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优秀作文 - 正文

飞向太空港人物小传记作文[优秀11篇]

2022-04-17 16:51:38求索作文网 - 优秀作文搜索 | 客服
A+ A-

作者:叶奕彤

篇一:飞向太空港人物小传记作文

这辈子我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航天

――记任老生平

叶奕彤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深入实际

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前。

周总理走到任老面前,停住脚步问道:“任新民同志,你是什么意见?”任新民直言上谏:“我认为卫星上最好不要装安全自毁系统。在星箭还未分离、卫星还没有入轨时,如果卫星出现问题,箭上的安全自毁系统可将星箭一起炸毁;入轨后,如果卫星出现故障,可在坠入大气层时烧毁,也不会对地面、海面造成安全威胁。如果卫星上装了安全自毁系统,在发射过程和卫星在轨运行时,由于无线电信号颇多,可能炸毁好星。”

周总理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一边抬起头来说:“哦,你是这个意见呀!”

汇报会最后,周总理郑重地说:“关于卫星装不装安全自毁系统的问题,我要向政治局和毛主席报告,在你们返回发射基地前通知你们。”

任新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科研思想和作风,在航天型号工程研制和试验中的实例,数不胜数。犹记得,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贵田,对任新民十分敬佩。他说:“任老总最大的特点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深入实际。”

“总总师”与“倔老头”

1974年3月31日,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关于发展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得到中央批复,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史上著名的代号为“331”的通信卫星工程大幕。

众所周知,航天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通信卫星工程则由通信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应用通信等五大系统组成。

“每一个系统都有总设计师或总指挥,而我当时是那些总指挥的‘统帅’。”由此,任新民被大家称为“总总师”。

领衔如此庞大的工程,任新民说他当年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很多时候会大于技术方面的压力。

“光环是属于大家的,而失败的原因一定是‘总总师’没有做好工作。”任新民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用心让团队和谐相处。“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几乎每天都和同事们待在一起,工厂里的工人都喊他“倔老头”。

“不带任何疑点和隐患上天”

在中国航天系统,任新民是担任型号工程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或技术负责人最多的一位;也是领导或主持靶场飞行试验、发射次数最多,在试验现场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更是技术领导深入车间、研究室、试验站最多的一位。在这些“最多”中,他遇到的技术关键和难题自然最多,各类各样的沟沟坎坎、险关隘口比比皆是。

1984年4月,第二枚长征三号火箭和第二颗东方红二号卫星,已矗立在发射塔架上,还有三天就要发射了。在射前总检查中,却出现了“过压报警”问题。负责这一系统研制的参试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无头绪。

任新民得知这一情况后,旋即赶赴现场。他听取汇报,得知有些人想靠抗过压保护不再查找原因时,脸色立刻突变,严肃地指出:“过压报警的原因没搞清楚,算不算一个疑点和隐患?我们天天讲不带任何疑点和隐患上天,就是说在嘴上、写在墙上吗?”

他坚定地说:“过压报警的事一定得查清原因并彻底排除。否则,所有的工作都不能往下走,我宁可让全线都等着你们!”

大家一听都愣神了,这全线都等着可非同小可呀!承担这一系统研制任务的科技人员知道已无退路,只有横下一条心,彻底地查。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认真起来,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还不到半天,产生过压报警的原因就找到了,是由图物不符所导致的。更改后再进行转电试验,就不再出现过压报警了。在场人员欣喜若狂,欢呼雀跃,一直在现场的任新民露出了满意笑容。一直沉默寡言的他也如释重负道:“我担心的是查不清原因,怕后面潜伏着更大的隐患。”

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成功研制到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被送入太空,直到83岁高龄时依然担任“风云一号”卫星D星的工程总设计师,乃至神舟飞船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和功勋簿上,几乎都能找到任新民的名字。

然而对于足以堪称辉煌的事业成就,任新民却总是看得很淡,说自己就是:“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研制了几枚火箭,放了几颗卫星而已”。

篇二:飞向太空港人物小传记作文

长征精神照耀吾辈后人

杨琪

2017年2月12日,新闻上出现了任新民突然去世的消息。前辈虽已远去,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他的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和坚定信念,他的谦逊自处,以及必要时能虎啸龙吟的,那种大才能、大决断、大气魄的英雄气概,永在我心。这样的英雄气概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

想必大家都对《飞向太空舱》不陌生吧!这是一部人文社科类的小说,作者李鸣生记录了许多探索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及冲突。

其中我较为深刻的人物当属任新民。有人说,任新民的一生波澜壮阔,他自己却说:“我这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对中国航天领域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任新民是传说般的存在。而在这传说之外的任新民则是朴素的“任老头”:他总是习惯于穿一身蓝色的工作服,简单又质朴,甚至还有几分的土气。中等身材,瘦瘦的个子,脸上还架着一副老花镜。尽管任老头的头发和眉毛早已一片花白,但身体却十分的硬朗。论谁见了,都会觉得,这不就是普普通通的老师傅嘛!

任新民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中国航天事业起步的开始,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参与研制第一枚地火箭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负责通信工程到把载人www.i1766.com飞船送上太空。任新民几乎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辉煌,他也被尊称为中国航天“总总师”。

在许多的场合中,任老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够在航天界占一席之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便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连给老同学的信中,他也表达了这种想法:我们这些人是有幸参加了航天事业。但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决策,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的话,要干航天这件事,我们这些人即便是学有所长,也是无用功。

“长征三号”火箭倾尽了任新民几乎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当时,“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失败,导致“东方红二号”卫星未能完成发射任务,任新民坐镇现场,和同事们分析故障,查找原因,共同制定解决方案。经过不断尝试、实践,1984年,“长征三号”成功将“东方红二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这标志着成为我国卫星通信工程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分水岭。凭借着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任新民和他的团队实现了一次次零的突破,就像是相助他大半生的火箭助推器一样,任新民将中国航天推到了一个新的高点。也正是这一次次零的突破,成就了任新民这位泰斗级的元老。

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进行伟大革命的精神胜利。而任新民的胜利,完全取决于他对航天事业的坚定及他的长征精神。

任新民,一个愿为中国航天劳一生的人!

篇三:飞向太空港人物小传记作文

多面的他――任新民

周果依

普普通通的“老师傅”

他,瘦瘦的个子,中等的身材,脸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头发和眉毛早已一片花白,身板却足够硬朗。惯穿一身蓝色工作服,简单质朴,甚至还有几分土气。这是从《飞向太空港》一书中对任新民外表的描述。

外表看似普通,让人觉得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傅。

但是,他内心却博大宽广,与众不同;心中时刻运转的,仿佛只有茫茫的宇宙。

一身成就的“总总师”

他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实验,任首区总指挥;组织研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组织氢氧发动机、“长征3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担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总工程师等。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获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认真谦虚的“小学生”

虽然成就卓越,身居要职,然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讲座时,他每次都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认真记。每当有人汇报技术问题时,不管问题大小,他都认真仔细地听,并将一个小本放在膝盖上,认真地记;不懂的地方,还不耻下问,严谨认真,从不端着架子。每次开会,他总是提前几分钟到达会场,然后,坐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埋头看文件或笔记,静静地思考。

敢闯敢拼的“老头儿”

当他被任用为“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总总师时,已经七十五岁了,氢氧发动机虽是最新型的一种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但技术相当复杂,风险很大。任总总表现出他的超凡眼界和说干就干的态度,一句“氢氧发动机迟早要搞,我们现在有条件,有能力搞出来,而且也一定能搞出来。”改变的不只是上级领导的想法,更改变了中国现代火箭发展的走向。使“长征三号”火箭提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被人们熟知。他的远见和胆略、无私无畏的精神、一定要把氢氧发动机搞出来的决心,可以透过对他生平记录的文字,到达我们心中。

爱国报国的“航天人”

他曾任美国布法罗大学的讲师,当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成立的消息,毅然辞去讲师一职,离开生活舒适的美国,回国投身到艰苦的研究工作中。从“长征一号“火箭的负责人,到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任总人生履历辉煌,不仅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秉承传统、不懈攀登。他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他身上,长征精神得以体现。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向任新民先生学习,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成就自己,成就我们的国!

篇四:飞向太空港人物小传记作文

王之任小传

朱烨馨

“苦吗?”“那时的人没尝过甜的滋味,所以也不知道什么是苦。”――题记

依稀记得那天,你问我:“她是谁?”

――她是王之任,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的副总设计师。

你知道吗?她,是一个孤儿。7岁时失去母亲,10时没了父亲。怎么活下来的?你知道晋察冀边区吧。那里,是她的家乡。抗日战争时,她便是儿童团员,后来呢,她又当了小八路。1944,她刚满16岁,便加入了共产党。就这样,她在当时那个艰苦的年代,无依无靠地活了下来。

我跟着李鸣生,来到了1945年。你知道吗。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个女孩说出那样的话。我听见她说:“我们离家参军是为抗日救国,来时就已做好牺牲的准备,苦点,难点又算得了什么呢。”就这样,她进了晋察冀的的兵工化学厂。她分在了硫酸班。在这里,昼夜三班倒,8小时一换班。腐蚀性极强的硫酸侵蚀着一切,就连棉军衣也被咬出了大洞。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一干就是三年。

直到后来,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来厂里招生。1948年5月,她进了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紧接着,她又考进了大学预备班,要知道,当时上大学可不容易。1950年,她考上了华北大学航天系。

为了将来能够报效祖国,那时的王之任眼里只有学习,从不注意也从不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这才导致直到今天还有人说她满身土气。其实不然,她不仅不土气,相反的,她喝了整整七年的洋墨水。

那是在1951的夜晚,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馆宴会厅专门举办了宴会,为第一批苏联留学生送行。王之任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七年。毕竟她的一腔热情都是为了能够报效祖国。但这种遗憾也同时激励了她。第一年,她在莫斯科工艺学院学习俄语,第二年,她转入喀山航空学院。三年后,又转到了莫斯科航空学院。除去专业,她还要学习俄语,一共50多门课程,压的王之任喘不过气来。那是,同学们都说中国来了一位要知识不要命的大姐。

你听过火箭发动机专业吗?没错,那是王之任选的专业,也是本该属于男人的专业。1958年,她捧着在这个专业“优+优”的成绩,回到了祖国,回到了这个她日思夜想的土地。出国时,她才23岁;回国时,她却已经30岁了。7年的心血,7年的青春,7年的奋斗,都一并被留在了俄罗斯的土地上。

就在她要将她的一腔热血挥洒出来的时候,“文化大革命”骤然降临。一顶“假党员”的黑帽子随之被紧紧按在她的头上。她也被送进了“五七”干校。这本对于她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她却很痛苦。因为,她离开了火箭!

1976年,王之任的人生才真正开始有意义。这一年,她被任命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然而,这也并不容易。前前后后,光是失败和出故障的次数,就达百次!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出意外,这次试验成功了,王之任成功了。

从那之后,王之任的人生注定与其他人不同。不,或许从她拥有这个梦想开始,她的人生便注定与其他人不同。我看到,1979年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1980年获得第七机械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她参与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同年获得了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农村的黄毛丫头,世界级的火箭设计师。这两个身份天差云别,然而,王之任过来了!从一个黄毛丫头成为火箭设计师。我们无法想象她是怎么过来的,也无法估量她那惊人的力量。

不,不是她,而应该是他们中国的航天员们,都坚守在他们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中国人早在长征这一壮举中展现了超人的毅力,而在航天系中,航天员们也将这样的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长征号”,“长征号”……

这才是王之任,这才是中国。

篇五:飞向太空港人物小传记作文

谢光选:铸“箭”一生的“轴”专家

留王静

恰逢建党百年,让我们一起回望一些人,他们的身上有光芒璀璨的标签,“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火箭之王”……他们还有一个共?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