顾念木兰能力,多次维护,并时常提醒,加以教诲指导。且不说后来两人意见不和,但就此也充分说明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且具备能力的人的。领导们都喜欢有能力之人,只有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及素养,才能得领导赏识。

在北京住了数日以后,木兰叔叔婶婶大老远跑去“请”江老头子,说是知道错了,想赡养老人,实则想得到拆迁款。婶婶辛梅丑恶的嘴脸,让人觉得假的很真,真的很假。老头子被接回了老家安徽。由于物价上涨,开始承诺的千张红烧肉,变成了素菜,辛梅话里有话:挣钱的人吃肉,不挣钱的只有资格吃素。老人再一次无奈,心酸不已。后老人被查患了老年痴呆症,听此消息,辛梅又一次要求将老人丢给江开国和木兰赡养。老人坚决不同意,说出“痴呆也要在安徽痴呆”的雷人语录。江援朝一家陷入困惑,辛梅大叫“这事商量也要跟北京商量”,又哭又闹一声今下,电话拨到北京。又一次将自己丑恶的嘴脸暴露在观众面前,而江援朝,面对蛮横无理的老婆,却没有丝毫办法,发人深思。木兰一家经商量决定给婶婶寄五千,希望能帮忙照顾爷爷,辛梅一听有钱了,立马转变,同意了,当真是现实,社会上当真还就有这样的人,我就不明白,人为什么要这么坏,活的这么庸俗。

又不得不说说吕希。给岳父看病挂号的时候,请了老同学韩冬帮忙,后为赚外快又一次用到了韩冬。我需要强调的是,韩冬是典型的大龄剩女,又一度倾慕吕希。当被问到想找什么样类型的男人的时候,毫不犹豫回答了吕希那样的。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的当事人会怎么想,但作为旁观者,我一定会多想。男人需要明确的是一个女人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求回报的帮你,很大可能是她喜欢你。我不知道后来的剧情是什么样,但我相信编剧既然编了俩人一段又一段,那后面肯定有戏。所以男同胞注意了,工作上最好不要依靠女人,除非是自己的老婆,否则时间久了,容易出事。即使对方没有对你施加诱惑,你自己本身也容易陷进去。

我真的不得不说现在的生活剧拍的真是太接地气了,太接近当前人们的生活了,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接近一对夫妻赡养四位老人,外加子女的这一局面,压历山大。况且养老院供不应求,更别说我们这些压根就没有经济能力承担养老院费用的人了。唯一希望的就是父母能够健健康康,吃嘛嘛香,身体倍棒,这也是子女们最大的福气,所以,爸妈一定要好好的。

好了,电视剧还没看结束,待续吧。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11

《老有所依》是由赵宝刚导演、陈彦编剧的一部很接地气的电视剧,凡是看过此剧的人无不感慨万分。我非常喜欢这部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真实反映老年生活的故事了,不仅仅是因为居中有众多实力派演员挑大梁,更是因为这部电视剧让我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我。

剧中以江木兰和吕希的家庭生活为主线,演绎出了当代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沉重,这种沉重一方面反映在经济压力上,另一方面反映独生子女在父母患病后所面临的那种无奈。

江木兰从安徽考到北京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型超市做经理。她的父亲江开国和爷爷江多福都生活在老家,江开国因为白内障看不清楚在寻找多年失散的儿子时被车撞了,此时江木兰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江木兰把父亲和爷爷街道北京照顾,这就意味着她和吕希要买一个更大的房子,但是江木兰已经拿不出多余的钱了,江开国为了不拖累女儿,将自己的住房抵押并交了六万元购买生态养老中心的房子,没想到竟然是一个骗局,骗子卷款逃跑了,江开国只好卖掉房子还贷款搬到北京和女儿住在一起。

吕希的父亲因心梗意外死亡,他的母亲丧失语言能力瘫痪在床,通过家政他们找了一个保姆,保姆是一个人格扭曲的人,经常虐待吕希的母亲,事发后保姆逃走了,几经交涉家政赔款四万元。可是瘫痪在床老人怎麽办? 江木兰和吕希跑了很多家养老院,条件好的费用要八千至一万,条件一般的没有床位,两千多的条件又太简陋,老有所依这四个字在剧情中显得是那么空洞。

我受剧情的感染,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我也是个独生女,与江木兰与吕希所不同的是,我们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我现在已经退休了,但生活的经历是一样的,我特别同情剧中的江木兰和吕希的处境,时常被纠结的剧情而伤心落泪,我太理解他们的苦衷了。

我的父母现如今都已九十岁高龄了。母亲身体状况还好,父亲身患多病,九七年做了喉癌全喉切除手术,带喉管不能说话;零六年又做了膀胱造瘘,插尿管挂尿袋,腿不能行走,丧失了自理能力。为了照顾二老,九七年我们一起搬到三居室居住。想当初,九七年父亲被确诊喉癌以后,他不同意手术,开始进行了几个月的保守治疗,在这期间我每天除了坚持上班以外,还要抽出时间到离家很远的空军医院排队拿药,晚上还得煎药。后来服药不见效无奈做了手术,术后喉管每天需要清洗用开水煮消毒进行更换,无疑又给忙碌的生活增加了洗的负担。零六年做完膀胱造瘘以后,为防止感染,每周要冲洗膀胱造瘘一次,每个月要换一次尿管。我本想到社区卫生院或附近小医院设个家庭病床,不料想碰壁而归,理由是:这是泌尿专科病我们不具备条件,当时真是把我快急死了,没有办法我只好强打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一点点摸索,到医院进行咨询,终于掌握了这套技术,多年来非常幸运的是喉管和膀胱造瘘管从没有感染过。从去年开始父亲又添了新毛病,大便失禁,小脑也有些萎缩了,睡觉不分白天和黑夜,尿管经常被拔出来,我天天就跟救火一样。老母亲心疼我脾气也变了,经常和父亲发火、怄气,我还要不断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生活压力有时累的真让人喘不过气来,我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忙里抽闲把事情安排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坚持锻炼、学电脑、上老年大学学瑜伽、学烹饪、学太极、电子琴等,以此来缓解压力。

人这一辈子很短暂,吕希父亲的例子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意外,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人老了都想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如今我国已进入了老龄社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以上。现实生活告诉人们养老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单靠独生子女来承担确实压力太大了,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提高,而当子女也到了花甲之年,即便再有孝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我们这一代老年人一定要加强身体锻炼,不管活多大岁数,生活要有质量。另一方面,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从过去养儿防老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养老方式迈进,以便安度晚年,减轻儿女的生活负担。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12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看电视剧《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问题。现如今是个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养老的问题困扰了千千万万的人。

《老有所依》剧中主要描写了江木兰和她的父亲江开国爷爷江多福,雷颂华和她的母亲方琼,余淼和他的母亲谢雅芝的生活点滴。作者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于丑。

木兰是个事业型的女强人,丈夫吕希善解人意,对木兰体贴入微,女儿乖巧聪明,北京一个普通美满的三口之家,却在一系列的变故后打乱了所有的生活秩序。吕希父亲意外身故,母亲成为全失能病人,木兰在安徽老家的父亲因为上当受骗,导致和爷爷无家可归,而婶婶又虐待爷爷,木兰不得不把爷爷和父亲都接到北京来住,木兰夫妇既要照顾全失能的吕母,又要照顾老年痴呆的爷爷,后来父亲眼睛又完全失明,遭受了很多的麻烦和磨难。

雷颂华更是一个领导级的女强人,在单位忙忙碌碌,叱咤风云的她到家里就累得动也不想动。母亲方琼每日里在家无所事事,闲的无聊,好不容易看到女儿下班回来,急着跟女儿唠嗑,颂华也做过努力想去孝顺母亲,怎奈母亲不理解女儿的辛苦,只顾自己安逸,而且还总是疑神疑鬼,一味的惊扰女儿和谐的家庭生活,时日久了必定矛盾滋生。

谢雅芝是个聚中国所有传统美德的女人兼母亲,儿子余淼也算不错,可是却娶了个心如蛇蝎的媳妇田咪,在家里把老人当保姆不说,还动不动就对老人颐指气使,呼来喝去。

作者很会做安排,选的这几组人物很是贴近生活,让人看来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时刻为剧中人物忧心。江开国是个性格要强的人,他不想成为女儿的累赘,一直强撑着为木兰做事,但因为自己眼睛不好反而做了很多不妥当的事让木兰更加多虑。虽然木兰和吕希都是孝顺的孩子,怎奈两个还要精心工作的人照顾三个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谈何容易?以至意见相左分崩离弃。

作为退休干部,拿着高额退休金的方琼是个有点自私的老人,总希望孩子们以她为中心,时刻给予关心和爱护。但女儿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哪能事事依着她。尽管女儿们都有孝心,都想对母亲好,但家里有这么麻缠的老人任谁也是无法容忍的吧!最后只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

田咪给世上所有的媳妇树了反面典型,看到那么温顺的婆婆受她虐待,恨得我咬牙切齿,可悲的是,现实中这种丧尽天良的儿媳妇还真是不少。不过一物自有一物降,也只有田咪这种不知天高地厚,胡搅蛮缠的人才能对付得了木兰那个同样自私自利,无恶不作,甚至遗弃爷爷的婶婶。至于她自己,最后终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我们这个文明的国度,儿女们对父母,大多数人还是很孝顺的,想尽自己的余力使父母安度晚年。但常为儿女着想的老人大都很敏感,光怕自己成为儿女的累赘,尽管木兰已经很小心,生怕触及到老人脆弱的心弦,但人非圣贤,再隐忍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记得在青苔的小说离婚协议里有一句话:我们同情农民种菜的辛苦,但在买菜时还是会忍不住和她们讨价还价,……我们真心的爱我们的父母,但有时也会忍不住跟他们吵架。

父母儿女之间的代沟,永远都无法消弥,住在一起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老人有老人的传统思想,儿女有儿女的生活方式,大家最好还是各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互不干扰。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养老院发挥作用了。

养老院,这么多年一直是个受争议的地方,进了养老院的老人,通常会被人认为是没有子女或者是子女不孝顺的老人。所以会让很多的人心存这样或那样的芥蒂。()其实,大可放心,只要是互相都认可的,就像剧中的所有老人,在养老院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余热,不用给儿女添麻烦,还可以经常和儿女们聚聚,颐养天年,也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看了电视剧《老有所依》演员苏廷石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他的表演太精彩了,把一个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演的惟妙惟肖,很多时候让人忍俊不禁。想起了他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扮演的姚启圣,同样是个奇葩老头。但在高兴的同时,又忍不住的想,照顾这样的一个老人,确实是太不容易了。

剧中养老院把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解决了,让他们老有所依。可是还是让我们很忧心,养老院是要钱的,城市里有退休金的老人,都要为养老的问题,绞尽脑汁,可想而知,农村里那些什么也没有的老人会遭糕到什么程度。虽然儿女们没工作或许可以照顾老人,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些老人才更值得社会关注。他们老了又能依靠谁呢?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13

昨天又看了几集《老有所依》,看着看着眼泪就下来了,好久没有看电视剧这么感动过了。还好早上爬起来的时候眼睛木有肿起来。子女有子女的难处,父母有父母的苦楚。看到吕希的妈妈为了不拖累儿子咬舌自尽,泪水模糊了双眼。养儿防老,养儿防养,余淼的妈妈养到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地痛。

不敢说以后要做一个多孝顺的人,可做人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面朝黄土背朝天拉扯大自己的父母。城市的灯红酒绿有时候会迷离了我们双眼,看不清眼前的路,放大了我们如尘埃小的哀伤,无限延伸,以为着全世界都欠你的,你的父母也是欠你的。其实,不然。如果曾经有抱怨,有过这种想法的人,都是幼稚的表现。从你呱呱坠地是一个完整的你的那一刻开始,这个世界就不欠你什么。父母或许给不了你想要的,可是他们却给了你他们所仅有的,这份爱比天高比地大。

我既然是一个健康的人,那么就应该少一点抱怨少一点烦恼,多一点进取多一丝希望。我有手有脚,想要的东西自己去创造,我有头脑和思想,渴望的东西自己去争取。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不用刻意去在乎别人怎么看,别人怎么想,我需要清楚地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快乐不快乐,活在别人的眼里将永远失去自我。

如果这个世界还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那么这个世界没有你想像的那么不堪。就算是不堪也是你自己的不堪,与世界无由,更与父母无关。妈妈说,她后悔着那一年没有让我再复读一年,我是那么地想去复读。现在的我觉得我不后悔,虽然没有考上本科会是我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是我不会让这个遗憾束缚着我的一生。我在大学里认识几个很好很好的人,她们很善良对我很好,她们的好,她们的真让我感到了温暖,这个城市因为有她们而更加地吸引着我。暖心而温情!我眷恋着这份美好,我亦舍不得这份真情!

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理在这几年中的变化,人亦变得成熟起来。工作了,漂泊在红尘中人亦染上了尘埃,心却变得越发清晰了。我越来越渴望阳光,越来越希望自己做一个温暖的人。因为只有自己成为了一个温暖的人才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和快乐!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14

" 以青春剧见长的导演赵宝刚在去年推出《北京青年》后,他今年的新剧《老有所依》关注点落在了养老话题上,但他强调,这仍是“青春”三部曲的延续。是的,当“北京青年”“自己的青春自己做主”,通过“奋斗”渐渐地实现了理想之后,他们要面对的就不光是自己的问题了,他们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可以说,《老有所依》比赵宝刚之前的“青春三部曲”更为写实,甚至很多情节都有真实的原型,也许有的观众会觉得从飞扬的“青春”一下转到“养老”话题有些沉重,但它提醒我们,养老是父母和我们都将面对的问题。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这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面对和应对的问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至少有三处以上提到了养老问题,强调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赵宝刚说起自己拍这部电视剧的初衷时说,当今社会孝道的传承受到了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老人的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年轻人要服侍老人又要开创事业,其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而且“421”的家庭模式更加剧了这种矛盾,所以现在很多人都面临着养老的困局。这个困局不仅是老年人在面对,更辐射到子女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主张要用当代意识在文艺作品中为大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出路,不为了苦难而写苦难。

《老有所依》似乎将所有养老难题都落在女主人公江木兰身上,照顾家中老人的重压一波一波地向她汹涌袭来:原先中风半瘫的婆婆由公公照顾,爸爸在老家照顾爷爷,江木兰与丈夫吕希、女儿悦悦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可突然之间公公意外去世导致婆婆二次中风,成为丧失全部行为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失能老人,父亲买养老公寓被骗光了房子和积蓄,不得不带着爷爷到北京跟着木兰一起生活,而后爷爷患上了老年痴呆,父亲眼睛将逐渐失明,丈夫和她先后失业,木兰在工作与家庭的重压下一度心力交瘁而崩溃。

但江木兰不愧叫“木兰”,她顶住了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努力地践行她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赵宝刚在诠释这个角色时谈到,江木兰不是个苦情的角色,不是一味忍辱负重,她以智慧、坚韧、乐观解决了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养老问题,她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老人安度晚年。这一观念不仅贯穿在她对待自己的爸爸、爷爷、婆婆、公公身上,还体现在工作上。作为大型超市的生鲜部经理,她提出为社区老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并在利润与口碑的平衡中,不断完善服务方式。这种创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她在工作上的进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突出了生活不会让善良的人吃亏这一道理。

前者重于在解决生活上的具体问题,后者重于为年轻人分析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相信有不少人有与雷颂华一样的感受,自己的父母随着年纪的变大,怎么越来越“作”,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雷颂华的母亲方琼是位老革命,当了一辈子领导,退下来之后,前后跟着两个女儿生活,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可是爱闹别扭,生生把二女婿闹得要离婚,孙女婿也要离婚,常用自尽来博得女儿们的重视。老戏骨吕中把方琼的好面子、好强但是内心脆弱,想着法地让孩子们“看到她”演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这位老人可气又可爱,也为现实中的年轻人在理解这样的老人时,提供了心理的依据。

“不给人指出出路的苦情戏对于社会精神进步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只会让人感到更为绝望和痛苦。”赵宝刚说。所以在《老有所依》中,他树立了几个当代人的典型形象,他们都具有先进的当代意识,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将老人当做自己的包袱,他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所有磨难,用自己的爱与坚强为家人构筑起一座老有所依的温暖港湾。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出路,而社会养老首要破解的就是孝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生活是不是就是“不孝顺”?《老有所依》的最后,几条线汇成一条线,木兰的爸爸爷爷,方琼等都进了养老院,他们在养老院中有同龄的伙伴,有共同的语言,也没有在儿女家住的不自在甚至是寄人篱下的感觉,江木兰和雷颂华的养老难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引发大家对养老机构的布局和建设的重视。

《老有所依》给年轻人提供的不仅是他们要解决的养老问题的思路,更促使年轻人未雨绸缪,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老去”:重视健康问题,老来健康是年轻人最大的福气;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如何度过退休后的生活,甚至应该在家庭之外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孝”的传承。剧中的反面典型余淼从小患病,被母亲溺爱,以致于成人后不懂担当和回报,造成了母亲谢亚芝晚年的不幸,这一条线意在提醒年轻人,从现在开始就要在家庭教育中注意这一点,不然,子女将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独立的人,更谈不上为父母尽孝。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15

陪奶奶看了一部以前的电视剧《老有所依》,剧中的女主角叫江木兰,她把她的爸爸从农村接到了北京,住进自己的家,江木兰的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她的女儿很不欢迎姥爷的到来,还嫌弃姥爷做饭做的难吃。

江木兰的爸爸退休之后就变的情感脆弱,也更加敏感,很快就好受到了外孙女的不满,又打算要回农村,他说寄人篱下终究不是办法。其实这也不算寄人篱下,自己的女儿,不是别人家,给老人尽孝是应该的,我以后还想着把爸妈接我身边住着。

江木兰的婆婆全瘫,生活不能自理,江木兰和丈夫都在北京忙着工作,腾不出时间来照顾,两人奔走了很多养老院,但是能照顾全瘫的养老院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院长对两人说明了现在的情况,床位只有三十一张,排号的人却一百多人,没有办法容纳江木兰的婆婆,只能排号。

两人又去家政中心寻找合适的照料人员,但是都超出了江木兰的工资预算,两人只好放弃,决定先照顾着,两人每天工作之后忙着照顾婆婆,身心疲惫,两人还是需要照料人员。

两人收到了家政公司的电话,说是有了合适的人选,两人来到家政公司,工资也满意,还有照料老人的经验,两人舒了口气。两人看着找来的大姐照顾老人,真的是照顾的挺好的,两人也就放心了。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大姐却是里外不一的人,没过多久就拿着老人的钱财消失的无影无踪。

看完这段剧,我还是挺有感触的,我以后一定多陪爸妈还有姥姥奶奶,常去看他们,有条件的话就把他们接来我身边,我不打算找保姆,有些担心她们表里不一,如果背后偷偷的对老人不好,那也是我的不孝,以后一定对老人好。

电视剧老有所依观后感 篇16

“吾善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在与齐宣王的对策中,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保障原则,后半句抚养幼儿一般来说都容易实现,而前半句赡养老人往往是有心无力,特别是当前。中国已经彻底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国民收入普遍还是中等,至于家庭人口架构普遍是代际迅速递减,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上有一两代老人,下有孩子,难以承受自身以及一大一小的风吹草动。从1970年代末期开始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多年以来,本应该过渡到社会化养老为主流,然而“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制度性困境,国有、集体的养老机构排队动辄十几年,而家政服务早就是买方市场,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于是,绝大多数老人只能在家庭养老,而家庭本身早已经支离破碎,往往三四代人在三四个城市,少子化和人户分割的大前提下,即便子欲养而亲不待,天边与眼前永远是无解的议题。

由赵宝刚、侣皓吉吉执导,陈彦编剧的都市话题剧《老有所依》,日前正在浙江、北京、东方、天津四大卫视黄金档热播,探讨的就是养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剧集名唤老有所依,所谓强调什么就是缺什么,自然是美好的向往和愿景。赵宝刚是特别善于从现实社会里挖掘社会核心话题的导演,《奋斗》、《我的青春我做主》、《男人帮》、《婚姻保卫战》更多关心年轻人与中年人的婚恋观,而《老有所依》则聚集老年人的养老的过程和归宿。

假如老无所依,这个世界注定不会好。剧中角色,几乎无纯粹恶人,无论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有多大差异,还是讲良心,道德感在优良以上,然而他们的责任心也难以真正兑现。大城市的工作繁忙,道路拥挤,实难有太多时间陪护老人和关怀身心诉求。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富贵人士,(即使是北京籍老人)退休之后,养老金替代率不高,外地老人进京投靠子女也难以在北上广置换适当的居住环境,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身为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难有逃避之法,更是觉得住房公积金、社保体系、教育医疗资源等等的设置是负福利,不能生活在《新闻联播》里的普通人,只能是像过了河的卒子只能努力向前拱。

超市经理刘涛,父亲和爷爷在老家相依为命,父亲眼睛要动手术,格局便有严重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老人老了,未必想与子女在同一个屋檐下生存,四世同堂也不易,于是只能在燕郊等京畿买老年公寓,结果被骗。门店长刘蓓,本人白骨精,妈妈吕中更是强悍的老人,时时处处有主张,从小保姆到女儿都被折腾和牵涉的慌张,看似精明强干事事冲锋在先,实则也是生活一世精打细算遇到骗子无能为力,中国老年人对于各种养老之道、灵丹妙药有着骨子里的盲信。至于乔任梁和王倩一饰演的“小骗子”夫妻档,有些好高骛远有些瞎胡闹,眼瞅着还要从摆报摊的奚美娟那里啃老。这三组具有典型特点的中青年人,基本已经可以代表都市中人的家庭关系生态现状。富豪和赤贫阶层之外,稳定感缺乏的中产阶级,不由得喟叹21世纪最宝贵的便是时间。以冷冰冰的数目字来说,分居的父母子女之间余生也没太多时间相聚,同城的家人就恐惧的也是突如其来的疾病、诈骗。相对来说,如今的家庭养老要比二三十年前改善很多,物质条件的相对富足,精神领域已经渴望相互扶持过这一世的父母子女的缘分。

目前的中国老人,从1910后到1950后,在他们的青少年、中年、壮年时期,遭遇远比70后、80后更为磨难,身心都有着难以言说的隐私创伤,几十年风雨之后,他们的价值观大多与当前物质主义横行和去政治化小日子不相径庭,他们的人生阅历与90后、00后来说,楚河汉界鸿沟阔,中年人的调解必然有难度。如果他们普遍能够老有所依,70后、80后也就更能够带领下一代人走向普通的、寻常的、一般的现代人的生活,这个世界也会真正好起来。孟修斯开始做的中国梦,才有可能在两千多年可持续的实现。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