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优秀12篇]
2022-06-06 11:18:42求索作文网 - 优秀作文搜索 | 客服
A+ A-作者:周百万
篇一: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教材编写和考试命题具有指导性意义,我们一线教师应该认真研读,理论结合实践,把新课标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实施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内容是英语课程的体现,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
我校普通班三至六年级使用的是PEP人教版(三年级起点)教材。教材虽然功能性强,各板块都有其设置意图,但受制于版面大小和知识容量,内容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同时,该教材作为全国通用版教材,相对一些地区来说,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单元整体性不强、过分强调语言运用、教材部分内容不太适应实际教学……因此,要想进行更加深入的语言教学,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背后的育人价值,则可将与教材主题相关的课外语篇融入教学,实现智育、德育并举。
新课标课程实施章节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约,合理开发教材以外的素材性资源……要注意选用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的,真实、完整、多样的英语材料,如与教材单元主题情境相匹配的英语绘本、短剧、时文等学习材料。”通过研读,联系个人的教学实际,本人觉得《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就是一套比较好根据教材单元主题情境开发的英语绘本。该绘本系列故事幽默有趣,既可以与各版本英语教材在单元主题上同步匹配,又同时蕴含丰富德育主题,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非常适合与教材进行融合教学,也适合课外阅读和家庭阅读。通过阅读,既让孩子巩固课堂所学,又让他们从一个个富含育人导向的故事中悟得友爱互助、勤奋学习等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套绘本契合课标以主题为引领的理念。下面以PEP5BUnit4Whenistheartshow?为例,浅谈该套绘本如何与主教材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内容“互补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新授PartALet’slearn&Askandanswer及复习PartALet’stalk板块中融合《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下Don’tForgetYourHomework。学生学习掌握新授板块中的语言知识包括重点词汇和句型,如序数词first(1st),second(2nd),third(3rd),fourth(4th),fifth(5th)和询问对方重要日期的表达,如Whenistheschooltripthisyear?It’sin/on…还增加了一些重要节日的表达和在该节日上做某事的表达,如:WhenisAprilFool’sDay?It’sonApril1st。WhatdoyoudoonAprilFool’sDay?Iplaygameswithmyfriends。新授板块教学目标达成后,通过呈现绘本的封面提出Whenistheboyrunning?Isitafestival?就这样无缝切入了绘本内容,通过“大问题带动小问题”,整个绘本围绕schoolday这个大问题,带动Whataretheproblems?Whatarethesolutions?Whatistheending?这些小问题,逐步解读绘本,理解并梳理绘本中“问题与方法”的逻辑关系,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极高的要求,但是正因为绘本承载了更多的语言知识或非语言知识,加深了语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一定程度上又逐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主题“互补式”,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Festivalsandholidays,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西方一些重要的节日,比如节日的时间、代表性食物和活动等,如Mid-AutumnDay,China’sNationalDay,Christmas…融合的绘本讲述的是关于西方的“愚人节”,学生对这一节日是比较陌生的,站在本土文化角度上也是不理解的,因为被“嘲弄”是让人生气的,不可原谅的,嘲弄别人的人也被视为“不好”的。但通过绘本阅读理解、对比、分析,学生对这一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他们的文化意识。在盛行AprilFool’sDay的国家里,在这一天,不管是“嘲弄”别人还是被“嘲弄”,当事者都不会感到生气或者沮丧,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接纳了这些举动以此来庆祝这个节日。文化意识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能够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并接受差异性……学生要具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解读绘本主结构,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用理解、分析、推理等方式解读绘本,带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策略,以“故事山”的结构图高度清晰提炼了绘本的精髓,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绘本以问题Whatistheprobleminthestory?HowdoesSamsolveit?为主线贯穿了整个绘本,借助绘本故事,培养学生“问题与方法”等阅读策略,通过思维可视化,启发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四、运用策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发展目标是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注意倾听、乐于交流、大胆尝试,学会主动探究,合作互助;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调整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乐学善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如何达成学习能力目标,学生要做到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课程培养学习能力,教师如何让这一能力培养可视化,就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推动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学会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教师运用了游戏、互动问答、合作学习、表演等教学活动或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诸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的关系,不能割裂开来,所以在深挖主教材的主题意义背景下,融合主题相关的绘本阅读教学,能整体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二: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通过认真研读新版课程标准和专家们的解读,我们认识到,新时代新环境下,英语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均发生了变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求大而全,聚焦一些关键点和核心要义,透过一些关键语句的表述和调整,我们从中洞悉到了英语教与学的新方向。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突出学科育人价值
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理念强调,要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课程内容有增有减,实施建议具体明确
新课标增加了课程内容、“核心素养内涵”“学业质量”“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附录中增加了“核心素养学段特征”,删除了“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课堂用语”等。
新课标首提核心素养内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目标: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教学建议明确具体:坚持育人为本;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深入开展语篇研读;坚持英语学习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提升信息技术使用效益。
三、分级标准发生变化,学段目标也有调整
分级目标调整较大,2011版课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学生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对一至五级分级目标进行了描述;而2022版课标将之前的分级目标调整为学段目标,各学段目标设有相应的级别,一级建议为3~4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二级建议为5~6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三级建议为7~9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并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对各学段目标要求进行了描述。
值得关注的是,2011版课程标准的英语课程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能力没有明确要求。而2022版新课标明确指出,兼顾小学英语开设起始年级区域差异,设置预备级和三个“级别+”。预备级主要满足1-2年级教学需要,以视听为主,“级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2022版新课标设置预备级,同时每个级别都设了“级别+”,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跳出课本内容,根据自身情况做一定的提升,凸显灵活性。
四、词汇量要求增加了,词汇学习要求提高了
2011版课程标准词汇量要求为1500-1600,2022版新课标词汇量要求为1800-2000,基本和剑桥Kwww.isanxia.comET持平。2022版新课标明确指出,词汇中的任何词语都是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语建立起联系的,并在语境中传递信息。这就要求学生们不能只关注音、形、义,死学单词。词汇的学习要活学活用,要在语篇、语境中体会单词表达的含义,并会灵活运用。
五、语言技能要求提高了,重视思维能力培养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2022版新课标又加了“看”这一技能,强调“听说读写”五项能力并行。此外,2022版新课标对理解性技能的要求明显提高,新增“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语篇的逻辑(Logic),意味着要对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表达性技能上,新增“恰当质疑语篇的内容、观点,解释不合理之处”等内容。“质疑”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鼓励学生在口语或书面表达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无论是“逻辑”还是“质疑”,都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孩子才能跳出思维定式,有大量的输入,才有高品质的输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2022版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更高、更具体、更灵活了!英语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语言。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新课标理念下,对学生、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师生该如何应对呢?
学生:海量阅读
语言学习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海量阅读,不断积累,是提升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海量阅读可以“见多识广”,不仅能提升听、说、读、写、看等方面的能力,单词、语法、语篇等方面的能力也会自然得以提升。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孩子们一点一滴地积累,长期坚持,厚积薄发。
教师:积极实践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调整、适应,迎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觉融入新课标时代。具体建议:
建议一:细致研读。积极、主动、细致、反复研读新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前提与保障。
建议二:新旧对比。对比2011年版与2022年版,通过新旧对比,可全面、透彻地了解相关的调整和变化,洞察英语教与学的新方向。
建议三:主动适应。教师要有主动改变的自我意识,不要固守旧经验,应主动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建议四:积极实践。在“颁布”到“正式执行”的过渡期,教师可以参照新课程标准,率先在自己的班级教学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内化。
新课标带来新理念,新理念催生新教学,新教学迎来新挑战!让我们在研读课标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改进、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和水平,积极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需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篇三: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出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我通过党员学习会、在线网络学习、观看新闻和相关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新课标进行研读,作为担任毕业班英语教师的我来说,对今后的教学方向有了更为明确的指导和方向。
首先,2022年5月10日,王应东校长在本次党员会议上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方法再到聚焦课堂,给我们做了深入的解读。他强调,首先我们党员教师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有明确目标,要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民教师,这样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课程改革实施中落实落细。
党员要亮明身份,亮实绩,带头学习课标,搞好课程改革。在学生的管理,课标的落实,要体现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带头学习,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大心脏的教师,管好自己,当好模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导图的运用,知识的梳理,严格上好每一节课。在英语学科方面,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学习外国文化,高质量育人。作为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之梦。
其次,2022年5月,我通过在线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说,了解到新课标提出了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具体内容有: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课程内容: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通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拓宽国际视野;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秉承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注重各教学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提升信息技术使用效益。
再次,通过视频学习了解到:
“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实际,充分考虑学习条件、学习时限和学生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按照英语能力发展进阶,建立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分级体系,由低到高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
“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英语课程内容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
“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支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课程内容六要素学习:
“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其中,“人与自我”以“我”为视角,设置“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人与社会”以“社会”为视角,设置“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等主题群;“人与自然”以“自然”为视角,设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和“宇宙探索”等主题群。各主题群下设若干子主题。
“语篇”既包括连续性文本,如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歌曲、歌谣、韵文等,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图示、网页、广告等。语篇类型也可分为口语与书面语等形式,还可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文化知识”既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以及相关发明与创造等物质文化的知识,也包括哲学、科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以及价值观、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的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管理策略等。其中,元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计划、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技术加工语言信息,提高学习效率;交际策略有助于学生发起、维持交际,提高交际效果;情感管理策略有助于学生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最后,作为初中毕业班的英语教师,面对中考我深知责任重大,通过对英语新课标变化的研读,了解到在2022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里,有这么一段话:
长期以来,很多人看到了英语的工具属性,但也只把它当作了语言交流的工具,却忽略了这门语言还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现在,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而是要求孩子们能够通过学习和交流,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正是符合综合素养培养要求的。那么英语是否是不重要的了?即使单纯考虑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能用到英语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行业、外贸金融行业、跨国公司等。所以,如果你和孩子对未来有着更多的憧憬,学习英语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虽然英语在校学习的时间确实减少了,但至少目前来看,英语依然是中高考的选拔科目之一,依然有着很高的分数比重,也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正式宣布,中高考英语分值会下降。
实际上,英语学科考试难度增大。今年4月6号,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的核心信息如下:
1、取消考纲与考试说明;
2、严格依据课标命题,不扩大或压减考试范围;
3、不出难题偏题,但是也不能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
这就是说,老师再也没有《中考说明》来把握考试了,但又要求中考的题目难度需要保证体现区分度,也就是保证测试的筛选功能。通俗来说就是以后中考英语的难度上限会更高。学生们之间的成绩落差会越来越大。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说,中关于考试方面提到:
英语在校学习的课时减少,并不意味着难度的下降。英语科目的改革方向,总结起来就是“两减两增”。减,是减去了校内课时和校外辅导;增,是词汇量增加,阅读写作听力难度加大。词汇量从原来的1600变成了2000,要多背400个单词。
新课标是为教育改革做准备,跟双减政策环环相扣,在课程理念中,有这么一点:
简单来说,就是英语不再是单词语法,而是要学习有用的东西。比如,要学习世界主要国家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节日餐桌礼仪等等。
英语课堂视听地位提高。
对比旧课标义务教育阶段要求的课堂视听实践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新课标要求课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英语听说的题为提高了。
从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转变,英语教学会从学习英语知识转向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研读新课标,我还关注到2022年新增了一些语法点,比如感叹词、缩写和简写。在非谓语动词语法点中,往年我们只考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2022版新增了动词的ing形式和ed形式的考察。重新添加了主谓一致的语法知识点。所以在后期的复习备考中,我会把这些新增语法知识点给学生讲解到位,以备今年的中考。
总之,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我受益匪浅。在“双减”政策下,英语总课时量减少到6%~8%,在所有科目中所占课时为倒数第三,这并不意味这英语不重要了,反而是增加了考试难度,对我后期在教学过程指明了方向,我会全面贯彻执行好,我所学习到的课程新变化和方法,有效利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注重启蒙,多输出,培养孩子学习英语兴趣和深度学习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篇四: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劳动让我们更强健、更坚韧、更勤劳,让我们更加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加倍珍惜别人的成果……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体会了劳动的真正意义。
劳动创造最光荣,期待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在一堂堂劳动课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学创融通,让劳动教育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研读新课标,赋能新课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开展新时代劳动课程的里程碑事件,教师要精准把握各部分的关键点,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新课标,不断修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达成各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理解教育内涵。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一是劳动观念,是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认知和总体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态度和情感。劳动素养主要还包括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为了落实劳动课程建设,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育人导向;2。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3。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4。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5。注重综合评价;6。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崇尚劳动、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胸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就定能在未来教育中,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我和我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劳动课程,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道开好劳动课。更希望每一位太行学子都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篇五: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不仅关乎人的健康和智慧,也关乎人的快乐和美好。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而不爱劳动、不会劳动,轻则让人丧失基本技能与生活常识,耽于安逸,沦为好逸恶劳、不劳而获之人,重则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缺少立业创新之本。重构劳动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作了系统设计和部署。此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要求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设置10个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这份细致、系统的学生劳动标准是劳动教育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呼唤新型劳动教育。各学校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最新标准要求,全面推进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纠正偏重分数的教育误区,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安排科学的劳动课程,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健全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可感性、可学性、可用性的劳动课程。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以身作则、热爱劳动,带领孩子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劳动的愉悦感、获得感。
总之,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综合必修课程,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多方配合,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获得真正的劳动技能,让劳动光荣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广大学生争做崇尚勤劳、全面发展的快乐劳动者,从而激发出整个社会源源不竭的创造力。
篇六: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列入不同学段目标,受到社会关注。劳动作为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成为独立课程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
劳动技能伴随一生、一生受用。一段时间以来,科技发展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精细,给人产生一种错觉,用钱可以买来代替家务的电器,能雇来专业的工人,一些家长逐渐忽略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只专注于知识学科学习,导致不少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掌握整理收纳、烹饪清洁等基本劳动技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独立的标准,是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独立生存的基础,也是有效提升个人自主能力、生活品质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劳动有助于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标准》中提到,让学生在劳动中“遵守规矩、讲究方法”“不怕脏不怕累”“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理解劳动最光荣最伟大”……这些都是劳动对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劳动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劳动是人实现高质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劳逸结合是提升工作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劳动除了解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以外,还能使处于高负荷状态的心神得到调节和放松。《标准》提出适当体验金工、木工、电子、陶艺、布艺等项目。劳动中往往融入了设计、审美、哲理等元素,让它们以更鲜活的形式得以呈现,往往能安抚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更多劳动项目的引入意在丰富学生的技能,挖掘学生的兴趣。
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没有搬过重物就难以思考省力的方法,未亲手制作过陶艺就难以理解艺术的价值,很多技术的难题源自于日常生活劳动,其解决也可能受益于劳动中蕴涵的知识。古今中外众多的发明创造中有很多是从日常劳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的。这充分说明劳动中充满着知识,劳动技能充满着智慧。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实操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劳动即是方法也是载体。
篇七: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育人特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和教育内涵。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指挥棒”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立德树人,培养的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通过劳动教育,让儿童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劳动情感,愿劳动、会劳动、爱劳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劳动教育目标任务,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循序渐进、接力推进劳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让少年儿童从小养成劳动习惯,夯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导航器”
劳动观,即一个人是如何看待劳动的,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底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教育,要让儿童在劳动实践中获得锻炼,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引导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作为人生底色,贯彻教育各学段、教育全过程,培育少年儿童从小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三、立足素养生成,形成劳动评价标准是“加速器”
我们应该立足学生劳动素养形成的全过程和全面性,综合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在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情感培养、劳动价值取向及劳动教育质量等方面应有的素养表现,同时新课程改革关于劳动教育的新目标新任务,打造劳动教育主旋律、主阵地、主渠道,突出真劳动、全时空、日常化,建立目标分层、学段完整、标准健全、多级评价、多元参与的劳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引导中小学等各级劳动教育科学、有效、一体化有序推进,引导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育人氛围。
篇八: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迁,“劳”的含义也在转化,由专注体力劳动转向动手动脑、全面能力的提升。当前,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教育中劳动的内涵和价值。劳动的内涵是实践,是身体力行,而劳动教育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除了思考劳动的内涵,还需要思考劳动的育人功能。时下,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在校都较少劳动,劳动能力差,对劳动的意义认识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凸显劳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将“劳”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辅助线:劳可以育德,使德育途径更具厚度,让汗水涵养品格;劳可以增智,动手动脑劳动能够增长智慧;劳可以健体,操劳可以强健体魄;劳可以鉴美,劳作让孩子学会鉴赏美。
切实发挥劳育的综合育人功能,需要认真思考劳育如何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这一现实问题。劳育进入课程体系可以采用独立课型、渗透课型、关联课型、特色课型这四种形式。独立课型可依托劳动技术、通用技术课;渗透课型可通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课等布局;关联课型可通过理科实验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安排;特色课型则可通过开发园艺、剪纸等校本课程实现。
推进劳动教育,家校缺一不可,两者须形成共同体。若各自作战,既容易因缺乏衔接而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造成“5+2=0”的尴尬状况,即5天的在校教育因为周末两天在家的放任自流而前功尽弃。家长应当认识到,只有让孩子通过劳动学会生存、学会自立,他们才能在学校、社会等更广阔的平台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
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家校社协同合力,进行系统设计和科学安排,方可让劳动教育浸润孩子的成长历程,为他们的人生打好底色。
篇九: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劳动教育的一般作用,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以致用”。而且,劳动教育也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紧密相关,密不可分。
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就是“德育”;让孩子们思考劳动的原理与奥秘,改进与提升劳动效率时,劳动教育就成为智育;劳动教育可达到强健体魄、增强体能的作用时,劳动教育就是体育;当我们引导孩子们发挥聪明才智去设计关于劳动的美的成果时,劳动教育就是美育。这意味着,劳动教育不是独立、孤立的,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劳动教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那在具体的操作中,就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该有更加深入的思考,让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而这,才应该是劳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篇十: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学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体育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新课标重点提出了体育的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并且依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凸显“技术、体能、运用”,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逐渐养成“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习惯。
篇十一: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新课标更加注重地理课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以及关心世界的态度;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和有机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了学科实践性要求,推进育人方式大变革,需要地理教师对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和地理学科合二为一提出方法和策略;
新课标还要求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忌教师采用“满堂灌”的课堂形式,而是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多样化地理课堂形态,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对课堂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对所学地理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推动了地理课堂转型。
篇十二:2022年新课标研读心得
一、理念“新”,与时俱进。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观
新地理课程标准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观
二、突出“有用”。让地理课堂生活化,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有用
新课标突出有用,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地理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困惑
教材与新课标的贴合度不够,新课标要求内容,教材中没有体现,比如关于太空探索的内容,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老师们不好把握度。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