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优秀作文 - 正文

观《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有感

2022-04-16 19:24:43求索作文网 - 优秀作文搜索 | 客服
A+ A-
(用户整理) 分享

我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热衷于看大众节目的人,有时候我更喜欢藏在角落,待在自己的一块领地,享受独有的一片宁静。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忙里偷闲,我竟追上了这样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

节目可能默默无闻,大抵看过的人都会被折服,因为它无需广而告之;演绎者似乎并不被媒体报道,大概看过的人都会被惊艳,因www.i1766.com为演技会说话。它不哗众取宠,不喧宾夺主。你就那么静静地在节目外,欣赏着里面的一字一句,一顿一挫,不说话,就万分美好!

文本演绎――妙哉

第一集中的《尚书》就其内容来说,确是生僻难懂的。节目以护“书”人伏生和对话者撒贝宁的对话,通过讲故事、演绎等艺术形式提炼出来,让复杂的文本简单化,作品是阳春白雪也好,抑或下里巴人也罢,如此便雅俗共赏,不同层次观者都能有所懂,有所悟,实在是一件美事。

演绎初始,右手握拳、左手成掌伏其上――撒贝宁对伏生演绎者倪大红以此拜见,演绎结尾亦以此拜别,敬礼鞠躬,实是今人对古人的献礼!大至主角伏生,小至伏生的门童、晁错的随从甚至读书的儿童,就如我脑海中的古人那样,对,就应该是那样。他们在慢节奏的演绎中,在撒贝宁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向我靠近,演出徐徐进行。我好像,也置身其中,跟随着讲述者的脚步,倾听他与古人的对话,那么真实。

演绎文本,清晰易懂,人物鲜明。了解了故事,听懂了内容,岂不妙哉!

文人骨气――傲哉

伏生是《尚书》护书第一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便是一位有着铮铮傲骨的文人。当晁错俯身将陛下赐予的鸠杖赠给伏生时,伏生一句“愧领”震慑人心!他岁长德高,受之,无愧!突然,他跪下恭送晁掌故,表情凝重,为何?继而伏生掩面,似乎拭泪?这一幕心疼了多少观众!护书人,哪能让人看出丝毫脆弱!讲述者来了,伏生放下掩面的衣袖说:“喜而落泪!皇帝陛下(汉文帝)知道《书》的好处,百姓的好日子有望了。”到底是经历了多少的艰辛,才盼来了“护书”的价值和意义。今人撒贝宁和两千多年前的伏生终于会晤,有了古今对话。“《尚书》记载了几千年前的中国。”――“所以我岂能不舍命护书?”文人之傲骨,不为己,皆为中国!

伏生视书如命,倾全家之力护书。为护书,爱子被乱兵杀死,都叹惋;为护书,家人被迫颠沛流离,悉唏嘘;为护书,爱妻病亡怀中,皆抽泣!唯独主人公伏生,不紧不慢,将护书历程浅浅道来!他不伤心吗?他值得吗?他是没有情感的机器吗?不不不,比之身边人,比之旁观者,他更有感情!他是一个护书的文人,读书九十余载,书已然是他的血肉,他的灵魂,他的――命!文人的傲骨,容不下他的脆弱!

护书人伏生,拳拳之心,铮铮傲骨,岂不傲哉!

文化传承――巧哉

踏着绵绵之音,伏生及其随从翻阅竹简的画面映入眼帘。报曰:陛下有诏。铿锵之乐响起,传诏者皆拱手缓入,伏生放下竹简,正欲起身行礼,晁错速曰:陛下吩咐,长者免礼。今人撒贝宁讲述:西汉汉文帝年间,文帝遍求能讲《尚书》之人,得知伏生精通尚书,专门派遣晁错学习《尚书》。不管是讲述者、演绎者,还是用词的尊与谦,都表现得恰如其分,毫无半分夸张色彩,这种恰如其分便是文化传承的吸引。有传统礼节,有长幼尊卑,有君臣贤德,如此种种,无不是对观看者的文化渗透。我就看着这样的一幕幕,有感于古代对文化传承的精神引导性,那是深入骨髓里的,不是浮于表面的。

以我一名普通教师的浅薄认知来看,现代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并不缺少知识的传授,却似乎少了那么点文化的传承。知识传授方法日新月异,文化传承在普及中,没有达到渗透的目的。而这样的节目,让观看者在无意中得到了文化渗透的滋养,为之惊艳,为之喝彩。

文化传承巧在何处?正如伏生问:书好在哪里?答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禹治水定九州……缓缓而来,伏生的童年演绎者从容不迫地读出九州,解说《禹贡》。诚然,假如我们的少年从小便被文化浸润,传承文化又有何难!我有愧于知识面的狭窄,只知课堂上文本基础文学常识的传授,并无文化传承的深挖。四书五经谁不知,其源其流几人晓!

以这样的形式,让文化滋养心灵,岂不巧哉!

文明繁衍――幸哉

文明的繁衍生生不息,少不了伏胜这样的护书人。读其书,解其意,既而躬行以自勉、力行以示范。我们一直引以自豪的是――中国拥有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是为数不多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管从时间的经度还是历史的纬度来看,文明的繁衍似乎就这么自然而然继续下来了,同样,也还将继续下去。多亏有了伏生这样的护书人,我们从《尚书》里撷取的文明果实,才能愈发香甜可口。但文明的持续繁衍需要更多像伏生这样虔诚的护书人,这需要你,需要他,需要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一起努力,为文明的繁衍开枝散叶。

有此文本倾情演绎,有斯文人毕生护“书”,有其文化竭力传承,国之文明岂不幸哉,岂不兴哉。

第一集完,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便是这句话:“你们还读书吗?”我们还读书吗,还愿意读书吗?“读!”当然读,且不止是读《尚书》,更是博览群书。中华儿女能不读书吗?不能――不能――不能……愿借伏生的这一提问,我们也能多点时间,抽点时间,挤点时间,看看典籍,借典籍之光,点亮阅读之路。

这一集跨越两千年的古今对话,有点意思!下一集,宋应星携《天工开物》而来,待赏待品待悟,岂不幸哉!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