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入殓师》有感[3篇]
2021-10-14 13:10:44求索作文网 - 优秀作文搜索 | 客服
A+ A-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入殓师》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入殓师》有感[篇1]
《庄子》中曾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命的开始是死亡的开始,生命的结束却是重生的轮回。我们活着一秒,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向死亡迈进一秒?生与死,无法逃避,无法拒绝。面对生,人们总是充满了希望;面对死,恐惧会占据我们的内心
《入殓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场关于生与死的故事。做为大提琴手的小林大悟所在的交响乐团解散之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入殓师。期间事态的变化,小林心态的变化,也让影片的主旨渐渐清晰。
若要用音乐来诠释生命,大提琴无疑是最好的乐器。电影要请来著名的NewAge作曲大师久石让为此片配乐。
这部电影延续了久石让以往唯美、简朴、纯净的音乐风格,可听性极强,即使没有看过影片也会深受感动。大提琴深沉,极具感染力,复杂却带着质朴,用它诠释生命这一复杂而又简单的概念,是最为贴切的。因此,久石让在配乐时就以大提琴为主奏乐器,贯穿全剧。而大提琴手就成为了主人公原来的职业。
电影前半段都透着一种悲伤哀沉的情绪。色调也多是灰,白,黑,棕色,营造了一份失落、伤感的气氛。钢琴在低音区不断重复,则代表了男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在妻子询问自己事业时,音乐变化的烘托,更将小林内心深处的紧张和怕别人看穿时的惶恐、犹豫刻画了出来。
久石没有简简单单地只呈现这一首名为Momery的大提琴演奏曲,而是通过转调的方式连接上了电影主题音乐Okuribito,全曲一气呵成。单听这一曲,就好似经历了整个生命的旅程。
这曲子第一次出现是在小林在参加完第一个入殓仪式后。漫漫长夜,辗转难眠,白天的经历在眼前挥之不去,它拉起了儿时的大提琴,同时出现的还有那块寓意深刻的石头。深情款款的琴声,悠长深远的旋律,打开了沉寂已久的记忆。小林本是恨父亲当初抛下他和母亲,可却在亲自见证了一次生离死别之后,他拉起了父亲最爱的曲子。随着音乐的深入,画面中出现了小林儿时练琴的场景,河边寻石,母亲的笑容,父亲模糊的脸……这些都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
圣诞节的那段音乐,可以说将电影第一次推向了高潮。旋律如丝如缕地述说,将三个有故事的人都带入了各自的思绪中。之后,主题音乐又再一次加入,镜头不停地切换着小林各种忙碌的工作场景,有笑声,有哭泣,同时,也暗示随着小林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更理解了入殓师这个职业对于一个失去亲人的家庭的重要性。
石头在电影中包含着父与子的亲情隐喻,那是在小林记忆里唯一可以触摸到的关于父亲真实的存在。父亲留给他的大石头,后来他又送给妻子的小石头,都说明在内心深处小林一直对父亲是有所牵挂的,也似乎意味着最后时刻他对父亲的原谅。父亲死后,小林来到父亲身边。看到这儿,我本以为那一箱箱小林父亲的遗物全是小林父亲在离开这么多年间想给小林的石头。然而最终当小林为父亲做入殓仪式时,从父亲手中紧握的那颗当年小林给他的小石子滑落,这一个镜头,这一颗石子,就足够体现父亲对小林的爱有多深。此处也是导演的匠心独运之处。
小林心头一震,音乐再次适时响起,犹如父子二人超越时空无言的对话,将影片带入了另一个境界。这时,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爱是永恒。之后,记忆中父亲模糊的脸的脸渐渐清晰明朗,音乐退去后,一切怨恨已不复存在。
影片结束,小林在一片草地上拉奏着大提琴。影片色调也变得明丽轻快,从白雪皑皑的场景转换到了春意盎然中。曲子的下段也完全显现了出来,音色的转化也带着情绪的转变,形成了一个高潮段落。这是象征着一段美好的旅程,不仅通往天国,也延续着生命的意义。像画面中的草一样,冬日的枯竭,却是为了春天的新生。死亡不是离别,逝去也不是终结。这时的情绪已不同于之前的哀怨低沉,悲伤凝重,而是有着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影片在此时已不再是简单地阐述如何面对死亡,而是对未来的畅想。音落,结尾处轻缓。那是将一切看开,迎接未来的暗喻。
观《入殓师》有感[篇2]
在冲霄兄所推荐的影片中我首选了这个片名新奇的,没想到刚一开始便被沉重、宁静的'思索气氛所吸引。果真是入殓师,他有什么故事要讲述呢?序幕由此拉开……
几次眼眶不禁湿润了。好久了,好久不再为文学作品中的话语而落泪,也好久不曾为生活中的人与事而哭泣,尽管有过悲伤,有过叹息,有过心痛。这部日本影片的细腻之处便是感人之处,便是饱含人生真情之处!
影片引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得话题,比如,正常职业、死亡、亲情与爱情。
作为入殓师,小林大悟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旁观,看着各种各样的死者,也就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家庭;而后是自己试着主动参与,获得死者家属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感;最后是亲自送别朋友亲人,对死者的尊重,对情感的领悟。由最初送别他人的一种遗憾之情到最终送别自己父亲的痛失之情,他获得的其实是一种幸福,明白了珍贵的亲情一直都在那里等着他。想想我的爷爷与奶奶、外公,想想我的好朋友常林,多么渴望时光可以倒流,多么渴望再回到他们身边!生活中没有什么人不可以宽恕,只是我们不理解他们的内心。倔强的人们,不善言表的人们,一时冲动的人们,他们承受着我们所不知的隐痛,而我们往往在失去时才突然明白,此刻似乎一切都又显得迟矣!
他们称死者为往生者,死与生一直都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哲学上讲,生死都是一种物质状态,只不过是在宇宙中转变形式而已,宇宙中的元素毫无变化。死也许是现实世界的生者的解脱,是对另一世界的生的追求。面对死者,我们是悲伤与恐惧,还是平静与欢送?乡村有这样的店,名为“红白喜事”,而其中的“白喜事”就是指丧事,世人早有睿智者看透生死才有此名吧?尊重死者,好好送他们离去;珍惜生者,好好相亲相爱!庄子为妻鼓盆而歌,陶渊明书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如此,才算真正的“达人”!
《入殓师》自然离不开入殓师这个职业,世人不理解死,故而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业行为。类似的“行”与“业”有多少被认为“非正常”呢?有多少算是不体面呢?或许也只能像死者家属有过丧事才能理解,又或许像小林大悟自己从事过才能体会并渴求受到尊重呢?
爱情如花,看起来美,却又是那般的脆弱,从小林大悟不得不为了钱而做入殓师就可以看出,没有钱如何生活?不能维持生活还谈什么爱情?如果不是美香因怀孕而主动返回,如果不是恰巧经历老奶奶离世的事情,恐怕她也不能理解(或者及时理解)自己丈夫的固执与伟大,最终彼此都将是痛苦,爱情就成了痛苦的根源。
谁又能理解谁呢?谁又能真正坦荡无怨无悔地爱着谁呢?
哈,说不清呀!鲑鱼的逆流而上,总有一死,何必那么执着的往上游呢?新生代的鲑鱼总能逆流找到自己的出生地,大自然就是一个迷!
哦,道不明!在大家享受的时候,不如就用老入殓师的那就话来说吧――“啊,罪过”。某些生就是建立在某些死的基础之上,生生死死就是“道”之所在!
观《入殓师》有感[篇3]
最早我其实不太喜欢日本电影,《午夜凶铃》让我很长一段时间感到恐惧,就如观看南京大屠杀面对鲜活的生命,日本人的残忍血腥,对于这样的民族,确实不敢恭维它的人性和善良之处,但是在最近一部日本电影《入殓师》,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全剧以大提琴师小林生活工作贯穿,先是所在的大提琴团队解散,他迫于生计和妻子回到老家,误打误撞误入了一家“旅行的家务助理”,一个大提琴师一个入殓师,一个是高尚,一个是低贱的生活,但是薪水不错,就勉为其难的工作了。当他面对第一具尸体时,那是个腐蚀,他恶心的差点把肠子吐出来,他恐惧,在澡堂一遍遍搓洗着身体,似乎要和刚才面对死亡诀别似地,当他回家后看到妻子炒鸡块,还是忍不住吐了出来。而这一切他只能独自默默忍受,他甚至认为现在入殓师的职业就是对自己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惩罚。
小林每天所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用酒精擦洗死者的身体,给死者化妆,甚者抹上口红,让死者恢复到生前的美丽,就像睡着了一样,每一位死者都给人一种平静的美和不平静的余味。同时,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入殓师细腻的情怀和真实的感情,而对于逝者的亲人来说留下的也是永远定格的美丽,所有的恩恩怨怨,点点滴滴随着生命的消失落入尘埃,重要的是那份思念,重要的是那曾经永恒的爱,永远的定格在了这一刻。
而故事的转折就是小林在帮澡堂老板娘入殓时,那时他已经习惯了这份工作,他的妻子、朋友看着它虔诚的擦洗澡堂老板娘的身体,为她化妆,让他美丽的离开,那一刻小林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和尊重,澡堂老板的儿子对他的拥抱和感谢,当老板娘火化时,同来的还有在澡堂洗了50多年澡的顾客,小林得知了他是火葬场的员工,他亲自将老板娘的尸体推入火炉说:死可能是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带给人无尽的思索,这也许就是生与死的简单意义。
我们现在有吃有喝出门有车,生活的虽算不上富裕,但也不错,也许这样的话题很沉重,但是死亡总是会来临的,对于我们来说,活着的意义,活出意义决定了生活的品味。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说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想不朽,有的人给人民当牛马,把名字刻在石头的名字比尸体腐烂的更快,给人民当牛马的,群众把他举得很高。只有明白了,学会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才能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永不凋零美丽之处。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