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优秀11篇]
2022-06-01 12:38:12求索作文网 - 优秀作文搜索 | 客服
A+ A-(用户整理)
分享篇一: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今天带着女儿去看了一部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部电影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电影。该片根据“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改编,讲述了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如边陲之盾一般,在帕米尔高原戍边护边巡边70余年的传奇故事,彰显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新疆塔什库尔干人,1979年4月生,2004年8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4月,为抢救一名汉族落水儿童,英勇牺牲,年仅41岁。
白雪映衬着蓝天,一座形似馒头的山峰冲破云雾,此乃青藏高原北边第二大高峰――慕士塔格峰。这件大自然的神来之作地处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故事就从这座山脚下展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使得这里的村民与生俱来就拥有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铸就了边防军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的三特精神。拉齐尼・巴依卡自幼对红军叔叔无比崇拜,沿着红军叔叔的那条道一路成长。拉齐尼・巴依卡长大后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牦牛皮鞭,继续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巡逻带路,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
生命的托举成了拉齐尼・巴依卡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姿态。“来人啊!救救那个孩子”。一名汉族儿童掉入喀什大学内人工湖的冰窟窿里,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来不及多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奋不顾身,跳进湖里。可是天气实在太冷了,他用冻僵的身体和所有的气力托起孩子,坚持了漫长的十几分钟……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让他毅然决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留给祖国的花朵。最后孩子获救,拉齐尼・巴依卡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英雄走了,可是他热爱祖国、不怕吃苦、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舍己为人的精神却永远的流传在慕士塔格峰下。
女儿看完影片后抹着眼泪对我说,“叔叔是为了救人才牺牲的,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要向他学习,向他致敬,让自己勇敢起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是民族团结最好的体现。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我们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勇敢和担当,对党忠诚,在实践中锻造坚定的政治品格。拉齐尼・巴依卡,是坚毅、勇敢的一只雄鹰,在帕米尔高原的天空中展翅翱翔。我们要像他一样,展望未来,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加强民族团结,屯垦戍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书写青春灿烂的乐章。
篇二: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电影是根据“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在帕米尔高原戍边的故事和英雄事迹改编。
讲述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为国守边护边70余年的传奇故事,颂扬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对伟大祖国的赤胆忠心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对于彰显和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电影里多次出现他们佩戴党徽的镜头就是最好的证明。
没有去过帕米尔高原的人,很难理解一句话:活着就是奉献,呼吸都是幸福。但是我想看完这部电影也许你会理解。
一点不夸张地说泪点低的我后半程一直在哭。哭巡边人巡逻的艰辛,吾甫浪死亡谷,冻死的牦牛严寒、冰雪、巡边人在冰河上艰难地行走……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哭孩子们在悬崖上的上学之路,夏布娜为了上学掉下悬崖,刘红军挽救不了她的无奈;这成为刘红军心中永远的痛,他立志要修出一条让孩子安全走出大山的路,为此他放弃了退伍回家。
哭刘红军退伍时对新兵的讲话时的不舍;一条弯弯曲曲的巡逻路,在雪顶云间蜿蜒,小小的拉齐尼也在敬礼!自小受父亲的教育和熏陶,深知护边员这份工作的神圣,他们是“不穿军装却甘守边防,不是战士却一心戍边”的一群让人充满敬意的人。他们被誉为流动的哨兵、有生命的界碑。
哭刘红军为救拉齐尼时牺牲的悲哀,哭小小的刘朝没来得及见见父亲,他就牺牲了!他们不是兄弟却胜似www.isanxia.com兄弟,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反映出在高原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军民建立了一家亲的和谐环境,而这恰恰奠定了现实中拉齐尼坚毅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哭边防官兵给予倒在巡边路上的白牦牛最高礼遇时,陪伴拉齐尼和战士们巡边十数年的白牦牛,用不舍的眼神、坚实的身影、奄奄的呼吸,告别战友,这一刻,它好像化为千千万万个为祖国筑起钢铁长城的英雄。原来英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英雄也有着普通人一样的感情,但当情与义抉择时他们总是肩担大义。
哭拉齐尼带着刘朝重走吾甫浪死亡谷,只为寻找父亲当年的精神。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铸就了边防军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三特精神,但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依旧乐观积极。刘朝为此留在帕米尔高原完成父亲的心愿。究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肩负使命和担当的英雄才能化苦为乐,使命所致情致盎然,使命所致才能以苦为乐。
哭拉齐尼为救落入冰湖的儿童毫不犹豫的英勇壮举!他仁爱执着信念、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和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了我。拉齐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生命谱写了对党的忠诚与无限热爱。
哭巴依卡和刘朝、豆豆妈相拥哭泣,他们说我们都是你的孩子,这一幕真实地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之间兄弟般的情谊。缅怀拉齐尼・巴依卡这位帕米尔高原上的英雄,他是永远的雄鹰,英雄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篇三: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电影是根据“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在帕米尔高原戍边的故事和英雄事迹改编。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讲述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为国守边护边70余年的传奇故事,颂扬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对伟大祖国的赤胆忠心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对于彰显和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电影里多次出现他们佩戴党徽的镜头就是最好的证明。
没有去过帕米尔高原的人,很难理解一句话:活着就是奉献,呼吸都是幸福。但是我想看完这部电影也许你会理解。
一点不夸张地说泪点低的我后半程一直在哭。哭巡边人巡逻的艰辛,吾甫浪死亡谷,冻死的牦牛严寒、冰雪、巡边人在冰河上艰难地行走……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哭孩子们在悬崖上的上学之路,夏布娜为了上学掉下悬崖,刘红军挽救不了她的无奈;这成为刘红军心中永远的痛,他立志要修出一条让孩子安全走出大山的路,为此他放弃了退伍回家。
哭刘红军退伍时对新兵的讲话时的不舍;一条弯弯曲曲的巡逻路,在雪顶云间蜿蜒,小小的拉齐尼也在敬礼!自小受父亲的教育和熏陶,深知护边员这份工作的神圣,他们是“不穿军装却甘守边防,不是战士却一心戍边”的一群让人充满敬意的人。他们被誉为流动的哨兵、有生命的界碑。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哭刘红军为救拉齐尼时牺牲的悲哀,哭小小的刘朝没来得及见见父亲,他就牺牲了!他们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反映出在高原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军民建立了一家亲的和谐环境,而这恰恰奠定了现实中拉齐尼坚毅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哭边防官兵给予倒在巡边路上的白牦牛最高礼遇时,陪伴拉齐尼和战士们巡边十数年的白牦牛,用不舍的眼神、坚实的身影、奄奄的呼吸,告别战友,这一刻,它好像化为千千万万个为祖国筑起钢铁长城的英雄。原来英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英雄也有着普通人一样的感情,但当情与义抉择时他们总是肩担大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哭拉齐尼带着刘朝重走吾甫浪死亡谷,只为寻找父亲当年的精神。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铸就了边防军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三特精神,但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依旧乐观积极。刘朝为此留在帕米尔高原完成父亲的心愿。究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肩负使命和担当的英雄才能化苦为乐,使命所致情致盎然,使命所致才能以苦为乐。
哭拉齐尼为救落入冰湖的儿童毫不犹豫的英勇壮举!他仁爱执着信念、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和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了我。拉齐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生命谱写了对党的忠诚与无限热爱。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哭巴依卡和刘朝、豆豆妈相拥哭泣,他们说我们都是你的孩子,这一幕真实地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之间兄弟般的情谊。缅怀拉齐尼・巴依卡这位帕米尔高原上的英雄,他是永远的雄鹰,英雄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篇四: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勇敢的鹰啊,燃尽一生化作不灭的光……”高亢而苍劲的片尾曲缓缓结束,观众用掌声和泪水向“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致敬。10月9日,根据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改编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乌鲁木齐首映。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的一名护边员,今年1月4日,他为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
影片从边防军人刘红军的儿子刘朝来到塔什库尔干,与拉齐尼・巴依卡见面,希望重走父亲当年的巡边路讲起。在回忆与现实间,再现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在帕米尔高原与解放军官兵一同戍边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片,我们要突出的是人物的关键事迹和精神原点。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原点就是自小从爷爷和父亲身上耳濡目染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代代相传守卫祖国边境线的执着信念,这也是影片的创作灵魂。”影片编剧、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说。
饰演成年拉齐尼・巴依卡的演员是来自塔什库尔干的小伙子库提鲁克江・艾沙胡加,虽然他之前没有表演经历,但他的父亲和多位长辈都是护边员,很熟悉影片所要表现的精神力量。
在暴风雪中为哨所的解放军官兵送物资,在悬崖边、冰河里和战士们一起巡逻……拉齐尼・巴依卡承袭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智慧和勇气,在巡边路上出生入死的画面,感动了所有观众。
“巡边十几年的白牦牛汗恰在路上断了脊椎,拉齐尼・巴依卡哭泣着与它告别的情节,特别打动我。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这些有血有肉、接地气的细节描写,让观众看到英雄身上真实的情感,让我们的文艺作品更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新疆音乐家协会工作人员迪丽娜尔说。
“有人问,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和拉齐尼・巴依卡一样的护边员,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代代守边,其实在影片中可以找到答案。影片中走出大山的路修好了,崭新的房子盖好了,就像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所说,如果没有解放军战士守边,就没有我们的家,哪里会有我们的牛羊?只有祖国安全,百姓才能安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安全监督处工作人员孙凤齐说,这部影片生动地诠释了家国情怀。
片中扮演刘朝的演员贺刚,与父亲贺代斌一同来到首映式现场。贺代斌是一名老铁道兵,上世纪70年代曾在和静县参与南疆铁路的修建。
“看影片时,我一直在流泪。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刘朝的父亲,和我当年的那些战友一样,把守卫祖国、造福人民看得比命都重。虽然时隔40多年,但从像拉齐尼・巴依卡这样的‘时代楷模’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变的精神,就是扎根边疆、奉献边疆。”贺代斌说。
在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进程中,涌现出拉齐尼・巴依卡、布茹玛汗・毛勒朵、库尔班・尼亚孜、艾热提・马木提等先进人物,他们为新疆的稳定发展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以这些先进人物和事迹为素材,通过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形式,创作更多致敬英雄的优秀文艺作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讲好中国新疆故事。”新疆文联工作人员杜梅说。
篇五: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4月2日,克拉玛依市司法局组织律师协会部分党员观看了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该片是根据全国拥军模范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72年自愿戍边,谱写忠诚的真实事迹改编的。
这是一部感人肺腑、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颂歌。观影过程中,我数次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看完电影后,我又在网上搜索了拉齐尼一家三代戍边的感人事迹。电影和报道使我受到了一场荡涤心灵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同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组建,拉齐尼的爷爷凯迪拜克就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带领着边防战士在世界上海拔最高、全军陆路最长、终年积雪的888公里长的巡边路上攀山越沟。
1966年,他的父亲从他的爷爷手中接过“牦牛向导”的缰绳,开始了第二代人38年的巡逻生涯。
2001年,拉齐尼参军入伍,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他自告奋勇地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追随着爷爷、父亲的脚印,踏上了一家三代用忠诚书写的巡边保国的人生历程。
在三代人巡边路上,先后有10头牦牛献出了生命。有一次,一头牦牛倒在了途中。看着牦牛不舍的眼神,拉齐尼和全体边防战士用军人最高的礼遇送别了战友。
作为一名动物“战友”,它不可能知道它所奉献的是一项多么崇高伟大的事业。但它懂得,它的主人一直在和它一起“战斗”,它心甘情愿。
2021年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呼救声。他循声跑去,发现一个儿童跌入校园人工湖的冰窟。
拉齐尼本能地冲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落入水中的拉齐尼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孩子得救了,拉齐尼却再也没有从冰水中露身,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影片还塑造了一位边防战士刘红军的壮举。他曾亲眼目睹拉齐尼的玩伴夏布娜在上学路上坠下悬崖。这成为刘红军心中永远的痛,他立志要修出一条让孩子安全走出大山的路。为此他放弃了退伍回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拉齐尼兴高采烈地跑去修路项目地,准备告诉红军叔叔一个好消息:他的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儿子从内地来与他团聚。可就在这时,拉齐尼身后的巨石突然滚落,刘红军一个箭步冲上去,推开小拉齐尼,自己却被石块砸中,不幸英勇牺牲。
回望拉齐尼一家三代和刘红军舍身救拉齐尼的壮举,不难发现,他们的血管里涌动的是对祖国、对人民无比忠诚的热血。
因为忠诚,所以他们伟大!
这种伟大不仅体现在他们舍生忘死的瞬间,也体现在他们在生命禁区留下的一个个雪窝中的足迹!
边防是祖国的大门,巡边保卫的是国家的安全,忠诚则是巡边的灵魂;同理,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盾牌,律师则是法律的捍卫者。两者需要的都是忠诚。
我虽然多年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但是律师职业将是我职业生涯新的起点,从市司法局开展的政法队伍整顿教育,到市律协加强律师培养的各种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崇尚法律尊严和维护法律忠诚的力量。更有周围的同事对我的耐心帮助,其中瀛华律所强军平主任、刘勇主任等老师牺牲周日休息时间,悉心给入职的实习律师授课培训,以及党员律师常态化加班,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实习律师,我知道,我将在不断的法律实务学习中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案件。无论案件有多么复杂,我都将以对法律的忠诚,捍卫原被告的尊严。
这就是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给我的职业“启蒙”!
篇六: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2021年10月9日,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了新疆首映式――我们心中的“花儿”终于“红了”――饱含着新疆电影工作者汗水和泪水的花儿红了,饱含着对英雄拉齐尼・巴依卡敬仰之情的花儿红了!
首映过程中,观众们无不唏嘘感慨,感伤落泪,人们被拉齐尼・巴依卡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一部影片的成功,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但我认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成功,就在于她用带着疑问句式的片名将观众引入光影世界,又用铿锵有力的回答满足了观众的期待。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为人物传记类型影片,创作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树人”。让主人公在观众的脑海里,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再到一个面,进而一个立体地全方位呈现,是影片是否成功的关键。
那么最原始的那个点在哪里呢?在拉齐尼・巴依卡奋不顾身跳入冰湖勇救落水儿童的瞬间,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在支撑着他,而他的精神世界的支点又在哪里呢?创作者很好地找寻并捕捉到了这个点――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世界的原点。
拉齐尼・巴依卡出生在高原之巅,电影镜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冰清玉洁,高远深邃的广袤世界。这个世界是澄净纯洁的――雪山、冰湖、草场、云天无不静若处子,干净透亮。不时飞过大银幕的那只雄鹰,是高原的主人,更是高原精神的外化,拉齐尼・巴依卡眺望着雄鹰长大,而他的名字就叫“雄鹰”。
1949年,红其拉甫边防连刚刚成立,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里达尔就自告奋勇为解放军担任义务向导,一走就是23年。随后,拉齐尼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接过了牦牛鞭,继续父亲的护边事业。
拉齐尼・巴依卡就诞生在这样一个红色家庭里。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稚嫩的眼神里望去的是长辈们护边守边的身影,幼小的心灵中记下了家人和边防官兵情同手足,相濡以沫的场景。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早早地就在幼年拉齐尼・巴依卡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他精神世界的原点就是红色的。
2004年,拉齐尼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牦牛鞭,走上了一家三代72年的护边路。每年他都会和解放军战士一起给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那抹红色,正是他心底的中国红。
找到了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原点,也就找到了他的初心,找到了影片的魂魄,找到了塑造人物的抓手和着力点。创作者们利用镜头语言,不断描画着这一抹红色。过去时空里退伍战士救人倒下的时候,它是撼人心魄的鲜红;国旗在国门上迎风飘扬的时候,它是热烈纯粹的中国红;拉齐尼・巴依卡牺牲的时候,它是映红晚霞的夺目殷红……
“红”的描摹贯穿全片,“红”的意象统领着影片的美学追求,“红”更是影片探索的精神世界!
而这抹红色,不但作为影片的底色早早铺就,同时也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铺进了每一个参与影片创作的演职人员的心中。
虽然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组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拍摄难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寒冬腊月,料峭早春,一百六十余人的拍摄团队,每天都跋涉在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的帕米尔高原上,前后七十余天。
几乎每一位演职人员都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痛头晕呼吸不畅是常态,恶心呕吐流鼻血时有发生。多位主创因身体不适紧急下撤到喀什医院。北京来的演员从抵达当日,就出现高反,边吸氧边坚持拍摄。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演员们还要牵着牦牛穿过茫茫雪域高原,领受刀割般的狂风和刺骨的严寒。
尤其是在不同的三个时空里,演员们泡在冰水里拍摄的重场戏,更令人揪心不已。本来冰水就令人望而生畏,更何况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和零下20度以下的低温里。扮演拉齐尼・巴依卡的演员,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在冰湖里勇救落水儿童的场面,前后拍摄的三天时间里,十几次地跳入冰水中。浑身冻的像筛糠一般,牙齿不断打颤,话都说不出来,可每次稍事取暖休息后,就又奋不顾身地跳入了冰湖。
摄制组上上下下都憋着一口气,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拉齐尼・巴依卡拍好,演好,呈现好。因为,每个工作人员都为拉齐尼・巴依卡的牺牲奉献精神所感动着、鼓舞着,都为能够成为剧组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他们常说,和拉齐尼・巴依卡吃过的苦比起来,我们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和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同边防军一起趟冰河,越群山的困难相比,我们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就是这样,英雄的红色的精神世界激励着、鞭策着每一个创作生产人员,让他们奋不顾身,让他们百折不回。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的传承,正是我们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世代相传的典范。作为新疆电影人,抒写好以拉齐尼・巴依卡为代表的新疆各族人民守边卫国的新疆故事,展示好新疆的风采与荣光,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英雄的青春永放光芒!
花儿红了,红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篇七: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电影首先是看的。不同的观众从电影中能看到不同的“景象”,但基本的看点还是由影片创造的。在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欣赏水平已经不断提升,那种依托男女主人公颜色来博取票房的好莱坞式的电影制作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我们仅仅是为她(或他)而来的吗?因此,电影必须有一个支点,这种支点就是“文学性”。当摄影机不停升降摇移,它就完成了一种叙述,在一种叙述框架内,电影语言就开始发生作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正诞生在中国电影改革开放的攀升期,新的电影观念已经在受众中形成,冒着语言风险的“”无厘头”式的电影已经尘埃落定。观众也不是轻松戏谑一下就可以搞定的看客。如今,观众脱离了“看客”的本位也是电影发展的深刻现实――观众也不是好糊弄的,观众已不是一两句台词、“搞笑”就能吊足了胃口的看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部具有鲜明色彩感的电影。红、白、蓝是诸多色彩中的主色调。红的是人物的形象,灯火照映下的拉齐尼、朗诵作文的都尔汗红色的民族服饰,还有鲜红的国旗及醒目的“中国”石刻……这些符号都充满鲜明的象征意味。白的是雄壮的帕米尔高原。连绵起伏的雪域高原,遍布着拉齐尼巡边的足迹,这里是主人公活动的场所,大山和圣雪代表了一种崇高感,让人想起一位诗人的赞叹:“高原如猛虎”。蔚蓝的天野,浩渺而深邃,一只雄鹰翱翔天宇的形象反复呈现,它是拉齐尼精神驰聘的世界,是由衷的赞美,也是对主人公精神境界的升华。
深挚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昂扬的家国情怀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主旋律。这种叙述难度来自题材的重要性。它算不上“大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景,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会让观众误以为进入了“生活流”的叙述当中。人物对白充满了生活气息,童年的拉齐尼就耳濡目染,爷爷、爸爸巡边护边,刘红军为了救助拉齐尼,在亲人即将团聚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感人事迹都是通过镜头语言娓娓叙说的,在全新背景下对人物进行光的描述。拉齐尼祖孙三代巡边护边,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思想传播到下一代。巡边主题是影片中重头戏,巍峨的慕士塔格峰、清澈的卡拉库里湖,影片展现了帕米尔高原迷人的自然风光,侧重于解析人与自然的和睦和谐――拉齐尼就成长在这样一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但拉齐尼的形象和其他影片中的英雄形象有着显著的差别,他是沉默的,行走在街市中完全被人海淹没,一旦在关键时刻,他的形象才会凸显出来。“中国”石是在影片中使用了特写镜头,拉齐尼一笔一笔的描红,使“中国”二字越发鲜艳夺目。在巡边过程中,拉齐尼会在山道旁的石头上刻写“中国”二字。从这些情节中都可以看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写实风格的影片,但又极具艺术创新和艺术感染力。不论是场景,还是人物,讲究实拍,不花哨,在胶片的运转中突出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健康写实,强调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洋溢着动人的青春活力。从各种层面上说,我认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更适宜青年去观看,因为青年更需要新时代的激励和鼓舞。
爱国主义思想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基调,也是影片打动观众的力量所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人之为人,在于像神。”人应该具备神性,在道德上追求至善至美,是对精神境界的提升,而爱国主义精神是公民所应具有的至高的神性,它的价值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而为人类精神的准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成功提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把拉齐尼形象中最有价值的成分解析出来。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大量采用了实景拍摄,这种拍摄工作在高原条件下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许多演员在拍摄中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但为了体现艺术真实的魅力,拍摄组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尤其在拉齐尼“冰湖救人”一节中,演员们冒着零下27度的低温在水中试镜,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拍摄,直到把拉齐尼舍身跃入冰湖救助落水儿童的场面完全再现出来。拉齐尼落入冰湖后,为抢救孩子,他在湖中奋力用肘击碎冰面,迅速接近孩子,这一场景被库提鲁克江(拉齐尼饰演者)演绎得惊心动魄,拉齐尼在危急时刻大无畏的英雄形象震撼人心。
影片对拉奇尼的刻画,显示出创作者有一种改写英雄形象的主观意图,在生活中,拉齐尼文静且有些腼腆,家庭生活场景占了相当的比例,他对妻子之爱、对父母之孝都从眼神、面部表情中流露出来。这些场景增强了观众与影片的能动交流,使影片更加可亲、可爱――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认为电影“首先要表达善良的情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正是这样一个维度来凸显拉齐尼形象,他是英雄,但首先是一个善良的人,对亲人、朋友都是有担当、有爱心的人。影片具有复杂的艺术结构,既有对家国情怀、英雄主义的宏观把握,又有对人物心理等生活细节的微观呈现,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一套纯熟的电影语言来呈现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崭新描述,在艺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对光影效果的强化、蒙太奇手法的应用,以及实景拍摄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一切都表明了新疆电影人的不懈追求,如何描述当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如何展现21世纪中国西北角火热的现实生活。新疆是各族人民和谐共建、共享的美丽家园,摆在新疆电影人面前的一项硬任务就是如何有效传达出现实的镜像,既能开启心灵、催人奋进,又具备精良的艺术品位,使用电影语言来描述好发生在新疆大地上民族团结、共建家园的美丽篇章。
篇八: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时代楷模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原型,讲述了他们一家三代守边护国的故事。展示了少年拉齐尼・巴依卡从小耳濡目染着爷爷凯力迪别克・迪里达尔、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义务守边护边,长大后参军戍边,复原后接过了父亲手里的牦牛鞭,继承了爷爷和父亲的护边事业。
电影开篇以拉齐尼接待父亲巴依卡生死兄弟刘红军的儿子刘朝为引,以回忆的方式展开。童年拉齐尼听到爷爷凯力迪别克讲述世代传承守边护边的重要意义,看到父亲巴依卡与解放军叔叔的生死情义,他立志要成为像爷爷、爸爸一样的人。长大后拉齐尼接过父亲的牦牛皮鞭,继续守护祖国的边防线。刘朝在了解父亲和拉齐尼一家的故事后,继承父亲遗志继续修建帕米尔高原山里人世代期盼的盘龙古道,并最终留在帕米尔高原。盘龙古道通车后,在喀什大学学习培训的拉齐尼因救落水儿童不幸壮烈牺牲,他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久久传颂。
常年在海拔40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8%、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的帕米尔高原上守边护边是一件异常艰苦的工作。“三头牦牛一口锅,三根木柴搭地窝,储冰融雪当水喝”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铸就了边防军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三特精神。影片中战友们开心的用冰雪做成的生日蛋糕为拉齐尼・巴依卡庆生;风雪中带着牦牛在“死亡之谷”吾甫浪沟巡边;与陪伴十几年巡边的牦牛“汗恰”离别等场景令人难忘。“我们的哨位就是祖国的眼睛,我们的身体就是祖国的界碑,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没有界碑的地方,你们就是移动的界碑”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凝聚着一代又一代边防军民的青春和热血。
为了能最真实展示高原护边员与解放军战士们为守护边防和家园安宁的勇敢无畏精神和军民互助、齐心协力建设家园的奋斗历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剧组克服了难以想象困难。一百六十余人的拍摄团队,每天都跋涉在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的帕米尔高原上,稀薄的氧气,恶劣的风雪天气,崎岖的山路和冰河,艰险的死亡之谷,前后七十余天的现场取景拍摄,几乎每一位演职人员都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痛头晕是常态,恶心呕吐流鼻血在现场时有发生。剧中除了北京来的几位演员是专业演员,塔吉克族的演员们都不是专业演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演员们不断地跳入刺骨的冰河,还要牵着牦牛穿过茫茫雪域高原。其中有一场戏,为了真实还原高原孩子们曾经的上学之路,小演员们在崎岖的悬崖牧道上攀爬,脚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河谷,让所有现场的拍摄人员,屏住呼吸,泪流满面。
导演和剧组的演职人员都感动于拉齐尼一家和无数守护边防的军民们的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精神,一边吸氧一边坚持拍摄,个中惊险和艰难,高空飞翔的雄鹰们知道,负重前行的牦牛也知道,太阳月亮知道、风雪砂石知道……伴随着豪迈而悲壮的背景音乐,以史诗般的情怀,烘托着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这群勇敢无畏的人们,他们身上那纯粹的高尚情操透过荧幕让千千万万的人们感同身受。
这部情感丰富的少数民族英雄题材影片,包涵了军民鱼水情、跨越民族的兄弟情怀、乐观坚持、勇敢无畏的爱国情怀。英雄拉齐尼・巴依卡不仅是二十一世纪的“时代楷模”,他的精神更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是以身作则,孝悌忠信的一脉相承,从祖父自愿为解放军护边开始,到拉齐尼接过过父亲的鞭子成为护边员,守边护边的艰辛虽然让他们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但三代人的努力实现了守护边防的安宁,盘古大道的顺利开通,边地军民的安居乐业,实为大孝。而代代护边都是父辈们的最大心愿,即使因为护送物资而未能赶上父亲的葬礼,也依然是儿子心中最伟大的父亲。影片中拉齐尼一家与守护边防的解放军战士长期的相处,感情深厚,总是能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救助他人,心存大爱。印证了两千多年前《论语・颜渊》一文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精神内涵。“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拉齐尼巴依卡就是这样,心中有大爱,并且时刻准备着帮助他人的好榜样。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仅是时代楷模拉齐尼一家的守边护边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共同进步,创造美好未来的建设史。就像万里长城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进不止、铸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标识之一,融入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和精神。盘龙古道上的639个弯就像是帕米尔高原上各族人民历经千难万险的建设历程,是万里长城的另一种延续,融入了无数个刘红军和拉齐尼们的青春和生命,是中华民族共体意识凝结而成的最好见证。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这首老歌总让人想起经典电影《冰山上来客》的情景,都是发生在帕米尔高原的故事,都是关于塔吉克人民热爱和帮助解放军驻守边防的故事,半个多世纪的间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进步,路越来越宽广,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的精神面貌也都焕然一新。而帕米尔的冰山雪峰依然如故,帕米尔雄鹰依旧在高高的天空中展翅翱翔,边防哨所依然依然矗立在严寒中,忠诚的守护着祖国的大门。当年歌颂友情和爱情之歌,如今唱出的是保卫祖国家园的大爱和孝悌忠信的情怀“帕米尔是你的胸膛/昆仑是你的脊梁/冰山不惧风雪/你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情怀跨越时间、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语言。花开花谢,生生不息,这火红的颜色在岁月洗礼中一片一片铺满中国大地……
篇九: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3月18日,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全国公映,新疆各大影院同步上映。这部电影以“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真实人生经历为创作蓝本,生动还原了他们一家三代守边护国70余年的传奇故事。
影片开头,一座形似馒头的山峰刺破云雾,白雪映衬着蓝天,纯净肃穆。此乃青藏高原北缘第二大高峰――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这件大自然的神来之作地处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故事的脉络由此展开……
“这么多年终于把你找见了!”喀什机场外,拉齐尼・巴依卡见到工程师刘朝,激动地给他一个大大的熊抱。然后,兄弟两人驱车向帕米尔高原驶去。刘朝欣赏着沿途壮美的高原雪山景观,父辈的经历仿佛昨日般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帕米尔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屯垦戍边需要请当地人做向导,由此渐渐形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护边员队伍。他们没穿军装,没有正式编制,却承担起保卫边疆的责任,为当地的安定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正是在这种合作下,解放军与当地的护边员及广大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其中包括小拉齐尼的爷爷凯迪拜克和爸爸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父子相继接力,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的每一块界碑、每一道山谷、每一条河流,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护边数十年,家里牺牲了上百头用于运送物资的牦牛。
在刘朝出生那年,身为边防连队队长的父亲刘红军退伍了。“红军叔叔”心里放不下当地翻山越岭上学的孩子们,退伍后放弃了与妻儿团聚的机会,坚持留下来,与当地百姓一起建造公路。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克服了重重障碍,公路建设一点点向前推进。“路”是整部影片的主线,从吞噬人畜性命的危险山路到新时代宽阔平整的盘龙古道,体现几代戍边人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极限,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为子孙造福。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拉齐尼兴高采烈地跑去项目地,准备告诉红军叔叔一个好消息:他的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儿子从外省来提孜那甫村与他团聚了。可就在这时,他身后的巨石突然滚落,刘红军一个箭步冲上去,推开小拉齐尼,自己却被石块砸中,不幸牺牲。这一高尚人物的塑造,配以感人至深的情节,反映出在高原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军民一家亲的和谐环境,更营造出边防军人以守护家园、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为天职的思想和精神氛围,而这恰恰奠定了现实中拉齐尼・巴依卡坚毅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饰演成年拉齐尼的塔吉克族小伙库提鲁克江・艾沙胡加与故事主人公竟有几分相像。据了解,在拍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之前,提鲁克江并没有表演经历,但他的父亲和多位长辈都是护边员,十分熟悉影片所要表现的情节和人物的精神气质,因此,他近乎完美地再现了拉齐尼・巴依卡的生前事迹。
影片中,刘朝渴望沿着父亲的足迹,像一位边防战士那样走一趟吾甫浪沟。这里是边防全线唯一需要骑牦牛巡逻的边防线,也是牦牛死亡率最高的区域。拉齐尼拗不过刘朝,只好瞒着父亲巴依卡,偷偷从家里牵出两头牦牛,担当起了刘朝的私人向导兼救护员。路上,兄弟二人谈起了很多往事,刘朝问拉齐尼在塔吉克语中是什么意思,后者骄傲地说:“雄鹰。”
在父辈的影响下,拉齐尼长大后征兵入伍,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牦牛皮鞭,继续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巡逻带路,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
位于慕士塔格峰西南方向的红其拉甫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超零下40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就在这片生命禁区,拉齐尼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一次巡逻时,战友不慎掉入冰窟,拉齐尼奋力施救。战友得救了,他自己的身体却多处冻伤,在医院昏迷了十多天。
2021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与舍友准备去餐厅吃午餐,忽闻从校园人工湖传来的一阵阵哭喊声。他急奔过去,看到一个小孩在湖中央挣扎,无助的母亲在湖边哭喊求助。危急时分,拉齐尼不假思索,踏上冰面,以最快的速度靠近落水儿童。他俯下身,趴在冰上,伸出双臂,就在快要拉住孩子的一瞬间,身下的冰面“啪”地破碎了,他也一同落入水中。隆冬腊月,他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挣扎了足足10分钟,拼尽全力将孩子托出湖面,而他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1岁。
英雄生命里的最后一刻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演绎。作为该片的英文审校,我必须了解故事背景,多次观看特定场景,细细揣摩人物话语中的情感,反复修改对应的英文表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每每看到这一幕,我都会为之动容。
在影片结尾,一只雄鹰从帕米尔高原腾空跃起,掠过一片纯净的湛蓝,飞向一轮暖阳。
英雄走了,可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险,不求物质丰腴、生活安定,只为他人托举起生的希望,哪怕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的精神,长存。
何为英雄?美国作家约瑟夫・坎贝尔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英雄是为超越自我的事业而奉献生命的人。”同样,我国明朝建文年间重臣、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有云:“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超越自我”“利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对他人不分高低贵贱的尊重,尤其是生命的敬意。拉齐尼对一个幼小生命近于本能的救助,就是对这些释义最有力的当代注解。
其实,英雄从未离开,他的生命会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延续。那是放下一点点自我后,工作中每一个奋进的脚步,逆境中每一份寻找出路的勇气,生活中每一次对同胞关切的言行,危难中每一刻对大爱的守护。这样的力量多一些,再多一些,便能共同构筑起国家的脊梁。
拉齐尼・巴依卡生命里的最后一句话――“别怕,叔叔来救你”,最让我动容。雄鹰依旧翱翔在那片纯净的天空。我看到了,你呢?
篇十: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3月18日,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全国公映,新疆各大影院同步上映。这部电影以“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真实人生经历为创作蓝本,生动还原了他们一家三代守边护国70余年的传奇故事。
影片开头,一座形似馒头的山峰刺破云雾,白雪映衬着蓝天,纯净肃穆。此乃青藏高原北缘第二大高峰――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这件大自然的神来之作地处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故事的脉络由此展开……
“这么多年终于把你找见了!”喀什机场外,拉齐尼・巴依卡见到工程师刘朝,激动地给他一个大大的熊抱。然后,兄弟两人驱车向帕米尔高原驶去。刘朝欣赏着沿途壮美的高原雪山景观,父辈的经历仿佛昨日般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帕米尔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屯垦戍边需要请当地人做向导,由此渐渐形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护边员队伍。他们没穿军装,没有正式编制,却承担起保卫边疆的责任,为当地的安定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正是在这种合作下,解放军与当地的护边员及广大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其中包括小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和爸爸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父子相继接力,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的界碑、山谷、河流,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护边数十年,家里牺牲了上百头用于运送物资的牦牛。
在刘朝出生那年,身为边防连连长的父亲刘红军退伍了。“红军叔叔”心里放不下当地翻山越岭上学的孩子们,退伍后放弃了与妻儿团聚的机会,坚持留下来,与当地百姓一起修建公路。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克服了重重障碍,公路建设一点点向前推进。“路”是整部影片的主线,从吞噬人畜性命的危险山路到新时代宽阔平整的盘山公路,体现几代戍边人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极限,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为子孙造福。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拉齐尼・巴依卡兴高采烈地跑去项目地,准备告诉红军叔叔一个好消息:他的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儿子从外省来提孜那甫村与他团聚了。可就在这时,他身后的巨石突然滚落,刘红军一个箭步冲上去,推开小拉齐尼・巴依卡,自己却被石块砸中,不幸牺牲。这一高尚人物的塑造,配以感人至深的情节,反映出在高原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军民一家亲的和谐环境,更营造出边防军人以守护家园、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为天职的思想和精神氛围,而这恰恰奠定了现实中拉齐尼・巴依卡坚毅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饰演成年拉齐尼・巴依卡的塔吉克族小伙库提鲁克江・艾沙胡加与故事主人公竟有几分相像。据了解,在拍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之前,库提鲁克江并没有表演经历,但他的父亲和多位长辈都是护边员,十分熟悉影片所要表现的情节和人物的精神气质,因此,他近乎完美地再现了拉齐尼・巴依卡的生前事迹。
影片中,刘朝渴望沿着父亲的足迹,像一位边防战士那样走一趟吾甫浪沟。这里是边防全线唯一需要骑牦牛巡逻的边防线,也是牦牛死亡率最高的区域。拉齐尼・巴依卡拗不过刘朝,只好瞒着父亲巴依卡,偷偷从家里牵出两头牦牛,担当起了刘朝的私人向导兼救护员。路上,兄弟二人谈起了很多往事,刘朝问拉齐尼在塔吉克语中是什么意思,后者骄傲地说:“雄鹰。”
在父辈的影响下,拉齐尼・巴依卡长大后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牦牛皮鞭,继续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巡逻带路,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
位于慕士塔格峰西南方向的红其拉甫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低于零下40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就在这片生命禁区,拉齐尼・巴依卡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一次巡逻时,战友不慎掉入冰窟,拉齐尼・巴依卡奋力施救。战友得救了,他自己的身体却多处冻伤,在医院昏迷了十多天。
2021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准备去餐厅吃午餐,忽闻从校园人工湖传来的一阵阵哭喊声。他急奔过去,看到一个小孩在湖中央挣扎,无助的母亲在湖边哭喊求助。危急时分,拉齐尼・巴依卡不假思索,踏上冰面,以最快的速度靠近落水儿童。他俯下身,趴在冰上,伸出双臂,就在快要拉住孩子的一瞬间,身下的冰面“啪”地破碎了,他也一同落入水中。隆冬腊月,他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挣扎了足足10分钟,拼尽全力将孩子托出湖面,而他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1岁。
英雄生命里的最后一刻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演绎。作为该片的英文审校,我必须了解故事背景,多次观看特定场景,细细揣摩人物话语中的情感,反复修改对应的英文表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每每看到这一幕,我都会为之动容。
在影片结尾,一只雄鹰从帕米尔高原腾空跃起,掠过一片纯净的湛蓝,飞向一轮暖阳。
英雄走了,可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险,不求物质丰裕生活安定,只为他人托举起生的希望,哪怕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的精神长存。
何为英雄?美国作家约瑟夫・坎贝尔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英雄是为超越自我的事业而奉献生命的人。”同样,我国明朝建文年间重臣、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有云:“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超越自我”“利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对他人不分高低贵贱的尊重,尤其是对生命的敬意。拉齐尼・巴依卡对一个幼小生命近于本能的救助,就是对这些释义最有力的当代注解。
其实,英雄从未离开,他的生命会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延续。那是放下一点自我后,工作中每一个奋进的脚步,逆境中每一份寻找出路的勇气,生活中每一次对同胞关切的言行,危难中每一刻对大爱的守护。这样的力量多一些,再多一些,便能共同构筑起国家的脊梁。
拉齐尼・巴依卡生命里的最后一句话――“别怕,叔叔来救你”,最让我动容。雄鹰依旧翱翔在那片纯净的天空。我看到了,你呢?
篇十一: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1000字
几天前,苗苗同学发来一条微信,说她在微博上看到一则热搜新闻:三胞胎女儿早产进ICU,90后父亲一夜愁白了头。关键在于推文下有很多网友留言,建议父母放弃孩子。她感言:“这两天的热搜新闻看着挺不舒服,将健全人的傲慢与偏见展现得淋漓尽致,好像我再多努力都抵不过一句‘当时就不该活下来’。“
如果将人的生命比作不同的地貌,那么苗苗一定就是自然条件异常严酷的雪域高原。她因早产罹患重度脑瘫,颈部、四肢及躯干严重痉挛,全身唯一能完全自主运动的只有眼球,生活不能自理。在父母精心的照料下,她仅仅靠活动受限的左脚,利用朝下勾着的脚尖打字,成为中国斯诺克大师丁俊晖的专职写手,同时书写着自己的独立与顽强。
无独有偶,今年早些时候,有位亲戚当面对我说:“要是我有个像你这样的病孩子,早就把你给扔了。”也许说话人和那些网友一样,并无恶意,可显然,衣食无忧的她不希望我和日渐年迈的父母打扰她的生活。我的心随之坠入了冰窟。
不知为何,我又想到了巍峨的雪山,想到了展翅的雄鹰,想到了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拉齐尼在他生命里说的最后一句话:“别怕,叔叔来救你!”
影片开头,只见一座形似馒头的山峰刺破云雾,白雪映衬着蓝天,纯净肃穆。此乃青藏高原北缘第二大高峰――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在维吾尔语中,慕士塔格可用国际注音系统拼读成“MuztaghAta”,其中“muz”是冰的意思,“tagh”为山峰,“ata”为父亲,即“冰山之父”。地形上主要分为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北坡和东坡十分险峻,西坡地势平缓,但沟壑较多。这件大自然的神来之作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故事的脉络由此展开……。
“这么多年终于把你找见了!”喀什机场外,拉齐尼・巴依卡见到工程师刘朝,激动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熊抱,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然后,兄弟两人驱车向帕米尔高原驶去。刘朝欣赏着沿途壮美的高原雪山景观,父辈的经历仿佛昨日般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在刘朝出生那年,身为边防连队队长的父亲退伍了。“一声‘到’,一辈子‘到’!现将连队最艰险的山口交给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连队的传统精神,以三头牦牛一口锅,三根木头搭地窝,储冰融雪当水喝的豪迈气概,扎根于帕米尔高原,在喀喇昆仑的天路云端,挥洒你们的青春热血,在吾甫浪沟的生命禁区,彰显你们的男儿本色,我们的哨位就是祖国的眼睛,我们的身体就是祖国的界碑,领土神圣不可侵犯!”饰演刘红军的贺刚端着长枪,站在哨所前,慷慨激昂地说下这段令我印象深刻的台词。
现实中,帕米尔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屯垦戍边的任务需要请当地人作向导,由此渐渐形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护边员队伍。他们没有军装,没有正式编制,却和解放军一样承担起保卫边疆的责任,为当地的安定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正是在这种合作下,解放军与当地的护边员及广大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其中包括小拉齐尼的爷爷凯迪拜克和爸爸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父子相继接力,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的每一块界碑、每一道山谷、每一条河流,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护边数十年,家里牺牲了上百头用于运送物资的牦牛。
影片中的“红军叔叔“心里放不下当地翻山越岭上学的孩子们,退伍后放弃了与妻儿团聚的机会,坚持留下来,与当地百姓一起建造公路。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克服了重重障碍,公路建设一点点向前推进。“路”是整部影片的主线,从吞噬人畜性命的危险山路到新时代宽阔平整的盘龙古道,体现几代戍边人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极限,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为子孙造福。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拉齐尼兴高采烈地跑去项目地,准备告诉红军叔叔一个好消息:他的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儿子从外省来到提孜那甫村与他团聚了。可就在这时,他身后的巨石突然滚落,刘红军一个箭步冲上去,推开小拉齐尼,自己却被石块砸中,不幸牺牲。这一高尚人物的塑造,配以感人至深的情节,反映出在高原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军民建立了一家亲的和谐环境,而这恰恰奠定了现实中拉齐尼・巴依卡坚毅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饰演成年拉齐尼的塔吉克族小伙库提鲁克江・艾沙胡加与故事主人公竟有几分相像。据了解,在拍摄《花儿》之前,提鲁克江并没有表演经历,但他的父亲和多位长辈都是护边员,十分熟悉影片所要表现的精神力量,近乎完美地再现了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生前事迹。
影片中,刘朝渴望沿着父亲的足迹,像一位边防战士那样走一趟吾甫浪沟。这里是边防全线唯一需要骑牦牛巡逻的边防线,也是牦牛死亡率最高的区域。无奈,拉齐尼拗不过刘朝,只好背着父亲巴依卡,偷偷从家里牵出两头牦牛,担当起了刘朝的私人向导兼救护员。路上,兄弟二人谈起了很多往事,刘朝问拉齐尼在塔吉克语中是什么意思,后者骄傲地说:“雄鹰”。
在父辈的影响下,拉齐尼长大后征兵入伍,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牦牛皮鞭,继续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巡逻带路,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
位于慕士塔格峰西南方向的红其拉甫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超零下40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就在这片生命禁区,拉齐尼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一次巡逻时,战友不慎掉入冰窟,拉齐尼奋力施救。战友得救了,他自己的身体却多处冻伤,在医院昏迷了十多天。
2021年1月4日13时55分,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与舍友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准备去餐厅吃饭,忽闻从校园人工湖传来的一阵阵哭喊声。他急奔过去,看到一个小孩在湖中央挣扎,无助的母亲在湖边哭喊求助。原来,孩子在结冰的湖上玩耍时,冰面突然破裂,孩子掉入了湖中。
危急时分,拉齐尼不假思索,踏上冰面,以最快的速度靠近落水儿童。他俯下身,趴在冰上,伸出双臂,就在他快要拉住孩子的一瞬间,身下的冰面“啪”地破碎了,他也一同落入水中。隆冬腊月,他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挣扎了足足十分钟,拼尽全力将孩子托出湖面,而他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1岁。
英雄生命里的最后一刻在《花儿》中得到了充分的演绎。作为该片的英文审校,我必须了解故事背景,多次观看特定场景,细细揣摩人物话语中的情感,反复修改对应的英文表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每每看到这一幕,我都会为之动容。
在影片结尾,一只雄鹰从帕米尔高原腾空跃起,掠过一片纯净的湛蓝,飞向一轮暖阳。
英雄走了,而这个世界仍有太多冰冷的无助、无奈、无解。纵然,在许多人的眼中,生命内在的价值或抵不过安逸的享乐,或扛不住私利的欲望,可有些人则不同,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险,不求物质丰腴、生活安定,只为他人托举起生的希望,哪怕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
何为英雄?美国作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英雄是为超越自我的事业而奉献生命的人(Aheroissomeonewhohasgivenhisorherlifetosomethingbiggerthanoneself)。”同样,我国明朝建文年间重臣、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有云:“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
其实,英雄从未离开,他的生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延续。那是放下一点点自我后,工作中每一个奋进的脚步,逆境中每一份寻找出路的勇气,生活中每一次对同胞关切的言行,危难中每一刻对大爱的守护。这样的力量多一些,再多一些,便能共同构筑起国家的脊梁。
雄鹰依旧翱翔在那片纯净的天空。我看到了,你呢?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